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家庭

正片

主演:Nicole,Corbin,Steve,LuKanic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2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3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4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5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6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3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4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5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6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7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8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9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最强悍的狒狒们

该剧的节奏问题就不一一吐槽了,完全可以做成限定剧,一季播放结束,略略讲述某几个磁带面,女主也不会如同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显得敏感计较、小题大做。 这个剧并不只是讲述一个人抓马化自己的经历,还展现一个生态,一个即使在你社作业这么多的高中圈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的生态。你觉得中间几集拖节奏,但若跳出汉娜的叙述,看到的并不只是她无病呻吟的控诉,而是一个旁观者对于丛林法则的精准描述。 每个人都在凭借自己最原始的冲动生活着——虚荣、性欲、集体感。 一群动物之中,自有alpha male,那些运动员即是。在一个多样化本应被尊重的社会里,最原始的更高更快更强仍旧占据顶峰,这些理念的贯彻者是学校中的风云人物,其他人的一举一动只为其存在。于是自有人觉得生来高人一等,他想要的别人也就想要,他想做的无何不可。 兄弟是一种地位象征,女性更是一种可拥有的物件,二者都要有,且要复数拥有,Bryce的生存准则简单到令人发笑。帮助兄弟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而对于女性身体的侵犯也被光明正大地美化成“她们想要我”。 女主的困扰,来源于她的敏感,来源于她早早地发现了大家多少有意无意依附着某种法则生活,这个法则的中心是Bryce。一片丛林之中,所有人都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择手段。而那些不按规则玩牌的人,都被放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中,每个人都在不知所为地忙碌占据自己的位置,无知又残忍。 她最后一次寻求帮助,希望跳出这一个圈子,却发现成年人的游戏规则依旧如此。 你被欺侮是因为你弱,而我对你的帮助也只是在一个无奈的责任之中。我并不在乎你,也不愿了解你,我只是想要按照规章制度解决这件事,从此以后继续玩牌。 见过一个评论,说女主将好牌打烂,这种评论的思维模式与Bryce及其他不谋而合。 人生自有规则,且大家只能有一个规则,即使规则错误,也要按你头认可。如若不按主流规则活着,你死你活该。 于是男主怂,女主作,天下最清醒的只有自己。自己很强,不会被草,偶尔还能草别人,一派欢喜。 所以此剧最精彩的却不是这个故事,而是又蠢又坏的观众们,一场狒狒群拍胸脯嚎叫鼓吹alpha male及金字塔秩序的好戏,大开眼界。 你若是被人打死了,本来就是有错抑或有罪的。

 2 ) 恶意

我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校园到底是一个多么残忍的地方,我相信每个上过学的人都能感受到。

小学是我被霸凌的一段时间,我甚至都想不出理由,可能是因为我在那一年沉默寡言,可能是因为我和对方的发小成了好朋友。总之事情就不知如何开始了。

有个女孩,和她的朋友一起,扔我的作业,倒我的书包,在我系鞋带的时候骑在我身上直到我脸擦在地上,把我的铅笔袋仍在充满粪便的厕所里,趁我不在把我写好的作业拿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记不得忍受多久,但我好厌学,常常称心脏疼不去上学,我妈带我去了好几个医院检查都没发现任何病症。直到有一天我鼻青脸肿地回家,我妈才知道。

知道能怎么样呢,打个电话告诉老师,老师教训另其他孩子几句。

不打我了,带领着我的好朋友孤立我。那时候我回家就躺在书桌底下,在桌子的底板上把那些人画出来,然后在旁边写上很多很多我想说的话。其实也无外乎那几句:停下来吧,滚开,离我远一点好吗,讨厌你,坏人。

年纪太小了,连一句傻逼都骂不出来。

多年后我曾经告诉我哥这个秘密,他和我一起躺在书桌下看了一会儿,闪着泪把我搂进怀里了。那天他出了好多汗,特别的臭。

而书桌下,也画了他,旁边写着很多滚开。

他虽比我大,但和我同班,在漫长的小学里也欺负过我无数次。他把纸卷成筒状,做了很多纸团子弹,老师每回一次头,他都把纸团放进纸筒里吹到我身上,下课时我周围满满都是纸,像下了一场雪。

