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劳伦斯

HD

主演:梅尔维尔·珀波,苏珊娜·克莱蒙,纳塔莉·贝伊,莫妮亚·肖克里,Susan,Almgren,伊夫·雅克,Sophie,Faucher,Magalie,Lépine,Blondeau,Catherine,Bégin,埃马纽埃尔·施瓦茨,雅克·拉瓦雷,Perrette,Souplex,帕翠西卡·图拉斯内,大卫·萨瓦尔,Monique,Spaziani,Denise,Filiatrault,米兰妮·让帕诺米,雅各布·提尔尼,吉勒·雷诺,安娜·多尔瓦尔,皮埃尔·查侬,埃里克·布吕诺,曼努尔·泰德罗斯,安托万-奥利弗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2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3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4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5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6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3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4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5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6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7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8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9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Once people told you what is the truth and truth is what they wanna do,peace and love

看到一半时 忽然间就想到自己洗澡时候想到的一句话:

once people told you what is the truth and truth is what they wanna do,
当Laurence决定要告诉Fredi真相的时候
其实他已经想好要怎么做
然后他深爱着的这个女人却不理解他说这些事实
他认定Fredi是soulmate,Fredi也自以为是他的soulmate
结果现实面前 Fredi无法接受这样的真相
她觉得被骗 觉得Laurence是gay
她纠结了很久 骗自己可以接受这样的Laurence
骗自己是最了解Laurence的女人
其实
她是最不了解Laurence的
她介意别人的评论
她介意Laurence的装扮
她介意亲人的眼光
她甚至介意餐厅侍应的玩笑
而Laurence
他喜欢的就是像Fredi这样的女生
这个看起来狂野奔放却内心保守规矩的女人
她了解Fredi 她愿意守护她
尽管Fredi有很强的操纵欲 她甘心被操纵 被打理一切
而一向自以为可以handle一切的Fredi却被这样一个不在预算范围内的真相
彻底打翻了生活计划
正如她说的:你闯进了我的生活 我的街道 我的城市
她不愿意去面对 正如她无法真正了解真实的Laurence
直到最后 Laurence告诉她 其实她一直很喜欢她拨头发的手势
她甚至直言他在学她
Fredi还是不明白
有些东西
与性别无关
Laurence是一个骨子里喜欢他认为美好东西的这么一个纯粹的人
他喜欢浪漫 他喜欢文艺 他喜欢无所顾忌
他喜欢不被理解 却总会有些人愿意听他喃喃自语
所以他有了夏洛克
这个最了解她的女人
可惜他并不珍惜夏洛克 也不想去了解夏洛克
正如Fredi不去了解Laurence
故事还一直在渲染当时不被社会理解 甚至被歧视的氛围
其实最讽刺的是自己深爱的人
无法理解自己的一刻
故事的最后
Laurence告诉大家 做回他心中的自己 其实很美
年迈的女记者问他
现在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去做女人
他告诉记者:自信 不
是坚毅
这个词一出现
我就想到了Fredi
结尾重播当年两人相遇片段呼应了这句话
他只是爱上了像Fredi这样坚毅的女人
他在Fredi身上找到了自己
而Fredi却迷失了自己
早已被社会被时间磨平了当年的锐气
她跟Laurence说讨厌听他责怪社会的言论了
但其实是她面对这个不公平世界连反抗的勇气都没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操纵的命运
却不及Laurence坚持的自我
她向社会妥协了
所以 她迷失了
Peace and love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导演在捕捉演员眼神的几个小片段很绝
还有当Laurence默默跟踪着Fredi的生活
Fredi带着孩子嬉戏时候播的完全走调的背景音乐
这种违和感为整部片子增色不少

 2 ) 我依然爱你

不管怎样,我都是劳伦斯,我依然爱你。 之前看电影都是看别人推荐,走个过程,从来没有过别人那种电影观后感,也没产生过共鸣,唯有双面劳伦斯,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复,特别是电影最后,很多年前两人的相遇,最最让我难受的场景是,两人交换姓名,劳伦斯挑眉一笑,小佛羞涩一笑,这个场景,每每想起,都让我一阵难受。 他们一直都爱着彼此,只是,劳伦斯选择变成女性,而小佛想支持,但是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尽力却又失败之后,她只能放弃劳伦斯,劳伦斯想要的是自由,自我的活着,而小佛则向往平淡安稳的生活,她想要的,劳伦斯注定给不了,和劳伦斯在一起,就要站在世界的对立面,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解和嘲笑,可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这和她想要的平平淡淡大相径庭,所以,就算两人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生活不是小说,不像小说那样就算过程坎坷,最后注定会在一起。

