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叔叔

HD

主演:保罗·贝坦尼,索菲娅·莉莉丝,彼得·马克迪斯,斯蒂夫·扎恩,朱迪·格雷尔,玛格·马丁戴尔,斯蒂芬·鲁特,罗伊丝·史密斯,简·麦克尼尔,凯蒂·布鲁尔,汉娜·布莱克,迈克尔·班克斯,伊莎贝拉·潘比安奇,布鲁格斯·詹金斯,扎克·斯特鲁姆,科尔顿·瑞安,布瑞特·伦茨勒,Alan,Campbell,科尔·杜曼,Dave,Hager,迈克尔·哈丁,大卫·布莱米,卡尔森·霍尔姆斯,理查德·道森,梅夫·格里芬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2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3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4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5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6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3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4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5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6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7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8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19弗兰克叔叔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没那么压抑的出柜片

波爷这部片子感觉有点儿仓促,电影的构局感觉有点儿散,不过故事的冲突、中心思想以及人物的构造还是很棒的。故事以侄女的角度讲述了叔叔弗兰克出柜的整个故事经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临死留的医嘱竟然是对儿子弗兰克同志身份的深深厌恶,诅咒同性恋下地狱,同时也将电影推到了高潮了,这使我想到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里的张家汉在被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时候求神父让自己下地狱,不能爱自己心里爱的人,灵肉不能合一,这种对自己精神上的折磨难道不是地狱吗?

电影一开始是以侄女的视角在讲述弗兰克叔叔,爷爷对弗兰克有偏见、弗兰克与这个小镇的人很不一样以及弗兰克说要做自己都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后来女主的男朋友也是同志,说明了当时的同志即使在纽约也还是隐瞒着自己的身份,藏在柜子里面的残酷现象。后来弗兰克对侄女出柜,父亲去世经三人讨论后驾车回小镇,有点儿绿皮书的感觉,但路上三个人的感情或者故事没啥东西,感觉这部分其实可以再添加一些东西;回到小镇后又是弗兰克的视角,有点儿懵;不过层层揭示的爷爷对弗兰克留下的伤害以及三人一起度过这段心理的斗争的故事还是比较饱满的。弗兰克经历思想斗争之后选择了做自己,然后去老爹的坟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把鲜花拿到了同性少年友人的份上做出了忏悔,然后回到家正式向家人出柜,完成了这段艰苦的出柜历程。剧中的沃利真的好可爱,熊熊的感觉。

这部片子不仅展示了同志的出柜历程,而且也表现了以侄女为代表的新独立女性,她们思想独立,接受多元文化,与小镇里那些传统思想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导演应该是想以新一代的青年视角来表达这种对同志群体自然而然的接受认同。影片视角新奇、语气幽默、情节跌宕,还算有趣。

 2 ) 《春潮》和《和弗兰克叔叔一起上路》观后感

首发于公众号:呐哈。

刚刚看完了弗兰克叔叔,正好前阵子还看了《春潮》,想一起写一写。

弗兰克叔叔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73年的事,已经46岁的弗兰克还没有结婚,他是大学教授,没和家人生活在一个城市。也不经常回家,他有一个很大的秘密,他是个GAY,和男友同居。有一天父亲死了,他必须回家参加葬礼,男友偷偷跟着一起去了。

他离家越近,就想起更多少年时的事,在他16岁时,他有一个男友,那是他第一次谈恋爱,也是第一次接吻,有一条河流他和男友会一起去游泳。但是有一天他游泳回来,他爸爸说:你们是要故意吸引人眼球么?就是为了做个酷儿么?你们这样会下地狱的你知道么?以后不要让我再看见你们在一起。

16岁的少年,转身就跑了,他和小男友说了同样的话,分手了,隔了几天他收到一个纸条,就是小男友给他的“我就是娘炮,我就是酷儿,原谅我,我就是这样”。小男友在那条河里自杀了。

