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娅家族

HD中字

主演:维勒克·范阿梅尔罗伊,埃尔斯·多特曼斯,多拉·范·德·格伦,珂洛丽·斯普尔,简·德克莱尔,埃尔希·德·布劳,雷豪特·比瑟马克,玛丽娜·德·格拉夫,扬·斯滕,卡特琳·滕布鲁根卡特,保罗·科艾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2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3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4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5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6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3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4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5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6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7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8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19安东尼娅家族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竟然没有人评论这部电影

    虽然女权主义、独身主义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在我所处的这个堕落的社会里,没有人愿意为了自由付出一点点代价。大家忙着读书,读了高中又考大学,读了本科又考研,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就是为了留在学校里看美眉。学校里美眉多啊,可是美眉多不见的爱情多啊?追到了一个,然后两人就像绑了绳索,吃饭要一起,自习要一起,然后找工作保研出国也要一起,三天五天,就开始lplg的称呼了。你说那个男生不想多收三五个呢?可是吧,谁狠得下心呢,贼心不死,约个师妹吃饭吧,一定得背着lp,师妹问你有你有女朋友没,又不好意思去撒谎,这不,虽然郎情妾意,结果终究是各自回家留下无限的遗憾。虽然女权不是为了打倒家庭,独身也不知是为了多泡mm,但是在有爱情诱惑的情况下都没人舍得女权一把、独生一把,又有谁真的愿意为了价值观而忍受偶尔的孤独呢?
    说那么多,只是为了纪念安东尼娅家族,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女权和独身的什么样的,永远都不知道关于爱情和性还有这么一种选择。
    随便多说一句,阿富汗可能是女权增长最快的地区,因为在塔利班时期她们拥有的权利太少了,甚至不能放风筝,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的小女孩都不愿意未来当家庭主妇,这是黑柳彻子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去战区访问的时候了解到的。

 2 ) 安东妮娅家族

安东妮娅家族

是2023年观看的第一部电影。

观影过程中,我不禁在想,这才是电影,一部伟大的电影。

一部电影版的《百年孤独》

安东妮娅带着女儿回到了她出生的村庄,参加她母亲的葬礼。村子里的人愚昧,腐朽。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个女人。他们像墓碑一样沉默。

母亲的死,安东妮娅并没有悲伤,痛苦,她只不过是回来完成一件事而已,就像给土地播种,收割麦子一样。

一群村民们来悼念她的母亲,她对女儿说,这不过是村子的习俗,浪费时间而已。

她的回归就如电影里所说的,村民们接受了她,就如同农民接受收成不好的庄稼。

如果你认为她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妇人,就大错特错了。

她收留了被哥哥强暴的低智女孩,迪迪。

她教训了欺负洛尼的熊孩子,洛尼从此便追随她。

迪迪和洛尼两个都是被边缘化的人,低智,在村子里是最底层的存在。

可是安东妮娅有着一颗善良和包容的心。

人们都被她吸引追随在她身边,后来牧师,不断怀孕无家可归的女人加入这个家族,家族里的人越来越多。吃饭的桌子变得越来越大。欢声笑语荡漾在安东妮娅的院子里。

一个死去老婆的农夫追求她,他说我的儿子需要母亲,她说,可是我不需要你的儿子。

这是多棒的一个女人。她有着爱,却不做圣母。

电影无声无息的嘲讽着宗教,借牧师的态度表达,宗教的主题永远是死亡,而我却热爱生活。

也揭开了那些满嘴仁义道德,背后却干着他们所谴责的那些事的伪君子的面具。

这个家族的建立,不是基于婚姻,道德。

而是基于安东妮娅。更确切的说,更像是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人聚集在一起。

是乌合之众吗,恰恰相反,他们彼此互敬互爱,他们的大家庭洋溢着真正的爱,关心,尊重。她们辛勤劳动,维持生活,一切井井有条。

她们对于虚伪的道德不屑一顾,人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她身体力行的表现了女人并不需要婚姻,而家族里的人结合在一起都不是出于契约,而是出自对对方的感情。

