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时光

HD中字

主演:一青窈,浅野忠信,萩原圣人,余贵美子,小林稔侍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咖啡时光 剧照 NO.1咖啡时光 剧照 NO.2咖啡时光 剧照 NO.3咖啡时光 剧照 NO.4咖啡时光 剧照 NO.5咖啡时光 剧照 NO.6咖啡时光 剧照 NO.13咖啡时光 剧照 NO.14咖啡时光 剧照 NO.15咖啡时光 剧照 NO.16咖啡时光 剧照 NO.17咖啡时光 剧照 NO.18咖啡时光 剧照 NO.19咖啡时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咖啡时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阳子(一青窈)表面看来是个温文有礼的传统女性,却有前卫出格的思想,台北教书生涯让她收获了尚在腹中的胎儿,并就是否将他(她)生下与父母产生矛盾——她不认为孩子一定要有爸爸。小书店老板也是阳子朋友的肇(浅野忠信)虽喜欢她,但因没作好承担责任的思想准备,并没在阳子人生最困顿时伸来一双及时的手。  作为纪念小津诞辰100周年而拍的该片,没能复制小津镜头下的东京景象(因为已经消失),却复制了小津电影里安静恬美的意境和隐忍克制的情感。但时间毕竟流过了几十年,隐忍情感的角度已有很大的转变。震荡效应脱轨男女大猫夕阳之恋贝多芬圣诞大冒险人孔:奉必梦游仙境敌爱/黑帮法规光2020加密货币寻鲜记屠门镇之破茧之子帕米拉·安德森 我的爱情故事小女上房揭瓦第一季死在青春是我们做的 僕たちがやりました探案录骨笛魔音La jefa比言语更响危险人物1999日出之食 第三季银幕艳史(后集)2012: 冰河时期暴躁翁刀客家族的女人白河警事山鬼2023蜂箱东北喜事之山炮扶上墙我们的青春不怕疼男女变错身绣春刀II:修罗战场皇朝太医不日城老笠特殊身份粤语版十字街头Induced杀戮旅店复制强者圣诞树4鬼吹灯之怒晴湘西2019电影另一个世界2016罗莎的婚礼日落卡门益西卓玛太空之旅

 长篇影评

 1 ) 细尘里的微光

看完[咖啡时光],起身去冲一杯牛奶,因为电影里阳子面前的那一杯。
在一早没能看完[绿洲]之后,几乎一天调不起看片的情绪。不知为何就忽然想到了[咖啡时光],两年前匆忙掠过的电影。
像是忽然做好了准备,在一个情绪有些走低的晚上决定独自看完这部印象中几乎没有任何情节的电影。
 
现在想来,面容素净的阳子却不容易让人忘记,尽管大部分时候她侧着脸,甚至背对镜头。就是这样一个顶着细瘦的身子徜徉在镜头里的恬淡女子,若无其事般地说出“我怀孕了。不会结婚,已经决定自己养这个孩子。”
孩子的父亲仿佛只是可有可无存在着的概念。甚至判断不出阳子对他的感情。继母在得知时克制般的讶异以及父亲的欲言又止,也都只存在于某个瞬间。这唯一显得戏剧化的情节持续着被冲淡的过程,让我们几乎忘记了阳子要做单身母亲的事。
深夜,阳子进厨房取出先前错过了的晚餐。有白色的灯光渗进了黑暗。
我们是在透过某处未知的光线,窥见了那个平凡女子的生活片断。
所见与现实如此熨贴。
 
也许我是木的,看不出肇对于阳子的感情。
海报上是阳子支住下腭的安然张望和肇在一边的低眉浅笑。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说一些我总是过耳就忘的话,一个梦境,一位过往年代的乐者,或一些与故事无关的其它。
如果是爱的话,淡得不能再淡了吧。
 
电影伊始,有熟悉的铁路信号声响起,这似乎是日本电影的标志。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日本的列车,在我眼里它们是没有过多现代气的,更像是属于过去的旧事物。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所经之处尽是日光,轰鸣声是令人心安的实稳。
整部电影的情绪都陷进了列车的奔走里。至此,车窗有了朦胧情感的倒影,车厢成为抒情感怀的载体。
结束镜头是几列相继驶过的列车,画面未暗的时候音乐响起。不免突然的收尾带来的瞬间遗憾渐渐变作感怀。
 
又零碎地想起一些——
关于家庭的画面。父亲盘腿坐着,矮桌上摆着的玻璃杯盛着茶。阳子走过去,背对着镜头端起了某个杯子。稍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只不知是否在转动的白色风扇。

2007.5.

