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

HD国语

主演:宁静,邵兵,应真,保罗·克塞,Nicholas,Love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英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红河谷 剧照 NO.1红河谷 剧照 NO.2红河谷 剧照 NO.3红河谷 剧照 NO.4红河谷 剧照 NO.5红河谷 剧照 NO.6红河谷 剧照 NO.13红河谷 剧照 NO.14红河谷 剧照 NO.15红河谷 剧照 NO.16红河谷 剧照 NO.17红河谷 剧照 NO.18红河谷 剧照 NO.19红河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红河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男子(邵兵饰)救下了被乡民准备供奉给雨神的女子(应真饰),两个人一起流落到了一个藏族部落,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认识了美丽的藏族公主(宁静饰)。后来,英国探险队在雪山遇险,琼斯(尼克饰)和罗克曼(波尔饰)也被藏民救下,留在西藏修养。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 他们跨越了民族和肤色,培养除了深厚的感情。不久,伤养好后,英国人也离开了。人渣的本愿真人版精神错乱2018分裂 第一季反恐特警组第五季灵运当铺沙鹰行动毒 Poison心跳漏一拍第二季一往无前新相亲大会 第四季乙方甲方第二季婆罗门纳曼僵尸校园第一季插翅难逃2000狂怒沙暴天才进化论第二季双生薄荷和荞麦一起疯长的日子下集钻井生物米勒一家第一季天妖黄英姑古堡谜钻曼达洛人 第二季孤注一掷:阿森纳爱有多深色衰应召男心魔2009解放·终局营救与神同行2:因与缘偷情小丈夫(粤语版)飓风战警绷带奇缘真正正义之死亡降临捕鼠记德凯奥特曼日语银行抢劫案一切都一样SQN阿拉德:宿命之门心理罪(电视剧)羊群

 长篇影评

 1 ) 20年后的观后感

这是一部20年前的作品了。曾无数次在各大电影下载网站寻找资源,但不是缺字幕就是音轨画面不同步,这次在央视6套看到的重播,20年后的自己对这部电影有了一些更深刻的感受。

起初引发思考的是当年就留下的一个问题,女主角应该是宁静所扮演的头人女儿,可一开始用很大篇幅讲述汉族女子的活祭是否也有点喧宾夺主?现在重温这部电影,联系起片中的这两位女性角色,无疑展现了女性在繁衍后代与传承文化方面的祭祀神性。

所以这篇文章我不想谈论情节铺垫叙事结构这些表面的皮毛技艺,也不想谈论民族气节爱国主义这些过泛的大义旋律,因为这些在人类间的和平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面前都显得如此渺小。你可以认为影片中有很多小的故事线索有些啰嗦甚至脱离,有不太重要的镜头细节交待得又过于草率简单;你也可以认为通篇的藏人讲汉语让民族团结显得生硬,在电影艺术形式的框架内对英国侵略行为的厌恶也表现得不够气度,然而这部电影所表现的西藏自热风光是美的,表现出的藏族人民的淳朴与自由是恰当的,在汉族、藏族、甚至西方来客之间真实存在的情感联系也是真切的。电影本身歌颂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足够美好了。

我想要这么感性的去体会这部电影,而非理性的去分析时代背景,研究藏族近代历史渊源,因为这么感性地去接触一个不太了解的文明形态是很有趣的。在当下这个过于标榜理性,过去强调危险与安全感的大时代环境下,我们缺少了去感受美,接触美,理解美的能力,理解美,不能单单去寻找它的好处用处,而要去用感受去体会美所存在的形式,所激起你的情绪,所带给你的快乐与感动。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向往着那片世界之脊,因为那里的人不会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胆战心惊之中,而是沐浴在阳光下,用简单虔诚的心灵去接受大自然的恩赐。



回到我最初的思考,如何去通过两位女性角色的作用来体会这种情感呢。片中的女性作为一种神圣的祭品让每一次情感冲击得到强化甚至升华。

汉族的雪儿作为祭祀河神所需的贡品出现,她失去了作为人类作为生灵的生之自由,而当她来到雪域高原,她却因自己非藏人的身份在触犯藏人的禁忌情况下得到宽恕的机会,在头人女儿的威严下不低下自己的头颅和身躯。直到最后随格桑而去,原本作为汉族女儿的不幸遭遇也化成了“来世还要做女人”的延续,这种延续不仅仅生命的延续,还有人类美好情感的传承。正是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慢慢的变成了传说,最后演变成为一种文明的信仰。

藏族头人的女儿是圣女的化身,她有自己的解释权力为自己的任性去编制美好祝托,来掩盖自己可能的杀戮与罪过;她又有自己的倔强来保留自己的尊严,以成为全族人的精神化身,在牺牲之时由“受侮辱的女人”进化为“生回天国的神女”。

东方文明将女性作为创造人类的神明,比如女娲造人,比如电影里“珠穆朗玛的三个儿子”,所以这些轮回与重生交由片中的两位女性来表现,让原本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展现出孕育人类文明的载体,这正如“祭祀”的意义,男性虽感觉自己控制着世界的权力与文明进步,但一切的发展传承离不开母性的孕育。


邵兵饰演的康巴汉子与英国翻译官则展现了不同的男性作用。

格桑作为藏族草原之子的化身,就如同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石狮,生在这片土地,自由、健壮、朴实、勇敢,守护着家乡与亲人,守护着这个民族的延续发展。格桑与英国人用火机与打火石的画面也表达了人类的各种文明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下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也象征了藏民族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就像当年松赞干布接纳文成公主所带去的诸多汉文化一样。我们可以给彼此带来方便,但不能用自己的“先进”去强制磨灭别人的“传统”,创造与毁灭的权力,还是留给对方自己比较好。

在很多融合东西方文明的故事中,都使用西方男性与东方女性的结合,这部作品也不例外,用英国男人对藏族圣女的崇敬与爱慕,展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与渴求。然而西方的文明并不是“自以为事“的高度文明,它是工业加速发展下发育过快的不成熟的男孩,所以会用很多极端的方式去获取他想要的一切外部资源,于是“侵略”变成了他们最“高效”的方式。