她们是如此的不遵守社会常理的,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一家人。

但是在她们身上,我却看到人性最美好最自然最有活力的一面。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迪迪的母亲,她在婚姻里忍受着她无比混账的丈夫,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低智的女儿,她的大儿子是一个恶魔,婚姻对她而言就是地狱,她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要看着婚姻中的男人羞辱和虐待她的女儿。

婚姻,道德,只不过是一个形式,甚至很多时候,有多少罪恶在婚姻的名义下实行而被宽容,又有多少人借道德的名义随意伤害别人不必为此承担责任。与生活本身相比,这些概念不过是附着在生活上的一层沙土。而生活本身则是一棵深深扎根的巨树。

在安东妮娅的女儿想要一个孩子,但是并不想要一个丈夫和婚姻,她尊重她,帮女儿实现了愿望。

这种不受传统道德观念束缚自由的决定,来自于她自己的人生哲学,那就是真实与真诚。

在真实面前,一切虚伪都显得无地自容。

她从不用虚伪的道德来要求自己和别人。

她追随自己的内心行事,所以她也尊重别人也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行动。

但是,她并非放任自流,她辛勤的劳动,掌管家里的事务,她让土地长出庄稼,养活她和她的家人们。

当她的家人受到伤害,她会像一个战士勇敢的站出来,但是她没有变成和对方一样的禽兽,或许上帝听到了她的心声,带走了那个早就该死的人。

她有了欲望,也毫不掩饰,与那个追求她多年的农夫尽享欢愉。

在她的身上,我感受到那种女性特有的能量,如土地一般深沉,如大海一样宽广,如冬日的阳光一般温暖,如春天里让植物蓬勃生长的生命力。

悲伤和痛苦永远都是生活的主旋律,如叔本华所说,这个世界上,快乐都是虚幻的,痛苦才是真实的。

人生最好的事情,第一是没有出生,第二是死亡。

这是村子里唯一对安东妮娅友好的人芬格所说的,他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学问的人,他坚守在他的小屋里与他的书为伴。作为同样爱着叔本华的人,我懂他的痛苦。

在影片最后,或许真的是死神窃取了安东妮娅曾孙女诗的灵感,家族中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

芬格也在自己的小屋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他认为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活着的人,要承受失去他的悲伤。

安东妮娅知道自己也将死去

影片以安东妮娅的母亲之死开始,又以安东妮娅的死结束。

生命就如同四季,周而复始,永远没有尽头。活着便是生命全部的意义。

而人活着的痕迹,痛苦,欢乐,出生,死亡,便是生命存在过的证据。

 3 ) 生命就是被活着

“生命就是被活着”,这个“被”字,是强大的。

《安东尼娅家族》(<Antonia's Line>),比利时电影。大约在两年以前,在看《回归》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部影片。类似主题的女性电影。后因一直找不到字幕,而就暂时搁置了。直到最近无意中在驴子上发现了下载,故得偿所愿。

这是个故事,也是个历史。也许导演,玛林 格里斯 (Marleen Gorris)最初是怀有某种雄心。可是电影,是温和和平静的。如果说女人是水做的,那阿尔莫多瓦的《回归》,像是海。而《安东尼亚家族》则是河。

很喜欢英文名字《Antonia's Line》,以antonia为线索,然而并不是仅仅一个仅仅关于antonia家的故事。还有那些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似乎就像绳子,是由很多股碾成的一样,这条故事线,也是有着很多的人的故事汇集起来。不同于《回归》中男人仅仅是一个插曲。这里的故事,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完成的。

电影的对白,有着文艺女青年一贯的闷骚特点(此片为导演自编自导的作品),当然也跟翻译有关。结构也不特别,涉及到生命的话题时,采用首尾对应的方式,一直是被很多导演所钟爱的。

“生命是被活着”,我要感谢翻译这部电影的人们。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被“字句。

 4 ) 安东尼娅家族女性的理想王国

安东尼娅带着女儿坚定地走在充满泥泞的乡村路上,从容不迫、乐观,快乐,就让我佩服!我们下雨天走在大马路上都会小心翼翼的,不去踩水保护自己的鞋子,我们活得小家子气,二战结束后的安东尼娅大气!