 2 ) 《咖啡时光》:生活蔓延开来

阳子从台湾回到日本,在她独自居住的房间里晒衣服,一边给朋友——一个旧书店的老板打电话诉说她的梦境,一边拿台湾带回的土特产给邻居。阳子回了家,平静的和父母扫墓聊天,在半夜起来吃东西的时候,轻轻的给继母说她怀孕了。阳子和旧书店老板相处融洽,他给她介绍他喜欢的音乐、书籍,给她看他的画作,和她讨论人生,陪她寻找一位叫古文野的音乐家。阳子站在列车上,身体跟随着列车微微摆动,阳子拿出相机在街边拍照,阳子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看书或者写字。阳子还在沉睡的时候旧书店老板拜访了她,他们一起玩电脑,看他的画作,讨论人生。旧书店老板在列车上巧遇睡着的阳子,阳子陪着他站在地铁的站台上收集着列车来来去去的声音。

我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叙述这个故事,在我看完这部电影和另外一些评论的时候,我发现任何有目的性的叙述都可能会破坏这个电影的意境。我们只需要坐下,看着显得散漫的镜头长久的注视着同一个场景,或者是随着人物缓缓的移动,我们无须去理解故事情节,因为电影的情节似乎一句话就可以说出来。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将失去兴趣,因为我们能够感受到散漫的镜头下、缥缈的钢琴声中、琐碎的场景中一些叙事的内核,并且能够被这样的情景打动,从而继续下去。

侯孝贤,《咖啡时光》,小津安二郎百年诞辰纪念。

曾有人透露侯孝贤在现实中是个满开朗的老头,《最好的时光》里的“青春梦”无论如何至少表示着他对时尚的关注。可是,侯孝贤的叙事总是如此的平缓、散漫,琐碎中透露出的哀伤,以及表象下令人不能释怀的内核。这一部电影也同样如此,导演通常采用了固定的长镜头或者缓慢的移动来进行叙述,而且不同于某些目的性强的长镜头,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凌乱的城市、纵横交错的列车轨道和来来往往的列车,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叙述总是从这样的镜头开始,一切显得漫无目的,然后主角慢慢地走进镜头,平静的移动、动作、对话或者发呆,然后主角离开,镜头淡出。

淡淡的忧伤却在钢琴声中流淌了出来,在那些琐碎的生活场景中,我们渐渐的感受到了一些起伏的情绪。阳子在雷雨交加的夜里打电话给朋友,她也许是孤单着的;阳子一个人蹲在车站的墙边身体不舒服,这个面容平静的女孩依然显得柔弱和忧伤;阳子和旧书店老板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略略显得开心和依赖,我们似乎便能感受到这个女孩的一点点小心思,还有阳子父母沉默着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其实他们的心中总有些话想说,面对这种观念的冲突,面对女儿怀孕的事实,他们谨慎的考虑着,试图寻找到合理的切入点。

侯孝贤用凌乱的画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日本的生活场景,而在这些画面的下面,我们领会到了角色们变化的情绪,这是侯导一贯的作风,在他呈现的一幅幅平静场景下,其实藏有很多的情绪和冲突。生活也许便是如此,我们并不能真正地看到很表面化的冲突和感情色彩,但是在琐碎的生活下面,我们却独自品味着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阳子内心的孤单和无助,她对书店老板的依赖和情愫;阳子父母的欲言又止;这些都跟随着长镜头,跟随着钢琴声一点一点进入我们的心里,哀伤蔓延开来,浸染了电影里所有的画面。

电影的演员们的表演无疑是成功的,阳子脸上透露着坚毅平静,她对自己怀孕却不结婚的决定是如此的强硬,父母沉默的背后,是对女儿的深深关切和对观念冲突的无奈,旧书店老板温和却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如同一个城市中的隐者。这些角色如同一个个小岛,从列车中、从日本街头的人潮中凸现出来,使我们一下子发现他们,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被电影渗透,进入那一个个悠长缓慢的场景之中,在沉默中静静的关注着电影的冲突中心——怀孕的事实,同时期待着结果的出现。

结果并没出现,导演在故事里隐藏了很多的线索,比如台湾男人,比如阳子的工作,比如古文野先生,比如父亲去世的同事。每一个故事似乎都值得我们去关注,但是导演却避重就轻的一笔带过,却用大量的笔墨描绘其他的细节:列车交错着奔走;阳子一家沉默着吃饭;和邻居的寒暄客套;在列车上或者站台上孤单的站立和凝望;这些没有目的性的画面不断出现。直到电影结尾的独白才点明了故事的主题:阳子的成长,这个抽象的主题当然不能概括电影的全部。其实,当结尾的歌声响起,我们独自坐着回想起电影里出现的钢琴声、随意散乱的对话、交错的列车和琐碎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够聆听到少女内心成长的声音在回响,能够感受到那些柔和或坚韧的情绪在荡漾,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都市里平凡人的温情、依赖、孤单和哀伤在生活的表象下,在拥挤的列车中间,在喧嚣的城市街头轻轻飘散,弥漫开来。

