美女如我

HD中字

主演:贝纳德特·拉封,克洛德·布拉瑟,查尔斯·登纳,吉·马尔尚,安德烈·杜索里埃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7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女如我 剧照 NO.1美女如我 剧照 NO.2美女如我 剧照 NO.3美女如我 剧照 NO.4美女如我 剧照 NO.5美女如我 剧照 NO.6美女如我 剧照 NO.13美女如我 剧照 NO.14美女如我 剧照 NO.15美女如我 剧照 NO.16美女如我 剧照 NO.17美女如我 剧照 NO.18美女如我 剧照 NO.19美女如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美女如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名年轻的社会学家准备写一篇以犯罪女性为题材的论文,他在做资料搜集时,认识了一个女性连环杀人凶手,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少女九岁时已经亲手杀死她的父亲,长大后先后谋杀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几个情人。社会学家在不知不觉间,被她的故事和魅力感染,尽力帮助她找出有利证据,使得女囚无罪开释。出狱后的女囚犯故计重施,把社会学家送进了监狱。午夜天空法网追凶第一季十三格格欲望都市 纪录片面子2004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江南平寇记老兵(2014)被迫归来的33分钟侦探南极料理人爱情谎言水仙花开跑过罗湖桥小丑电影版病毒VIRUS不做爱情傻子废墟行动(上)忌怪岛银河英雄传说外传:污名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我姥爷1945之绝命枪东京战斗女孩致命艳荣神盾局特工第二季我经过风暴致命内幕菜鸟老警 第四季国税局査察官废柴兄弟 第三季马格达勒纳·维拉加最后的爱,最初的爱詹姆斯·梅的人民之车 第一季是我的错神薙怒火1984青年警察:午夜跑者鲁比吉尔莫女孩第六季无相劫只走花路吧颤抖吧,阿部!相棒第16季皮·影

 长篇影评

 1 ) 不是伊甸园的夏娃,她是红苹果。

第一次参加向阳花大侠的迷你观影活动,就幸运地看了弗朗索瓦·特吕弗这部不太为人知的佳作。

早些年会看不懂,那时候倍天真,觉着心灵美就好,然后天上会掉下一匹白马欣赏你……如今价值观被时光冲洗得所剩无几。变得越来越悲观。我眼中的这个世界,美貌与金钱划上了等号。或许这才是社会的本质,色欲是人类的原罪。

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到了剧中变成了荡妇与7个短命鬼。

影片里几位男猪脚戴上的一张张面具,每个都那么客观有代表性。贪婪、虚伪、假正经、真小人、好色、暴力……当然,小矮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在女猪脚的裙摆下。

影片的对话快速而粗鲁,演员们的表情生动夸张,极具喜感的导演手法将我们慢慢引入明明是一场悲剧,却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实剧。

不能不提女猪脚,这位凭着诱人的外表和生存的智慧,踩着一个个男人的尸体往上爬的美女。她一次次地赌自己的命运,毫无负罪感地杀掉每一个挡在前路的爱人。而对她来说,这都是本能,无所谓善与恶,只看有没有必要。每一场谋杀都是赌博,每一个男人都罪有应得。

虽然这是一部过于现实的影片,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结尾那位原本前程无限的的帅哥律师在监狱扫地时,实在让人想笑。一个人的悲剧,在其他人眼里也许是喜剧。但愿大家都不要变成这样的“喜剧”。

这是一出母蜘蛛与公蜘蛛的讽刺剧。如果来句简评,我相信没有比“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更合适的了。

 2 ) 人们总是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最后一个镜头,导演将镜头给了社会学家的打字员,而社会学家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对那个男的说的我能信任的只有你了,其实,真正一直在帮助着社会学家的只有她的打字员,就连最后打字员都守候在离社会学家最近的距离。
   而女主,她粗俗,浪荡,一直再跟周围的人索取着,她的任何一个情人都是先从她的索取开始,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爱闹的孩子有奶吃。丈夫是搭车,歌王是给她一个地方,律师是要赔偿,灭虫大师是就她,社会学家是烟,这个女人跟每个男人的第一件事便是索取,从男人那里得到什么。索取的越来越多,跟男人的关系也就越来越亲密,就像毒药一样,让每个男人都越陷越深,而打字员呢,一个真正爱着社会学家的女人,从不向他索要什么,得到的结果却是忽略,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人,越是对你付出的人,往往越得不到你的青睐和重视?