看到阿东在田间播种也被快乐的感染了,没有普通劳作者的疲惫,抱怨,他像一个国王撒下金色的种子,收获丰收的成果,他快乐洋溢在脸上,他披着斗篷,走在田埂上意气风发,坚定自信,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生存,他接受弱者,大家一起自食其力,过着自己想要的独立自由生活。生命是美好的,独立、自由,自强、友善的生活方式更要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5 ) 不要小瞧女性

本片通过安东冬尼娅一家母女四代的生活为时间线,讲述了二战后欧洲人民的生活;因为战争导致男性的锐减,使得女性不得不站出来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安东尼娅也用自身魁梧的身躯,坚实的臂膀告诉世人,没有男人女人一样可以撑起一片天;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男人成为女性繁衍的工具,也在向世人述说社会已经从男权在向平权转变。

 6 ) 解读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剧透警告)

1. 安东尼娅目睹母亲死亡。安东尼娅带女儿丹尼爱拉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年迈的母亲躺在床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咒骂着,也许是在骂小偷,也许是在骂丈夫。她呈现出一个典型的饱受异性恋婚姻摧残充满怨念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我们熟知的祥林嫂也是如此。见到安东尼娅,她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迟到了,你总是这样”,十分苛刻和不留情面,与之相对应的,是她对自己生活的不满。

安东尼娅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情绪,只是对女儿说“她一直是这样”。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我误以为这对母女关系不好,所以安东尼娅表现冷漠,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新的体验,与其说安东尼娅冷漠,倒不如说是冷静,她以一种旁观者的超然观察着临终的母亲,然后平静地与她告别。

母女关系是女权主义的重要议题。深陷怨念无法自拔的母亲,向女儿不断倾诉自己的绝望,女儿不忍心拒绝母亲而不断接收负面情绪,不断付出情感劳动,最终发现自己无力改变母亲,继续沉沦只能让自己也陷入这种可怕的循环,于是果断切割另寻出路。单这样一个故事就能拍成一部电影,但是《安东尼娅家族》仅用几个镜头就完成了这个叙事,也难怪,这部电影要说的太多了,不能不干脆利落,这种手法贯穿了整部电影,一个镜头、一句台词,可能就是对一个社会议题的阐述。

2. 丹尼爱拉看见祖母诈尸。只有丹尼爱拉在教堂里产生幻觉,看见祖母从棺材里坐起来愉快地唱歌,侧面反映出她的叛逆和富有想象力,以及对神权的不屑,从后面她从事艺术和发现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来看,这段经历是为数不多的她的个性的展现。

3. -“我需要一个妻子,我的儿子需要一个母亲”

-“可我不需要你的儿子,也不需要一个丈夫”

-“你不需要丈夫吗?”

-“要他干嘛?”

农夫巴斯向安东尼娅求婚,得到了这样的回应,从此以后他每周末带着食物和五个儿子来到安东尼娅的院子里聚餐、跳舞。这段dating直到十几年后才有更进一步的结果。

影片没有解释安东尼娅如何生下女儿,是否经历过婚姻,但我们仅从这段对话就能看出她对婚姻的看法。农夫巴斯(男人)带着食物(资源),安东尼娅(女人)做饭给大家吃(家务、育儿、性、情感劳动等),这在传统婚姻里被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当安东尼娅(女人)拒绝进入婚姻,农夫巴斯(男人)就不得不谨慎对待ta们之间的关系,他和他的儿子们在安东尼娅家是客人,就必须遵守她的规则,即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个人。

4. 迪迪在教堂戴上新眼镜后露出了笑容。同村别的农庄的一位心智障碍者,迪迪,长期被父亲和哥哥欺凌,被当众摸胸、羞辱,后来甚至被哥哥性侵,被侵犯时她的眼镜也被打碎了,碎片割破了她的手。所幸她被丹尼爱拉救下,带回了安东尼娅家,她们为她配了副新眼镜,迪迪带着新眼镜高兴地去教堂做礼拜。

