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的假期

HD国语

主演:梅芳,古军,王启光,颜正国,陈博正,杨丽音,林秀玲,李淑桢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2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3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4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5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6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3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4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5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6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7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8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9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冬冬的假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为妈妈生病在床,台北某所小学毕业生冬冬(王启光)携带妹妹婷婷(李淑桢)来到乡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当地小朋友共度快乐时光的同时,也逐渐见识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脸孔。  舅舅(陈博正)房间里藏有通缉犯人,同一个女孩谈着惹外公火冒三丈的恋爱;人见人怕人躲的疯女人(杨丽音)和婷婷交上朋友,并救了婷婷一条命;为救治疯女人,外公没赶去台北看望自己要病危的女儿……冬冬虽是懂事的孩子,但上述种种,要他好好消化掉却也费力。但当妈妈和疯女人均转危为安,冬冬在听完外公的一席话后,明白了许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天鹅恋反贪风暴2粤语西野的恋爱与冒险海人鱼哈泰利云画的月光偷窃法则拜金女新体验第一季叛逆者2022飞跃情海天狗党任侠看护人生第二次无主之躯·起源戏剧新生活快乐在一起有一种喜欢法网追击飞行迷的天空吕正操1942刺马1973连理枝1960叛逆少女2017腐尸危险警告孔雀东南飞有你就幸福非一般采访秘密的背后花右京女侍队OVA吟低歌湖绝地战警:疾速追击(普通话)夏威夷特勤组第八季火山探险飙舞追梦你是下一个诱惑街头鱼妖志短信

 长篇影评

 1 ) 《冬冬的假期》比较《最好的时光》

几年前,看《恋恋风尘》,就被他那种缓慢悠扬的生活记录方式深深打动。但是侯导的电影总是需要很平静的心绪来细腻的体会,对看片人的要求也满高的,因此《好男好女》、《悲情城市》我都只开了头就因为没有耐性而放弃了。
去年在《最好的时光》大火的时候,总算一鼓作气看完。当时我比较偏爱前两部分。大概觉得是《海上花》、《恋恋风尘》的缩版,而比较亲近。

现在终于找到适合的时机看完《冬冬的假期》,才发现,其实《最好的时光》真的不是那么好。
《最好的时光》里加了些流行的电影元素,加了些刻意的仿古风味,还加了些演员夸张的做戏,整体合成了一个很精美很烦琐但是也很做作的时髦电影,象清末家具一样,华丽有余,实用不足。我说演员夸张不是很劣质的国产片那种虚情假意的夸张表现,而是那么隐晦,那么含蓄,那么婉约的几乎不是中国人正常的行为方式了。但我要承认初看该片的时候,我还是很喜欢的,侯导毕竟不同俗流,也应当理解他自己也需要求新求变,不能一招鲜吃一辈子。
回到《冬冬的假期》,看了这个我才发现什么是质朴和自然,什么是清新和流畅。就象不把未施粉黛的青春少女摆在妖娆绰约的半老徐娘身边,不会发现后者的美太造作,不会发现前者的清水出芙蓉才真的叫美。
《冬冬的假期》一个从12、3岁男孩的眼光来看台湾人的市井人生,大人的世界很复杂,他不能理解外公说的大道理也不能理解小舅舅维护抢劫的流氓,也不理解小舅跟女孩子奉子成婚的抱怨。他就那么茫然的看着这些,似乎傻乎乎的,可他有他自己的标准判断也有自己的看法态度。
电影里的人们都是很真实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多好也没有多坏,外公很严厉,对孩子们总是板着脸,教育小孩子背诗,说些冬冬听不懂的话,可是还要接受小儿子做的丢脸事。寒子被人强暴,怀孕,又流产,村里人集体商议对她的孩子的处理,虽然知道她是疯子,她父亲还希望她生个孩子,流氓偷东西被一群小孩子围观,都是乡村的琐事,而无论这些事情我们看来性质多恶劣,最后都还是归于平静,在无尽的稻田和村舍里,什么都在发生什么都归于沉寂,来不及去批判和赞扬,就结束了。这么淡然。我还喜欢冬冬的妹妹,那个从头到尾都说话没超过10句的4、5岁的小女孩,她的情绪和想法都从她的大眼睛里流露出来。那是孩子去看世界的眼睛,眼神里的固执真让人心疼。
这个用平淡来叙说激烈的电影,带给我的,还有许多不可言说的细腻感和亲切感。
 