数学老师很喜欢他,他上课时老要回头调侃我,我不理他他也不停,老师喊他一句“你干嘛呢?”他马上回,“艺崽非要问我答案”。于是老师眼里凶狠的目光都射向了我。

好委屈。

而我后来与他和解了,甚至在成长的路上日益亲密。

生活太复杂了,我慢慢发现,他在欺负我时,也在经历人生的剧变。

那些校园暴力的主谋们,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生活困境无法解决,只能通过霸凌弱者来得到释放。就像《十三个理由》里的那些人物一样,最终导致汉娜自杀的人中,除了布莱斯是个强奸惯犯外,几乎没有所谓的“坏人”——散布坏话的男友忍受着家庭暴力,跟踪狂也同样在被霸凌,同性恋少女在自己的性向中挣扎……而更多的,甚至只是一些青春期小孩的小小任性:扔掉喜欢的女孩的纸条、偷偷列一个清单、撞掉了路牌却不敢报警。

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她人。汉娜最终的死,甚至更像命运的安排,是所有的人的错都恰巧集合在了她的身上,集合在她还没有学会怎么去寻求帮助的时刻。

我们应该更爱他人一点,但正如剧中所说,“我们的爱也并不完美”,因为我们都没有见过完美的爱。而这些不完美的爱,没办法愈合一个人彻彻底底的伤痛。

这大概就是校园的无奈,似乎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带着破碎的童年、不美满的家庭、未成熟的心智。没有人知道怎么恰当地爱别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一次任性能导致什么后果。而被伤害的人,他们想要寻求帮助,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他们想要知道未来会不会变好,却完全看不到未来。

我,幸运地,在未来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善良的朋友和大人,最终成长为了一个乐观、阳光的人。可更多更多的人,校园暴力给她们留下了一生难以治愈的伤痛,这伤痛可能让他们未来去帮助弱者,也可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去促成一个新的暴力轮回。

写到这里,想起美国歌手Lady Gaga就曾是校园暴力、强奸的受害者,而即使在她人生的巅峰时刻——2011年登台麦迪逊广场花园演唱前,她在后台化妆的时候却在痛哭,因为觉得自己依然是在高中被霸凌的那个失败者。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毕竟我们已经在麦迪逊花园的后台了。可我依然觉得自己是高中校园里那个失败的小孩。我每天早上都告诉自己“我是一个超级巨星了!”,才能熬过这一天,成为粉丝心中的我。

2011年我上高中,是Lady Gaga的粉丝,买了那场演唱会的全程记录光盘。那场演出非常震撼,但我没想到的是,她上台前竟然一直在哭。当年在看到这一幕时,我非常地震动,我发现一个人即使真的成功了,成功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巨星,在她心里,自己依然是那个在校园里,被人扔进垃圾桶、在餐厅没有位置吃饭的小女孩。

成为巨星后,仍然只想回到母校,坐到自己当年无缘坐的位置上
因为身材矮小、胖,所以被霸凌的童年

这就是校园暴力,它摧毁你的童年,甚至影响你的一生。而我们都不是唯一的、最后的受害者。

而校园暴力似乎永远不会终止。

人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大概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愿意相信,很多人生来是善良的,但更多的人,心里都藏着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恶意。不善良的举动,很多时候连个理由都没有。东野圭吾曾在《恶意》中描述了一起校园暴力,当问施暴者为什么挑这个小孩欺负时,他们只能回答“没什么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而汉娜也在剧中发问:why me?为什是我?