他们分开后,劳伦斯一直关注着小佛的生活,后来,小佛知道他的关注,便和她一起出逃,我想,在那一瞬间,小佛是想和他永远在一起的,即使她有了家庭,但是,当劳伦斯带她去见和自己情况相同的两人时,小佛在一次崩溃,她不认为这是对的,她认为这只是逃避,两人不可能一辈子远离世俗的活着,所以,两人再次争吵,再一次分离。当两人再一次见面时,小佛问他后悔么,劳伦斯的答案令她失望,所以,两人不约而同的没说再见,同时离开,就算离开时,无数次回头,还是坚定的离开,我想,他们都明白,两人的观念不同,注定了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在一起了,就算他们彼此深爱,却还是各自奔向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看了这个电影,真的是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不是理解,不是逃避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相爱就可以在一起的,他们彼此明白,他们除了爱,再没有能给对方的东西了。爱情不是唯一的,他们还是像两个相交的点,最后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

我翻山越岭去见你,却无心看风景,我就是劳伦斯,但我依然且永远的深爱着在远方的你。

 3 ) 就算全社会都接受了同性恋……我们就一定能过好了吗?

5月24日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公开表示《民法》不保障同性婚姻乃是违宪后,好友项老师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同性婚姻合法地越来越近了,wuli Gay蜜还是单身。问:他应该开心吗?呃,还是开心吧。” 看到有人这样写:“我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婚姻,但我依然会努力捍卫每个人都能结婚的权利。”最终并非所有人都求一定能够结婚,大家要的是婚姻平权。

于是人们欢快地在朋友圈转发彩虹旗,热热闹闹了几天,仿佛与有荣焉,仿佛看到曙光。相信这个世界终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多元…… 仿佛,看不到同时还有那些堵在台湾司法院外怒喊:“释宪无效”的人们。他们拿着打印了“释宪结果”的白纸,恶狠狠地撕毁,以示不满。那股拼尽全力的怒气,看得人心中一凛。

吉田修一的小说《最后的儿子》里,男主的妈妈有次打电话来,被他同居的同性恋人接到,之后恋人非常惶恐地向他解释自己是以“男人说话的方式”在电话中称只是男主的朋友来玩的…… 吉田修一写说:“我想,到头来,痛苦也有两种,分别由无法获得认同的人与不得不予以认同的人各执一方。从这个观点来说,以男人说话的方式和我妈讲话的阎魔(男主的男友),是一手揽下了我妈应该承受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 要么,各自痛苦,要么,一人承担双倍的痛苦……LGBT人群的前路,还有太多茫茫未可知的崎岖要走。

而更多的人只不过是在这茫茫中选择暂时性的盲盲,有人是盲于对方的身份,有人是盲于别人是否认同,大家都逃避……躲得一刻的欢愉。 电影《双面劳伦斯》中,大学教授劳伦斯对他的学生说:“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路易·费迪南·塞利纳(法国小说家)不会获得现在的地位……在今天,他的才华已经凌驾于他真实的自我之上,这就是人生。因此一个人的作品足够伟大,能帮助他免受排斥和孤立。” 看过电影《伊夫·圣·罗兰传》的就知道,人人都贪慕伊夫·圣·罗兰的时尚才华,渴望穿上他设计的华服,渴望与他结交,渴望和他一起纸醉金迷,渴望得到他时装发布会上的一席之地……因此愿意也只能忽视他是一个同性恋者。可是这样的忽视是毫无用处的,在伊夫·圣·罗兰被男人揍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对他施以援手。

皮埃尔·尼内演的伊夫·圣·罗兰真的绝了。

《双面劳伦斯》中一开始,当画面还没有出现,就有画外音,是记者在采访变性后的劳伦斯:“劳伦斯,你在找什么?” “我在找一个听得懂我的语言,同时也会说我的语言的人,一个不被社会排挤的人,不光会单纯质疑社会边缘人的权益和价值,还会质疑那些号称自己是正常人的人。”

