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亚卡拉

HD中字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帕特里克·麦高汉,罗伯茨·布洛瑟姆,杰克·唐蒂博,弗莱德·沃德,拉里·哈金,保罗·本杰明,弗兰克·罗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2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3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4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5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6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3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4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5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6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7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8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19逃出亚卡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打动我的是一场无声的生离死别

被《肖申客》致敬了的片子,几点感触:

1、影片中的越狱手段看起来有点粗糙,不太可信。但影片基本忠于史实,有心防贼的原因吧。

2、画家被剥夺绘画权利,典狱长强横专制,画家怒剁手指,震聋发愦。精神层面的抗争,意志上的反叛,由此开始。

3、最喜欢越狱前黑人图书馆管理员因利斯与莫利斯的交谈,只因称呼的小小改变,大家对未来心知肚明,一场无声的生离死别,巨大的情感波动被压抑在几句简洁的对白中。

因利斯送来书,临别时:“See you later,man"

"Goodbye,boy."莫利斯重点吐出“boy",一种更亲昵的称呼,暗示这是最后一次见面。因利斯心领神会,音乐响起。莫利斯微微点着头。因利斯眼中冒出泪花。莫利斯伸出手去,两人握手。

因利斯:“So long,boy."重点吐出"boy",走掉。

4、巴兹为什么没能走成,没有交待清楚。只在前面点过一句,他的进度稍有延迟。约定周二晚逃离,典狱长要求周二早换房,似乎有矛盾。但后来同性恋过来危胁后,可能让逃离计划提前了一天。

5、养老鼠的富翁,一人高坐在台阶最上层的黑人首领,都很有个性。

6、菊花象征希望,典狱长追捕未果,在岸边找到菊花,宣布三人死亡,并把菊花扔入水中。

 2 ) 《肖申克救赎》的前传

不经意间看到这片,没想到竟然感觉就是《肖申克救赎》的前传

太多太多熟悉的片断:

一样有黑人老狱友,不过不是负责走私,而是狱中老大;

老狱友没养小鸟,养的是老鼠;

老狱友也死于非命,但不是上吊;

一进牢中马上被“断背山”看上,不同是老克太强悍,自己就解决问题;

小狱友虽没被冤杀,但却是逃狱四人组中唯一没成功的,估价下场也很惨。

狱长也喜欢拿圣经道貌岸然地说事。


当然剧情远没有《肖恩克救赎》那么戏剧化,逃狱的活也挺糙的。

有些开始鄙视史同学,有抄袭之嫌。好像IMDB上也有人发现啦

 3 ) 有渴望自由也有反抗

刚看完。从情节到紧张刺激的程度,都是非常精彩!而且,我也觉得,后来的肖申克的救赎和越狱,都有借鉴这部电影的地方,奇怪的是这部电影的知名度并不高,评分也不是很高。虽然有几点bug,比如周二晚上行动和周二早上换牢房的冲突,还有没有说明巴兹为什么最后故意走的迟,但是我还是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至少8分的。也可能是看的人太少了吧,或许再过几年这部电影评分就上8了😂。

观影过程好几次都让我想到了美剧越狱,想到了当时看越狱时的紧张感,很吸引人。

其实之所以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喜欢伊斯特伍德,他精湛的演技自不必说,主要是我觉得无论他拍什么电影,都自带一种从容,冷静,睿智,幽默的气质,还有他犀利的眼神,这是最吸引人的。

观影过程很享受,五星!

 4 ) 智商=读书+实践

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由于时间久远,六十年前的电影,电影基调单一,人员台词简洁明了,但是眼神、动作所传达的意思完全没有少,很耐人寻味,里面各个人性情都点到为止,没有深挖,这可能是因为其主打越狱的各种方法和毅力,另一方面,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细心观察又要抵抗住狱警的监视,只能说他们的心理素质真的超强。临危不惧,荣辱不惊啊。

 5 ) 被《肖申克的救赎》效仿的越狱片

看过很多经典的越狱影片,其中欧洲的基本都是非常冷峻克制的写实镜头来描述的,无需煽情夸张,都可以凸显张力和悬疑。最有名的是美国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一位口若悬河的同事推荐,说什么被严重低估,什么惜败于《阿甘正传》的无冕之王了。但凡他看过这部同样来自于美国的由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越狱片前作,但凡他看到伊斯特伍德扮演的莫里斯把挖掘工具藏在圣经里,就会明白《肖》片被奥斯卡拒绝的原因了。