 2 ) “他们男生好不要脸哦!脱光衣服游泳”

我大弟弟两岁,小时候出去玩,他也总想跟着,可我就是不愿意,老是赶他回家,这个与电影里的像极了。我在想,那时可能认为他是累赘吧,呵呵。这个婷婷的确演得十分的好,可爱不足以形容。
我们家离外公家很近,放学总偷偷跑他们家去吃饭,放假了则跑去赖着不走。夏天也到池塘里捉鱼、捕虾,到田地里玩。反倒不太乐意在祖父他们那里呆,祖父跟片子里的外公一样也是医生,而且方圆十里很有名气,他平时也很严肃,骂起人来很厉害,大家都怕他,不过他在我跟冬冬差不多的年龄时突然去世,因为他实事上仍然十分疼爱我们,母亲时常念叨他。
这个片子让人看到台湾骨子里的传统,包括冬冬背诗,末尾外公向冬冬的独白,总之那种整体气氛吧。影片十分的流畅,甚至让人怀恋那个时期的生活,我在想,自己将来也生个一男一女吧,只要政策允许。当然了,要先拼命挣钱。:)

 3 ) 当时年少夏正浓

很多小朋友都跟冬冬有过一样的夏天吧。
一样是炎热的暑假,乘着火车跨越几百公里去另一座城市——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家。
邂逅很多人和事,把它们当素材写在日记里,流水帐一般的行文,然后故作大人状地写个很“懂事”的结尾。对待暑假作业多是敷衍了事,更愿意把大把的时间浪掷在吃饭睡觉看电视这些懒散的活计上。

但冬冬的假期在平淡之外又有些不同,它是个现实的、有点离愁别绪的寻常夏天,虽然他小小的童年意识里发生了一些改变,增加了一些惆怅,但这很快随着时光的覆盖蒙上灰尘,被一个个新鲜的夏天完全掩盖至不见。

正男的夏天偏偏是理想的不行,满溢出来的美好,把酸涩黯淡的夏天用蓝色的海岸线点亮,如天使般降落,带来快乐的人,在所有的假期都退场以后,这个夏天仍然会是最绚烂的那一枚,会让小正男一直记得。

我的童年少年的假期多数都更接近冬冬,没有发生什么惊人的奇迹,也没有天使一般的人降落,没有满溢的快乐,是平淡的,所以也觉得悠长,充满了冰棍儿,蒲扇,凉席,热腾腾的空气以及向晚时候的水边嬉戏,捞蝌蚪的小把戏,翠绿的高草和水沟里的小龙虾,这些瞬间的笑声以及随之即逝的片段。

假期结束,再踏上来时的火车回到自己家里,会在开学的语文课上应老师点名而陈述自己过了一个多么趣味的暑假,然后并不在意地把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丢在脑后,如同冬冬坐在爸爸的汽车上驶离小镇,留在身后的时光拖着长长的尾音。在不断叠加的日复一日里,跟身后许多个假期迅速长成一样的“面孔”,回忆起来,所有的假期都是诸如此类,都是平淡悠长的夏天取代了事件成为了假期的记忆主角。