 3 ) 第85名:《像我这样美丽的女子》——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女人心



《像我这样美丽的女子》 Such A Gorgeous Kid Like Me 年代:1972年 / 类型:反犯罪 /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 主演:伯纳迪特·拉方特

一句话评价:特吕弗的犯罪喜剧,让女人玩尽兴了。

 

       一男一女对话。

       男: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这是说你们的心眼很小吧?

       女:错!这只能说女人难琢磨。我倒觉得男人的心更像缝衣线……

       男:你是夸我们男人的心又细又长久吧?

       女:错!线再细再长还是的跟在针屁股后面跑。

       其实不管怎么样,女人都是赢家,因为男人猜不透女人心。

       

她只是个女人

     特吕弗的镜头下从来不缺乏女人的倩影,这或许与他童年时没有得到过母爱有关。在懂得欣赏美之后,女性之美成了特吕弗十分注重展现的元素。在他电影中出现的女子都能显露出别具一格的特别魅力,这也是因为他特别擅长发掘女演员的长处,像是很多法国著名的女演员都和他有过成功的合作。比如《朱尔与吉姆》中的让娜·莫罗,《日以继夜》里的娜塔莎·贝伊,《阿黛尔·雨果的故事》里的伊莎贝尔·阿佳妮,以及《最后一班地铁》里的凯瑟琳·德诺芙,就连凯瑟琳·德诺芙的姐姐弗朗索瓦·朵列也在《柔肤》中留下了完美的侧脸剪影。而同样是因为电影,特吕弗还结识了生命中最后的爱人芬妮·阿尔丹。

     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在特吕弗的作品履历表里不算少数,并且几乎每个女人都是拥有女神一般的容貌,她们要么不可一世,要么神秘莫测,可能特吕弗也一直保持着对女性世界的好奇心。《像我这样美丽的女子》是特吕弗创作旺盛期的作品,但也一直被人们低估和忽略,但实际上这部电影中的女主角卡米拉,才应该算得上特吕弗电影中最极品的女人。她这一生可谓跌宕起伏,童年的家庭环境很恶劣,父亲脾气暴躁,她就用了点小心计,把父亲摔死了。长大之后她跟农民哥斯结婚,但她竟然同时还跟酒吧歌手哥顿、灭虫师亚瑟以及哥顿的律师保持亲密关系,后来这些男人又因为她先后毙命。她被关进监狱之后,研究女性犯罪的社会学家史丹利又为她搜集证据,帮她洗脱了罪行。出狱之后她成为了一名当红歌星,但是她却将丈夫的死嫁祸给史丹利,让救命恩人沦落为阶下囚。卡米拉的疯狂行为让人联想起《朱尔与吉姆》里的卡特琳娜,卡特琳娜曾让两个男人为她痴狂,明里暗里都要较劲,但是她本人却两个都不愿舍弃,这就让这段三人行的感情逐渐走向危险的悬崖。

      特吕弗将男人和女人推向了两个极端的对立面,女性始终在整个事件中占主动权,男人反倒成了被支配、被利用的对象。卡米拉和卡特琳娜一样,颠覆了以往女人从属的地位,这对于60年代兴起了女权运动来说,无疑是相当呼应的文化产品。



越美丽越罪恶

      卡米拉始终都在犯罪,但是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犯罪变成了理所当然。史丹利在第一次采访她时,想要用话筒试试音,卡米拉一把拿过话筒就唱起了一首歌,一副随心所欲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这种态度一直贯穿她行为始终,让人看不透她究竟是在装傻,还是真是率真果敢的性格使然。比如在谈及她父亲的死因时,她就只说自己想要用梯子,但包括监狱保安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不可能是一次无心的失误,她只不过把犯罪动机隐藏在所谓的童年无知里罢了。

