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情人

HD

主演:罗拉·科克,Shana,Dowdeswell,Shelby,Rebecca,Wong,Alfred,Macadam,艾米·沃伦,莎珑·华盛顿,Morgan,Lynch,Andrea,McKinnon,Shoba,Narayan,凯瑟琳·厄布,贾思敏·赛法斯·琼斯,马修·希尔,Colin,Stokes,朱丽叶·布雷特,Gretchen,Young,格蕾塔·葛韦格,丽贝卡·纳奥米·琼斯,米奇·萨姆纳,克莱尔·弗利,瑞贝卡·亨德森,迪恩·威尔汉姆,希瑟·林德,张欣迪,塞斯·帕里什,迈克尔·切鲁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国情人 剧照 NO.1美国情人 剧照 NO.2美国情人 剧照 NO.3美国情人 剧照 NO.4美国情人 剧照 NO.5美国情人 剧照 NO.6美国情人 剧照 NO.13美国情人 剧照 NO.14美国情人 剧照 NO.15美国情人 剧照 NO.16美国情人 剧照 NO.17美国情人 剧照 NO.18美国情人 剧照 NO.19美国情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只是另外一个荒芜城

看完总觉得格蕾塔不像是主角,尽管影片前半部分镜头几乎都围着她转,而且虽然是剧情需要,但不停的换装,。从BF衬衫高腰阔腿裤的性感利落装备到紧身背心紧身运动中裤的乐活girl再到条纹衫眼睛加冰岛蓝开衫的知性装扮,确定不是导演出于对女友的一片星星眼么?!哈哈

剧情展开,尤其是豪宅那一段吵闹开撕的群戏,几乎是火力全开,每个人的性格达到了深刻的刻画,每个人都化身为主角。女主布鲁克。布鲁克妹妹tracy,tracy同学及他的爱吃醋女友,以及布鲁克昔日好友,以及前男友格伦(已经好友成为丈夫)。几个人都不是完美,闪光的角色,但各有各的缺点,凑在一起却可爱的很。包括完成“开门/敲门”动作的打打酱油的邻居先生,压根儿就是个爱牢骚,假刻薄真孩子气的儿科医生嘛。还有那个戴着眼镜脸颊通红的可爱神灵老头子。

初到纽约的tracy,满怀敬意和不安来到这个城市,再加上天生自信心不足,又被心仪的文学社拒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联系了妈妈再婚后,新家庭里即将成为姐姐的布鲁克。结果就被她迷的神魂颠倒。和布鲁克在一起相处,在她看来就是在和摩登纽约相处。布鲁克兼职健身教练,在骑车运动仪器上大汉淋漓地发言:你做一件事的态度就是你对每件事的态度;玩乐队,认识很多人;即将开一间很stylish的餐馆;住在商务区的楼里,装修酷毙;又是个freelancer,几乎无所不能。

tracy几乎坏着小心翼翼的心情去仰望她,爱着她,想粘在她身后。布鲁克随口一句做点意大利面,就惹得她惊慌,到超市电话求助妈妈和男同学,到底买那种意面比较好。结果后来干脆各种面都买回去。

但同时,她又几乎以看透一切真相的态度,旁观着布鲁克最终开不成的餐馆计划。但我一直认为,tracy是抱着顺便取材的意图,并非全部目的就是完成小说Mistress America(即便小说名字idea也是布鲁克的,这和抄袭布鲁克衬衫idea的那个女朋友,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一致的嘛)。对待布鲁克,她还是想粘着她,经历着她的生活,也学着做一个cool girl。用恼人又具杀伤力的语句“腐烂的身体”来描述布鲁克,这些只是文学化的夸张手法,并不代表她的真实想法呀。

再来说说,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自欺欺人的一面。比如布鲁克,心底也不算是酷到没边的女生,她的冒险即是安全范围内的。比如被男友知道亲吻乐队里的人,面对被撤资餐馆没了门路,公寓也被换锁的境地,哭成了泪人儿。在餐厅被高中同学认出来并被翻旧账,虽然在一番很精彩的口仗之后,看似占了上风并不care.但其实内心还是别扭和不爽的。以及她总是自称,某种不光彩的事她偶尔也会做,但这并不是她的性格构成。