但我所看到的美好一面在于雪山对于发生在脚下一切事情的包容。为什么我会想到它呢?这也正是青藏高原那一片远离近代工业硝烟的净土所蕴含的最大魅力所在——简单而虔诚。我也没有把这种简单虔诚上升到淳朴善良,淳朴善良建立在智慧之上,如果不够智慧,那么淳朴与善良也会被恶魔利用,比如影片中藏人自己打开了英国人入侵的大门。但是这里也不能批评上上世纪藏人们的落后,因为那个年代整个中国都落后,甚至整个世界也是缺乏和平的落后时代。

在落后的时代,火可以是文明进步的象征,火也可以烧毁一切文明。文明进程看似加快了许多,文明的灭亡相对也更临近了。历史会是最好的见证。

所有的一切都拥有相对甚至多元的意义。你是唯一,同样也蕴含着各种可能的变化。什么是理智?不是我们放下了爱恨,而是更要用心去感受到情感,做到由情感激起的不平衡状态转化为接纳情感的平衡流动,这样感性与理性才能真正结合,才能得到最智慧的判断与感悟。



电影终究是汉人文明框架内所认识的藏人文化,从雪儿的红衣、格桑的红头巾,还有片名那染成红色的河谷,中国红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血脉里的最强情感。

我也会像大部分城市居民一样渴望去一趟西藏,毕竟我也想多了解多感受不一样的世界。我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非去不可,如果你能在远方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文明与思想,哪怕你身在自己的小卧室里,也可以用心与不同的文化交流,也可以在心中装下雪山圣湖。我毫不怀疑当我身临其境去感受高原天空的湛蓝时我一定会有汹涌而来的感受,但即便此刻我没有能够成行,我的一点点想象和思考,也足够我去感受好一阵子。时间不多不少一直在那里,你花了多少时间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感受什么,时间才能被自己所用。

够了~半年没让自己静下来写写长文了,我喜欢这样的自己,在有限的电影播发过程中去感受无限的情绪。

 2 ) 【拾遗拾忆】《红河谷》背后的悲壮:西藏军民抗英失败,留下的伤痕至今未愈

1904年3月,英军入侵西藏日喀则地区,面对武器装备远落后自己的藏族军民,用大炮和机枪进行了残酷血腥的大屠杀。处于劣势的藏军几乎全军覆没,鲜血染红了多庆措湖西岸曲米香果的泉水,清澈的河流变成了殷红的河谷。邵兵、宁静主演的电影《红河谷》就取材于西藏军民江孜保卫战中这一真实历史事件,影片中西藏美丽自然风光和惨烈的战争场面让人唏嘘和感叹。

01 战争由来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这里地广人稀、高寒缺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从地理位置上看,西藏北接新疆、青海,东靠四川、云南,西面与克什米尔接壤,南边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家山水相连,历来是我国面对南亚的战略要地和天然屏障。

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中部和东南地区获得巨大利益的英国仍不满足,把贪婪的目光瞄向了西藏这块战略高地。自17世纪以来,英国就不断派遣间谍伪装成探险者和传教士,深入藏区腹地收集情报、绘制地图、调查民俗,为入侵西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等待时机成熟后随时出手。

1875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的翻译马嘉理在云南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和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英国政府要求彻查“马嘉理事件”,并于第二年9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在附件《另议专条》中规定,英国可派探路队由北京经甘肃、青海或四川等地进入西藏,或由印度来藏。

以条约中允许英国人进藏“游历”为依据,英国加大了在藏区的活动,在收集情报的同时用金钱收买藏族高层和贵族、培植奸细。这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西藏政府的警觉,开始派兵在隆吐山(今锡金龙头山)设卡戍守。英军以西藏政府不遵守条约为由,发动了对西藏的侵略战争。

02 战争过程

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88年3月20日,英国出兵数百人对隆吐山发起进攻,藏军以火药枪、弓箭和刀矛进行抵抗。24日,英军攻克隆吐山,占领纳汤(今属锡金)。见边防失守,西藏政府调集藏军和民兵上万人到亚东准备反攻。

收复战马上就要打响的时候,被英国人打怕了的清政府却派员进行阻扰,不许藏军出击。9月24日,2000余名英军攻占了捻纳、则利拉、亚东等地。在清廷不抵抗的要求下,西藏军民第一次抗英战争宣告失败。

不战而败的清廷1890年与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承认原为中国属国的哲孟雄(今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则利拉山脉走向为西藏与哲孟雄边界。中国在失去大片领土的同时,为印度以后侵占和控制锡金埋下了祸根。

第二阶段,1903年,英国利用日俄侵占我国东北发生利益分割纠纷、矛盾激化的时机,以两名英国人被西藏政府扣押为借口,再一次对西藏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

1903年6月,荣郝鹏上校率领200名士兵以谈判为由进入西藏干坝(今西藏岗巴),西藏政府派出700士兵赶赴干坝设防。12月中旬,2000余名英军在麦克唐纳智少将指挥下,越过则利拉山口,占领了亚东东南和东北通往江孜要塞的军事据点,藏军3000余人在亚东至江孜的河谷通道设防。

1904年3月,英军主力1300余人携带重型武器从乃堆拉(中锡边境)分三路向江孜推进,面对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的藏军势如破竹。边打边退的藏军在江孜集结,加上后援力量一万多人准备在江孜与英军决一死战。

6月23日,见势不妙的英军从印度派出1万余人的援军,携带火炮12门、机枪数挺、轻武器若干,火速驰援江孜。战斗非常惨烈,正如电影画面一样,英军用火炮和机枪攻城时,防守的藏军则用石头和弹弓进行还击。破城后的英军与西藏军民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持续了接近半个月。