     卡米拉的生活里出现过五个男人,每一个人都是心甘情愿的投入她的落网中。她在路上遇见了哥斯,哥斯将她藏在地下车库里,时不时下来沾点便宜。但他没料到卡米拉根本不是待宰的羔羊,她冲到哥斯的母亲面前,称自己被哥斯玷污,已经怀了孩子,迫使哥斯的母亲答应奉子成婚,这样做起码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了保障。不过可想而知,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哥斯动不动就拿枪对着她,连卡米拉酷爱的电视机都打烂了。破败的家庭并没有圈住卡米拉躁动的内心,她在丈夫面前毫不掩饰对歌手哥顿的崇拜,甚至不顾哥顿有女友的事实,直接跟他床上见真章。有趣的是,每次约会,哥顿都会打开唱片机,发出巨大的赛车声响,以此来作为掩饰。此时的卡米拉就像一台刹不住闸的赛车,在错误的车道上急速行驶。其实,从哥斯喜欢动枪这一举动我们已经能看出些端倪,枪代表了性,哥斯的男性雄风实在不够,只能靠端枪来弥补,也难怪卡米拉不顾一切的想要逃脱。

     卡米拉接连傍上了一个律师和一个灭虫师。这位灭虫师对卡米拉动了真感情,但他并没察觉出来最应该灭的害虫,其实也是她。哥斯和律师因卡米拉打到双双晕死过去,卡米拉想要伪造现场,她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还是由这位灭虫师出面进行处理,他对她的爱可见一斑。然而灭虫师想带着卡米拉一起跳楼殉情,卡米拉才不会蠢到做这种事,于是灭虫师算是冤死了。比他更冤的还有史丹利,他已经不知不觉的陷入了对卡米拉的圈套中,至少在我看来他为卡米拉搜集证据就已经是不明智的举动了。可是卡米拉恩将仇报,反将史丹利送进监狱,这阴招玩的够毒的。史丹利的秘书曾经多次提醒他,但是他都忽略,待到他幡然醒悟,是他看到卡米拉挽着大款的胳膊,将贫民窟全部踏平的景象。这个女人深不可测的内心着实令人胆寒。

      一个用着巨大野心、将犯罪看做平常事的女人,是不是跟希区柯克电影里的蛇蝎美人很像呢?其实,特吕弗就是要拍一部向希区柯克致敬犯罪类型片。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男人们

 4 ) 美丽的女人是祸水

       昨天看了一部特吕弗的《射杀钢琴师》,觉得特吕弗对女人的映象应该还不错,美丽、专一、肯为爱情牺牲自己,但今天看的《象我这样美丽的女人》,完全颠覆了这一映象,完全把女人当祸水了。他在警告:千万别对女人,特别是美丽的女人动情,一旦落入她们手中,就没有好下场。

     没有看过特吕弗的个人介绍,但很好奇。

   

 5 ) 《美女如我》:另类解读“女性犯罪”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170.html

又名“像我这样美丽的女子”,优酷的播放页面显示的注解是:“特吕弗讲述另类谋杀案”,为什么是另类?它和普通的谋杀案有何特殊之处?开场回忆录方式的“一年前”似乎提供了线索:一名女性读者到书店寻找史丹写的一本书,服务人员以为是畅销小说,但读者说是一本关于女性犯罪的社会学论文,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书店老板对读者说:“这本社会学论文从未出版过。”但是他却陷入了回忆,字幕打出“一年前”这个时间标记,于是,关于史丹,关于女性犯罪,关于社会学论文,都变成了“一年前”的那个样本。

片头的书店场景基本上是脱离整部电影的,甚至在最后也没有前后呼应的结构安排,也许是暴露了特吕弗在电影构思上的随意性,但是当故事发生在一年前,当一年前成为一个样本,其实是为了凸显启示意义,但是矛盾之处在于这篇论文根本没有出版过,没有出版过其实取消了样本变成文本的意义,或者故事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书店老板为何会陷入回忆,买书的人为何是个女性?这其中的微妙关系是不是有着特吕弗独特的用意?