泽维尔·多兰

加拿大同志导演泽维尔·多兰在完成他第一部自传式影片《我杀了我妈妈》后,在蒙特利尔的乡下和他团队的人一起聊天。其中有个人倾诉了一段感情经历:有天晚上,她的伴侣告诉她,他想要变成一个女人。 这给多兰开启了一个故事灵感,当晚回家他就一气写了30页的剧本。这就是2012年问世的《双面劳伦斯》。

1989年,劳伦斯·阿里亚35岁,事业平顺,和妻子弗蕾德的婚姻也平顺。原本他可以像很多直男一样坦然地消失于婚姻、生子这样平凡的生活中。然而就在这一年,劳伦斯决定要变性。 和《丹麦女孩》的故事一样,没有哪个妻子能够一下接受丈夫变成另一个女人。

《丹麦女孩》

弗蕾德与劳伦斯争执。 劳伦斯说自己是困在男人身体中的女人,他指着自己胳膊上的肌肉说:“这不是我!”指着身体:“这也不是我!”拉开短裤:“还有这个,也不是我!” 弗蕾德绝望:“所以我爱你的一切,你都讨厌?” 劳伦斯更绝望:“你就爱我的这些吗?” 也和《丹麦女孩》一样,弗蕾德最终还是决定与劳伦斯一起面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

弗蕾德相信他们这代人已可以接纳变性人了。 是的,当劳伦斯第一次化女妆、穿裙子走进教室,原本闹哄哄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在一片令人害怕的静默中,终于有个女生举手,她说:“第八页第三段?代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很清楚。” 劳伦斯度过了他的第一关。后面再有险峻的高山,也总归积蓄到一点力量了,会好爬一些了。 因为后面真的就是重重高山,谁让劳伦斯就选了一条艰难的路走呢。 人人满口都说着“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然后,学校迫于学生家长们的压力将劳伦斯开除了。校长还伪善地表示:这下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写小说了。

你看,接受你,也并不代表会为你与利益、权贵、人群……为敌。这算什么接受?这样的接受,得到也要像劳伦斯一样写一个“eccehomo”(拉丁语,“瞧那个人”,带有极度轻蔑。)掷还他们,扬长而去。 弗蕾德是高估了她自己。 泽维尔·多兰说:“这样的变故,尽管对于每对夫妻和个人无疑都有所不同,但……我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他们在一起的过往还没有被完全抹去……”弗蕾德和劳伦斯无疑是深深爱着对方的,那些美好的过往支撑着弗蕾徳,她心中难以舍弃。可是她也一样无法设想未来。 如果她还没有爱上劳伦斯,也许她可以义无反顾离去。如果她可以轻易就不再爱劳伦斯,她也可以不管不顾离去。偏偏她就身处其中,爱是真的爱的。然而爱,又不足以支撑。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弗蕾徳离开了劳伦斯。 她在舞会上认识了新男人。那场舞会真是被泽维尔·多兰拍得绚烂无比,他自己也化了妖艳的妆,在镜头前一闪而过。

舞会上惊鸿一瞥的多兰。

劳伦斯很快就知道了弗蕾徳的背叛,他们实在太了解彼此。 “你和他约会多少次了?” “大约…一个月吧。” “多少次?” “五六次。” “五次还是六次?” “六次。” “那就是七次。” 他们实在太了解彼此了。 伤人,同时也是自伤。 时间走到1995年,弗蕾徳有了新的婚姻,有了孩子,有了新的房子……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 劳伦斯终于出书了。他也有了新的女友。 可他还是寄了一本书给弗蕾徳。弗蕾徳看着劳伦斯的书,突然之间,大雨就从天花板上瀑布一般倾盆而下。

她发现,原来这么多年,劳伦斯都一直在暗处默默关注着自己,依旧爱着她……在弗蕾徳家的墙上将一块砖涂成了粉红色。

当年,就在劳伦斯要变性的时候,他们还是夫妻的时候,弗蕾徳在劳伦斯背上写道—— “在被摧毁了的隐身处, 在倒塌了的灯塔上, 在我的无聊厌倦的墙上, 我写你的名字……” 这是保罗·艾吕雅的诗句,诗的名字叫《自由》。 弗蕾徳和劳伦斯又走到一起,双双抛下现实的生活,各自无辜的伴侣,他们出逃了。