以及,tracy的男同学,绝壁是一个输不起的娘娘腔。和女友妮可玩象棋都输不起,更别说去喜欢tracy。还有脸说,“有时候我会觉得我是个天才,希望时间快进到我成名的那天。”啧啧,照影片里来看,你大概永远成不了天才了。只是个不man的loser而已。

还有布鲁克的前男友,和妻子住在郊区大别墅,装修有品位,妻子貌美独立,看似都美满。但在群戏里一秒就露馅。他口口声声抱怨,自己是为妻子才变成一个穿羊毛衫的男人。而自己明明是以前住在市中心,听superchunk,tirp shakespeare之类音乐的酷boy(最后俩词是我主观加的)。在我看来,他就是有钱,偶尔却社区志愿中心做义工,来排遣生活,逃避生活的郊区大胡子大叔。

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浪漫的想法,或者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要是条件够成熟的话。
也许吧。但也许真的只是自己没那么酷,也没那么美而已。



 2 ) 关于优秀、傲慢、浪漫和失败

    前些天看了《美国女主人》这个电影,没看明白,即使看了影评仍然感觉不理解,今天突然想明白了。
     有些人阅读,锻炼,交际,漂亮又有品位,倍受欢迎。有些文艺小青年,虽然不够漂亮,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排挤,但是能够聪明敏锐的洞悉身边的人和事,并将之变为自己笔下的人物。二者虽然迥然不同,但却同样聪明优秀,同样遭人嫉妒,追逐着同样浪漫的理想,有着同样的傲慢清高。
    结果呢,结果是同样的浪漫和失败。现实的境况敌不过偷人创意抢人男朋友的,敌不过平庸自卑被人欺负取笑的,敌不过个矮丑陋尖酸的醋坛子,敌不过缺乏自制力看起来可笑又笨笨的胖子。虽然这些人曾是那么的羡慕、嫉妒、追捧或者效仿、攀比着她们。
      也许你很优秀,但获得现实的成功之前,不要傲慢,不要自作聪明,否则便会无法脚踏实地,否则便会迷失在道路正确却无法到达终点的旅程上。记得之前有人讲,但凡看到极美的女子坐公交地铁,就会想,你年轻时做错了什么?我想,应该不外乎任性和傲慢。
      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片尾总结性的独白:“她让有钱的胖女人不那么胖了,让有钱的笨孩子不那么笨了,让有钱的挫男不那么挫了。但她其实特别想变成那些人,又胖又笨又挫又有钱。不过她确实比那些人都好多了,她是篝火,他们只是火柴。她是世界上最后的牛仔,整个人充满了浪漫和失败。”

 3 ) 收起你的傲慢,让生活给你上一课

【是美国情人,还是美国女主人?】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你开车旅行时,永远都到达不了目的地,也希望永远不结束?」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候,「二十来岁,无所事事,以为自己是个作家。」你读很多书,看很多电影,经常去看演出。你尝试搞点大麻,跟异性勾搭,凡是跟离经叛道搭边的事,你都想试一试。你暗搓搓地准备写第一个短篇小说。

就好像电影里的翠西,十九岁,只身一人远赴纽约市区上大学,参加各种文学课程,被身边的同学孤立,好在结识一位志同道合的哥大男同学,互相交换作品的同时,也交换了些许暧昧的眼神。你们都向往进入莫比乌斯文学社,又都被拒绝了,好在你可以搭着他的车出去兜风。是的,你们很般配。但好景不长,他很快有了女友,不是你。

他嫉妒你的才华,不敢高攀。一定是这样。

于是你难受了,谈不上伤心欲绝,但青春期的眼泪总是太廉价。你得找个地方排遣情绪,不想独自垂泪。于是你想起了她:布鲁克,一个已经三十岁、未曾谋面的女人。她即将成为你的姐姐,因为你妈妈要跟她爸爸结婚。于是你拨她的电话,没人接。她很快回过来了:「知道纽约时报广场在哪儿吗?」布鲁克的声音听起来多么快活。

这又是一部有关纽约、有关女生情感的电影,让人无法不想起导演诺亚·鲍姆巴赫跟格蕾塔·葛韦格合作的上部作品《弗兰西斯·哈》。该片带着明显的新浪潮印迹,在全世界范围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荣膺当年《电影手册》十佳(鲍姆巴赫第一次的上榜)。凭借格蕾塔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精准把握和鲍姆巴赫对纽约的深厚了解,加上二人合作亲密无间撰写的剧本,这组电影情侣档正成为近几年纽约电影界的宠儿。