7月6日,西藏守军终因弹尽粮绝被迫突围,撤回到拉萨,江孜宣告沦陷。8月3日,英军进入拉萨,随即对全城进行肆无忌惮的烧杀抢劫,布达拉宫无数的珍宝、文物和宗教文献等被劫掠一空。

9月6日,在英国侵略者的威逼利诱下,西藏地方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这种抛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直接签订的条约虽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承认,但是已经为将来的中印边境争端埋下了一颗地雷。

03 战争后果

一是使南亚局势变得复杂多变。南亚小国哲孟雄(今锡金)原本是清朝属国,尼泊尔和不丹因宗教信仰一直与西藏交好。尼泊尔与西藏政府在1856年就签订条约,规定如果西藏遭到外敌入侵时,尼泊尔有义务进行援助。为了入侵西藏顺利,英国政府派员到尼泊尔与不丹会谈,通过恩威并举的手段和措施,强制尼泊尔和不丹断绝了与中国的正常关系。

第一次入侵西藏后,软弱的清廷被迫承认哲孟雄划为英国殖民地,后被英属殖民地印度继承接管下来,通过移民和逐步蚕食,锡金也从“保护国”变成了印度的“锡金邦”。中国失去了在东南亚间的缓冲地带,进一步膨胀了印度称霸南亚的野心,也使南亚局势变得复杂多变。

二是人为制造了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携战争胜利的余威,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国与中国、西藏地方三方代表在英属印度西姆拉开会,讨论西藏的地位问题。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炮制了一条新的中印边境线,即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将中印边界从阿萨姆平原边缘向中国西藏方向推移150公里,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西起中国-不丹边界,东至独龙江流域的伊索拉希山口,长约1700公里,涉及门隅(西藏错那县)珞隅(西藏墨脱县)和察隅,将原属于中国西藏地方的9万平方公里国土划入英属印度。双方现有12.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三是破坏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清军入关以后,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清朝政府对民族和边疆问题十分重视。总体坚持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持了少数民族的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统治和管理。

通过派遣驻藏大臣和驻军,清朝政府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和治理。1653年,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确立了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制度。

英国图谋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把西藏的“独立”和“自治”公然摆到桌面,通过与西藏政府签订《拉萨条约》,企图长期占领西藏领土,造成西藏事实上的独立。条约规定:

(一)西藏承认由英军单方面提出的锡金、西藏间边界;(二)除亚东外,增开江孜、噶大克为商埠;(三)赔款50万英镑,分75年交清,交清前英军占领亚东;(四)未经英国允许,“无论何外国”不得在藏买卖、租赁土地,不得在藏修铁路、设电线、开矿产等;(五)西藏一切事宜,“无论何外国”皆不准干涉。

有损中国主权的《拉萨条约》遭到清政府拒绝。1906年4月27日,《中英续(新)订藏印条约》在北京签订清朝对西藏地方享有主权,英国“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赔款不由西藏负责,而由清朝出面付清。

英方原要求75年缴清赔款,以达到长期占领亚东春丕谷再伺机而动的目的。清朝政府总算清醒了一回,仅用3年就缴清了赔款,大部分英军在1908年“提前72年”撤出春丕谷,英印殖民当局吞并西藏的阴谋宣告破产

虽然英国侵吞西藏的图谋没有实现,但是英国得以在西藏扶植起亲英、亲帝的分裂主义势力,通过他们破坏西藏内部的团结和中国的统一。

 3 ) 冯小宁模式

冯小宁拍战争电影,一定有风景,《红河谷》是青藏,《黄河绝恋》是黄河,《战争子午线》是长城,然后有音乐,然后是与爱情有关的跨国题材。《黄河绝恋》的最高潮部分是宁静站在黄河边上拍照,背后的风景波澜壮阔,音乐也凄美动人,那个外国帅哥又深情地走过去说“I love you”,冯小宁的三大法宝全使出来,三位一体,果然震撼力巨大。其实《泰坦尼克》就是这么做的,这种镜头想不成为传世经典都难。
后来冯小宁又拍了一部《紫日》,没有动人的音乐,没有爱情故事,茫茫林区的风景也差强人意,结果没留下什么印象。我还隐约能记起的只是战争结束后,那个俄罗斯女人脱光了在河里洗澡。

 4 ) 介绍一下历史背景——英国两次侵藏战争

导演是把两次战争的细节写到一起了,许多细节是江孜保卫战,但是这战斗是在第二次侵藏战争。

再补充一些历史细节的处理。
影片中英军使用的重机枪是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第一代的马克沁机枪1893年研制成功,史实记载确实出现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但是早期的马克沁应该还没有水冷式的外形。机枪排的战术位置在影片好象也有问题,应该构造成几个机枪点,形成交叉火力,而不是拥挤成一排。

英两次侵藏是“藏独”根源,无法武力征服,便挑动怂恿上层搞分裂。老牌殖民地国家在中东、南亚也都是如此留下祸患,搅得一锅水浑,自己再离开。

以下为转载网络资料:
————————————————————————————
作者:同文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侵华的逐渐加剧与清政府的日趋衰朽,西藏地区也遭到英帝国的武装侵略。  

  英俄同时对西藏虎视眈眈

  印度在英国殖民地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为确保能长期稳定地在南亚次大陆获取经济利益,英国人提出了“拱卫印度安全”的战略思想,核心内容包括:三个缓冲区、两个同心圆和一个内湖。“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便是这三个缓冲区之一。1865年,英国把不丹也纳入英国殖民势力的范围。虎视眈眈的英军已经距西藏咫尺之遥。

  沙皇俄国此时正在为实现南下印度洋战略积极活动,侵略矛头也直指我国西北、西南地区。

  沙俄的举动对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构成了一定威胁。英国人迫不及待地寻找进入西藏的时机,此时发生的“马嘉理事件”正好提供了机会。1874年,英国派军官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远征队”从缅甸出发,到我国云南探测通往内地的路线。驻北京的英国使馆派翻译马嘉理前往接应。1875年2月21日,武装探路队在腾冲蛮允山寨与景颇族群众发生冲突,马嘉理开枪打死多名群众,愤怒的山民将马嘉理及其随员击毙,将探路队逐回缅甸。