(现实中对抗强奸犯可能没这么顺利,如果真像电影中那样用叉子扎伤了对方,对方可能没那么容易罢休,可能会实施报复和骚扰。但是影片略过了这些直接呈现出一个胜利的景象,另一种说法是即便在最保守的村庄,乱伦也是令人不齿的,村民即使不谴责强奸犯也会鄙视乱伦者。)

迪迪的复原如此之快,不得不说跟她的心智障碍有关,虽然这给她带来了很多不便,让她受到歧视,但也为她挡去了“荡妇羞辱”、“贞操观”这些洪水猛兽般的伪道德枷锁,甚至让她对于痛苦也有不同于普通人的理解。迪迪与之后的特雷西(高智商女孩)形成了鲜明对比。

(未完待续)

 短评

荷兰牧歌,美丽人性。在清新乡村画卷中,在至爱至亲人性中,穿越时间,围坐一桌,五代同堂,欢声笑语,浮生悠悠,探讨生死、生命、存在,乐观从容、平静深刻、抒情有诗意,隽永有余味。女性独立,智慧自主。借种生子、倒立促孕。异性同性皆春光,满屋欢叫满屋爱。生前无缘,黄泉相守。叙事留白,摄影美仑,配乐悠长。超现实主义点缀。电影造梦,身临虚境,有此一生,完美足矣。第一次看荷兰电影,第一次听荷兰语。联佳蓝光,修复崭新。

6分钟前
  • 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力荐

三星半。以田园诗为画板,写出时间如歌,包容一切也忽视一切。以魔幻现实酿制蜜糖味的苦酒,带人们去认识这片饱受疮痍的土地。他们仿佛浓缩了的世界,每个人都能从他们鲜明的身上看到自己。他们代表蛮荒的野性,复杂的人性,无法理解的罪恶,崇高感人的真情。渴望自由的女性,温暖包容的男性。宗教带来的阻隔,知识分子的困境。生命繁育的不息与不可阻挡,精神文明的痛苦与超越。所有都像种子被播撒,各自生长。

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女性蓬勃的生命力让荒凉村庄绽放温暖,四代女性共同打造的母系乌托邦,美好童话底色,却也不乏黑暗残酷,魔幻元素加分;时间以无情的速度吞噬爱与回忆,灵魂与身体分离,见证死亡的奇迹。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这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影,不是激进地宣扬女权,而是将女性的善良与自信、自立和自强、坚韧与智慧娓娓道来,她们不依靠男人,并不是所谓对男人失望的一群怨女,而是因为她们选择独立,选择自我,并且乐在其中。同时也以自己的绝对光彩征服男人,在赢得男人的爱与尊重的同时,仍能保留心态上的平等与平和

1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竟然能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讲完,看着正当年的美丽善良坚强乐观又勇敢的安东尼亚终于在岁月里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离世,而床边围满了爱她的一大家子人,的确是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啊。故事里有极其残忍悲伤的部分,甚至在结尾时村民们接连死去,并不会因为那些温馨快乐的部分而被冲淡,而人其实就只能是在命运面前学习接受,或者不接受。喜欢这种全片没有任何明星出演的电影,呈现着完整而真实的世界,凝视着他人的生活,即使是在不同的时空,也很有感触。

14分钟前
  • kingfish
  • 推荐

没想到我的2020年度最佳影片竟然在今年的最后一刻才出现。这是一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百年孤独》的女性乌托邦编年史,温暖的田园童话底色,魔幻的元素加分,这部长长的编年史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万事都未达到终点,人生是我们一起完成的舞蹈。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真正的女性主义?什么是乌托邦?那就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他,他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Ps:Danielle喜欢上了女儿的老师,教老师吃生蚝🦪那一段简直是直白又有深意,爱意都要溢出屏幕了