 3 ) 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生活

咖啡时光,这样的电影名字给我的联想是静谧,淡雅,或许还有一点忧伤的小情节。但看到侯孝贤导演的名字,就意识到这电影不会有什么唯美的小情调,有的只是平淡,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生活。那些声音,那些镜头,那些长时间静止的画面,让你觉得这电影拍的似乎很“简陋”。但这“简陋”里透着一种质朴淡然的格调,一如女主人公那件素净宽松的白衬衫。

很多时候看电影,只是为了去感受一些自己生活里没有的一些的东西。但这样的电影看到的却是比自己的生活还要平淡的生活。也许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的吧,个中滋味就像咖啡,需要你去慢慢的品。当然,有人品到的只是一杯苦水,有人会尝到一丝回甘。盖因那煮咖啡的人了。。。

《咖啡时光》侯孝贤导演为纪念已故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诞辰一百周年而专门拍摄的影片。小津安二郎的一些典型风格在这里都有看到,比如固定的机位,比如很多的"窗帘"镜头等等。

片尾曲很好听。就是女主人公唱的。她原本就是个歌手。第一次演戏。大段的独白。日文念的很好听。
似乎每次看侯孝贤的片子喜欢他用的音乐多过他的电影本身。。。

 4 ) 浅析《咖啡时光》的调度之道

“我喜欢的是时间与空间在当下的痕迹,而人在这个痕迹里头活动。我花非常大的力气在追索这个痕迹,捕捉人的姿态和神采。”

这是侯孝贤在无数次创作谈中反复表达的关于其个人美学旨趣的核心观点。此美学旨趣在侯孝贤的创作中随着题材的变更,显得愈发明显与强烈。反差在于,题材的“吸睛”程度与此美学旨趣的表达程度成反比。转折点是《南国再见,南国》。由《风柜来的人》到《好男好女》,侯孝贤的题材遍及个人、家国、历史的沉重创伤经验,侯孝贤影像由此成为台湾现代化历程的重要见证。自《南国再见,南国》始,题材的“重要性”下降。侯孝贤甚至渐渐跳脱台湾,时空转为《海上花》的晚清上海高等妓院,《咖啡时光》与《红气球的旅行》的当下日本与法国,《刺客聂隐娘》的晚唐中国。伴随题材“重要性”下降的另一大特征是,影像所呈现出的浮在表面的文本内容的稀释与寡淡。这一系列作品中,《咖啡时光》此特征最为明显。

《咖啡时光》是日本著名的松竹公司为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百周年,特别邀请侯孝贤摄制。影片在大众世俗层面,也就是奖项层面没有获得什么重要荣誉,仅仅是主演一青窈获得日本学院奖的最佳新人奖。倒是当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后,华人评审徐枫还发表过微词。据当年的《羊城晚报》报道,“徐枫说投票时她有举手支持,但举得很心虚,侯导的电影她甚至只举了半只手!她认为好电影是艺术、商业并重,所传达的理念清晰、剧情动人,而眼见韩国电影发展之迅猛徐枫苦着一张脸说:‘拜托那些导演们别再自我,别在垂死边缘挣扎了!’”力挺《咖啡时光》的媒体当然有,还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手册》,影片入围手册年度十佳。

《咖啡时光》的故事内核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不具有戏剧性,这便是未婚的女主角阳子的怀孕。此意外事件当然会给阳子的生活带来变化,但这种变化隐而不露,潜移默化,并未呈现出事件化的可见形迹。侯孝贤竭尽心力,所要捕捉的是影像中人物浸润于时空中的自然样貌,很多时候,他甚至于要让时空自显。

影片有太多场景,予人的直观感受是充沛、自为、饱满的日常况味,一种近乎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自然状态。而这种感受又与怀斯曼直接电影风格浓厚的纪录片场景不一样。演员在人工化情境-气氛之下的自然流露,此流露包括身体姿态、包括表情,包括对白。这是侯孝贤美学以及工作方式的本质。直接电影索求的是最大程度不带主观判断的对象记录。