  事后,英国立即给清政府施加强大压力。1876年9月13日,李鸿章被迫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订了《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除“赔款”“谢罪”外,还允许英国人开辟印藏交通。

  英国第一次武装侵藏

  1884年,英国派一支约300人的武装队伍闯入西藏,在干坝地方被藏民阻挡。1886年,又派大批队伍集结在西藏亚东以南边境,进行武装挑衅。西藏噶厦地方政府派藏军在热纳宗隆吐山建卡设防。

  英国借口藏军侵入锡金境内,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藏军限期撤除隆吐山卡,否则英军也要在当地驻扎。清政府惧怕藏边发生战事,一再妥协退让,要求藏军撤卡撤兵。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对清政府的做法很是不满,驻藏大臣文硕也坚持热纳宗属于中国领土,积极支持西藏的抗英斗争。

  1888年3月20日,英军悍然向驻守隆吐山的藏军发动进攻。西藏守军手持土枪、弓箭、刀、矛等兵器英勇反击,击退了英军的第一次进攻。3月21日清晨,英军再次进犯,藏军严阵以待,毙伤英军约百余人。3月25日,英军又大举进攻,给藏军造成很大伤亡。藏军被迫撤至亚东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

  这时,清政府将支持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任命听话的升泰为新的驻藏帮办大臣,并派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之弟赫政充任其助手。但西藏噶厦地方政府仍然调兵遣将,下令僧俗民众1万多人开赴前线,在6月至10月间同入侵英军数次作战,力图收回隆吐山。升泰到藏后,完全执行清政府妥协让步的路线,下令藏军待命于帕里,不许反击英军。藏军虽然拼死抵抗,毕竟装备落后,加之指挥失当,隆吐山之战最终失败。英军越过则里拉山口,深入亚东仁青岗、春丕等地。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派升泰赴亚东与英方会谈。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与英国先后签订了《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以及进口货物五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英国侵略势力伸进了西藏。  

  英国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

  由于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以上各项条约并未能完全付诸实施。1895年开始亲政的十三世达赖十分痛恨英国侵藏。在沙俄的拉拢下,十三世达赖逐渐产生了联俄抗英的想法。英国十分顾虑沙俄势力插足,为了压服西藏,英国准备发动第二次侵略战争。  

  1903年10月,英国向隆吐山以北调集3000兵力,由麦克唐纳少将和荣赫鹏(Younghusband)率领北进。12月12日,荣赫鹏率一支装备精良的英军先头分队偷越则里拉山口,不久占领帕里,强行进驻帕里宗政府,噶厦和后藏前往交涉的代表皆被扣留。帕里的百姓忍无可忍,拿着大刀、镰刀、木棒闯入宗政府救出代表。1904年1月4日,英军占领堆纳。

  西藏地方政府马上派拉丁色、朗赛林二人率领藏军千余人,赶赴堆纳至多庆一线布防,并动员、调集其他各部藏军及大批民兵分赴前线。

  3月,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1000多人准备向嘎吾一带发起进攻。由于得知在堆纳、多庆之间的曲米辛果以北纵深地带有藏兵和民兵布防,英军不敢贸然进攻,提出要进行谈判。

  3月31日,在曲米辛果藏军前线指挥官拉丁色、朗赛林与荣赫鹏等英方代表谈判时,英军偷偷包围了队形密集的藏军。荣赫鹏等人与拉丁色、朗赛林见面后声称:“既然要议和,为表示诚意,我们先将子弹退出枪膛,也要求你们下令将火枪的点火绳熄灭!”荣赫鹏命英军士兵将步枪子弹退出一发,但士兵们旋即推动枪栓将另一发子弹顶入枪膛。当时藏军不了解步枪构造,误认为英军枪膛内已无子弹,便按协议将土枪点火绳全数熄灭。后英方下令开火,但待命的藏军却无法打响火绳枪。在机枪和大炮的密集扫射和轰击中,英军对藏军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数分钟内藏军即被英军射杀400多人,西藏谈判代表数人亦被杀害,鲜血染红了曲米辛果泉水。英军又乘机攻占古鲁,追杀藏军数百人。1000多藏军在曲米辛果牺牲。

  曲米辛果失陷后,英军继续北进,4月11日,进逼江孜。

  惨烈的江孜保卫战

  江孜是山南通往拉萨的门户。英军抵江孜不到一个月,藏军就有1万多人聚集到江孜、日喀则及拉萨到江孜的大道上,准备保卫江孜。

  5月初,英军派出300多人袭击通往浪卡子方向的卡惹拉藏军阵地。此时,驻江孜之英军仅100余人。5月3日深夜,千余藏军袭击了帕拉村,几乎全歼敌人,荣赫鹏也险些丧命。由于从卡惹拉返回的英军赶到,才又稳住阵脚。5月26日,英军增援部队从亚东赶到江孜后,重占了帕拉村。

  6月13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援军向江孜增援,并于6月25日抵达康马宗的乃宁寺。乃宁寺位于江孜以南20公里处,是英军运输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为截断英军后方补给线,藏军在乃宁寺周围筑起了防御工事。英军分别自少岗和江洛两地出动,从南、北两面进攻乃宁寺。攻占乃宁寺后,将寺内的文物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了寺院。英军接着攻占了江孜西北方向的紫金寺,切断了江孜与日喀则的联系。

  攻占紫金寺后,英军从东、南、西北三面包围了江孜。此时,十三世达赖派人到江孜与荣赫鹏会谈。荣赫鹏提出限藏军在7月5日撤出江孜,遭断然拒绝,英军遂于当天正午向江孜发起总攻。