孟克柔问:我们是在哪一个夏天忽然间变成大人的呢?呵,我们果然都不记得,唯一记得的,都只有夏天而已。

 4 ) 携着童年远走的夏天

也许是长在南方的缘故看着部片子的时候觉得格外的亲切。似乎所有的童年的记忆都翻涌上来。和片子里的色彩和声音一一吻合。溪水。水牛。蝉鸣。参差的稻田。勾勒出夏日的乡间最原始而真实的味道。一群烦恼荒芜的孩子拿着竹竿玩着他们自己觉得最真实严肃的游戏。即使偶尔的烦心事也在那些无邪的童心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游泳时不见了衣服,赤裸着被夏日的太阳灼晒得黝黑的皮肤跑回家后面对妈妈追着打时窘迫的眼神;去寻找弄丢了的水牛,却在桥头睡得香甜可人的一幕。真的让人忍俊不禁,粲然失笑。再也没有比那个时候把事不当事的光景了。

在看片子的时候,许多词语便逐渐的浮现出来。夏天。童年。乡间。间或呼啸而过的火车。直到片子看到后面的时候,突然一个很抽象的词或者叫做字在脑海里膨胀。那便是,爱。对,是爱。无微不至,深藏其中,无处不在,朴素自然的爱。这部片子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虽然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进行这个故事,但是,却不拘泥于孩子的主观眼光,而是借助孩子的眼睛,客观的表现出在那个夏天,在那个叫做铜锣的乡间发生的件件琐事。而那些事情,却琐而不烦,件件都耐人寻味,驻足良久。导演的语言是成熟而稳重的,不宣扬,不压抑,是恰到好处合情合理的自然流淌。不去刻意的前后照应,不去刻意的制造沉重而繁冗的包袱,却同样的可以将情节联得紧凑而不紧张。

另外的,在结尾的时候,音乐响起,突然的觉得一部好的片子会让你不去在意里面的任何一件单独的事物。包括演员,景色。那些已经在整个片子的大融洽中显得微不足道(似乎也不适合用 “微不足道”这个词,但也找不出别的词来形容,暂且放着吧)。因为似乎出色的演出和出色的取景都应该是本片成立的基础,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就这样,那个最后的童年随着夏天,像偶尔不经意间便在乡间呼啸而过的火车一样消逝不见。是留恋是怀念,没有难过或哀伤。

http://www.mtime.com/my/fall1114/blog/149588/

 5 ) 夏天的味道

   有些电影是用来回忆的。
    木结构的老屋里地板吱吱呀呀地响,整洁的家具摆在那里,“像老照片上洇了一层岁月的象牙黄”。夏天长长的午后躺在顶楼凉硬的地板上,睁大眼睛睡不着,看一格一格窗外摇动着浓荫密密的大树,吱吱喳喳叫个没完没了的蝉声让周围显得更安静。数着墙上老钟啪嗒啪嗒的脚步,恍惚感觉到时间是从身边一滴一滴流走,仿佛一眨眼就已经长大了。
    冬冬的假期一天天过去,我惊讶地从里面看到自己模糊的影子。仿佛从前的记忆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回来了,心里潮潮的,有温暖的东西在流动。
    又看了朱天文的小说,《安安的假期》。不明白为什么侯孝贤要把名字改成“冬冬”,可是念出来觉得更好听,更像一个拥有着一段绿得特别绿的夏天的小男孩。
    小说里的文字依旧是天文的风格,排比叠字琢磨成一个影影绰绰悠然的梦。喜欢她细腻的心思。刘儿说,那会让人想起初五的月牙儿,湖水湛起的粼粼金光,旧窗棂的木纹走向。溪水汩汩地流走,风从分开的指间吹过。
    短短的篇幅,浅浅淡淡的句子竟看到泪湿。外面风暖暖的有快开败的花的香。我想她的书就是为着这样的夏天而写,也只有在这样的夏天读起来才有味道。
    侯孝贤一字不漏地把这个夏天完好地放在电影画幕上,我把它小心翼翼地藏在自己的记忆里,连同那朵插在庭院大门旁的野姜花。