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几乎所有人都浸泡在他人的恶意中,而慢慢地,无名的恶意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初中的时候很喜欢一本叫《小牲口》的书,翻了好多遍,还借给了喜欢的女孩,因为里面写的就是我的童年:没理由地被嘲笑、辱骂甚至殴打。里面有一段这样描写小孩:

小孩是,一秒钟前还和你一起玩一起笑,下一秒就翻脸恨死你。
小孩是,别人打你的时候他也跟着一起打你,尽管他根本不认识你。
小孩是,最冷酷无情,最学不会原谅。
小孩是,杀了人也可以无罪释放。

 3 ) 无声的杀戮

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我几乎可以触碰到的故事。

看完十三个原因已经一周多,然而最近时常会忽然想起它,一些片段会突然脑海盘旋挥之不去,有时候甚至背脊一凉觉得非常eery。

今天登陆facebook,突然发现一个好朋友在发他朋友的合照,hashtag RIP,我心头一紧。再一细看,他的朋友自杀了。

翻阅了他和他朋友的facebook,发现有时候现实和虚构相似的可怕。

这是他离开之前在facebook留下的最后一条长post:



文字里有绝望也有释然。读起来像是oh he went to a party and didn't like the people there, big deal.却字字泣血。永远没有人能够体会另一个人的痛苦。



Post的一楼是在他自己在15个小时后的回复,从第一句的恐惧到最后一句的决绝,是他临死前最后的一口气。这15小时内是否有人向他伸出过手,pm过他,打过他的电话,敲过他的门,找过他,联系过他的亲人朋友,无从知道。但在这个他用来最后呐喊的社交平台上,这15个小时,没有人给过他回音。

还看到了他妈妈在他脸书上的留言,正式通知他的朋友他的离开:



一个母亲在脸书上看到儿子的遗言,然后在脸书上向他的“friends”们宣告他的离开。再没有比这更残忍,荒诞,让人心痛的事情。



他另外一个好友今天的post写,这个男孩自杀的那天发了100张他生命中让他开心过的人的合照。
与13盘问罪的磁带相反,他选择再次和他生命中的美好告别。如他所说,对于这一小部分给他快乐的人,he is sorry.

心中是堵的。

最近还和朋友聊起过,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体面善良的人,也都在年少时候作为孩童做过极恶的事,或者旁观着极恶的发生,那些事大概永远都无法忘怀。小学时候大家一起欺负过的那个学习不好家里条件又差的女生,中学时候一起和朋友喊过娘娘腔并把他推倒在墙角的男生,不求他们宽恕,只求他们安好。

而更有很多人在阴暗的地方慢慢崩溃,我们的日常可能是扎在他们身上的刀,我们的笑声可能是他们的撕心裂肺。他们就像我们每日走过路上被一脚碾过却毫无觉察的昆虫,或者是我们随手扔掉的塑料袋噎死的飞鸟。

每天看看新闻,这个世界已经早已恶意满满,人心惶惶。只希望自己能够竖起耳朵,仔细听到身边那些无声的呼救。

2017年4月14日

 4 ) 没有人有义务帮助你,即便你要死不活或是深陷沼泽

没有人有义务帮助你,即便你要死不活或是深陷沼泽。作为一个在美国高中受过集体欺凌的亚洲人我却要在看完这部剧后“站着说话不腰疼”。 首先必须承认欺凌大量存在的,而这发生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是不公平的,无论那个受害者做了什么蠢事或者是错误的选择。也许是因为我的沉默寡言也许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蠢事,学校里的一个小团体盯上了我对我进行骚扰。我一度寻求身边的帮助,中介/老师/住家/朋友。刚开始大家都很愤怒说是要为我收拾那些白色垃圾。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这件事最终还是被学校大事化了了,我没有收到任何道歉那些垃圾也没有收到任何惩罚。我不想再纠结,这件事仿佛就过去了。而令我感到绝望的是当骚扰事件平息很久后再次发生时,大家都不再有任何情绪了。大家都各忙各的,仿佛因为有了上一次的铺垫又或是厌烦了无数次讨论这件事,没有人再为我打抱不平。甚至有些中国同学认为我太过矫情敏感。我一度对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感到失望和无助,蜷缩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拒绝交谈。我怒吼,为什么你们不帮我为什么你们什么都不做!现在冷静下来觉得真是可笑,别人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就因为我可怜吗?就因为我需要帮助吗?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去帮助你