最值得讨论的依然是具体的方法,能让演员自然而为的情境的制造绝非易事。尤其是侯孝贤在部分场景中还会采取非常复杂的场面调度策略,这一点波德维尔在其专著《灯下绘形:论电影化场面调度》(Figures Traced in Light:ON CINEMATIC STAGING)中已经有过精辟细致的概括,其中的显隐之道最为特殊。简单点说,显隐之道便是利用身体或者物件的遮挡与显露,来改变画面布局中的视觉焦点,调整观众的注意力。波德维尔未及进一步申说的是,这一技巧其实源自中国画技法的视觉传统。不过显隐法表现更突出的是在《悲情城市》、《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这些电影中,《咖啡时光》不在此例。

在此以影片开场几场戏为例简单讨论侯孝贤所使用的调度技巧。这其中包括了第二场戏,阳子在家中一边晒衣服,一边通电话。其后,阳子到书店见好友肇,书店的场景先后有两次,但取景角度有180度变化。这几场戏普遍使用了段落化的镜头,也就是一镜到底。这是时空完整性表达的传统,巴赞式的美学。这场戏虽然没有任何戏剧性的事件,但却充满了丰富变化延展的动态过程。首先阳子有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动作,晾衣服。目的性保证了动作的自然舒展。接着电话响起,她要边接电话,边晾衣服。注意力更为集中,更不会有表演的趋向。但侯孝贤还不满足,为阳子还增添了一个动作,对邻居来访的接待。而此过程是用画外空间来表达(阳子在这过程中有走动,但摄影机并未殷勤的跟随游走,而是随意的游动),邻居并未出镜。连续性动作与思维(通电话)的配合,保证了演员自然流露的状态。但这依然不是全部,这场戏中还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但很容易被忽略的技巧。这便是地上的电风扇。这台电风扇是摇动式状态,处于前景。虽然占据画面空间并不大,但它的存在实质性地改变了画面的状态。再有便是背景中偶然飘拂的窗帘与衣服。这一道具的功能与电风扇同一,但更有自然形迹的意味,更有动态的效果。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衣服真的是被风吹起,这其实是侯孝贤的惯用技巧。很多他影片的幕后花絮都如实供出,飘拂的帘布是鼓风机吹动的结果。动态的、连续的、画外的、多义的空间调度技巧便是这场戏充满生活况味的根本原因。

再之后一场戏,阳子去了书店,见到了肇。这场戏开场的时候,肇正是用剪刀剪一张纸,也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动作,与阳子之前的晾衣服异曲同工。之后趁着谈话间隙,肇还是把剪纸的任务完成了。这场戏直观感受到的生命高度松弛化的力度要比前文我们提到的那场戏要大,原因之一是背景处的那条狗。狗的功能相当于电风扇,但相比物件化的器具,充满实质生命的狗更能为画面带来充沛感、绵延感。这不是侯孝贤第一次利用狗作为调度工具。在《南国再见,南国》中,高捷喂狗吃饭那场戏更为神来之镜。这场戏的光影也很讲究,背景深处是红光,与人物同一个位置有倏忽投掷,若隐若现的光,层次化的光线布局自然是动态效果的强化。

绝对不能忽略的是肇的扮演者,当代亚洲影坛最不可思议的传奇演员浅野忠信。侯孝贤在采访中,深深表露出了对浅野的折服之情。他说影片的主角是阳子,扮演者一青窈这是第一次演戏,肇的戏份并不多,浅野来到现场的时候,之前已经拍了很多。浅野敏锐的意识到了这部电影的拍摄方式,他是主动的配合一青窈演出。在本片中,浅野和一青窈完全处于同一状态,这对专业演员来说其实很难做到。参考《悲情城市》里梁朝伟的演出便可知。影片后面还有一场书店的戏,但是取景角度调换了180度,狗消失了,但是背景处人来人往的场景依然具有丰富的动态效果。如是的例子还有阳子回到父母家中那场戏,她懒散的躺在地上,周遭有跑来跑去的猫。电风扇、狗、猫、人流,这些很容易为人忽略的细枝末节般的道具,其实却发挥着巨大的知觉调度功能。再次强调的是,影片后半部分,伴随着内核情节“怀孕”的揭露,这种调度技巧消失了。

可以再谈下文本的处理方式,侯孝贤是尽可能地以“意会”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剧情,信息披露的密度非常稀薄,并且很多时候处于滞后的状态。父母出场很久以后,通过一番电话,我们才知道阳子的母亲是继母。直到影片的末尾,阳子才渐渐道出男友的讯息。在影片的DVD花絮中,有一段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场景,这是阳子和肇的夕张之旅,这一段落最终在成片中被全部剪掉了。这个段落有部分场景,阳子是比较明确的表露自己对生活与未来的看法,侯肯定是嫌弃累赘,而全部舍弃。比较能突出反映“意会”方法的是父母与阳子相处的两场戏。第一场是阳子回到父母家中。父母得知阳子怀孕后,深陷无奈迷茫的情绪中,但在言语中没有任何戏剧性的怨言。侯孝贤以视觉调度的手法表达了父母的情绪。