当书店老板开始回忆的时候,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写作了论文的史丹,但是这种共谋的意义却提供了一个缺席的结局:书并没有出版。电影最后的结果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史丹最后变成了杀人犯而被关进了监狱,也就是说,在这一年时间里他还在监狱里,他关于对女性罪犯卡梅拉的采访和调查,其实是一个现实的文本,和他一样也在监狱里。人在监狱失去了自由,文本在监狱失去了出版的机会,这双重的缺席使得“一年前”的故事又超出了现实意义,当男人讲述,当女性寻找,男与女的对应也从单个的案例延伸到了更普遍、更广泛、更具批判性的社会学意义。

如何解读社会学意义?不如从特吕弗的“另类”入手,“女性犯罪”是社会学家史丹调查和采访的一个主题,可以拆解这个词组:女人+性+犯罪+罪恶。他采访的对象是一个名叫卡梅拉的罪犯,所以从性别意义上,卡梅拉就是一个女人,她走上犯罪之路似乎就和她的这个性别属性有关,她和粗鲁、暴力的父亲住在一起,喜欢弹奏琴弦,喜欢唱歌,如果按照正常的成长轨迹,卡梅拉就是逐渐从少女变成女人,变成别人的妻子,变成小孩的母亲,如此,便构成了她作为女性的人生。但是她从小似乎没有母亲的关爱,这便是一种爱的缺席,加上父亲的暴力,如此,在她的成长中就慢慢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母爱的缺席,让自己本身为女性的卡梅拉陷在男人的摆弄中,父亲骂她打她,甚至踢破了她的琴,将她扔到草垛上;后来父亲时候她被送到了孤儿院甚至进入了儿童犯罪研究中心,据她自己的回忆,第一次是被医生侮辱的;之后卡梅拉逃出了儿童犯罪研究中心,搭车遇到了后来强占她而成为丈夫的克罗维斯;为了自己的生存她去做了酒店服务员,在男人的挑逗中身体一次次被侵占,后来和歌手山姆上床,为了使自己也走上唱歌的舞台;之后又一次在逃跑中搭车,认识了“杀虫先生”亚瑟,满口道德和上帝信仰的亚瑟又一次占有了她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卡梅拉和律师马连也保持了男性肉体关系……按照卡梅拉的说法,她要和是个男人保持性关系,从这一处在高速飞驰的声音中和山姆共枕头,到另一处和律师匆匆上床,从这一处与性变态的丈夫周旋,到后来和亚瑟的暧昧,卡梅拉作为一个女性一直处在男人的包围中,看起来她用谎言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让男人服从与她,其实作为一个女性,反而是被骗者,或者说是一个弱者。

这是女性的一种身份宿命,丈夫的枪、歌手的名声、律师代表的法律、亚瑟所谓的上帝,都是一种男权社会的武器,包括最初让她成为了孤儿的父亲,和第一次夺走了贞操的医生,他和他,是男人的他们,他们掌握着权力,他们主导着规则,所以卡梅拉走上犯罪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是女性的一种反抗,甚至是对于男权的颠覆。但是她在这个改变权力之路上,唯一的工具就是肉体,也就是用性打开了自己的生存之路。克罗维斯是在卡梅拉走投无路的时候让她搭车,继而占有了她,并成为了他的妻子;为了继续生存,她勾搭上了歌手山姆,用自己的肉体换取了所谓作歌手的理想,但这理想也只是被汽车马达轰鸣的声音覆盖的性交易;为了能使被车撞上的丈夫那里得到赔偿,她也把自己放在床上,和律师马连苟合,最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钱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她又搭上了亚瑟的车,谎称克洛维克是哥哥,最后也是在假装被绊倒之后让亚瑟得到了满足,而自己也拿到了更多的钱。