他们的贡献难分轩轾。在相遇之前,鲍姆巴赫曾经凭《鱿鱼和鲸》声震奥斯卡,在洛杉矶拍过一些独立电影,小有名气;格蕾塔出演了大量的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美国独立电影运动「呢喃核」的女神。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叫《格林伯格》,鲍姆巴赫的老朋友本·斯蒂勒主演一位神经兮兮的中年危机单身汉,格蕾塔饰演女配角家庭教师。《格林伯格》算不上一部成功的作品,和格林伯格的人生一样。之后,鲍姆巴赫跟他的好莱坞女演员妻子(《八恶人》女主角)离婚,搬家回到他的出生地纽约,跟格蕾塔组成了情侣兼合作拍档。

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十多岁,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惊人。《弗兰西斯·哈》跟鲍姆巴赫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这是他第一次用黑白片拍摄纽约,第一次用女性作为电影主角,也是05年搬去西海岸后第一次重回纽约拍电影。

诺亚·鲍姆巴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剧。他是韦斯·安德森的好友,两人合作编剧过多部作品,互相当制片人。他也编剧过多部商业作品,譬如动画片《马达加斯加》。他长于各式编剧和导演的技巧,而格蕾塔擅长从生活中捕捉巧妙的细节,二人合力,贡献出一部接一部绝佳的作品。

与《弗兰西斯·哈》描绘的闺蜜情不同,本片叙述的是三十岁的布鲁克和十九岁的崔西之间的小故事。这种讲述不同代际人之间交流的故事,更容易让人想起鲍姆巴赫的上部电影《年轻时候》——年届不惑的导演如何应对事业不利和咄咄逼人的青年导演的威胁?《年轻时候》依然由老朋友本·斯蒂勒主演,是一部彻彻底底的「鲍姆巴赫」作品。经过数年沉淀,它比《格林伯格》少了几分癫狂,多了一点面对失败的从容和坦然。看清楚没有?凡是男性的、少年成长的、中年危机的都是源于鲍姆巴赫的洞察,而那些女性的、新生代的、大大咧咧的则是葛韦格的创意。一个是人到中年的男知识分子,充满了焦虑和使命感,另一个是年少成名的女青年新锐,满腹才华挥洒起来毫无顾忌。这就是鲍姆巴赫-葛韦格组成的最佳拍档。

回到电影。翠西和布鲁克这一对因父母要合组家庭而新结识的姐妹,见面后竟然毫无意外地合拍。布鲁克身上洋溢着大姐大的风范,喜欢有一位小跟班身边听她侃大山陪她逛酒局,翠西一边饶有兴致地走进布鲁克的世界,一边又暗暗观察她的一言一行准备写作新的短篇小说。名字取好了,就叫《美国女主人》,因为布鲁克想开一家开放式的餐馆,类似沙龙的性质,而她就是沙龙的女主人。

「餐馆注定开不成……布鲁克身上有腐尸的气味。」跟世界上其他早慧少女一样,翠西兼具了毒辣的眼光和有样学样的毒舌笔法。她明知道布鲁克的餐馆注定会失败,但她还在一旁怂恿布鲁克坚持下去,甚至拉上那位跟她暧昧的哥伦比亚大学男生以及男生的醋缸子女朋友。为了短篇小说的新情节,她必须推着布鲁克迎难而上去寻找前男友的赞助,直到走向一败涂地。

写小说的人都拥有一种上帝般的傲慢,因为他们对笔下的物角色生杀予夺、全权在握。初学者的写作从生活取材,往往混淆小说作者和生活的角色,忘记了自己是从生活取材而不能为了小说去插手小说原型的命运。翠西开始去影响布鲁克的生活,以满足她的小说预期。同样的傲慢还体现在她对待哥大男生的态度上。明明她对他只是有好感,却有意勾引他,因为她在潜意识里把他当成了另一个小说中的主角。做这些事时,仿佛可以看到翠西的小说家人格在得意地哈哈大笑。

翠西幼稚的把戏很快被戳穿了。她把布鲁克当作女主角写进小说的事,以及小说里那些破碎、刻薄、不成熟的词语被当众朗诵出来。她仿佛被扒光衣服当众吊打。房间里所有人都站到了她的对立面。她的尊严遭到彻底的羞辱,布鲁克当场宣布和她绝交。