父亲这一个镜头中由画面前景走到了画面背景深处,父母的脸由半面对观众变成了背对观众。第二幅图中,电扇、父亲、水杯构成了一条直线,画面空间被割裂成两个部分,意味着家庭结构的涣散与不稳。特别注意的是,这一次电扇没有左右摇动,是静态的。

与这场戏结构上对称的,是父母来阳子家中探望。老牌演员小林稔侍扮演的父亲,几度欲言又止,从画面的前景踱步到背景,又腾挪回来,身体显得很疲惫。父亲最后仅仅说了句“喜欢吃吧”。实际上侯孝贤为小林稔侍准备了大量台词,但小林实演进入情境后觉得以身体表达的欲言又止状态更为自然。而在这之前,母亲对父亲说过一句台词,“你太狡猾,重要的事还是要说的。”就这一句话,精要地提炼出了这一家庭关系的全部要义。

肇的背景信息在影片中也非常含蓄,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他的书店老板身份、电车迷身份,另外似乎还有一个女人与其纠缠过。更有想象空间的倒是肇与阳子的关系。如何定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暧昧的空间?影片中有一场戏,是二人各自乘坐的电车交叉而过,自然形迹中不为所知的偶遇代表了生活变幻的无数种可能。

侯孝贤自己在采访中也表露,有很多人说《咖啡时光》不像是在拍东京,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判断标准。客观来说,不像东京是因为影片大部分场景不是室内景,便是电车,缺乏一些标签式的东京场景。影片中电车场景繁多,但并非空穴来风,原因不外乎,一是符合肇的电车迷身份,二是电车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电车是东京的自然形迹),三是电车的游走便是时光流逝的见证。

我们的讨论最后大概可以止步于影片的拍摄缘起,纪念小津安二郎。不得不说,松竹公司很有魄力,《咖啡时光》是一部与小津没有任何关系的电影。结构、节奏、母题、风格,都相差甚远。小津哀叹悲鸣于以父权结构悲剧性消亡为代表的古典时代的终结,如若地下有知,看到侯孝贤重新构造的个体与社会的全新关系,看到驻足于影像中的风华生命,也许能莞尔一笑。

(已发于虹膜公号)

 5 ) 流动的电车时光

第一次看《咖啡时光》是很困惑的,这完全不是预想中的小津式电影,由于在日本拍摄,又不同于印象中的侯孝贤。既没有戏剧性,也难以感受到情绪张力,明明镜头始终追随着女主阳子却无法捕捉她的状态。在漫无目的的影像里,我单纯被李屏宾镜头下的的JR电车和地铁吸引。于是很困惑,为何是咖啡时光而非电车时光呢?

事实上,初次观影体验完全是被糟糕的原有字幕毁掉了。这是我最痛恨的那种字幕,看似非常到位地完成了翻译校对(甚至连中间的地铁广播、英语念的绘本故事、很难表达的片尾曲都有翻译),实则是由大量的错误翻译堆成的。虽然本片并非注重文本的电影,但在台词较少的情况下,获取精准的对话内容是理解人物的关键。再次强调,糟糕的字幕是对电影的迫害。

为了翻译,第二次观影以相当破碎和反复的方式进行。有趣的是,从断裂的情境中反而能看出熟悉的侯孝贤。面对陌生的文化背景,他所选择的东京是承载着日常生活运转的复杂轨道交通,在关键的情感表达上则依赖演员和固定的室内空间,他擅长利用小空间里的氛围作为人物关系的间接呈现,对话与空间互为补充。画外音和动态元素的运用使长镜头的空间变得生动,在人物相对静态时,有活动的猫狗,转动的风扇,摆动的时钟,流动的窗外背景。而在背景相对静态时,人物会出镜入镜或纵向活动,比如接电话拿东西,使得画面不显沉闷凝滞,营造出符合日常的空间感。

主角阳子由一青窈饰演,她在片中用细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分明情绪的表演非常精彩。这种表演不是克制的,即并非主观上对情绪释放进行调控,而是浅淡地自然流露,使得人物性格与情绪呼之欲出。比如阳子骑车去看望高中时熟悉的猫,走出车站时外边仍在下雨。她无表情地看了一会后低下了头若有所思,同时身体自然地向后寻找依靠,呈现出极度的松弛感。正是这种松弛的信任消解了壁垒使得观众也卸下心防易于共情,你看,这就是个怀着心事的纤细女人啊。配乐的时机绝赞,被冲击到几乎落泪。