当年他们的爱情没有能让他们守住婚姻,而今他们的爱情又让他们从婚姻中私奔。 好了,如我们所知的那些妄图从僵硬的婚姻中逃跑的情人们一样,固守在婚姻中时总想着爱情的浪漫,但一旦出逃,开始想起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来了。世间哪得两全法? 《男与女》中的孔侑演的男主,在婚姻中时,对同在婚姻中的全度妍演的女主那般主动,那般深情。私奔也是他提出来的,结果最终没有出现赴约的人,也是他。

《男与女》

弗蕾徳和劳伦斯私奔成功了又如何?不还是要回来。 两人再一次的大吵一架。劳伦斯带她去看自己的一对朋友,他们原本是一对女同情侣,后来其中一个决定变性为男人,两人依旧还是相爱,在一起生活。是劳伦斯和弗蕾徳的完全相反版本。劳伦斯的本意一定是希望给弗蕾徳一点信心吧——看,他们可以!我们也可以的! 但结果却是活生生血淋淋的让弗蕾徳看到了和劳伦斯在一起的绝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乡下,抽着廉价的鸦片,完全沉浸在精神世界里,无关现实,只有彼此。 不是说这样的生活不好,只是,普通人弗蕾徳何必要过呢?

她对劳伦斯说:“你这个自大的男人!” 劳伦斯:“是‘女人’!你也一样!” 劳伦斯:“那你到底要什么?” 弗蕾徳:“一个男人!” 她只想要一个男人做他的丈夫,和他生一个孩子,组建一个正常的家庭。但她的丈夫有一天突然就要变性了,她无法接受,不知所措。 甚至,她堕掉了两个人的孩子。原来当年,她堕掉了和劳伦斯的孩子。她从一开始就对这段感情失去了信心。 多年之后,劳伦斯接受采访,对方说:“你可是个自信的男……女人。” 他说:“自信?我没有。我只是坚持。”

我起先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可以主动选择的那个人总是幸运的。因为,就在他失去的时候还能每天早晨想到自己的得到,总有得到。惨的是那些被动要做选择的人,怎么选,都是失去,都是错。 可后来我又想,劳伦斯他也并没得主动选择。 1999年,又过了几年,眼看一个新的世纪就要到来。劳伦斯又和弗蕾徳见了一面。 两人终于可以平静地聊天。平静,没有了激烈的争吵,也没有了激烈的情感。只剩死水一般的平静。 聊到中途,弗蕾徳去洗手间。外面的劳伦斯想了想,没有等她出来,就推门而走了。 而弗蕾徳也从洗手间那边推门离开。 终于有一次,他们是心意相通的。而心意相通的一次,是分离。

《双面劳伦斯》是泽维尔·多兰一部野心颇大的作品,跨度十年的爱情史诗,长达两个多小时。 多兰很擅长在电影中使用奇妙的动物意象,比如《只是世界尽头》最后那只钟上的木鸟突然飞了起来,在屋子里盘旋,处处碰壁,终于落地而亡。 《双面劳伦斯》里,当劳伦斯第一次和弗蕾徳分手,突然有一只蝴蝶从他的嘴巴里面飞了出来。

要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当年劳伦斯见到弗蕾徳第一面,就是拿了一只回形针做的蝴蝶,说:“我赌20块钱你会收下这个?”这是他们爱情的开始。 后来,当劳伦斯挣扎于要不要变性时,拿回形针卡在了自己每一根指尖。 再后来……原来当他们第一次分手,蝴蝶就已经飞走了。

摧毁我们爱情的,终归永远是我们自己。 摧毁我们生活的,终归是我们自己。 最近知和翻译组翻译了一篇Michael Hobbes的文章,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在同性婚姻2001年就合法化的荷兰,男同性恋患情绪障碍的可能性是异性恋男性的3倍,进行‘自杀性自残’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0倍。瑞典在1995年允许同性民事结合,2009年立法完全保障了同性婚姻,而在那里,与男性结婚的男性的自杀率是与女性结婚的男性的三倍”。 文章里有个研究人员说:“在过去,男同性恋者的典型特征是在柜子中忍受着保守秘密的孤独,但现在你可以看到有数以百万的男同性恋者出柜,他们仍然感受到同等的孤独。” 就算婚姻平权,就算社会接受了LGBT,那也还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而不管多少人给你开道,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下去。而往哪边走,也终要靠自己判断,自己坚持。 我们如同双面劳伦斯,哪一面都艰难。