  7月5日至7月6日,英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7次攻击,都被藏军击溃。经过3天抵抗,守卫藏军弹尽粮绝。7月7日,江孜宗山最终失陷。抗击到最后的数百人全部跳崖牺牲。江孜宗山被英军攻陷后,白居寺又被攻占。英军旋即占领整个江孜。

  江孜保卫战从1904年4月开始到7月结束,持续了大约100天,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7月14日,麦克唐纳率英军从江孜出发,长驱直入拉萨。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

  9月7日,西藏地方政府被迫与英方签订了《拉萨条约》。条款中隐藏着排斥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建立英国对西藏的保护关系的阴谋。清政府觉察到了英国的险恶用心。1905年,清政府任命唐绍仪为全权代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1906年4月27日在北京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即《北京条约》)。

  英帝国通过两次侵藏战争,攫取了种种在藏特权,为英国后来在西藏从事分裂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为以后中印边界纠纷埋下了祸根。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虽然无力同英国抗衡,但强烈的刺激促使清政府很快采取了开发西藏的系列措施,为西藏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西藏民众殊死抗击英军的英勇行为,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西藏人民面对强敌入侵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
—2—2—2—2—2—2—2—2—22—2—2—2—2—2—2—2—2—2—
1903-1904年英国侵藏部队编制情况
1903年9月8日,英国侵略军入侵亚东,发动了第二次武装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对西藏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成千上万的藏族人民被侵略军的现代化武器所杀害;历史悠久的寺庙、庄园建筑被侵略者的大炮所摧毁;珍贵的文物和众多的宝藏被贪婪的侵略者抢劫一空。历史的伤痛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今年是江孜抗英斗争10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进一步揭露侵略者的罪行,本文简要介绍英国侵略军的编制情况,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当时英国侵略者是如何利用强大的正规部队和现代化武器对西藏人民进行杀掠的。

  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英国侵略军的参战兵种主要有:工兵、骑兵、炮兵、步兵、通信兵、测绘兵、野战医院、文艺兵等。同时还包括从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西藏征集的大量苦力和担架工。在参战过程中,工兵、炮兵、骑兵和步兵是主力部队。下面将主要的几个部队介绍如下:

  一、工兵:第32先遣团和23先遣团

  工兵是工程兵的旧称,是担任复杂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主要负责执行构筑工事、架桥、筑路、伪装、设置和排除障碍物等工程任务,有时也直接参加作战。在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战争中,英国派遣了工兵第32先遣团和工兵第23先遣团参加作战,成为英国侵略西藏的主力部队,为英国侵略西藏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工兵第32先遣团

  工兵第32先遣团组建于1857年,最先的成分是手无寸铁、自愿入伍的玛斯比锡克人。玛斯比锡克人在印度是“最不守法、最难驾驭”的人,一直是令英印政府头痛的对象。该团自组建以来,69%的时间都在服役。在战斗中,他们当中只要有人受伤和阵亡,立即会有人冲上去填补这些人的位置。锡克人体质健壮,作战勇猛,特别适合于山地和高海拔地区作战,因此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

  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该先遣团是绝对的主力部队。1903年7月第32工兵团又补充了一支由贝休思上尉率领的200人的卫队。这支部队可以承担多种任务,既能筑路,又能作战,它同另外两个英军团队一起,被专门组织起来在边境地区执勤。除了筑路,该工兵团参加了多起屠杀西藏人民的战斗:

  1904年3月31日,第32工兵团工兵四连参加了曲米仙谷大屠杀。在这次“战役”中,侵略军共屠杀了近千名的西藏人民。

  1904年4月侵略军前进时在温泉一带受阻,西藏军民占据了十分有利的地形。英军头目麦克唐纳将军派了比顿上尉率领第犯工兵先遣团的一个连队担任进攻任务。在进攻时,该团的官兵无一人中弹,而“那些不幸的藏人被来自两边的火力夹攻,几乎无一生还”。可见侵略者是十分残酷的。

  在随后进攻帕拉庄园时,第32工兵团的三个连队参加了突击队,由彼特森少校指挥。在这次战斗中,该团的米歇尔中尉受伤,侵略军伤亡23人,但是,西藏人民却献出了250条生命的沉重代价。

  在古鲁战役中,第32工兵团的一部参加了战斗,他们使用的是步枪,每名士兵平均打了12发,也就是两梭子的子弹。估计有1500人的西藏军队在战场上留下了六百至七百具尸体,其中包括一位拉萨将军。在接下来的江孜战斗中,第32工兵团作为主力部队也参加了对西藏人民的屠杀。

  (二)工兵第23先遣团

  第23先遣团也是在1857年征召玛斯比锡克人组建的,它和第犯工兵先遣团的历史极为相似。但是该工兵团更富有实战的经验。除了服役时间长外,它还参加了在中国、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和多次边远地区的战役,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战功显赫”。其中“最辉煌的战役”是他们在坎大哈缴获了阿富汗人的大炮。因此,工兵第23团除了具备工兵32团所具备的凶残外,更具有实战经验。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该团参战连队最多的时候超过8个连,给西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工兵23团除了筑路,打仗,还担负了大量的护卫任务。它具有“非凡的吃苦精神”,在1904年3月该团护送第12骡队的一个运输队在帕里至堆纳途中时遇上了暴风雪,他们露营在零下18度的雪地里,36小时内滴米未沾,最后仍完成了护卫任务。尽管如此,对西藏人民而言,他们只是更加凶残的敌人。他们越是顽强,对西藏人民犯下的罪行就越大。

  二、第八廓尔喀联队(又名廓尔喀第八团)

  廓尔喀人泛指生活在尼泊尔山区的民族。大部分是马嘉族、古隆族、塔芒族、拉伊族、林布族、逊瓦尔族、谢尔巴族等,同时也有少部分属于塔库里和切特里种姓的卡斯族。由于尼泊尔人民常年生活在山区,具有吃苦耐劳和勇猛顽强的素质。所以从1815年起英国便每年从尼泊尔招募一部分士兵到英军中服役。对这些尼泊尔士兵,英国人习惯上称他们为“廓尔喀”兵。能征善战、富有组织纪律性使廓尔喀兵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迄今为止,在欧亚如英国,印度等国家的军队中仍有廓尔喀兵在服役。