剧中的汉娜因为交友不慎而被欺凌嘲笑,即便手握强势的证据,她并没有选择立刻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而是选择忽视避而不谈。她不断尝试建立新的关系去获得慰藉,以弥补过往失败的关系造成的伤口。始料未及一段段关系的接连破裂让她变得敏感极端。伤害真正的善意并将其反弹回来的伤害统统归为害死自己的理由。直至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才想起找老师说自己不想活了但是也不讲为什么。我不想说她傻或是不懂的保护自己,她只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她指望欺凌者自己停止,她等待着有关于自己的流言蜚语自己消失,最可怕的是她指望有人来主动帮助她。你要明白在美国无论是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遇到了问题,老师都是要求你主动寻求帮助不然就默认你没有问题。欺凌是可恶可恨我们应该阻止消灭,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失。这个剧给我们的另一个思考就是当我们被欺凌时难道要像汉娜一样逃避忽视吗?答案当然是不,即便我们的反抗可能无效,我们也要尽其所能去面对去解决。

在小团体二次欺负我的时候,我长了教训留下了录音展示给学校。同时联系父母给学校方面写信施压和强迫做心理学方面的朋友听我倒苦水排解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度担心学校再次忽视,同学认为我矫情敏感,欺凌团队更猛烈的欺凌。但是我坚持下来,做了我能做到一切,最终那些垃圾都收到了相应的惩罚。熬过去,这件事在我的人生中也不过是一次令人作呕的体验之一。

 5 ) 许多的汉娜,唯一的汉娜

对于女主角Hannah,我是非常熟悉的,熟悉到像看着一个朋友死去,像看着平行空间的一个自己死去。

汉娜们是漠漠世界中的一撮少数,基本上都在小心翼翼地对外界隐藏自己的drama和敏感。有些人平顺度过了人生,只是剧中的她比较不幸,一系列事件的连锁反应导致她尚未成熟的心智被外界理所应当般的暴力残忍摧毁了。

死亡从来是个惊人的话题,尤其是年轻人的自戕,仿佛总是值得大家去反复扼腕叹息,再三咀嚼。(譬如最近林奕含的事件发酵开之后,惊觉她与Hannah具有些微相似之处)然而我想在Hannah或林的眼中,死亡早已是一个常打照面的故人,是思索自我存在绕不开的核心之一。看客罗唣着指点出她们“本该”做出的更优选择,殊不知我们站在生与死的两端,很可能互相以为对方是那个“想不开”的人。

另外,看客谑笑着评一句“看来美国高中作业太少”“自杀的人都是因为不坚强,淘汰是活该的清理基因”,便引来一些心领神会的赞同与追捧……在这点上不得不承认看客们的伟大之处了——任何事情到他们口中都被消解了原本的意义,任何严肃、悲剧、崇高、警醒在他们手中都被举重若轻地变成了笑话。

我是一点都不觉得这部剧很可笑。也不会评断现实生活里任何一个选择死亡的人是“愚蠢”甚至“活该”的。毕竟连加缪也要说只有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命题。我甚至不认为死亡可以通过某个“更好的选择”避免掉——这似乎就像剧中Clay痛哭流涕的后悔一样毫无意义。好比剧集看似鸡汤的结尾告诉我们:Do the right thing! 但这所谓正确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完全难以估量,难以践行。更何况,在Clay品鸡汤的时候Tyler已经拿起枪准备要杀掉他们所有人了。

所以或许大家都应当少一些傲慢,我们面对的人生不是一道拥有最优解的题目,已存在的才是唯一的答案。我们现在活着也并非由于我们内质的优越,而仅仅因为我们恰好不是那个悲伤、孤独又特别特别倒霉的Hannah,因为我们幸运地没有成为一个正在受苦的人。