当年,曾有人写信问连岳:“我选择大条条地告诉别人我喜欢他,我选择放弃我认为是屁事的其他事情和情人约会,我选择出柜,我选择让周围的朋友知道我是同志,我选择一个人千里迢迢来美国泡洋帅哥。每一次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但困扰我的是,我选择这么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但怎么还是孤零零一个人。” 因为,你的努力只是跟自己有关,努力的回报就是:你告诉别人你喜欢他,别人就知道了你喜欢他。至于他会不会喜欢你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样,出柜的回报就是别人知道了你是Gay,千里迢迢去美国泡帅哥,就是到了美国了可以泡洋帅哥了……但,这些可能都和你会否找到知心爱人并无半点关系。 劳伦斯当年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完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后,说:“换一个时空,那可能就是我,或者你。” 他说:“我在找一个听得懂我的语言,同时也会说我的语言的人,一个不被社会排挤的人,不光会单纯质疑社会边缘人的权益和价值,还会质疑那些号称自己是正常人的人。”

泽维尔·多兰在《双面劳伦斯》拍摄现场。

1989年,劳伦斯·阿里亚决定变性。1989年,泽维尔·多兰出生。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4 ) 没有纯洁的凝视

在一双双窥探的眼睛下,在断续地采访中,我们穿过那扇门,回到了多兰出生的那年,回到了劳伦斯重生的那年——1989年。 那年劳伦斯30岁,在他生日当天,在他快要死亡前,他决定从闭气30年的水下浮上来呼吸第一口氧气,他决定把被自己偷走的人生归还给那个存在于他身体里的女人。然而这个决定必定会给他的生活带来翻天复地的变化。至此在复杂而艰险的过程中,劳伦斯用十年的时间见证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伴侣——弗雷德从愤怒,到接受,到伤害,到疏离,这不仅是他们的爱情,更是劳伦斯痛苦的解脱之旅。 弗雷德与劳伦斯是一个整体分化出来的两个个体,他们彼此相爱,相互连结,可以说弗雷德是男性的劳伦斯,劳伦斯是女性的弗雷德。劳伦斯爱弗雷德,不是去占有,而是要成为。弗雷德爱劳伦斯,不是爱他的性别,而是爱他的人。但与此同时,弗雷德不能背弃自己想要一个真正男人的欲望,而不再做男性是劳伦斯生存的底线,所以,从一开始,他们的结局就注定分崩离析——一个拥有真实却艰辛,一个温和走进平淡。 影片伊始是以“抑制”的画面阻挡着我们的视线,仿佛我们就是被观看的对象,正如纳尔逊·古德曼所说——没有纯洁的注视。而这也预示着劳伦斯拒绝正常性别所即将面临的环境,虽然那时的蒙特利尔已经算是自由的城市。 当劳伦斯告诉弗雷德自己的决定时,弗雷德质问他为什么不告诉她自己是个同性恋。但劳伦斯并不认为自己同性恋,他不爱男人,他只是错误地成为了男人。这种复杂的性认知和性取向让一切都变得模棱两可(与之类似的还有《双面罗密欧》)。影片自始至终并没有涉及药物或者手术,尽管劳伦斯以女性形象示人,但他可能是异装癖而不是跨性别,即使他跟踪弗雷德到三河市在决定做女人的六年后,弗雷德遇见他,将手伸向他的胯时,劳伦斯的回答是:还不到时候。这是对传统性别认定的质问,劳伦斯从未获得女性身份,因为根本没有女性让他成为。 在死板的原则和被束缚的自我下,劳伦斯只能通过诗歌去打破,他和弗雷德不止一次地提到黑岛,仿佛那是他们能逃离当下的乌托邦,而事实在那他们也暂时获得了片刻的欢愉。在影片的某些时候,多兰给了我们希望,但却是为了告诉我们现实的残酷。初次以女装上课的劳伦斯获得了学生的理解,但最后还是因为家长的投诉被学校辞退。弗雷德告诉劳伦斯未来一起面对,但最后还是自己无法承受选择离开,人们口口声声说着这是个自由的世界,但最后还是对劳伦斯不公的境遇冷眼旁观。 影片结束于他们的分别。当他们多年后再见面时,没有了激烈的纠缠,剩下的只有死水般的平静。弗雷德中途去洗手间,劳伦斯独自离开,在劳伦斯离开的时候,弗雷德也从洗手间出来了,这种命定般的巧合却是在分离,这是否也是多兰隐喻。 影片在镜头语言上,凝重而压抑的慢动作塑造出了情感和气氛,成为了电影情绪表达的核心。多次运用的游离式镜头与镜框式构图以给人被禁锢被限制的感觉。这种禁锢不仅是对角色,同样也是对观众——阻碍观众与舞台的交流,增强了距离和疏离。大量肩部以上的背部跟拍,让观众无法感知角色表情,进而凝视背影,这种特写同时具有了视觉修辞功能,成为了多兰电影的特色。 在电影美学上,影片丰富运用超现实主义元素,劳伦斯在弗雷德承认自己爱上别人时从劳伦斯嘴中飞出的蝴蝶,两人相约去黑岛时从天而降的衣物,弗雷德在知道劳伦斯还爱着她时浴室里的瓢泼大雨,这些意向元素不受理性的任何限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和道德的偏见,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以表达真正的思维过程。 双面劳伦斯虽然脱离了之前浓重的自传色彩,却仍然体现作者电影风格。秉承之前多兰一直为之着迷的欲望:内在的欲望、时间的慢化、钟爱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满屏的色彩。这些艺术化的幻觉代表了理智与性欲,这种不相容注定了无论我们多么渴望但就是实现不了。美妙又奢侈。 一如艾吕雅的自由: 在被摧毁的隐身处 在倒塌了的灯塔上 在我无聊厌倦的墙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我的练习本上, 在我的书桌上,树木上, 沙上,雪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所有念过的篇页上, 在所有洁白的篇页上, 在石头、鲜血、白纸或焦灰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丛林上,沙漠上, 鸟巢上,花枝上, 在我童年的回音上, 我写你的名字; 黑夜的奇妙事物上, 白天的洁白面包上, 在和谐配合的四季里, 我写你的名字; 在我所见的几片蓝天上, 阳光照着发霉的水池上, 月光照着的活泼的湖面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田野间在地平线上, 在飞鸟的羽翼上, 在旋转的黑影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黎明的阵阵气息上, 在大海,在船舶上, 在狂风暴雨的高山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云的泡沫上, 在雷雨的汗水上, 在浓厚而乏味的雨点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活泼的羊肠小道上, 在伸展到远方的大路上, 在群众拥挤的广场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光亮的灯上, 在熄灭的灯上, 在我的集合起来的房屋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所有得到允许的肉体上, 在我朋友们的前额上, 在每只伸过来的友谊之手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充满惊奇的眼睛上, 在小心翼翼的嘴唇上, 高高在上的寂静中, 我写你的名字; 在并非自愿的别离中, 在赤裸裸的寂寞中, 在死亡的阶梯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重新恢复的健康上, 在已经消除的危险上, 在没有记忆的希望上, 我写你的名字; 由于一个字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生活, 我活在世上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叫你的名字: 自由。