被奉上神坛的《肖申克的救赎》,导演用的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旁观者视角,而本片大多数时候是从主角莫里斯的视觉出发,让观众不知不觉地站在了他的立场并为他担心,担心藏匿工具会不会引起金属探测器的蜂鸣,担心以假头代替睡觉会不会被巡视的狱警发现,担心莫里斯是否会受到狱友的报复而倒在了出发前,担心快要成功逃出监狱,会不会被逃狱失败的同伴揭发(记得那部最紧凑的《洞》的结尾就是被揭发)……而《肖》片中完全没有正面描写越狱的策划和执行,只有成功的结果,唯一透露出主角越狱方式的就是那把藏匿在圣经里的T型锤子。其他片段,影片描述主角受冤枉入狱,描述主角怎样和狱友相处,描述主角怎么积极正面的方式在狱中获得地位,描述了他帮助狱友同时为监狱付出,描述他和黑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肖》片中的主角是那么多越狱片中唯一一个被冤枉的好人,我们很容易和他共情。其他越狱片的主角似乎都是“真正的坏人”,还有可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当他们在狱中受到严密的控制和严酷的压迫时,作为观众我们似乎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我们站到罪犯这一边,和他们一同反抗监狱管理,一起策划实施逃狱,共同期待越狱成功。这是多不合乎情理的事儿,是不是正好说明: 对于人类来说,生命以外最有价值的就是自由了,为了自由是可以冒失去生命之险的。

莫里斯本人

 6 ) [转]红红火火恍恍惚惚《逃出亚卡拉》or《肖申克的救赎》

出处:方君荐电影
出处:方君荐电影
出处:方君荐电影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图片46>开始咯???
《逃出亚卡拉》1979
《肖申克的救赎》1994
可见《逃出亚卡拉》比《肖申克的救赎》早了许多年,并且都是以监狱名字来命名电影的哦。
《肖申克的救赎》没得奥斯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在肖申克中无论是越狱手法还是故事细节,都有太多和它相仿的地方。这也必然会使得看过那部影片的学院评委,对肖申克中的部分情节丧失新鲜感。
 
这部影片就是1979年的《逃出亚卡拉》,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
我先来讲一下有关《逃出亚卡拉》的东西


《逃出亚卡拉》由真人真事改编,故事的发生地点是美国有“地狱岛”之称的亚卡拉监狱,只有不遵守其他监狱规范的罪犯才会被转移到那里。在现实生活中,位于临近旧金山的一座孤岛上的亚卡拉监狱,自建立以来只发生过14起试图越狱的事件,并且均以失败告终,号称“不可能逃脱的监狱”。
直到1961年,3名罪犯神不知鬼不觉的成功越狱,而FBI调查十年也未能确定他们的生死。越狱事件发生的次年,亚卡拉监狱永久关闭,现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故事的男主角由著名的演导俱佳的“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出演,是一个高智商罪犯,因为不守规矩而刚刚被转移到亚卡拉。

年轻时帅到没边的东木大爷,有些像“金刚狼”休·杰克曼

这个角色的原型叫做Frank Morris,是整起越狱事件的策划者,智商高达133。
现实中的Frank Morris

乱入张里里:)我要开始说相似之处了🌚


影片与《肖申克的救赎》相似的地方不胜枚举,甚至两部影片中监狱牢房的构造都极其之相似,要知道真实生活中这种单人间的监狱在美国也并不多见。
 <图片9> 《逃离亚卡拉》中东木大爷初入监狱

<图片10>《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安迪初入监狱

两部电影中的男主都在刚进监狱时就被色眯眯的狱友盯上。
 
<图片12> 《逃出亚卡拉》

<图片13> 《肖申克的救赎》

不同的是,肖申克中的安迪菊花不幸被“爆”。<图片14>
而亚卡拉中的东木大爷当场让对方吃了肥皂。(绝对字面意思…)<图片15>
两部影片中都有一个饲养小动物的老年狱友。肖申克中养的是小鸟,亚卡拉中养的是小老鼠。而且他们与男主的相识都是由于给宠物要食物。
 <图片16> 《肖申克的救赎》

<图片17> 《逃出亚卡拉》
<图片18>我真的很害怕老鼠老鼠老鼠……

两位男主也都有一个惺惺相惜的黑人狱友,给与了他们不少帮助与建议,更是他们监狱生活的引路者和指导者。
 
《逃出亚卡拉》
只不过这位黑人朋友没有逃走也没有释放😞
《肖申克的救赎》
这个最后看他俩拥抱在一起感动满满哒!
 