感同身受更是不存在的。被定义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Courtney和Ryan之流最终也没有被Hannah的诉说真正震颤到,只是为了上大学可能受影响而惶惶不安。

校霸Bryce大概更不会在意了,顶多因为惹了麻烦而气愤一阵子。毕竟权力就是如此美妙,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通常是不太会具有同理心的,不能说他品性邪恶(毕竟还会细心帮助朋友Justin),只因在权力光环下平顺的人生经验使用来约束“下等人”的道德观对他来说不过只是个玩笑。

也许是瞄准青少年的爆米花小说影视塑造了太多谈情说爱顺便拯救世界的高中生形象,有时候我们会对“高中”这一阶段在人类社会中的真实面目产生瞬间的记忆空白。而事实上,过剩的自我意识与荷尔蒙,盲目未知,鲜明的阶级与圈子划分才是主旋律——哪怕身处美帝看似梦幻的高中体制当中。

Hannah永远无法成为一个轻盈的人,她永远不可能轻松地说着:“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她就是那个没有优越条件的普通姑娘,天然的cynical使她遭逢不顺便总是要去怀疑身之所处的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够忧郁但不够聪明的哲学家。她曾试图写下点什么,可她不是精明的Ryan,也无人能引导她借此增加上大学的“筹码”——结局也显而易见,按照这个趋势能进入优质教育的必然是Ryan而不是真正有天赋的Hannah。

Ryan毁掉了Hannah原本投向文学的依靠以及“优质教育”的微茫希望,残酷地使她发现她的心血不过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垫脚石,沦为众人的笑柄。而最终她被强奸的经历见证了Bryce的为所欲为。在这个阶级社会中,高中不过是一个缩影,一次预演。这个近乎完美的“民主制度”最终也会如此“公平”地筛选掉她,让Bryce等人笑到最后。

最终杀死Hannah的,早已不是没有同伴的孤独感、造成错误的负罪感、被喜欢的人放弃的无助感,甚至不是强奸带来的痛苦和羞辱。而是这一系列事件叠加在她敏于思索却不堪重负的心上,让她以为自己看到了“世界的背面”。

她认定自己洞彻了某种残忍的法则——这自然也是旁观者们无法体会的,无力回天,没有任何希望……用什么形容词我们都无法感同身受。弄丢钞票的意外推了她一把,于是乎Hannah给了自己最后的选择——其实在那个关头,不如说是她想要再次验证自己的判断——她去向她眼中规则的守卫者MR. Porter求助了。而实际上,她并不想求助,她只是在在为自己的判定找一个最后的支撑点。她从来不是盲目的,drama的,而是一直在深思熟虑,在生与死之间举棋不定。

我们局外人永远也弄不清楚这微妙的一瞬间会发生什么,这根稻草可能是弄丢了一整袋钞票,也有可能反过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拯救……