 5 ) 论做自己有多难

人之于动物更悲哀之处,在于动物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而人不能。更何况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不让穿统一服装已是一种进步。

弗雷德说她需要的是一个男人。而最终她妥协了,离了婚,把电话号码换成555-1987,他们认识的那一年,在等他。劳伦斯却说:在我变成女人之前,我们就已经搞砸了。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弗雷德已经没有在听劳伦斯说话,她的关注点不在劳伦斯这个人身上了,而是在她们在过的生活上。那些喜欢与不喜欢之事物的清单、去哪里度假、工作收入是否稳定等等。

她们还是相爱的。

她们只是成长为了两个无法再一起快乐地生活的人。

是这样吗?

法文二刷。仿佛看了另一部电影。

开场劳伦斯的换装秀超级赞,人们看他的眼神里,女人满是嫉妒,男人满是爱慕。落在半遮面的回眸,烟雾中妖娆的背影,恰到好处,妙得一批。

宝贝玫瑰也很美很好看。玫瑰家族是真正在做自己的一家人。

中长发时期的劳伦斯超级好看。人群中放眼望去,人们都有着很相似的正常,社会认为大多数既正常。

采访中劳伦斯说:我没有自信,没有。我有的只是笃定。她找到了自己,并做着自己。换句话说,她知道自己是谁。母亲一句:我没有把你当儿子,我一直把你当女儿养。让她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20220917法文