比起表情,她更擅长用身体来传达状态,印象深刻的另一场戏是在地铁上,她和小肇约好在咖啡馆碰面,结果在半途突然不舒服。在她临时下车蹲在车站打电话之前,很难从表情觉察出她的不适程度,毕竟只是闭眼休息、轻微的深呼吸和稍稍抿嘴,像是属于午后的困倦。但在靠近车门的狭小空间里,她不断调整身体依靠车厢的姿势来支撑自己,这种小小的辗转在持续的电车广播里让人觉得焦虑烦躁不适。

而浅野忠信饰演的小肇有书店老板和电车迷双重身份,他始终在阳子周围保持着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浅淡暧昧关系。让人震惊的一点是,电影中出现的这张图是浅野忠信本人根据剧情绘制的。

这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中画面元素值得推敲。这不仅是小肇关于电车的畅想,更是得知阳子怀孕之后的心情。他把自己想象为身处电车子宫之内的胎儿,被浓郁的血色包围,脖子上挂着阳子送他的纪念表,有着快要哭泣的寂寞眼神。他坦承自己处在危险境地,并对这血色是否属于自己表示不确定——这完全表现了他对于阳子的感情和非血缘关系的忐忑,他终于茫然地踏入圈内。

而此前,二人只有一种礼貌的亲密。

阳子有所谓的男友,小肇有流传的八卦。电影中并未提及两人过往的羁绊,而是直接从此刻的接触开始。值得一提的有两个偶然时刻:第一次小肇和阳子在并行的电车上错过,第二次他成功偶遇了睡着的阳子,并一起下车,在站台继续完成声音采集。我觉得这像是个小小的仪式,之前的谈话时提到某段录音可能成为证据,当他在站台上采集声音时,聆听的观众被赋予录音机的功能,成了记录这段崭新关系开始的证据。

有了准确的理解后,很容易发现整部电影的流动性。

这来源于主角阳子,她几乎始终保持着行走的状态,且不同的目的地之间永远存在着顺序关系——她的日程总在电话里被提及,去旧书店,去扫墓,去咖啡店,去车站碰面,去接待父母。与地点的流动相对应的是她追寻着的两条线索。一是关于台湾音乐家江文也的调查,由旧书店里的一张cd开始,阳子决定寻找他曾经喜爱的咖啡馆,四处打听,最后见到了江的家人。二是对梦境的探寻,阳子听说了关于哥布林调包孩子的故事,并找到读过的绘本,在某个雨夜找回了童年记忆。她在电话里讲生母在四岁时离开,一句话既解释了继母不直接干涉而催促父亲去沟通的焦虑,又揭露了阳子潜意识中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感到不安的根源,这种高效来源于此前人物精准的性格表现。

电影的疑问其实在最初就已抛出:为何阳子不跟男友结婚?为何父母对阳子怀孕一事并不作为?然而这些始终不是叙述的重点,最后通过简单的对话就解决了。侯导需要的只是一个身份与状态,与小津对于关系的探索不同,他集中于阳子的自我,试图从日常中呈现出逐渐改变与觉醒的心理状态。比起经由电车与行走实现的地点流动,模糊的个性流动是更为液态的。

前半段的阳子始终带着心事疏离人群,交流往往琐碎且停留表层。在街头她是散漫潇洒独自行走,在电车内也总是独自站在角落观察窗外。而当两条线索都找到答案时,她渐渐开始变得轻松,能在和小肇聊电车时开怀大笑,也能向父母坦白从未提及的男友情况。也许是因为重新面对了并不愉快的童年记忆,也许是因为从江文也夫妇身上找到了一些理想的温存,最后她终于第一次在电车中坐下,安稳地睡着了。恰好这时上车采集声音的小肇和她偶然相遇,那投向熟睡中阳子的温柔目光,几乎是本片最温情的一处。

当然我始终不太明白为何片名是《咖啡时光》,看到有说是借用了片中的咖啡店名。虽然咖啡店是本片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有趣的一点是,阳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喝过咖啡,反而一直喝着牛奶(会是个好妈妈!)。也许本片的松弛感很像是在咖啡店待着的安逸,也许因为本片必须得喝着咖啡看才不会睡着Hhhh