她们的父母做出了不结婚的决定,所以她们也不必再是姐妹。

不经历几场狗血绝交,不能痛痛快快的成长。翠西,不到二十岁,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本以为能玩弄生活,反而被生活狠狠上了一课。在现实中,故事进行到这里基本结束,别去幻想光亮的结局。你的小说还是被退稿,你的小说原型就此和你分道扬镳。收起你上帝般的傲慢,不要妄图强暴生活,生活从不会给你一个温情脉脉的回身拥抱。

 4 ) 偷别人的生活和偷人一样,都是不对的

虽然在上映时间上,Mistress AmericaLady Bird要早了3年,但看过这两部电影的人都不难发现二者的一脉相承——Lady Bird以Christine离开故乡到纽约上大学为结局,Mistress America则承接了这个尾声,以异乡姑娘Tracy成为纽约一所大学的新生为开端。

那么,远离家乡、在大城市独立生活的伯德小姐,实现了她的文艺梦想,过上了时尚杂志或文学小说里的精彩生活了吗?

Mistress America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片头,用蒙太奇的方式展示了Tracy在新生生活中的种种尴尬。咄咄逼人的室友,忘记自己的名字的新同学,兴致勃勃地想去迎新晚会social却遭到冷嘲热讽。学业进展也不顺利。努力写的作业只拿了平庸的成绩,于是越来越缺乏学习的动力。修读了喜爱的文学专业,课程却百般无聊,还得忍受无知的同学自以为是的发言。没有存在感,也没有成就感,大学生活就像一个喧闹的派对,Tracy身在其中,却倍感疏离。

转机从Tracy的一段若有若无的罗曼史开始。她与同样被文学社“退货”的男同学惺惺相惜,读彼此的小说,交换意见。这段近乎灵魂伴侣的暧昧点亮了Tracy黯淡的大学生活。她变得热情、积极,从未如此投入和享受校园时光。可惜好景不长,男同学移情别恋,她的生活、精神状态又再次跌入谷底。

从影片的前段,我们不难发现,Tracy上大学以后面对的第一个大困难就是如何在新城市建立自己的新生活,换言之,学会独立。“独立”并不仅仅指“自我照料”,学会洗衣服、换床套这么简单,而是指独自开展生活的能力,这包括能否在新的环境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情感支持体系,能否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能否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意义。影片多次暗示Tracy是一个被家庭保护得很好的孩子,感情不和的父母苦苦支撑到她成年以后才离婚,在超市里分不清意粉的种类。而纽约就像一片汪洋,Tracy在水力奋力挣扎,如果她学会游泳,就能探索其中的五光十色;如果学不会游泳,便被寂寞和孤独所淹没。

于是Tracy开启了第三次“纽约新生活工程”——结识即将成为她“继姐”的Brook。Brook(Greta Gerwig饰演)的父亲即将与Tracy的母亲结婚,她年近30,在纽约过得风生水起。她的登场亮相相当具有象征的意味:从时报广场中央的TKTS售票亭上鲜艳夺目的红色楼梯款款而下,穿着白色大衣和黑西裤,脸上带着精致的妆容,热烈而亲切地呼喊着Tracy:“欢迎来到星光璀璨的百老汇!”自信的神情,张开的双臂,豪迈的步伐,她仿佛承包了整片时报广场,以女主人的姿态正在开门迎客。(她确实住在时报广场,非常浮夸的住址。)她以大姐大的姿态带着不谙世事的小妹Tracy经历了一个典型的纽约文艺夜:看live house、泡酒吧、直到午夜的派对。之后,Tracy是这么形容Brook的:

跟她在一起,就像身处纽约市。她让你想要找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逃避。”

在Brook身上,Tracy找到了生活的热情,她喜欢和Brook待在一起,喜欢通过她的眼睛去认识纽约。Brook热闹、戏剧性的生活刺激了Tracy的创作。她记下Brook的金句,用在小说当中,写出了从未有过的鲜活人物。她享受喷涌而出的灵感,主动卷入Brook的生活,鼓励后者一步一步地往脱线的方向走。Brook梦想在纽约开一家独一无二的餐厅,每个顾客可在其中感受家一般的温馨。即将开张之际遭遇现男友撤资,在Tracy的怂恿下她决定长途跋涉去康州,问多年未联系的土豪前男友要钱。Tracy盘算着,这场闹剧将会是绝好的创作素材。