两部影片的男主,都将越狱工具藏在了圣经之中。<图片21> 《逃出亚卡拉》
《肖申克的救赎》

而两部电影中的典狱长人设,都是如出一辙。<图片24> 《逃出亚卡拉》
<图片25> 《肖申克的救赎》

两部影片中,也都有代表压制性武力的狙击手。<图片26> 《逃出亚卡拉》

<图片27> 《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越狱手法,也像极了《逃出亚卡拉》的简化版。
 
<图片28> 《逃出亚卡拉》
<图片29> 《肖申克的救赎》

而两位主角处理挖洞产生渣土的方式都一样。
 
《逃出亚卡拉》

《肖申克的救赎》

除去这些桥段,肖申克和亚卡拉还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因为那些都早已成为了如今监狱电影的常见桥段,比如主角一定是裸体进牢房,一定会被惩罚关小黑屋,一定会到监狱图书馆打工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可见《逃出亚卡拉》在越狱影片中的先驱地位。
 

《逃出亚卡拉》中高智商男主每一步越狱计划都缜密而机智,很多手段都凸显出了他卓越的智力。比如将小电扇改造成电钻,或是用计骗过金属检测器。
 <图片34>
 
其中有不少计谋都是当时Frank Morris越狱时真实使用的,比如他为了应付监狱看守在夜间对牢房的频繁视察,用肥皂、厕纸和真人的头发制造了一个假头,放到被子里。
<图片38>
 
Frank Morris现实中制造的假头
<图片36>
虽然因为条件有限效果不佳,但是放在夜晚昏暗的牢房中还是能唬人的。
 
影片中的使用效果


在影片结尾,狱警发现这个人头时大惊失色,据说在现实中狱警还被那个假头吓得帽子都掉了。

 

电影中还特地把假头做成了一副笑脸,就仿似男主对亚卡拉的嘲笑一般。
 
 
说起来,这个颇具后现代风格的脑袋还真有点像日本当代艺术家舟越桂的木雕……
舟越桂作品

影片结尾男主和同伙用雨衣做成的皮筏和救生衣逃离了小岛,如现实中一样,导演并未告诉观众他们是否得以生还。
 

 
虽然《逃出亚卡拉》和《肖申克的救赎》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之处,但是本质上两部电影的表达侧重点完全不一样!
 
《逃出亚卡拉》的精华在于对高超越狱手法的细致描写,以及对悬疑和紧张气氛的渲染。而《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能成为颇负盛名的经典,是因为其在艺术性和公众传播度上的卓越平衡。也是因为它直白却不让人觉得说教的内涵表达,还有故事上强大的情感煽动力。
 

影片中夕阳西下的亚卡拉

<图片43>
到这里就讲完了
所以《逃出亚卡拉》与《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部影片有着决然不同的精彩,哪部不看都可惜!!







其实我真的很用心,虽然是转来的,但我还是用心的加上我的声音!之所以要发这个是因为不希望大家只知道《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也很经典而且早这么多年🌚
看了这个的影评发现比起《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的影评少的不能再少!没有人讨论它,没有人注意它!有些人还会纠结他与《肖申克的救赎》之间的关系,我只能说各有所长!都很经典!没看的快点来看吧!
<图片45>

 短评

越狱老片,但感觉没有《洞》那么刺激,逊色一筹。很多地方看了方知是肖申克的前辈。兴许是看的时间太晚,已经没啥好奇心了。整体还是不错的,视觉干净。惟情节太拖沓,剪辑不抓人;前情铺垫巨多却不到点上,导致印象该狱有如学校一般宁静祥和,减一星。鉴于肖申克的模仿,我也再翻出来减它一星。

8分钟前
  • 小重山
  • 推荐

经典越狱片,伊斯特伍德在片中的韧性和对自由的渴望极具感染力。

10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寡言派最佳演员:Eastwood,犯罪类型经典:监狱电影。两个经典造就这部惊险好片,肖申克的救赎确乃是翻拍,而非借鉴(那么小说也抄了J.C.Bruce?),但须得感谢后者,在电影音乐更发达的当代再次完成了这部佳作,并且为他编写了更好的结局,1979年他们说 “bye,boy!”,于是1994年相拥在碧海蓝天。

14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力荐

“肖申克”和“越狱”的原版,各种经典桥段都能从中找到原型,相较于另外两部衍生作品,该片节奏比较平稳老练但也生硬,缺少了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突发性的渲染,基调也较为压抑。

15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推荐

冷静克制, 干净利索,没有多余的镜头,没有不必要的矫情,用足够多的细节去填充影片,不过挺烦那些看个越狱片,就开始扯《肖申克的救赎》的,既没有《死囚越狱》和这片这种工科细节,也没用《巴比龙》那种西西弗神话境界,《肖》不差,但是觉得算不上最好的越狱片,还为了《肖》厚此薄彼,真的挺捞的

17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喜欢越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是没有立意的,也能暂时让你忘掉立场(偏向道德),它彰显一个局部,在局部里聚焦一个时态,目的明确之下,持续埋伏紧张刺激的氛围,把一个局部(监狱)切分为好多个局部(时间),以慢细稳的方法及过程使你精神集中,耐心做展现,不问罪与罚及情感,客观。

19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每个逃狱片都差不多,有一个坏狱长,有几个好狱友,有逃狱的正当理由,基本上狱长就是最大的理由,有逃狱的创意,以及付诸于行动,就象所有励志片一样,不懈努力的人终获成功,问题是,那些逃狱者曾经的罪行呢?审判呢?司法机器的功能呢?人类对自由的向往,与法律对自由的禁锢,从来就是一对矛盾吧!