  第八廓尔喀联队组建于19世纪中期,该联队是一个混合联队。它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勤务等多个连队,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团队,在英国的侵略史上,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第八廓尔喀联队共有6个连队参加了战斗。由于他们的勇猛,经常被英国人派作突击队和攻克危险地段、军事要塞等地方。廓尔喀兵因为身体敏捷,性格顽强,加上英国配备的现代化武器,对西藏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成为英国侵略者忠实的鹰犬。

  三、英军第七山炮连和地方第三十山炮连

  炮兵是以火炮为基本装备,用火力进行战斗的兵种。由于火炮是口径在2厘米以上,能发射炮弹的重型武器,因此具有火力强、射程远、杀伤力大的特点。山炮连特别适合于在有山的地区作战。在西藏,高山、大河、峡谷随处可见,地形十分复杂。加上又是远距离、长时间作战,因此英国特地从本土抽调了第七山炮连和驻印度的地方第三十山炮连作为侵略西藏的主力部队。

  英军第七山炮连由富勒上校指挥,地方第三十山炮连由马林迪丁指挥。山炮连主要配备七磅大炮和十磅大炮。西藏的建筑物大都为石木结构,墙体高大厚实。只有现代化的机枪、步枪是很难攻破的,况且高大的城堡式建筑自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没有大炮根本无法攻克。英军第七山炮连是英国的炮兵部队,其指挥者都是炮兵学院毕业的专业军官。1904年6月26日英军朝江孜进发时,在南尼寺遭到西藏人民的顽强狙击。在这场战斗中,侵略军的山炮连猛轰塔楼大约一个小时,加上其它部队协同作战,在死伤巧人后才得以继续前进。在攻克江孜城堡、帕拉庄园等战斗中,由于城堡、庄园的墙体异常坚固,山炮连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除了以上两个炮连外,廓尔喀团也配备有两个山炮连,其山炮发射的炮弹重七磅,由卢少校指挥。另外,皇家陆军炮兵卢克上尉也曾在温泉之战时指挥过廓尔喀团的山炮分队。在炮兵指挥者中,还有皇家陆军炮兵奥康纳上尉、伊斯顿上尉以及布郎德上校。

  四、第二骑兵连和第八骑兵连

  骑兵是指骑马作战的兵种。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较之步兵,骑兵冲锋陷阵的速度快、威力大,而且能爬山涉水,机动能力很强。《孙腆兵法》云:“易(指平坦之地)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连我国的最后一支骑兵部队也是在最近才取消的。骑兵也是英国侵藏部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英国投入了两支骑兵部队:

  第二骑兵连由彼德森上尉指挥,第八骑兵连由奥特莱上尉指挥。西藏地处高原,地形复杂,如果没有骑兵,在战争中,许多情况是无法想象的。在1903--1904的侵藏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骑兵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定期往返寄送邮件、战斗前期或后期到各战略要地进行侦察,有时也直接参加战斗。1904年6月29日英军攻打泽钦寺时,就有一百骑兵抄到后面切断了藏军的后路。当“藏人从山脊的右部边缘地带蜂拥而逃,进入了下面埋伏的骑兵的口袋,接着就是一场大屠杀”。在英军前进时,经常遇到西藏军民的抵抗,遇到危险时大都是骑兵赶到增援解围。应该说,除了直接参加战斗外,第二第八骑兵连在第二次侵藏战争中对于侵略者传递信息,野外侦察等也是“功不可没”的。

  五、诺福克团第一营的马克沁机枪分队

  机枪就是机关枪的简称,也就是装有枪架、能自动连续发射子弹的枪。其种类有轻机枪、重机枪、高射机枪等几种。对于手持落后武器的西藏人民而言,在战斗中,机枪的杀伤力是最大的,因而它夺去的西藏人民的生命也是最多的。在1903--1904年,诺福克团的马克沁机枪分队参加了许多次战斗,而马克沁机枪更是出现在所有的战斗中。在英国侵藏部队中,工兵第32团、第23团、廓尔咯第8团、骑兵连等作战部队都配备有马克沁机枪。

  六、其他参战部队

  作为一支强大的侵略军,除了以上部队外还有许多部队也参加过英国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战争。他们分别是:廓尔喀第二团、库伯上校指挥的皇家火枪队的四个连队、伯恩上校指挥的帕坦人第44团的四个连队、英国皇家要塞炮兵连队一队、马德拉斯第二坑道及地雷工兵团之一部、由剑白尔指挥的白登兵第40队、第29队,此外还有野战医院,战地工程队,印度医疗队、以及电报、邮传部队分队等也都参加了对西藏的侵略战争。

  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侵藏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年,但英国侵略者在西藏犯下的滔天大罪却深深的留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中。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西藏人民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先辈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的新西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至今日,在西藏人民当中,还广泛流传着歌颂参加江孜保卫战的英雄们的歌曲。它充分表达了西藏人民的情感,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一笔血海深仇,将永远记住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其中有一首歌是这样写的:“年梦河的波浪滚滚,流不尽江孜人民的心头恨;雅鲁藏布江的江水哟,也洗不尽西藏人民的满肚子冤。”

 

  Abstract: During the second war of British invading Tibet, the aggressors employed all types ofarmy uni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establishment for British army uni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y and crime of each army unit who took part in the war.