作为铁道迷,倒觉得电车时光更为贴切。最初在小津百年诞辰纪念的字幕里小电车悠悠驶来,最后在片尾曲的前奏里四辆电车交错出现,不知为何,这个镜头有种异常蓬勃的生命力。

铁道上的前行好像是时间的流转,而人们总在相遇交错的命运途中。

相信我,这部电影值得看两遍。


最后上我重译的字幕链接,如有问题欢迎交流~

http://subhd.com/ar0/487646

 6 ) 淡淡的人生

看这部电影真的好机缘巧合,匆忙赶回去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份受到邀请,9月份专诚跑去威尼斯看影展的Lemon半夜里鬼鬼祟祟把我拖去他家叫我看片,《咖啡时光》,用DV小心翼翼的偷拍回来的。。。我狂汗,说你如果被发现岂不是会被老板炒鱿鱼。。 。然后我便开始随着有些许摇晃的DV看起了这部侯孝贤的新作。。。

嗯,回到电影本身。向小津安二郎致敬,再没有比侯孝贤更好的人选。《咖啡时光》在表现手法上承袭着小津节制和隐藏的特点,一样的意味绵延、悠长静谧。
咖啡时光的故事层几乎是空白的,这也是很多人会觉得看这部片子会看到睡觉的原因,侯孝贤这次要表达的是一种状态,一种现代城市中罕见的平静的生活状态。然后再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忧虑与不安从这种平静中反衬出来,就像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冲突恰恰不是由表面的剧烈争吵显现的,而是默默存在于身边人的每一个行动中。

朦胧而漫不经心的好多长镜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诗意。静谧的咖啡馆,穿行闹市的列车,和煦温馨的阳光,侯孝贤以此捕捉生活的意蕴,淡淡的柔柔的阳光下,唏嘘年华流逝之感直指每个人的内心,令人动容。

2005.01

 短评

109min a 我爱上了浅野忠信@Centre Pompidou a 我已经迫不及待再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在影院再看一次了...|“混蛋是没到场的---好冷 ,想回家煮汤喝,于是今晚不看了”|20130314资料馆JD俱乐部重看~AYR|20160311 资料馆HHH回顾展重看

9分钟前
  • Muyan
  • 力荐

令人沉醉,并且回味时愈发觉得好。侯孝贤把“两班爱情的列车还未接上,先在这夏日喘口气吧”这种人生的瞬间扩张到了一个多小时里,一青窈不算很美但却绝对是这个故事中女孩应有的样子。这种看似巧遇的火车交汇、两人偶遇,其实都是千秒万秒等来的。

1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人们总喜欢把剧情平淡称为是克制。内容少的东西无法克制,能被克制的东西都是猛烈的。

18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一知道台灣電影不能去除的小清新風格來自哪裡了吧,就來自大名鼎鼎的侯導,所以我堅持認為相比于這位侯導的貢獻,他對台灣電影的負面影響簡直更大,以至於直到今天台灣電影也擺脫不了這種小清新的文藝氣質,真是讓人作嘔。二對於這種醜陋並且矯情的女人真是深感無力,對於這種家庭關係也表示不予理解

19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很差

之前看过这部电影 然而现在再看了一遍才能真正感受 多好的电影啊 围绕着一个显而易见的主题 描绘 对梦境的求证和丰富化 拍下书店的照片 录下电车的声音 按图索骥… 实际也是对记忆中的事物的描绘。 怀孕与交换孩子的梦境 如果用精神分析就太无趣了 电影中的情境是如此“单调” 我甚至开始怀疑其实生活本身并不具有丰富的意义 而同时这种单调也不是符号化抽象所致 那么生活是蒙昧 是意义的原初状态 本身就是经验 意义是经验的进一步开化 经验是未开化的意义 原来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生活的本来面目 而尽管电影终究不是现实生活 但却传达出生活给人的感觉 那就是抽象出意义之前的漫无目的的经验

24分钟前
  • Autodidact
  • 力荐

谁要是能看得进去这片子,那他的性子得慢到什么程度啊,狂晕,我浮躁了,我流俗了,我坦诚我欣赏不了这种文艺片。

26分钟前
  • mon babe
  • 较差

仍然非常多的侯式生活化场景长镜……但因为换了日和的情境,不是太有共鸣。后面到了10+10里的压轴短片黄金之弘……又换搞是枝裕和了吗?

3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侯孝贤说:“坐咖啡厅就像坐火车一样,晃啊晃的,那种平稳的节奏,人就恍神了,很容易就会睡着,就会有很多影像浮现了开来。”大量出现的电车、铁轨就似赛不过的时光,令人唏嘘不已。每个人都负重着生命的孤单、苦楚和隐忍。想起法拉奇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一青窈啊!

