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房是我造

HD

主演:马特·狄龙,布鲁诺·冈茨,乌玛·瑟曼,希博汗·法隆,苏菲·格拉宝,丽莉·吉欧,杰瑞米·戴维斯,爱德华·斯皮伊尔斯,大卫·拜利,刘智泰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法国,瑞典,德国,比利时,突尼斯语言: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2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3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4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5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6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3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4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5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6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7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8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9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此房是我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间公路,面无表情的杰克(马特·狄龙 Matt Dillon 饰)搭载了一名汽车抛锚的女子。女子自作聪明,聒噪无比,最终被杰克用千斤顶砸死。这起事件仿佛为杰克打开了一扇地狱之门,从此他走上了充满血液和寒冰的魔鬼之路。他对美有着偏执极端的追求,他从物质到精神都有着高度洁癖,他亲手为自己设计完美的房屋,却往往因为不满意而彻底拆掉。在此期间,杀戮让杰克体会到莫大的快感。他自诩为“精致先生”,将女性锁定为所猎杀的目标。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将谋杀现场的照片寄给报社,更游戏般地周旋徘徊在警方和受害者面前。 这不仅是残酷血腥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更是他为了终极目标所做的策划经营!克林日出英烈祠蓝衣暴警教室的那一间 第三季黑水晶小公主苏菲亚第三季看看我,儿子绝地逃生西游记比丘国劳拉之谜第二季亚当变奏曲奇迹缔造者第二季福星闯江湖我所看到的都是你北京童话地下凶猛帝女花(剧情解说)狮子山下的故事国语蝙蝠侠:黑暗骑士 (国语版)斯巴达Sparta(国语版)擦枪走火2021冲线1985泡王2使命 第一季复仇之剑烟雨长河喵酱妹妹帮我追女神吧极速保镖超级特工2004单身男子俱乐部长安异闻录花花公子俱乐部第一季受伤的心黑之契约者第一季一块大红布成年人的爱情故事牧羊人云中谁寄锦书来追凶三少年大迷信单行桥 第二季绕道在法国米歇尔是个男性名字娇凤三姐妹

 长篇影评

 1 ) 警惕:人人都是“建筑师”

善意提醒,本文含有严重剧透。

首先我最好奇的是片名,豆瓣条目是这样的:

此房是我造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经查阅后得知片名的英文版原来是一首英国童谣,童谣的内容是一套嵌一套的,比如说杰克造的房,杰克造的房里有块蛋糕,杰克造的房里有块蛋糕被老鼠吃了......

童谣的“杰克房体”如此,怎么编就看你乐意了。

只不过,要点在于,里面的元素——房、杰克、蛋糕、老鼠等等等等,越唱到后面,之间的关联就会越来越远,比如说杰克和老鼠的关联。

如果只将元素独立列举出来:杰克和老鼠,老鼠和杰克。会造成什么?困惑!

对,这就是本片主人公的状态——困惑,而且是越来越困惑!

接着讲讲主人公Jack

拉斯的作品,大多以人物为中心,然后对其进行血淋淋的剖析,具有很强的警世意味

光看看译名就很有趣

黑暗舞者、反基督者、女性瘾者、忧郁症患者等等,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主人公都是因个体需要跟群体抗争的例子,反人类,反宗教,反科学......全都打上引号

本片也没跳出去,回溯了反人性变态杀人狂魔Jack的养成。

影片提了两个问题,第一,狂魔他为什么喜好杀人。第二,他杀人有什么样的特定目标。

童年,成长阴影

性格缺陷

人际关系

人生观、世界观

艺术审美

音律,音律,音律

......

这些,跟杀人成瘾仿佛都有内在关联,也仿佛都只沾了那么一点点边

到最后,我觉得Jack都快要疯了

看样子,困惑的不仅仅是观众。

这时候,此前只闻其声的心灵导师维吉尔跳将出来,

引经据典了一番,最后劝导Jack,盖个什么鸟房子啊,你不就是为了逃离这片苦海、这个操蛋的世界吗,follow me!

困顿的Jack半信半疑地跟了上去,堕入地狱与天堂间不可跨域的深渊,永世不得超生。

精彩吧?一个有趣的地方是,维吉尔的扮演者是希特勒特型演员甘茨

导演可能是有意的,

仿佛希特勒在隐蔽处叫嚣:杀人?跟我比你们还差得远!!

问题解决没有?那是观众的事,人人都有蓝图,个个都搞建筑。

Jack又不是地球上唯一一个!

变态吗?恶心吗?

那就去宽恕,而不是杀戮

 2 ) 拉斯·冯·提尔:存在之为艺术

1.