  Key words: Britain, army units in Tibet, establishment

  作者简介:杨永红(1965-),男,汉族,重庆丰都人,现为西藏大学文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藏近代军事。

 5 ) 红河谷

(很多年前写的影评,因为太喜欢这部电影,所以经常会重看。)

这是一部战争片,这是一个关于杀戮的故事,这是一个西方人打着文明的旗号,试图涉足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阴谋。然而,从头到尾,眼泪都没有止住下流,一如十年前第一次看一样。抑或品味世事繁杂后,更加感动于那神圣高洁的珠穆朗玛峰,那雪山女神庇护下的人民,至真至善的心灵。
 

影片以嘎嘎的旁白开始,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雪山的故事。

在他出生那年,雪儿达娃被她的汉族族人捆绑在石头上,准备沉入滚滚江水中,以此来祭奠河神,祈求雨水。很多人会看到此情此景都会忍不住咒骂他们的残忍。然而,当看着那些皮包骨的汉族人,我并不想责怪他们。他们只是在上天的玩笑面前手足无措的人类,他们只是想要生存下去,仅此而已。他们将妙龄少女沉入水中,求得上天的饶恕,换来更多人的生存。在他们心中,是真真正正笃信天神的存在的,他们只是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送给天神。即使这种方式真的很残忍,那也是因为无知,那也是因为虔诚。
 
影片在最后关头给我们带来了雪儿的哥哥,带来希望。雪儿的哥哥挥刀救出妹妹,不料逃跑的时候与追杀的人在绳索桥狭路相逢。雪儿拿过哥哥的刀,毅然砍断了桥,所有人坠入激流,命运再次交给神灵来定夺。神是仁慈的,不仅救了雪儿兄妹俩,还将雪儿送到了那片雪山圣地——珠穆朗玛,让她遇见了嘎嘎,格桑,还有那位虔诚而质朴的藏族奶奶。看到老奶奶那皱巴巴的笑脸,听见嘎嘎婴儿般的咯咯笑声,不禁又一次流下眼泪,似乎在那片天高水蓝的土地上,连笑都染上了天地的高远。

格桑是爱着雪儿的,这个在雪域高原里显得那么脆弱,却又不时透露出倔强眼神的汉族姑娘,这个他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他想要保护她,像雄鹰一样翱翔在她的天空,不让任何人再给她带来一丝的伤害。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不是影片的主线,却也着实让人感动。影片结尾,格桑再次呢喃着那个雪山的神话:女神下凡找寻她丢失的杜玛,和凡间男子相爱,女神离开人间的时候,留下了她的杜马作为定情信物。男子化作石头,等候女神的再次轮回转世。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轮回转世的存在。如果我们坚信真的有轮回转世的存在,有报应的存在,那么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爱,少一些杀戮,多一些纯良。

丹珠——火红的珍珠,这位藏族公主的性格,一如她的名字。刚烈而野性的性格和外表下,是一个如珍珠般纯净善良的心灵。她对格桑的爱是炽热的,她爱这个草原的男人,一如她爱她生长的草原家乡——西藏。最后她用自己的身躯捍卫了自己的民族的尊严,带着自己一贯的干净美好的笑容。《玉观音》里面的潘队长有句话:“有些人来这个世上就是白来一趟。”诚然,有些人的生命如花火般,转瞬即逝,她们来到这个世界匆匆忙忙走一遭,什么也没带走。她们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留下了永远的怀念。
 
同样是女人,一个是纤弱的汉族女人让人疼惜,一个是爽朗的藏族女人让人景仰。都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啊,何必拿来比较。

浩瀚的草原充满了各种爱,冲破了地域界限,突破了国家界限,甚至于超脱了尘世界限。兄妹之爱,男女之爱,父女之爱,兄弟之爱,动物对主人的爱,族人对于雪山之爱,人类对真神之爱。无论是哪种爱,都没有掺杂一丝的虚假成分,雪白如格桑献上的那份哈达……

无疑,琼斯和罗可曼来到西藏的时候,也被这片圣洁的雪域和生长在这儿的人民感动了。那人与自然的和谐,那纯真的眼神,那善良的心灵,都是在他们的世界里消失已经很久的美好。然而人类的自私和贪婪本性,让日不落帝国想要占领那片净土,在那片净土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于是,战争的炮火打响,硝烟弥漫。
 
他们低估了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这些对自己的土地有着无比热爱和赤诚的人民。他们反抗,用他们的身躯抵挡着外来的侵略,他们斗争,即使只剩下最后一个藏民。面对着那些如怪兽般吞噬着自己同胞的陌生的洋枪大炮,他们没有丝毫畏惧,没有一丁点退缩。无论是手无寸铁的女人,抑或高高在上的头人,甚至于平日念经诵佛的喇嘛,都加入了这场民族保卫战,家园保卫战。丹珠亲手炸毁了英军弹药和武器,而自己也在那轰鸣声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场轮回,回到了天堂。喇嘛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躯运送子弹,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要爬上那高高的土墙,将弹药送给前线的战士,哪怕用鲜血染红那一片黄土墙也在所不惜。

最后,罗可曼一句:“We should have been friends……”还没有讲完,千年的古堡瞬间爆炸崩塌,藏族人民终于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自由和信仰。

人类从来都不缺乏给自己的借口,以至于看自己的时候总是如同雾里看花般朦胧。人类还喜欢“给予”,不管别人是否乐意接受。如果有一天,人类不再为自己的恶行寻找借口,如果有一天,我们开始将自己的仁慈分予周遭的人和物……

最初的宁静,最初的美好,随着战火弥漫消失殆尽,只有那仿佛亘古不变的转经筒还在摇摆着。那对圣山,对西藏不变的信仰还在继续。朝圣的路上永远都有那扑倒的身影。而这一切,都是希望,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

 6 ) 致敬所有保家卫国的英雄

作为藏族人,不止一次看过这部影片 它对我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毕竟藏族本土的片子实在太少。这只是英国侵藏的部分内容(还有惨绝人寰的吉汝大屠杀等),多么希望当时英雄们能抵挡住侵略者,可惜最后英国占领了拉萨,差不多完全控制了西藏。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本民族的落后(当时的清政府也可以说是迂腐)“落后就要挨打”体现的淋漓尽致……时至今日,每次见到宗山会不时把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 致敬所有英雄。 希望祖国昌盛,民族繁荣。

PRAY.