用身体铺设自己的路,对于卡梅拉来说,没有任何羞耻,相反她视自己的肉体为资本,一次次让男人得到满足,一次次让自己生存下来,于是在最后亚瑟和她相约跳下教堂塔顶而她没有跳下的时候,她变成了杀人嫌疑犯,最后变成了罪犯,而在狱警的口中,她就是那个“荡妇”。女人让她出于弱势,性交易让她生存,但是为什么最后她会成为杀人犯?也就是说,卡梅拉是如何走上犯罪之路的?其实,在卡梅拉整个过程中,她所坚持的一条原则是:和命运打赌,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9岁时父亲死去,在别人看来是因为自己抽掉了那架梯子,所以被认为是“杀死”了父亲,而她当初的想法只是赌博,因为父亲对她打骂,当她把梯子拿走之后,父亲一定还会对她拳脚相加,甚至会打死她,但是最后却是父亲被摔死了——不是自己死而是父亲死去,这便是卡梅拉赌博式生存的结果,但是从法律层面上来说,父亲被摔死,她有一定的责任,但并非会成为杀人者,就像看门的狱警对史丹说的那样:“是地球重力杀死了他父亲。”

而在丈夫克罗维斯面前,在歌手山姆面前,在律师马连面前,在杀虫先生亚瑟面前,她都抱着这样一种赌博心态,也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所以除了不断出卖肉体将性当成是活着的不二法门,是一种罪之外,她其实并没有真正去杀人,反而在男性世界里,到处是欺骗,到处是谎言,到处是虚伪,最后亚瑟要和她一起自杀,她也没有付诸实践,似乎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最基本尊重。但是,最后是男权社会把她送进监狱,让她变成杀人犯。但是一个转折是,史丹在采访和调查了卡梅拉的经历之后,想方设法找到了那个教堂塔楼上的证据,并最终使她清白,成为了舞台上的著名歌手,却最终在史丹即将和他上床而被丈夫克罗维斯发现后,打响了她一生中的第一枪,克罗维斯倒在了那里,而她甚至作伪证,将枪放到了昏迷的史丹手上,致使最后史丹锒铛入狱。

为什么史丹让她重获自由之后她却真正射出了杀人的子弹?这便是这个“一年前”的故事真正的内核所在,即到底什么是社会的“罪恶”?卡梅拉从9岁开始“杀死”了父亲,接着在男人的世界里成为“荡妇”,最后因为从塔楼推下了亚瑟,她就是杀人犯,就是在法律意义上的罪人,这是第一层的罪恶,也是最为表象的罪恶。而更深层的罪恶并不仅仅和卡梅拉道德意义的恶有关,当史丹进入监狱调查卡梅拉,其实是一层一层揭露出整个社会的罪恶。

父亲的粗鲁和暴力,当然是一种罪恶,甚至正是他踩破了琴弦使得卡梅拉最初的理想覆灭;丈夫让她搭车并占有了她,看起来也像把卡梅拉当成了性奴,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不让卡梅拉看歌剧的电视,他甚至用枪打碎了电视机,这又是对于卡梅拉理想的暴力破坏;而歌手山姆用马达的声音覆盖床上的呻吟和快感,更是对于音乐的一种亵渎;亚瑟一直说自己的“正人君子”,也一直帮助卡梅拉,他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街头那些裸露的画刊“道德沦丧,毒害儿童”,但他得知卡梅拉的放荡后说,“上帝什么都看到了,你是可耻的,沉迷在罪恶中”,却又觊觎于卡梅拉的肉体……而当卡梅拉的故事逐步在史丹面前展开的时候,史丹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似乎抱有着对于这个个体的同情和尊重,他在第一次采访中认为卡梅拉父亲之死,是因为卡梅拉在和命运做赌博;当他知道卡梅拉和山姆在一起,认为这是因为她缺乏一种爱,需要社会的认同;后来和马连发生关系,史丹将其解读为“她缺乏安全感,需要法律的保护”;当自己逐渐对热情、性感的卡梅拉产生好感,他解释说“我对她的好感完全是出于理智”……

不断地出入监狱,不断地面对卡梅拉,不断地听说她的遭遇,史丹其实慢慢从社会学家的身份变成了倾听者、朋友,而为她带烟、带花生、换领带,最后他变成了倾慕者,于是监狱变成了卡梅拉上演“女性犯罪”的另一个社会,另一个舞台,她正是利用史丹对她的好感最终得到了无罪的证据,而史丹也最后蜕化为另一个男人,在为卡梅拉鲜花、接吻,乃至上床的过程里,和那些男人站在了同一行列中,于是这个“一年前”的故事变成了一种普遍性的“女性犯罪”样本——当最后卡梅拉用子弹射死了丈夫又伪造了现场,史丹反而成为了牺牲者变成了杀人犯。