或许你还记得拉斯·冯·提尔如何在《打扰伯格曼》中大言不惭地“亵渎”那位最具哲学深度的电影导演,其他导演则一边倒摆出膜拜的姿态;或许你也记得拉斯·冯·提尔如何在戛纳电影节上鼓吹“纳粹”言论,导致他成为戛纳“不欢迎影人名单”头号人物。拉斯·冯·提尔的“疯癫”从来不只表现在电影中,同样延伸到现实生活。如果他自己坦言的“拍片是为了治病”属实,那么他的电影都可以看成是他内心投射出的镜像,用来释放潜意识深处被压抑的欲望。

无论拉斯·冯·提尔对伯格曼多么不尊重,他说的依然是实话。取过五任妻子、生下众多子女的伯格曼必然是一位力比多过于旺盛的艺术家,拉斯·冯·提尔说他“打手枪”恐怕也不是没有的事(看看照片中伯格曼那狡诘的眼神吧)。拉斯·冯·提尔对伯格曼不管做出过何等亵渎之语,伯格曼依旧是他心目中难以企及的楷模和偶像,要像“神”一样尊崇。这些“亵渎”的话反映出的仍然是爱意,只是以一种背反的方式达到了。这是拉斯·冯·提尔式的表达。

因此,任何拉斯·冯·提尔的任何言论都不足信,但同时也值得相信。在他逾越常规的话语深处潜藏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需要精神分析才能解析出来。他是极少数讲真话的电影人,对于像他直言的“我同情纳粹”这般愚蠢的言论,任何将字面意思信以为真的人只表现出比拉斯·冯·提尔更加愚蠢罢了。我相信它另有所指,而这在《此房是我造》中得到了反映。

2.

如果说伯格曼终其一生都在探讨“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那么“爱的存在”则是他切入这个问题的前提。早期的《犹在镜中》探问“我不知道是爱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还是爱本身就是上帝?”起,到《冬日之光》 和《沉默》时确证“上帝沉默了”,及至《假面》中,上帝的沉默以疾病为隐喻直观凸现出来,这些都划出了一条路径:上帝存在与否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它沉默了。而在后期的《婚姻生活》《呼喊与细语》和《秋日奏鸣曲》中,则连“爱也是不存在的”。

到了拉斯·冯·提尔这里,主题已然发生转变,上帝早已“死去”,因此艺术被拿来充当与爱相抗衡的东西。《此房是我造》中的Jack正是一位“反人类”的连环杀手,他所信奉的是以毁灭来完成艺术举动——“毁灭也是一种艺术”,建筑师的身份和造房子的举动无非是他内心镜像的形象化的折射,他所要做的是将谋杀当作艺术举动来完成。

这便是为何Jack永远无法成为建筑师——那座房子不断被建造又不断被毁弃,最终也没有建成——而他通过谋杀积累的尸体则最终让他完成了一间由躯体搭建的屋子。造房子,如同他无法在尸体上“建筑”的回收口,类似于在梦中对被现实所压抑的欲望满足,等到结尾他才能真正去除这个魔障。Jack的强迫症也像是艺术家难以克制的严谨习性的一种征象,留取负片作为纪念标志着一件艺术品(尸体)的完成。

3.

如果说伯格曼是一位“反人类”的人类学家,那么拉斯·冯·提尔则是一位“反人类”的艺术家。无论伯格曼在电影中对人类表现出多大的憎恨,它实质上依旧是一种爱。那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人抓住的救命稻草,如果不这样,伯格曼会被痛苦毁灭。这解释了我们在看诸如《呼喊与细语》和《秋日奏鸣曲》等电影时感觉到的无比惊惧,亲人间相互的折磨远远超越了肉体的痛苦。与其说伯格曼憎恶人类,不如说是在理解到“爱不存在”后感到的极度绝望。

对拉斯·冯·提尔来说,他并没有遭遇伯格曼那样深重的痛苦,伯格曼依然是一位现代主义者,在对往昔的怀恋中惊颤不止;拉斯·冯·提尔作为一位追随尼采精神的艺术家(看看那个片名“反基督者”,正是借自尼采的著作),乃是一位虚无主义者,他所要进行的是后现代主义式的插科打诨、不正经的玩闹游戏。因此,拉斯·冯·提尔思考的不再是“上帝存在与否”、“爱存在与否”,而是“艺术存在与否”。

他的目的是将电影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打造,于是在现实生活与电影之间划出了一道清晰的界限,而不让其两相逾越。电影所构筑的独立空间,允许拉斯·冯·提尔肆无忌惮地发泄对人类的憎恶:《狗镇》中的人性;《反基督者》的欲望;《忧郁症》的毁灭;《女性瘾者》的性欲;《此房是我造》的暴力:均是如此,它们没有引发道德困境。难道不是如此吗?看看拉斯·冯·提尔在影迷身上引发的狂热吧。

4.