22分钟前
  • 毕大费
  • 推荐

写实派越狱片,从头到尾也没有交代伊斯特伍德入狱的罪名,也不知道他越狱的原因,总之进来的目的就是要逃出去。不是那种以监狱喻指社会秩序的类型,也不是蒙冤受难追寻自由的类型,卖点就是纯粹展示越狱行动细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又是在地狱岛原址拍摄,氛围真实感很强。越狱过程相对来讲很顺利,尽管有随时可能失败的瞬间,不过不像其他越狱片那样一波三折,就是一次策划直接成功。对过程的展现要多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尤其最终越狱成功的另外两兄弟,接近工具人,基本未分笔墨刻画。

26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才知道,几十年后拍摄的《越狱》也是借鉴了本片很多地方。所以,真人真事,是很难被超越,只能被模仿。人类的想象力,其实并不丰富!

28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屌爆的越狱电影!!还是真实事件改编!!甚至没有添油加醋!!看完这个,肖申克的救赎和美剧越狱都是赤裸裸的“借鉴”!肖申克为啥TOP,因为励志;越狱为什么屌,因为他凸显高智商一环套一环。而鼻祖,娓娓道来,那种紧张的刺激感更胜德黑兰! --2548

33分钟前
  • 抖了个森
  • 力荐

除一切都显得有些夹生外——前半段真好,一幅众生相,把自由希望、人生地狱的全景勾勒出轮廓,像那完好的菊花;后半段急转直下,虽悬疑揪人,但不再去挖掘人生人性的更深处,却一板一眼展现越狱过程,好像那画画到一半突然心急,随便涂抹点颜色,花落一地。人物太扁平。是肖申克的原版,但被超越太多。

38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常看常新#以前在电视上看过,重看一遍的真实感触就是现在这种不多废话,直截了当讲故事又营造悬念到位的片子太少了。[肖申克的救赎]沿用了本片的很多设定,不同的是加入了更多的人情,使观众看完更多的是感动;本片就集中在越狱上,人物情感点到为止,更接近真实案件,观感更为紧张。东木特别帅。

42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原来Al Capone从1934~1939也被关在这座岛狱,智商133的Frank Morris则在1960年转入Alcatraz并于1962年逃狱,二人之间的交集纯属虚构,而Morris和Anglin兄弟出逃后是否生还至今是个迷

47分钟前
  • Février
  • 推荐

《肖申克的救赎》之雏形;所谓雏形,就是相当粗糙的意思……

52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肖申克救赎绝壁抄的这个,79年的片子虽然粗糙了些但是创意满分,老爷子唯一一部没看的也算圆满了

55分钟前
  • Mute_Chlid
  • 力荐

结尾草率,整体略仓促。然而那年东木叔49,一点都看不出来。奥斯卡得抓紧时间颁终身成就奖,老伍德已经88啦。

56分钟前
  • 麻麻睇
  • 推荐

越狱经典片:《死囚越狱》1956,《洞》1960,《大逃亡》1963,《逃出亚卡拉》1979,《肖申克的救赎》1994。前几部都是经典写实派,通过对高超越狱手法的细致描写,以及对悬疑和紧张气氛的渲染,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经历紧张刺激的越狱过程。而最后的《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明显借鉴本片,但能超越本片成为经典也得益于它在艺术性和内涵表达上的升华,还有故事上强大的情感煽动力。

58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推荐

经典越狱片,伊斯特伍德在片中的韧性和对自由的渴望极具感染力

59分钟前
  • 傲慢与偏见
  • 推荐

感觉就是在恶魔岛拍的吧!不温不火。言简意赅的对话。年轻冷面的伊斯特伍特。越狱类影片的原型。

1小时前
  • 小噢哩
  • 推荐

前面部分平缓流畅但叙事清晰 丝毫不觉得沉闷 后面则惊险刺激 但总觉得某些地方似乎还有不足 但肖申克的雏形却相当明显了 另外如果减掉探监那段戏 完全可以成为没有女人的电影

1小时前
  • 湛海澄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