32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5.0 要搞这个“松弛影像”做法也不太难嘛,无非让镜头运动滞后于人物动作点,场景和环境再拖慢事件点,重复的把戏很容易被识破。想抓住虚无缥缈的触感十有八九是徒劳,因为“抓住”和“虚无缥缈”本就在一个支点的两端。更想看侯导在建构的过程中把“虚无缥缈”不经意遗落的瞬间,那就仿佛滑过手掌的缝隙

37分钟前
  • 喂饭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以电车始也以电车终。在女主角反复的搭乘、男配角的绘画作品中,电车的意象始终挥之不去。女主也一直在打电话。因此。相比所谓纪念小津的“咖啡时光”,更像当代日本年轻人的“电车时光”或“电话时光”,倒也恬静悠然,处变不惊。唯有沉默不语的父亲、浅野忠信自画的电车子宫图,是饱含深意的所在。片尾曲非常动听。三星半

39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下午一点,天黑了,因为无事可做的人们坐到了电影院里。资料馆不让带杯装饮料,可是如果没有一杯咖啡,很难清醒地度过这一段咖啡时光。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想不通,也没有办法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就想通,所以总会昏昏沉沉地睡去。看《咖啡时光》的时候,总会想到阿巴斯的《如沐爱河》,两个到日本拍片的异国导演。可是缓慢如阿巴斯,也会用戏剧冲突搅动观众的心,侯孝贤却讲了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就像星期天下午的垃圾时间。说是纪念小津,也没用太多榻榻米镜头,也没有在室内用分切塑造空间感。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在地铁上错过的人,又会在地铁里相遇。孩子会生下来,书会写下去,电影和生活一样不会停止。走出电影院,抬头看到下午三点的阳光。北护城河波光粼粼,有老人在钓鱼。想把此时小西天的声音录下来,寄给远方的你。

42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小津百年+《东京物语》50周年,此片的确用了心,不少地方跟《东京物语》直接相关(借酒一段直接是搬演),不少小津元素,但是这篇的确跟小津关系不大,说起来,还是“巨匠”侯孝贤用自己的语言讲了一个50年后的故事,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倒是直接跟小津相关。

4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哈哈哈真是难忘的放映经历。放映中途不知道哪个部门给断电了,左衡老师反复讲胶片没受损伤。正好大家趁机抓住七排廖桑纷纷要签名去。左边两个搞电影应该是情侣学生和另一个才从平遥回来的朋友聊《热带雨》被前排姐姐警告不要剧透。映后对话开始话筒还出了问题。最有趣的是,刚开始对话,有人手机铃声响起《我和我的祖国》,全场哄笑。真该收拾收拾这帮搞艺术的。

48分钟前
  • 祝老六
  • 力荐

一青窈对侯孝贤印象最深的是,拍摄时狗在叫,旁人欲制止,侯却反而干脆主动学狗一起叫,让狗叫声进入电影。浅野忠信说,书店一场的时候,突然不明真相的群众闯入镜头当中,侯却照拍不误。这在常规电影制作中是不可想像。以上,侯孝贤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即兴激发演员表演的特点,可得一窥。

50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不止情节的戏剧化,细节的生动化也没了。小津简单归简单,总还有个小结式的重点归纳,到底是为了主题。侯则已纯文本化,既无故事也无深意,只为感觉和意境。就观赏性而言,相当寡淡沉闷,确实考较耐心。但奇怪的是,那份自信满满的“中国诗”意境,依然充盈其间。个人看法是其走得不是太偏,而是太超前

55分钟前
  • 狄飞惊
  • 力荐

第一个镜头是电车,最后一个镜头也是电车;女主是每天搭电车的作家,男主是喜欢电车的二手书店老板;影片有大量电车的空镜头,也出现了都电荒川线、山手线、高崎线的身影……如果说这还不是一部电车电影,那还有什么电影是?12年前初看此片时喜欢酒胜于咖啡,现在没有咖啡可能一天都过不到头。荒川线的8500型和7500型太好看了,让我格外怀念那套租出去的公寓。每天清晨推开窗户,便能看到开往迪士尼的11号线从嘉定新城驶出,载着一车睡眼惺忪的乘客。

58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什么咖啡时光,明明是火车时光

1小时前
  • 影熟人
  • 还行

非同一般闷,话说我就看过小津一个片子且觉得这丫的天天叨叨嫁出去的女儿问题好烦呐于是就不太喜欢,侯孝贤的致敬成功了,酒馆啊一家人吃饭不动声色的老豆神马的。鉴于本人在干机械重复运动——十字绣,于是乎竟然看完了。为浅蜀黍看的,可是没出来多少时间,花痴的心没能完全得到满足..抹泪..

1小时前
  • 阿朽
  • 还行

侯孝贤也许拍出了最松弛的影像。

1小时前
  • 把噗
  • 力荐

这不是小津,这依然是侯孝贤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