 6 ) 个人笔记:《冬冬的假期》稳还是侯孝贤稳

个人笔记:《冬冬的假期》稳还是侯孝贤稳
在离开台湾之前,我自己做了个片子,片名参考了这一部《冬冬的假期》。我挺喜欢这个名字的,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有很多隐含而沉重的话题以一个轻松地方式表现出来。
这部片还算是侯孝贤早期的片子,没什么太压抑的地方,当下的小故事,而且选择用小孩子的视角,一点点成人的东西都会被藏起来。故事挺有趣的,有很多细节流露出很多侯孝贤的情怀。

我重新看一遍之后,片子里头的外公跟我的外公很像,不苟言笑,严厉,对孩子有很强的震慑力。相对来说,他们都不擅表达心迹,作为一家之主,必须要有坚强的一面。片子里的情节都是基于外公的性格形成的发展走向,外公才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人物,冬冬作为旁观者,看着外公与小舅,复杂的亲子关系。
 
外公上楼,什么也没说,光靠表情震慑,孩子们不敢再闹



故事线
我觉得侯孝贤很会拍家族故事,因为他能把握多条故事线,并且通过线性的方法串联在一起,每一处的串联都很有技巧,将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我印象中他没有哪一部是非时间线的故事。
而且侯孝贤的个人风格在于长镜头之下还能留出大量空白。

主线还是冬冬的假期,看小舅与外公之间的矛盾,其中穿插了抢劫犯,小舅结婚
支线冬冬和小伙伴出去玩
婷婷与寒子,包括寒子的故事是一条线
还有妈妈的病情,外公与外婆的担忧

画外空间
侯孝贤的镜头长,但也不是什么都拍进去。侯孝贤很注重画外空间,感觉就是要说给你听,但是又不说破,节奏上的把握很关键,留出空间、留出空白,给予一些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冬冬背完古诗,外公给他看以前的照片。


 
旧时老照片,估计是在大陆的家


从外公的客家话来看他们是外乡人,冬冬背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指向外公对故土的思念,但是处理的很隐蔽。一首悠扬的旋律盖过了外公对冬冬讲述的过去,下一个镜头一片田野,是追忆与回味。

长镜头
背诗的段落还有还有很侯孝贤的做法,我觉得很好的处理方法。常规来说,一般会用蒙太奇切换的方式,侯孝贤先用冬冬背诗的画面再接一个外公微笑的画面,两个镜头带过,冬冬背诗坑坑巴巴,然后外公严肃变欣慰的表情。还是要抓重点,这一场重点在于,外公欣慰的笑,后面讲述照片的事相当于是奖励冬冬,算是一个起幅,处理十分到位。



 

省略
有些情节侯孝贤会做省略处理,省略的情节直接引出结果,比如冬冬河边玩水找不到衣服,回家时候,外公看了一眼,接房子空镜,画外音阿婆骂冬冬,接结果:冬冬罚跪




 
 
家里人对冬冬没穿衣服回来的反应减少了,因为之前村里人的反应已有,外婆完全是画外音处理,动作表情全都被省略,冬冬的罚跪让我们能想象外婆的生气。

还有冬冬在小舅那边发现嫌犯,小舅说不能说之后,下个镜头就是阿公在打电话,与警官报告,阿婆让冬冬喝水,冬冬没喝。至于冬冬是怎么说的,故意省略的只剩下冬冬内疚的样子。
 

<图片9>
<图片10>


落幅与起幅
还是玩水这一场,颜正国去找牛没回来,大家很着急去找他,侯孝贤这里并没有在画面上说明他们已经找到颜正国,而是用颜正国在地上睡着的镜头来表示。这个落幅落的很有水平。这个镜头能暗示说他们已经找到颜正国,有画外音交代空间距离不远,也说明了原因颜正国迟迟没有回去。更有一番童趣,累了着地就睡。
处理的非常巧妙,看到了都会会心一笑。
 