遭遇文学社退稿以后,Tracy对自己的创作能力产生了怀疑。Brook的出现激发了她的写作欲望,使她一度重拾信心,误以为自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然而实际上真正有创造力的是Brook,她用她的梦想、能量、雄心壮志织造了自己疯狂而迷人的纽约客生活。她不依附于任何人,无视旁人目光,有主见,有创意,不服输也不害怕失败,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她找到生活的动力并为之全力以赴,是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者,独立而精彩。她对生活的热情,被Tracy盗用为写作素材,刻薄地冷嘲热讽。但这种热情,却正是支撑着Tracy在他乡精神抖擞地过日子的能量。Tracy觉得Brook觉察不到自己身上注定失败气质很可怜,而Brook则反讽Tracy需要依赖别人的生活才更可悲。

纵观Tracy三次“纽约新生活工程”的尝试,后两次她都明显地把生活的意义放在了他人的身上。有恋爱可谈,生活就是趣味盎然的;有新朋友带着玩,生活就是活力满满的。当她得偿所愿加入学校最著名的文学社时,依然闷闷不乐。她去请教灵媒,对方告诉她,你需要找到内心的归宿——向内,而非向外,找到生活的热情和能量。于是第一次地,她做了这段时间里唯一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事——退出了名气虽大但理念向左的旧文学社,创立自己的新文学社。她不再纠结于合群,也不寄望于依赖他人,她决定以自己的力量影响别人。她从索取,变成了给予。

电影最后,她与Brook和解,也学会了欣赏Brook身上最迷人的地方,不是看似闹剧一般的疯疯癫癫生活,而是永远不被生活打败的勇气和永远不被浇灭的热情和信念。他人是火柴,而她是篝火。浪漫主义者燃烧自己成为别人的精神偶像。

愿Tracy,愿我们,能收获,能给予;能自立,能自足,终得自由。

“美国情人”是什么鬼,那么酷的女主角当然是“美国女主人”啊!

 5 ) 今晚我想活过来

1、弗兰西斯开始摆脱别人的依赖,她一步步挤进纽约的上流社会。但她毕竟还是弗兰西斯,他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对着Tracy说她受够了一直追随别人的脚步,她想要有一个这样的饭店,那些和她一样需要温暖的人可以来到这儿,那一刻她的脸上全是弗兰西斯的脆弱。


2、Tracy。似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种人,她们很聪明,她们好像很难接近,因为在她眼里,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她了若指掌。但其实她很想融入最普通的生活,她同样渴望获得成功,或者说在她心里她已经成功了,只是等待别人见证她的成功。当她试图想融入这样的生活时,次次都失败,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她本来一开始就决定走向“他们”的另一边。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张爱玲或是某个寒气逼人的女作家,也许她们生活在纽约,会不会选择和Tracy一样勇敢的打破层层壁障。

3、想说很多,却突然忘记了,配乐太好了,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听过大量的佛教音乐,这是我最近听过最好的配乐,我好像又看到了弗兰西斯不顾一切的奔跑在纽约的街头,不过这次她拉着行李箱,去往另一个城市..........

 6 ) 美国情人

在《美国情人》这部剧情电影里,各自的眼泪显得更加真实。起先最打动我的是在一段有关“你有没有想过要跟我在一起”的对话里,男孩儿说,我想要一个可以爱的而不是整天要追赶的人。女孩回应,我确实有时候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好都聪明。没想到男孩憋了一会,转身过来附和道,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希望可以直接快进到成名的那一天。 不知道自打什么时候开始,各种功成名就的故事就开始漫天纷飞。从最初还可以理解的“商业(财富)成功”,到现在已经不满足于有钱,还要有名有形象。于是各种花样繁多的公关服务遍地开花。现在的世界比起以前单一阶级制度的旧社会,真不好说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美国情人”自己就在影片结尾即将逃离纽约的时候说到,真希望我们都生活在封建时代,那时候人们的地位是不会变的。穷就一辈子穷,贵就一辈子贵,大家相安无事,好自为之。而现在,因为存在不止一条成功的路径,且有诸多草根一族的成名范例,我们虽不至于整天妄想一夜成名,却也都渐渐迷失在一条条看似可以通到罗马的独木桥上,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