父亲的葬礼结束,律师来宣布遗嘱:两个小孩一人2.5W美元,而弗兰克因为他和男人一起那些可恶的事只得到了我的憎恨。公然被出柜,还由律师来宣布了父亲的憎恨,弗兰克逃跑了。他是脾气很好的人,但是这次他打人了。后来他带着男友回家,出乎意料的,所有人都表示理解,弟弟说“没问题”,他妈妈说“妈妈知道的”,他扑在妈妈怀里哭了。

《春潮》讲的是祖孙三代女人住在一起,姥姥在外面很完美,体谅大度,在家里却很苛刻,她为了到城市里和姥爷结婚,成功后又写一封一封信举报姥爷,带着妈妈去领导家闹,污蔑姥爷耍流氓,后来也成功以受害者的姿态摆脱姥爷,但是妈妈一直不能摆脱姥姥,姥姥会用恶毒的话诅咒妈妈,而妈妈并不和姥姥吵架,吵也没什么结果,她默默的把自己生活就过成姥姥诅咒的样子:多病,穷困,没人爱,不稳定等等。她甚至也不知道女儿的爸爸是谁,女儿生下来就被姥姥抢走,姥姥剥夺了妈妈做妈妈的权利,直到最后,姥姥病了,躺在病床上,夜里,妈妈一个人照顾姥姥,她对着窗户说“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就让我们这样安静地呆一会儿吧”。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世界很大,我们很自由,可以去做任何事,努力就可以。可是不是的,不说男友PUA,不说室友泼硫酸,不说非法囚禁,不说天灾人祸,就说每人都有的家庭,可能对于有些人是起跑线,家庭会给予更多的帮助来让你生活的不要那么辛苦,对于某些人,家庭就是天花板,你只能在这个范围内生活,家庭会把你拖死,你的世界,只有家那么大。

有的孩子很决绝,就像春潮里的妈妈。好啊,你诅咒我,你对我不好,我就用我的这辈子来报复你,你毁了我的一生,你毁了你的孩子,你满意了么?你不是事事都要强么?我就做你不能示人的疤。我毁了我这辈子,就是拼你一个不爽。

弗兰克叔叔46岁了,他喝醉了还是会骂男友“你这个娘炮,你这个弱鸡,你会下地狱的”。他父亲在他16岁时说的话,刻在他的骨头里,这么多年,他表面温和,其实每天都这么在心里骂自己。

我们默认的人成年后就能正确处理所有事情,但是不是啊。我们从两三岁过来,到大学还是孩子,怎么可能大学毕业就变成人了呢?父母没有教给我们的事,甚至父母也不会的事,我们也是不会的呀。去年我看言情小说时,总是在心里冷笑,当一个人这么成功的时候,怎么可能做这么幼稚的事。而今年我又明白,再牛逼的人,也只是一部分牛逼,不可能有人是十全十美,哪儿哪儿都牛逼的,而且可能更成功的人就能更明白,来到这世界,是为了什么。

几年前看过一个帖子,说我们这个世界是非常小非常小的几率才能发生的。要非常小的几率木星帮地球阻挡了撞击,要非常小的几率宇宙大爆炸,要非常小的几率地球上受引力影响产生潮汐,要非常小的几率才能产生人类。于是这也有一种理论——人择理论,即我们人类不是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必须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宇宙星球,庞然大物,自然界这么多景象做的小概率事件,就是为了结果——人类出现。

这样一说,也许世界上真的有神的。他创造万物,最终为了人类。

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什么呢?不是为了理智的获得成功吧,当然站在国家或者人类也没错,但对个人,我们还是为了体验,为了自我实现,为了价值感幸福感。所以,当然可以烽火戏诸侯啊,褒姒对于周幽王是更重要的存在呀。

前阵子看奇葩说,康永哥说了一段话:人在不同的阶段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可能你当时以为的一切,后来看来不值一提,我知道很多人羡慕青云上了哈佛,可是青云,后来再看,哈佛算什么啊。