<图片11>

<图片12>


侯孝贤的落幅很多时候也是下一场戏的半个起幅,接得很近,没有浪费镜头。前面提到音乐后面接田野之后,一个摇镜头,孩子们在树上玩。

小舅
从一开始就能看出小舅是个傻大个,医院里递烟不合时宜的行为,把冬冬他们落在车上,小舅冒失的性格尽显。小舅妈也跟他天生一对,一出场便是我穿这件好不好看,很单纯、幼稚的形象。
 
<图片13>

<图片14>

 
小舅自述一番,说道自己是最没用的人,妙就妙在冬冬打哈欠了。说明小孩子的视角看不出什么,是给观众看的。
阿公去看小舅的时候,小舅刚割完痔疮,这个设定太有意思了,故意在阿公面前变现出失态的一面,进一步强化了小舅的形象。阿公也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图片15>
 

寒子
寒子这个形象我自己琢磨也不是很清楚。婷婷为什么跟寒子距离比较近?大概是因为周围并没有同龄的女生玩伴,这个年龄男生会排挤女生,尤其在婷婷丢衣服报复之后。寒子与婷婷的心理年龄是相近的。尤其在寒子救了婷婷一次,她们的距离仿佛近了。
 
<图片16>

 
<图片17>


寒子与婷婷毕竟没有太多瓜葛,以她们的状况也不可能去经营一段情谊。而且这段情谊应该是本片最暧昧的地方,侯孝贤没有讲太多,可能是类似母子之间的,也可能是朋友之间的,或者混着在一起的,留着空白,给观众去揣测了。
 
<图片18>
<图片19>

 

舍身相救的地方用了停机再拍,或者拍了长一段,火车飞驰而来的时候剪断。仔细点看得出来,不算穿帮吧,毕竟设备技术有限。
 
<图片20>


阿公
阿公与小舅最大的冲突在未婚先孕,虽然以结婚解决了,但是隔阂已经产生。不过阿公也是刀子嘴豆腐心,这一场戏,严肃的面庞下柔软的心理活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很简单却又很感动。
<图片22>
<图片21>

把小舅定点在两棵树中间,压抑。这句话说完,列车呼啸而过,还有外婆对婷婷说完你妈妈不要你了,也是火车呼啸而过,尽显侯孝贤的掌控能力。
 
一句话,在时间是只是到了晚上,阿公对于小舅的气消了许多,那一句气化在这里已经没有太多执着。
阿公是一个内敛的人,不轻易流露感情,最后意味深长地跟冬冬说了一席话,是一种宣泄,东方人含蓄的情感表达尽显
<图片23>


冬冬写信自述
冬冬一共写过两次信,个人感觉之前应该还有一次,但是被剪掉了,不然太奇怪了,66分的时候才第一封信,已经到电影后半段了。
<图片24>


写信等于是半个自述,通过冬冬眼睛看到的世界,66分钟第一个自述,小舅结婚,但是大家都不高兴,外公与小舅的矛盾还在持续中。
 
很稳,很有个性



第二封信就像第一封一样一段念完,而是分开叙述,信已经充当起自述的作用,串联线索。很实力的把外公隐晦的话戳破,不然我也没看出来
 
一家之长



 
冬冬说外公其实是在讲小舅






摄影风格
镜头稳还是侯孝贤稳,有几个冬冬的主观镜头是手持,有些移动镜头用的不是轨道,是zoom in/out。尤其是妹妹跑向铁路的时候,zoom out加上摇,非常流畅。

拍远景的时候有用过24mm左右,其他时候拍人大致是在35mm左右,50mm配合,减少人物畸变。

摄影风格偏向简单,注重细节,在颜正国说,我的牛不见了,镜头急速的摇了一下,突出震撼感。在寒子第一次出现时候,选择了一个很杂乱的构图,来突出寒子形象脏乱。

杂乱的构图

 