然而她是那个唯一的不幸的Hannah,没有奇迹发生,她拥有了自洽的死亡哲学及逻辑,自杀是她唯一的选择。

就像林奕含的书写一样,Hannah的录音带里没有一点治愈,只是一句又一句对她死亡哲学的自证,揭露着她活着的时候无力指控的罪恶。她最后的仪式。

但到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不会知道自己有责任。

 6 ) 硬撑着看下去的剧

一开始抱着期待兴奋的心情入坑,以为是一部悬疑、刺激的心理剧。万万没想到这真的是个坑!一直看到第二集都没有get到任何point,但我并没有放弃希望,想着也许后面有转折、惊天大秘密什么的,但一直到最后都没有什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东西。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是clay的那一盘,the depiction of their romance, 还有那段一切都不一样了的想象,那一段也是唯一让我对这两个主角有情感上的共鸣的时刻。
当我对clay和hannah的认识一步步加深,对他们两人的厌恶感也逐步深入。讨厌hannah,是因为依我看这部剧里描述的所有汉娜自以为对她造成了不可饶恕的伤害的bullying根本就称不上什么bullying, 这些事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就像出现在tape上的每个人都说过的一样,汉娜把自己看的太重了,把一切都看的太重的,甚至在她的心里对一些事实进行了扭曲。她永远是个生活的弱者,别人的生活不可能比她更好,everthing around everyone is a mess,重点在于在所有的混沌与不可理喻中你如何应对,如何生存下去。之前看过一部法国片《她》给我的影响颇深,片中的女主就是一个我很敬佩的人,发生在她周围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荒谬,不可理喻,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摧垮一个人,但是她是生活的强者,她在所有这些荒谬中活得成功,自在。hannah这种人是注定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一开始的那个list,为什么她会一直放不下呢,男生们的那种挑逗,调侃,是因为对你感兴趣,想获取你的关注,可是hannah是那么不拾趣的一个人,她明明可以成为一个popular girl,只要她学会如何去适应她周围的环境。还有一开始hannah, jessica, alex的三人小组,hannah觉得是他们两个把她抛弃了,其实是jessica,alex 都适应了环境,并试着在其中发展,进步,只有hannah停留在原地,只知道每天喊着life sucks 之类的话,有用吗?
clay绝对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男孩,有好几集都对他的幻觉进行了描写,还有他每次听到一点点他不能忍受的别人做的事都会反应过激,而且就像sherry有一次对clay说的,clay就仅仅通过汉娜留下的tapes来定义那些他根本不怎么了解的人,而那些事都是他们做过的最坏的事,这一定会产生偏见的,其实其他人并不一定都很坏呀,或者说每个人都很坏,clay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其他人呢,他太情绪化了,汉娜也太情绪化了,而这是致命的。
courtney真的是个bitch,但Jessica,justin, zach,sherry, alex的人格中都有闪光的一面呀。辅导员老师真的是最惨,我没觉得他做错了任何事,他最后对汉娜说的那番话也是非常的对呀,生活中需要你忍辱负重的事情太多了,你必须要学会如何move on,而且汉娜根本就没有勇气站出来去指控bryce, 那还要怎样呢?
13 reasons,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让人觉得足以支持一个女孩去终结自己18岁的生命,而且如果连割腕的痛苦她都能承受的话,为什么这些琐事她就无法承受呢。不管怎么说,佩服她割腕的勇气,呵呵。

 短评

看了有的短评之后觉得,也许是文化差异差异造成很多人觉得故事纯粹是闲的蛋疼。中国式抗压能力真强。毕竟我们要为生活中房子车子,这个那个面子已经耗费太多精力,所谓自我个人的精神层面需求已经被无限压缩了。直至为了物质生活可以放弃精神需求,有点悲哀。

5分钟前
  • 花轮轮爱怼怼
  • 力荐

欺凌这种事,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绝望。站在现在看曾经的事情觉得可笑,可是那时候觉得学校同学仿佛就大过天,哪有什么立场嘲笑曾经啊。 言语给的压力对高中生来说足够了,更别说后面Bryce的恶行,我觉得这拍得很真实啊,横行霸道的总是有些人,剩下的人要不装醉,要不假装跟自己没关系

8分钟前
  • 那些妄想
  • 力荐

只有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合格的受害者,某些短评呵呵

13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觉得事情假 ?觉得无理取闹? 评论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就是不知道这些事件到底有多真实。但就从强奸上来说,2012年 26%的12-14岁的青年 就有被性骚扰,然而其中只有31%被报告。刚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这个数据整个人都不好了。bully这件事 当你觉得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你也是事件里的一个帮凶。

17分钟前
  • 阿司
  • 力荐

未切身经历,就莫谈理解,莫妄下断言。他人即是地狱。存在也是虚无的。原本的校园欺凌,进行到一半成为关于孤独的讨论。汉娜把周围人看得那么重,并非期待被拯救,而是在表达对外界建立连接的渴望——若这一点点的关联都难以维系,这世界确实就没有任何让人停留下去的理由。

21分钟前
  • Charles Rosen
  • 力荐

面对如此伟光正的主题,本想评析拍摄技术...但看到乡众们诟病男主怂,女主作时,我不禁好奇青春期的他们是怎样的思事缜密,行事周全,性格完美吊炸天?这种用成人角度冷眼看青春伤痛,认为作死之人就该死,可怜之人必可恨的冷漠丛林法则心态,并不比“圣母”更高级。谁能一生都高瞻远瞩,不浑不缺呢?