16分钟前
  • Mia
  • 力荐

生命是緩慢進行的歡樂,嬌柔動人。

17分钟前
  • 熊類爆弾
  • 力荐

绽放的家族

22分钟前
  • 24格
  • 力荐

充满着历史创伤、难言之痛的小村庄,不仅是欧洲,而且是整个旧大陆的缩影,哪一个饱受两次大战摧残的国家,不是靠着温暖坚韧的女性力量一点点缓过来的呢?可是一旦缓过来就又纷纷开始翻脸了……

23分钟前
  • 高玉宝
  • 力荐

母系乌托邦,女性全方位反抗既有体制的范本

26分钟前
  • 鬼腳七
  • 力荐

真正的女性主义作品,女性版百年孤独,女性都塑造成了独立、有追求、对生活的态度淡然而豁达的形象,男人完全成了女人的附属。影片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安东尼娅一家四代女性的经历,有中超现实的感觉在里边,生活的质感很强烈。“这部长长的编年史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什么会走到终点。”

27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小西天,应该是3月最佳,太太太太喜欢了!虽然没有很多激烈的镜头,但确实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影,唯一一次直面议题是孙女在餐桌上谈到怀孕,众人对她想不想要各有看法,“我要再好好想想”。影片中的女性们脸色红润且充满生命力、善良又真诚、互助又自立,无论是曾祖母的田间播种、祖母在画中传递的情绪、母亲在讲台前和钢琴前的创作、和女儿为迪迪写的小诗,都充满温暖和智慧。整部影片温暖真诚又可爱,翘起嘴角的圣母像、扬起翅膀的大天使让神话意味更浓。抛去这些议题,它对时间的阐述也极好,“你身上臭臭的”-“那是时间的味道”//我哭了两次,第一次是迪迪穿上婚纱的那一刻;第二次萨拉坐在谷堆前为迪迪念诗开始直到影片结尾,眼泪就没有停过,这一切都太过美好。

30分钟前
  • 无痕
  • 力荐

在这荒忙大地上女性是如何对抗岁月的?安东尼娅一看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可故事偏偏从她回归故里开始讲起,她的朋友、村民、女儿、外孙女,曾孙女,各个人物娓娓道来,男性角色大多弱化。一股乡野的忧伤与坚韧。 “我无法接受普世的误解:那就是,一切都会变好。没有什么会变得更好,不管是在最好的

35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7/10。月亮与犬吠的女子代表挑战世俗的疯子行径,骑马遇见欺负弱智的男童挂到树干,城里找人代孕、床上倒立姿势把精液流入子宫,反驳批评论文字数的老师退出课堂,牧师还俗带着“12门徒”,分别变革了男性统治的身份、生育观念、受教育权和神权,足不出户恐惧现实的哲学家对比安东尼娅看待死亡的豁达。

4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女版百年孤独好温馨呀~ 人格类型猜想:安东尼娅ESFJ,画家女儿ISFP,数学+作曲者孙女INT,小诗人曾孙女NF,闭门不出的哲学爱好者INTP

41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我要和你在不是你家也不是我家的地方睡一辈子觉,不结婚;我要一个孩子,但不要男人;我要在未满十岁的年纪与一个垂垂老者探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42分钟前
  • 名残り
  • 推荐

2021.8.6二刷@小西天。买票的时候根本没意识到这是我将近十年前看过的电影。这就是时间离开的声音吧。观感仍是三星。女性的乌托邦和梁山泊,这不是编年史,而是本童话书。那些生活中真正疼痛的威胁、侵犯与压迫都解决得太容易,还真是奥斯卡会相中的那类糖水电影。直到永恒的死亡临前,方有一点童话讲完了该正视现实了的感觉。

47分钟前
  • 奥兰少
  • 还行

母系社会,女权主义,男人成了传宗接代的床上用品~很多超现实的镜头,让人联想到了百年孤独

50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非常charming的女性电影,一个母系团体的寓言会让人不禁与摩梭族的封闭社会产生比对,这种随着女性解放而随之诞生的Matriarchy,精彩之处在于家族中每一个人用自身的坚定去抵御外部的男性权力滥用,可悲的是这样的情境只能以魔幻寓言的方式进行书写

54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3.5.。生活就是被活着,时间征服时间

58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