————————

许多人都无法面对伴侣真实的那一面,因为往往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更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因为没想到自己也会这么丑陋。两个人走着走着,就忘了第一次遇见彼此时的怦然心动,是有多么珍贵。积攒的复杂情绪,愤怒、恨、心疼、感动,在影片结尾回到最初的那个时刻,倾泻而出。

劳伦斯刚开始变装处在尴尬期的时候,小寸头看着真挺别扭。长直发的时候开始帅气迷人。到了后期,一头黑长卷发,一身蓝粉西裙套装,擦着精致指甲油的手夹着一根烟,整个人像大明星一样闪闪发光,倾国倾城。他说他不自信,只是笃定,微笑中隐隐透着志得意满。是的,这就是他,一个人真实的样子魔法般美丽动人。

按照所有人一样的模式结婚生子工作生活,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那它对你来说就是虚伪的。9.0

 6 ) 一篇透露内心软弱的自我代入式影评

《双面劳伦斯》看得真是很悲伤,女主在劳伦斯变性之后,强颜欢笑地撑过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崩溃得一塌糊涂。她害怕议论纷纷,害怕路人诧异的目光,她自己竭尽全力仍然接受不了。这就好比发现爱人变了心情敌是男人一样,这种绝望,真是没有出口可寻。
女主带着自己的儿子远走他乡,她尝试积极生活,去成为party queen,跟人调情,或是在干净的家中和儿子玩曾经跟劳伦斯玩过无数次的游戏。但她和我们都明白,这些,对于心里面的伤痛起不了一点作用。她在洗澡的时候总要痛哭,悲伤压倒一切。什么都填补不了不能跟深爱的人日夜相对的空虚,什么也比不上这份世界上最大最要命的空虚。生命再如常,工作旅行做饭,看书恋爱结婚,若是怀揣着不能停止的痛感和热情,就无法真切地去拥抱所谓现实,也很难再感受到什么逾越一切的幸福了。
一天女主收到了劳伦斯寄来的书,他终于写出了一本书,而内容甚至全部都是关于他们曾经的日子。电影的手法我太喜欢了。女主坐在洁白一片的客厅,几乎颤抖着打开书开始阅读,然后水像瀑布一样从她身后的墙上倾泻下来,变成帘幕,变成猛兽洪水冲垮她所有假装如常的生活。她写了信给劳伦斯:“你越过了我的生活边界,我的城市边界,我的街道边界,剩下的惟有我的正门。”劳伦斯丢下他后来的女友,飞奔去另一个城市找她。不管对错,但生活总需要一点不计后果的诚实,才会有点颜色不是吗?人性的不可控,也就在这里了。
电影最后他们还是争吵、分开,劳伦斯说他们再没写过信,没有电话,他不再真的知道自己还期盼什么。他这么想的时候,脸上在微笑。后来还是再见了,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头熟练得得心应手,然后他们像朋友一样谈话——这真像大多数曾经深爱过的人的最后结局。谈论梦和人生,说到爱情仍然要哭。但其实,心怀着旷日持久不肯释怀的爱,结果并不坏,并不会想起来时全是抱怨伤痛。为爱做过的一切,又有什么好后悔呢?这个世界上真正叫我们不舍依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而就是这些少之又少,很可能造不成什么现实意义上的“结果”的东西,在支撑我们跋山涉水,走过最黑暗的地方,也不真的至于绝望。

 短评

一不小心就被多兰大胆又性感的表现风格给迷住了。这样的故事和叙事估计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不过我个人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一点没觉得长。自编自导自剪自设服装,再加上好几个精心设计的镜头,布光布景以及后期画面色彩的调整,真心觉得多兰确实有想法很品味有才华。Melvil也是个大美人。

8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像丝绸一样明艳的多兰美学,镜头、画面和配乐都有黏稠流动的情调。做自己其实简单,难的是让你爱的人再爱上全新的你。故事讲述得很感人,然而实在太长了。如果我想知道一条河的湍急,我只需要伸出脚,多兰却是恨不得把你整个丢进河里。 果然自恋的导演都舍不得剪辑!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8.0 劳伦斯首次变装在学校走廊时的第一人称镜头+快结尾漫天衣服的慢镜头 美到爆 故事战线拉的太长太拖沓 反而很多细节没有说清 两人的关系仍十分模糊 倒是最终结尾呼应片名那段最令我喜欢