25分钟前
  • 团团圆圆
  • 推荐

青春残酷物语,但是bullying实际上比这剧所描写的还要更残酷无情

30分钟前
  • Rema
  • 还行

她的磁带(死)伤害了所有真正在乎她的人,不在乎她的人自始至终仍旧不在乎她,只是想着如何脱罪

33分钟前
  • Irin❤亲个蛋儿
  • 还行

一帮中学生每天装成熟,真矫情啊。就那么一点点破事,还自杀,自杀完了还弄个录音带,说白了吧,就是学业压力不够大。就这帮孩子放到中国,不要霸凌,老师拍一下桌子说你站起来,就都吓尿了。没有一个活得过一周的。这剧和小说典型的投机,青春片和悬疑片的结合的一个新花样,还总显得想有个大阴谋。

3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小题大做 高中生果然是太闲了 这个故事摆在三集迷你剧里可能会变得紧张一点 12集讲这么点破事难以忍受

41分钟前
  • Zeit9eist_
  • 还行

最操蛋的是由这部剧带出来的评论只是让人再一次意识到现实永远比drama更操蛋。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受害者,有良心有三观的永远都是最先被摧毁的。杰夫那么好,却被“冠以”酒驾死去;Alex最痛苦挣扎,却自己开枪爆头。如果说汉娜做错了,那么她最错的可能就是相信这世间终有美好,始终不愿意随波逐流。

46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越不成熟的群体越保有人类原生的残忍。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幸存”,“没有同感”的何其幸运。比起电视剧,看评论会觉得更沉重。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论、“私刑”的正义…社交网络上永远充斥着各种理所当然的“杀人犯”。https://www.douban.com/review/8477076

51分钟前
  • AsuraHu
  • 力荐

越看怎么越觉得里面一半的男生角色像基。男主越看越帅,女主也不差。节奏有点慢,男主还一直问别人关于磁碟的事。不过整体还看得过去,画面很美。男主可不可以专心骑车,第一集就摔了好几次。

54分钟前
  • 樱夏枫雪
  • 推荐

看了豆瓣评论觉得这种剧都是白拍,本来觉得可以强烈推荐一下但还是算了,尼玛,反正看完也还是讨论少女是不是碧池,高中生是否小题大做。白瞎了一个有点严肃论题的剧……整个社交网络充斥着自觉理所当然的杀人犯

55分钟前
  • X
  • 推荐

Netflix的制作真是精良,再这样下去他们真的要挤垮所有的有线电视台了。一部很typical的high school drama能被拍得如此有深度,吸引人,真不简单。

58分钟前
  • Griet
  • 推荐

那对Zach来说,对汉娜示好还被大庭广众叫滚,他是不是也可以自杀,再弄盘带子说汉娜摧毁了他的精神??

1小时前
  • 拉链
  • 还行

世界太多错误,太多痛苦,你是无法接受把它变的更糟的事实还是无法接受把它变美好的事实。这么好看的剧,看了下豆瓣评论,豆瓣现在低龄化好严重,估计那些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赢家吧。

1小时前
  • 皮皮瞎
  • 力荐

可能需要找几个更像直男的人来演直男。。。

1小时前
  • 临冬城的囧
  • 推荐

凡是不接受的,都要自己站起来反抗。自己都不努力自救,却要怪罪别人不救自己。站在井底却不告诉别人自己是掉下来的需要别人去拿绳子来救自己还要把人推开,到头来要怪别人没听到自己的心声。我不反对自杀,我反对自己决定了生死却要把全部责任推给别人。

1小时前
  • Lyla
  • 还行

外国人就是课太少了搞出这么多抓马

1小时前
  • 梨子小怪兽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