我前几个月一直很焦虑,现在也间歇性焦虑,我希望我每天都在和客户沟通,希望每天都有高质量客户,如果今天没有找客户没有高质量沟通,那么今天的我,就是失败的。我很着急很焦虑,我还爱哭。

几年前在郑州,几年没有上班的时候我不着急,觉得有房有车一个月几千块就可以的时候我不着急,现在比那时候更好一些了,我却着急的停不下来。几个月了,我没办法改变我自己,试过短途旅行,试过不上班,焦虑还是会找到我。我也坦然接受这一点了,焦虑吧,回头看,也未必不是一段好日子。

就像我现在回头看我的家庭,跟春潮和弗兰克比,我还是幸运的。

 3 ) 格局太小,难成气候

影片开始部分特意提到了两个年份:1969(女主14岁)和1973年(女主考上大学)。

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纽约的同性恋在石墙酒吧维权制造了大规模的骚乱(《石墙》2015),反越战游行在整个美国此起彼伏,荷尔蒙高涨的年轻人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醉生梦死....

1973年,年初在主流公共电视台播出的多集纪录片《一个美国家庭》(An Amrican Family)在全美国制造了持续的观影热潮,加州中产阶级家里的大儿子高调出柜在银屏内外引发轩然大波;电影院里有着广泛同志基础的大明星史翠珊化身左派运动分子和右派帅哥罗伯特雷德福在银幕上卿卿我我腻腻歪歪,捞走大量票房的同时留下一曲深情款款的The way we were让人回味至今...

如果能结合一下历史叙事,《和弗兰克叔叔上路》本可以拍的更好,甚至可以拍成一部从女主的眼光见证同志维权史的奥斯卡级大片。但是现在拍的格局太小,白白浪费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背景。放弃飞机改公路旅行理由太过牵强,看得出主创有拍gay版《绿皮书》的初衷,结果路上的戏才几分钟就到家了,给人感觉虎头蛇尾,不伦不类。男主为侄女不被小gay欺骗感情而出柜,感情疏远的父亲去世结果阿拉伯男友比男主还不放心死缠烂打地陪同上路,死去的父亲旧恨难销在遗嘱里悍然让儿子出柜名誉扫地,.....这都什么事啊,这编剧,居然是写出过奥斯卡获奖片《美国丽人》同志编剧Alan Ball(也是本片导演)?!

 4 ) 佛兰克叔叔

讲述1973年,少女贝丝离开南方乡村老家,前往纽约大学读书,她亲爱的叔叔弗兰克是位受人尊敬的文学教授,贝丝很快发现弗兰克是同性恋,和长期伴侣沃利住在一起,而这个秘密他隐瞒了多年。在弗兰克父亲/贝丝的祖父突然去世后,弗兰克不得不回家参加葬礼,并最终面对一个埋藏已久、他的整个成年生活都在逃避的创伤。

 5 ) Creekville,where all began and ended

“Alone, sober, he walked toward the lake, only to find he wasn't there anymore.

Alone, drunk, he walked toward the lake, only to find the misery will always be there.

So who's the murder?

He who submitted to the world?

Or the world who says“Pervert…Faggot…Hell…Disease…”?

Never alone, one day he will walk toward the lake

With “the one”

With his beloved family

With the true himself. ”

发现英文短评特别容易超字数(郁闷)

 6 ) 不要被影评影响

看同性类电影的时候,千万不要看那些bitchy gay guy的评论,会立马毁掉你对一部电影的憧憬

不是你经历过的事,被别人拍成电影,就显得这部电影“老套”

中国人老觉得美式电影温馨圆满,十分不喜欢这种“自我认同、自我解救"的过程,老喜欢看一些什么讲人性黑暗社会冷漠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题材,喜欢鼓弄玄虚故作高深、尖酸刻薄

我们都只是普通人而已,人越是故作高深,越显得平庸

希望看电影时好好看电影,导演想说啥,你理解就好,千万被加入自己的过度解读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