还有就是导演实在是会“镶”。

总结一下,画外的运用很复杂,的确不是每一部片子都能做到的,但侯孝贤有,对情节的设计,还是要有一个好编剧。镜头不需要太复杂,一定要有细节,上下如何衔接,片子很稳重每一步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不过我估计现场最困难的还是跟孩子导戏,冬冬看起来很戏感,婷婷也是,很难做到不说话而很出彩,婷婷两个镜头没讲话表情坚定的镜头,很厉害。现场的引导是怎么做的,很好奇。

最后放一张图吧,告别了

 短评

前一秒冬冬应承小舅要保守秘密,下一个镜头直接切到外公电话报案,侯导少有的黑色幽默。孩童的世界观里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不顾虑后果。 PS:大概是侯导剪接得最多的一次,借冬冬的叙述和视觉,在继《童年往事》之后又畅游一次回忆之旅

6分钟前
  • 伏熱
  • 力荐

《冬冬的假期》对于我是治愈系作品。任何时候都温暖如初。"我们的世界观在小时候已确立,整个拍电影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会拍电影,因为你有这个童年。"记得有次廖桑跟我聊侯导,说他怀念白羊座青春活力的侯导:“他现在越来越处女座了” 我们都哈哈大笑,明白为什么。朱天文是侯孝贤的镇定剂

10分钟前
  • White Mint
  • 力荐

好像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会有一个疯子,包括我也是,真是奇怪的记忆深刻,无忧无虑的假期后面还有一条满是忧虑的副线。依然是生活的细节与童年的回忆。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七月不是观影天,片中鸣蝉室外流火,一边吹电扇一边看完,片中鸣蝉犹噪耳边

1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此类片你拿它没辙,再不羁的人也很难对它说不。

22分钟前
  • 胖大海
  • 推荐

十一二岁的孩子猛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新鲜体验和陌生情感时,用力张大眼睛试图去理解和体悟的状态,实在有种朴拙谦卑的力量,与后世的同类电影要么生怕不够萌不够幽默,要么像《囧男孩》虽有灵动细节,始终还是人为地涂抹一层糖果色彩不同,致使本片无法超越的是观察角度,而非技巧

23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2】厉害,自成的语法显得非常强悍又充满力量,并且和影片所展示的内容形成了两重相反的呈现。(镜头和文本的组织形式充满新鲜的力量。如果说《无间行者》是用镜头组织传达意识形态的电影,冬冬假期的组织的本身和组织的传达,几乎是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双重相反的呈现。张力教科书。)

25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每个村庄都有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傻子,孩子们往往会跟着无聊的大人以最大的恶意来对待他们,然而他们对孩子们的爱却是无可比拟的。妹妹倔强的下楼跟病床上的寒子一起睡的时候,我心里不由自主的就当她是帮我圆一个心愿,帮所有曾经恶意对待身边的傻子的人表达那份迟来的歉意。二七区富达花园ZUKZ1

30分钟前
  • 迎夕
  • 力荐

乡村之于我并不是欢愉之所,但也是童年的模糊背景。同样是面对不解风情的大人,面对充满秘密的世界,同样是短暂的探亲和漫长的回家的路,同样如东东所说:“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我都记不住了。”早已埋伏下莫名的隐忧。

31分钟前
  • 57
  • 力荐

杰作。想到了《城南旧事》,清新动人,孩子眼中龌龊的成人世界。【电影资料馆】

35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仲夏的乡村,粘人的妹妹,生病的母亲。冬冬的故事像极了〔龙猫〕。不同的是,〔冬冬〕是以一种孩子的视角去体察生活。顽皮与烦恼间,淡淡的烟火气,软化着人心。100分钟的电影,一段冬冬的假期,一声再见,无比的留念。不是离别的离别,妹妹的那一声“寒子”,道出了多少温暖啊!欸,鼻子酸了~