16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此君还不行啊,仍得修炼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Dolan这种法式小资文艺腔不是我的菜,慢镜和特写无节制,Melvil Poupaud演得挺真诚,可是本片对角色的信服和认同是一头雾水,所以是催眠又乏味,只觉得原声还不错

21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看到90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有一个多小时怎能忍受。。。拍得太碎了也,想表达什么吗也太夸张了,整个跟磕了药剪出来的一样。。。三星中两星给不错看的镜头,一星给在里面打了酱油的导演。唉。。豆瓣儿的打分真不靠谱。。。

22分钟前
  • Submarine
  • 还行

如果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所有的分手就都是命中注定的落荒而逃。一部过度饱和的片子:色彩、人声、音乐、台词、情绪…全都满到不加节制。可那些幻灯片式的抒情段落跟角色有关吗?还是导演的呻吟?讽刺的是,拍得最好的一场,恰恰是异装第一日现身课堂时那鸦雀无声的一分钟。人物各个爆丑不忍直视。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非得要那么多次沉重如亡的离别后再重新开始吗?

29分钟前
  • 平野行愿
  • 力荐

红色和发型变化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左耳的羽毛耳坠、为取悦她而戴假发之情感隐患、分手时餐馆爆发与口吐蝴蝶、母亲举起电视机、戴耳机写作隔绝新女友的沟通、千里迢迢过门不入漆一块粉砖、桃花源Isle of black裙衫从天而降、紫风衣背影。精致布景空虚内涵。So artificial. 凌晨令他空着我的星空裙。

34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评分:B- 当然,其实仔细想想,多兰的牛逼很大程度上与其一流的制作班底也不无关系。但是剧本也好,访谈也好,都能闪现他的某种老成。片子切入的视角是很特别的,可惜处理的结果却把这些异质性慢慢剥去,仅化为灵光乍现的小惊喜,却在总体上趋于一种“内容”上平庸。当然“形式”上的才华举目共睹。

3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咦居然忘记标记这部。除了有点长没啥缺点。

3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爱情无关性别。万分烂俗的题材拍到这个地步也属不易,但这个片子,还是太长了,关键是这么长似乎也没有把人物塑造完整。发现多兰是自己剪辑的,真心希望他下部片子能好好雇一个人帮他剪。。。

42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我不后悔每天早上醒来看到自己是自己理想的样子....Confident?No.Determined.” 想起杨丹说,成人的伴侣模式是“不爱”和“感恩”。在我愿意对这个人好的时候,竭尽全力,但始终与个人发展分开。做得到吗?

47分钟前
  • 冬菇猫
  • 推荐

把一个略显俗烂的题材拍成这样已属不易

48分钟前
  • 猪老三
  • 推荐

吵死了我的妈呀一直在看时间到底什么时候结束。 哪有什么天才导演是自恋吧。ps虽然划到1排4号的坑爹位子但最后男主角出场离我只有一米还是觉得很福利。

52分钟前
  • 绊倒大象
  • 较差

这一次多兰没有继续自我下去,而是真正讲一个故事,可片段化的叙事还是另可看性大打折扣。视觉风格方面,天才少年已经得到过太多赞誉,我只能说初看惊艳再而腻三而烦,他的片子长度都控制在90分钟应该好一些。

5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我宁愿看他们激烈地争吵,也不想看他们各自与另一个谁平静地生活。

55分钟前
  • 何詩詩
  • 力荐

挚爱的89年生加拿大导演Xavier Dolan的第三部自编(自演)自导作品。《Laurence Anyways 》。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大片镜头衔接还有些生硬外,Dolan最令我佩服的是对各种布景,服装,配乐,所展现出惊人的品位与修养。而主题永远是那主流社会无法接纳之爱中的互相折磨,较之安定的情爱更使得人成长,蜕变!

58分钟前
  • Sin
  • 推荐

片中的服装简直基爆了,整部电影简直就是装饰艺术,多兰集剪辑、服装、编剧和导演于一身,其实他都可以跨界去做时装设计和室内装潢了。片中的超现实慢镜超级唯美,然后是苏珊·克莱门特的表演,梅尔维尔·珀波演一个阳刚的女同性恋吗?也许多兰眼里的爱情已经超越性别了,去性别化这套还很前卫。★★★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我实在不舍得给三星。“天空是没有边界的,而天空是我们的边界”

1小时前
  • 眠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