 短评

不比不知道,藏区有多难拍,后来多少部也没超过这个。剧情一般,但宁静这里女神到家

2分钟前
  • 左儿
  • 推荐

国产战争片补遗。少年记忆追忆。网络资源大多为93分钟删减版,仅在某瓜视频找到113分钟05秒版本。一句“我代表英女王要求你们投降”,道尽了国家间战争的本质。个人观点,这是冯小宁最好的一次驾驭,也是国产战争片最高的境界——写境,而非写人写事。虽然最终呈现效果依然有可见的瑕疵,且拍摄过程中有一些引起争论的操作,但作品过硬的质量是无法抹杀的。8.5

5分钟前
  • 妍春
  • 推荐

雪儿的形象和性格也很不错,但是宁静饰演的角色真的是女神一样。配乐真赞。主要人物的形象都很饱满立体。景与情融为一体。歌颂自然,宣扬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反对侵略与战争。绝好的反战片。

10分钟前
  • 柏木
  • 力荐

还没犯神经(剃光头)之前的宁静凭借这部电影在我儿时很长时间都占据着心目中女神的地位。三星半。

15分钟前
  • Sunman
  • 还行

虽然是部BUG百出的作品,但依旧是近年来中国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广袤绝美的西藏风景,凄美梦幻的当地神话,敢爱敢恨的藏族男女,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冲击都给了这部电影丰富的内涵。虽然冯小宁没有把这些东西升华到一个极致,但作品本身给人带来的冲击是不可否认的。PS:终于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悲歌

20分钟前
  • 片片
  • 力荐

宁静太美了...

21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cctv6,画质清晰,视角独到。“只要有男人和女人,雪山和草地,藏族人就永远不会死。”挺惊艳的世纪末国片,邵兵的藏族小伙格桑阳刚气十足,宁静演藏族姑娘一点也不违和,她浅浅笑起来的样子真像度母呢。难得的是,冯小宁有着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突破了以往国片总是沉浸在小我的局限,甚至拍出了战争史诗的气质。前半部分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节奏让人有了无限期待,可惜后半部分急转直下转折生硬(英国佬只是为了侵略而侵略?),前后撕裂严重(问题主要出在剧本上),出场人物情感单薄脸谱化(比如英国大兵琼斯怪异的行为逻辑让观众无法代入),他们的情感世界没有淋漓尽致地展现开来,让本该成为经典的战争史诗沦为有些俗套的“抒情长诗”,遗憾。ps,藏族阿妈讲述的珠穆朗玛传说让人浮想联翩,有些场景唯美的如同明信片。

26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大航海时代英荷西迅速崛起离不开掠夺源住民部落甚至是阿兹特克和印加这样的帝国。影片里他们的足迹再次踏上了东亚的西北区域,悲剧还会上演,只是我们可以一窥一些消逝的美丽。小时候现在都是中央6一直循环播放的老片、整部影片给你从心灵上一种震撼和凄美的感觉、让人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对西藏的向往……

28分钟前
  • 菠萝蜜个隆冬强
  • 推荐

用活牛残忍杀害只为一个镜头,炸毁当地卡若拉冰川致永不能修复,这个片子的导演和它所犯下的罪孽,比黄海波范冰冰之类更应该被永世封杀!

30分钟前
  • mhel
  • 很差

令我感动的一部电影 在20世纪初藏人就为了保卫自己的尊严和中国的领土而和英国人战斗 抵抗 人性的光芒在此体现 民族大团结万岁 抵制其他国家对我们的亵渎

34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15年前的,其实有点人类学视角,不过做作的地方真不少。难忘小男孩那抹微笑还有宁静圣洁的歌唱。

36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推荐

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三部曲,工业文明武力征伐草原文明,侵略与反抗,有教养的屠夫与未开化的善良人。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价值,是在于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武力永远征服不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向心力。电影战争部分取材于1904年发生于西藏的真实事件。世外桃源般的红河谷,青藏高原神圣浪漫的至美,宁静洒脱的大笑和悠扬的歌咏,邵兵的腱子肉,应真圣湖沐浴的天地人合一,都成为了电影的记忆点。

38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多年前的电影了,突然在豆列中发现其踪迹,我居然还记得故事的大致剧情,当年的宁静真的好美,她本身便有那种少数民族女子的野性美,在这里扮演的那位藏族姑娘真是形神具备。我还记得最后,邵兵扮演的男主角抱着深爱女子的尸体,木然点燃英国兵送给他的打火机,火势滔天,掩埋了一切爱恨情仇~

41分钟前
  • 爱智慧
  • 力荐

90年代的冯小宁剪辑风格有林权泽的影子,虽然意识形态还是太醉人,但剧本上的可取之处还是能拍死现在那帮80后作者的。

43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苍凉。悲壮。如果说人类学会了用火就进入了文明社会,那么,质朴单纯的民族只好学会火的使用与文明的你们,同归于尽。

47分钟前
  • Stefanie
  • 力荐

宁静在里面很漂亮很吸引人

4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本片講述的西藏歷史,實際和六十年代的《農奴》一脈相承,分別在於《農奴》強調階級鬥爭,而《紅河谷》是把民族主義當成無往而不利,不容質疑的價值觀。本片強調漢蒙藏本一家,是被英國殖民者從中挑撥,而導致分裂。片中反復講述以英國人為代表的殖民者如何狼子野心,強調這種西方的人文關懷實際上都屬於假仁假義,不僅是對九十年代,甚至對今天的現實影射可謂昭然若揭。

51分钟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还行

为宁静战场上的歌咏,多加一星

56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主旋律、汉地凝视、刻板印象、东方主义、罗曼司……剥掉这些糖味屎衣(政治要求)和屎味糖衣(媚俗噱头)之后,结果发现这居然是唯一一部未污名化旧西藏人的中国电影

58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还行

那时候的冯小宁,还挺好看的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