36分钟前
  • 小马.王
  • 力荐

想起我的童年哎,夏天都会去姥姥家,姥姥对我们很好,尿床了也不会挨打,白天家里孩子多,到晚上姥姥会把藏着的甜瓜拿给我们吃,我们那里把甜瓜叫“甜半夜”,我还问我吃两个是不是就能甜一夜;直到现在每年夏天都会去;我哥哥也是这样嫌弃我,男生出去玩女生不要跟。

41分钟前
  • 星空无语
  • 推荐

哥哥和妹妹的两种视角:哥哥看到人与家庭的牵扯,从不会问好到主动告别,学会与体制和睦共处;妹妹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遥远,和寒子同属于族群的边缘人,可以彼此帮扶,却宁愿相忘江湖。成人世界像夏日树荫里透出的光,多多少少投射到儿童的生命里,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天气晴了我也去铜锣转转。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冬冬下车走到路边向远处小河里的伙伴挥手说再见 看上去很美的尾声竟然不能再想下去 一旦再见伙伴已变成小舅和小舅的朋友们

48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悠悠漫漫的夏天,戏水、抓乌龟、粘蜻蜓的童年。心事懵懵懂懂,成长来得突如其然。 给朱天文+侯孝贤的组合点赞~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以前乡下姑姑家后面有个疯子住着,不过我没有和她打过交道。我也知道很多小孩会在放牛的间隙,去水里打滚,然而我没去过。就记得我任性地在爷爷门前的大树做了个简易秋千,对面就坐着剥花生的奶奶,我摇啊摇,风吹过来,阳光也照进来,虽然后面我摔下来了,但想起来那样无所事事一下午可真是惬意无比。

56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犹记得杨德昌《一一》里的那个小男孩,虽然他的存在和安排对主线的故事并无甚影响,但是把整个大人的世界穿针引线,结尾葬礼上的一封信叫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掩面而泣。到了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更加直抒胸臆,透过小孩的视角辐射大人的世界,外公眼里不成气候的小舅,未婚先孕的小舅女友,妈妈的手术,外公的神秘和严厉,全都融进了冬冬写给妈妈的信里。这个夏天无疑给冬冬的童年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白色的长筒袜、跟屁虫的妹妹,爬树、乌龟赛跑、戏水、偷麻雀,目睹偷盗、处处洋溢着欢脱的稚气和童趣。最揪心的一幕是妹妹绊倒在铁轨,被麻癫救下一命,即使是一只小鸟的死,也足以让妹妹伤心到落泪。愿天真无邪的冬冬和妹妹永远不要长大。

5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记忆唤起。算是杨德昌+侯孝贤的双重气质合体作。

60分钟前
  • 水怪
  • 力荐

系统地看了侯孝贤的电影,觉得他是一个抒情散文家,他的电影有独特风格。然而,他真正厚重的作品,大概只有童年往事和悲情城市吧。侯孝贤电影整体思想水准,是远逊于杨德昌的。

1小时前
  • 曾于里
  • 还行

小舅的爱好奇怪,他会趁火车开之前给女朋友买衣服和鸭货,可是却在她怀孕之后对冬冬说绝对不要奢望从自己家里拿走一分钱。寒子的爱也很奇怪,她抱着妹妹冲出火车轨道,因为替妹妹上树而摔倒流产,可是俩人没有最后一面,道别的话也一句都没有,打着那把伞头也没回地往前走了。外公的爱好奇怪,他拿着棒槌追着小舅打,可是却私底下做了很多事情,走了半天去看小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就离开了,脸上依旧挂着若无其事的表情。冬冬的假期里看见了好多奇怪的爱,那些人总是做一些和自己的爱不太一样的事情,一个夏天过去了,冬冬会和一起玩过的小伙伴告别,他一次也没有给留了电话的那个小伙伴打电话,也许夏天过去之后,一起玩乌龟赛跑的小伙伴们也就这样消失在假期中了。

1小时前
  • 遇见火烧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