从女性到性交易,再到犯罪,再折射出社会的罪恶,卡梅拉无疑用“女性犯罪”来定义一种社会现实,她以反抗和赌博的方式让自己生存,而男人从侵占她成为控制者到最后被她送进监狱成为牺牲者,男权似乎在自身的罪恶中被解构,所以最后史丹从电视新闻里看到大红大紫的著名歌手卡梅拉,一种反转是对于社会最无情的讽刺,更为悲剧的是,本来史丹寄予希望让自己获得最后一丝希望的律师,竟然变成了卡梅拉的另一个情人,于是希望变成了泡影,于是犯人成为了男人,就像卡梅拉对史丹说的:“意外就是这样,想想我,我生存着,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监狱里很有趣,现在你知道了,你和我一样。”

女性犯罪,男性犯罪,女性成为罪犯,男性成为罪犯,是这个社会本身的罪: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其实都无法自证清白,活着只是赌博,只是交易,只是谎言。但是当“一年前”的故事未曾出版而具有普遍意义的时候,特吕弗却并不用悲观的方式来解读这个社会,在整个故事中,有一个容易忽略的人物,她就是史丹的助手海伦,她帮助史丹整理采访录音,却在工作之外对她倾注所有,她不求回报,她只是爱着他,所以她总是提醒史丹不要被卡梅拉欺骗,而在史丹最终被卡梅拉陷害送入监狱之后,在史丹几乎绝望的时候,镜头却给了在监狱不远处那幢楼房顶上的海伦,她正在认真地打着字。她一直在史丹的身边,她一直没有放弃,她也许也是史丹最后的希望,就她的名字一样,是“美丽之神”,而不是只有肉体意义的卡梅拉。而她不停敲打的文字也许正是那本史丹没有写完的社会学论文,她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它,用爱、信任和宽容书写,并将最终出版,成为女性犯罪的真正样本。

 短评

一个罗生门类型的故事,楚浮的切入角度非常有趣,男女之间那点龌龊被无情示众。

4分钟前
  • octopus
  • 力荐

一个男书呆搞女性犯罪研究,在监狱里采访女犯人,趁女犯人不在时会作出点评。这个男性旁观者的增加,真是更讽刺了,他们完全理解体贴不了女人,分析的动机偏颇生硬。热评说的不好,虽然但是对女权讽刺,不是的,这正是女性生存在这个厌女社会的悲哀,被男权压迫到毫无办法摆脱这种处境,甚至女打印员、女看守都评论她是个荡妇。依靠美色潜规则生存,这不是件可耻的事,却是留给女主唯一能依靠的方式。热评一边鄙视的厌女一边也会像片中的男人一样渴女,比如这个小学者,不承认自己被吸引。出租车司机称自己为君子,仅以约会为条件慷慨解囊(其实是因为自己处男)。律师主动登门帮助(勾引)。女主靠性上位?不,雄竞罢了,心狠手辣利用男性欲望?看来男性的意志经不起考验,诡计多端的借口,反正都怪女人

9分钟前
  • 吃点好的
  • 力荐

戏谑幽默!女主真的好美好有性引力,看似笨蛋美人其实是真蛇蝎,虽然表面在嘲弄她的放浪,但更多似在借此嘲讽男人劣性。结尾镜头从监狱门外缓缓升起,越过街道、屋檐,定格在阳台上敲着打字机的打字员小姐,这一镜太美了!

13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像你这样把阴道当黑洞的女子,是臭男人的噩梦

15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世界因恶而丑陋,欲望是没有错的,只因有人把它变得丑陋。

19分钟前
  • 不文
  • 力荐

三星半。 不够好 只有那个爱拍电影的小孩让人有点印象

22分钟前
  • yuanhong
  • 还行

受希区柯克影响很深,先给出结果制造悬念,然后用回忆揭示迷题。丈夫家那段更是采用了《后窗》的偷窥视角。片头透过监狱栅栏拍摄男主暗示了他的结局。胸罩、高跟鞋都是女性魅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她的武器。片中所有男性角色都被女主的魅力所折服,讽刺了无论何种阶级和地位对于女性的爱都来自于性欲。所以情色图片才会在大街上流传。而女性对于男性的爱则来自于其他需要。女主对于丈夫是家庭的需要,对于歌手是梦想的需要,对于灭虫员是经济的需要,对于律师是法律保障的需要,对于教授是自由的需要。她也懂得如何利用自身的魅力去吸引男性,从而得到自己的需要。而当男性失去了价值,她就会狠心将他们抛弃或者毁灭。以猎物形式出现的女性,其实才是猎手。男性构建起牢笼为了关住女性,最后却作茧自缚。女主成了歌后,而追求爱情的秘书却仍是个打字员。

27分钟前
  • 萌萌
  • 推荐

比大多数的特吕弗要有趣得多,游戏化的男性社会风俗喜剧,从被叙述的过去到癫狂演绎的未来,猎物变成猎人,笔录者变成作者。配乐、剪辑,反讽对冲。

31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感觉上比其他片子稍差一些,而且有些地方玩笑开得很笨拙

33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1972年? 哈哈。。特吕弗的黑色幽默这次有点疯嘛。。

36分钟前
  • Jessy.Sedgwick
  • 推荐

這種戲謔式的小品才是楚浮最擅長的,怎麼可以歸為遊戲作品一類,流暢自如沒有多餘的贅肉,比揭示婚姻悲劇的Film noir一類好看多了

37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http://www.56.com/w15/play_album-aid-8876597_vid-NTY5ODYwNjc.html

41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孩童般的天真与邪恶,自觉或不自觉的犯罪天赋,好迷人的坏女孩。

4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很不大师但太好玩了!有趣多义 戈达尔mix伍迪艾伦

43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力荐

我觉得算是特吕弗比较奇情的片子了,搞事妹子多奇智啊!

46分钟前
  • eros
  • 还行

这固然是对男性特别是法国男性左派知识分子的讽刺,但窃以为也是对女权的调侃,在击破了片中男人对女主角以“荡妇”之名施加“统治”后,这个女性反而并没有剩下什么,她冲毁一切男性万里长城的武器仍然只有性。

48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特吕弗的反讽小品,美女利用男人的欲望屡屡得手,片中几乎没有什么正面角色,女人心狠手辣,男人精虫上脑,最可笑的是灭虫专家和社会学者,道貌岸然的下场就是自食其果。

52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碟的封皮上书:可能是特吕弗最被忽视的一部佳作。

57分钟前
  • 安小安
  • 推荐

三层嵌套的叙事结构 开场借助一个简单的疑问 拉回到过去带观众一起探究答案 社会学家男主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提问 女主根据问题带大家回忆 以女性视角讲述她的一生 妈宝 乐手 教徒 律师 社会学家 男性在电影中是暴躁 自大 无知 幼稚 精虫上脑的 女主性格则依然带着从容成熟和思想上的自由(在如此环境下 她选择了一次次命运的豪赌)过程中大量诙谐幽默的情节 比如重力杀人 哑巴告密 超自然科学的赛车声等 不论回忆还是现实都侧面讽刺很多问题 男性对女性的物化 女性的厌女 教徒的”赎罪”行为和自杀等 电影中也提到她的童年经历 似乎也能从整个故事得到社会学家找寻的答案 最后结尾剧情的闭环也是讽刺呀 【BFI - The Renoir Truffaut】

60分钟前
  • 推荐

1.特吕弗又一部描写蛇蝎美女的作品,顺致敬希胖。2.楚浮惯于用其它记录媒介来辅助述出故事,如本片的录音机及穿插女主旁白,为这一准黑色电影添上了一缕优雅而残忍的晕环。3.精神分析式的男性角色:做爱时须放赛车声唱片的歌手,以猎枪相胁的酗酒男与"恶魔母亲",需意外摔拌才能进入的教徒。(8.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