我们在拉斯·冯·提尔的电影里非但没有感受到伯格曼电影中难以承受的痛苦,反而有一种隐秘的快感。在观看Jack如何残杀陌生人的过程中,电影院的观众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这说明了一切,拉斯·冯·提尔的电影并没有一种道德指涉,原因或在于他探讨的乃是“艺术和爱”的问题:没有爱,但有艺术。这也解释了拉斯·冯·提尔为何要在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放置各类艺术形式,除了与写的剧本涉及到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相信唯有艺术才能永恒。

《此房是我造》于是成了一次玲琅满目的艺术品展览,编织出眼花缭乱的迷醉感,对艺术门外汉来说更是如此。但对那些知悉过一些艺术常识的人来说,罗列的艺术品无非是一位正常的艺术爱好者应该知道的普及知识:古尔德、立体派、卢梭的绘画、布莱克、维吉尔、《神曲》……自然是无法与戈达尔在自己的论文电影中展示出的那种惊人博学相比的,而且我们要相信拉斯·冯·提尔已经在《此房是我造》中将自己全部的艺术储备和盘托出。

从此种姿态上看,拉斯·冯·提尔抵达的深度要比伯格曼浅得多,但他也只能这样做。拉斯·冯·提尔充其量是一个尼采主义者(这也是他为何和纳粹挂钩的一个原因),一个反基督者,一个不相信人文主义式的爱、相信权力意志(电影中老虎和羔羊的故事)的人。而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生命只有虚无的存在,艺术于是成了用来取代爱来获取存在意义的支柱。拉斯·冯·提尔难道不是这样想的吗?他不是拍片治病,而是生病为了拍片。他在现实生活中一系列疯狂的举动最后无非是为了将其化入他的作品中,建造电影这座房子。

 3 ) 拉斯·冯·提尔,你又拍了部什么鬼

七年前的戛纳电影节,提名金棕榈[忧郁症]新闻发布会上。

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的拉斯·冯·提尔,聊着聊着突然话锋一转——

他的原句是:我发现自己是个纳粹,我理解希特勒;他是干了些坏事,但我同情他。

(I found out that I was really a Nazi. I understand Hitler. I think he did some wrong things, absolutely, but I sympathize with him.)

女主角克斯汀·邓斯特:老哥你别说了,我真的不知道该什么表情

本来安静的台下,开始传来越来越响的窸窸窣窣声。

那次拿影后邓斯特姐姐,听到此言瞬间尬笑不止、坐立难安,左顾右盼想和同事们对上眼神。

冯·提尔看看身边女孩子的反应,又看看面前的一屋子记者,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说了些什么;

不过这位老哥还不打算就此闭嘴,试图用后半段话圆回来——“听起来很糟糕吧,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支持犹太人,那些都是玩笑,我……”

然后他放弃了。“好吧,我该怎么从这个句子里脱身?

主持人赶紧催下一个问题,邓斯特此时已经一脸“快哭了还必须接着笑”的表情,目光停滞心态崩塌。

BBC大标题:禁了丫的

在场媒体们还能给点面子笑一笑,组委会就不含糊了:

对不起再见吧,这里不再欢迎你。

虽然几天后,冯·提尔道了歉,并详细地说明“我不是反犹太主义或种族偏见,也不是纳粹分子”,依旧覆水难收。

本来就被指控多年“厌女症”,这下又多了个“法西斯”的帽子。

好在这倒霉言论没太影响其他主创的势头,多年没踏进戛纳的拉斯·冯·提尔,后来还拍了两部[女性瘾者]玩玩。

不过现在,可要留神:今年的戛纳,终于又给拉疯子放行了。

同是英国《卫报》标题:上为2011年五月“触怒”,下为今年四月“回归”

负责选片的艺术总监福茂,这几年不知被问到了多少次;打哈哈了无数回,这次终于表示:

对他的惩罚差不多到此为止了。

于是,变态天才强势回归——

而毫不意外地,这位老哥又拍出了今年最有争议的作品没有之一。

好评如潮,映后观众起立鼓掌数分钟。哦我是说,留下的观众——

“影片引起不适,百人提前离场”的事儿,说的就是本片。

[此房是我造]

01

越玩越过火?

嘴上说着对不起

*以下内容包含部分血腥场景

虽然依旧无缘主竞赛单元,作为展映片面对观众,[此房是我造]还是人气火爆;

然而电影放到了一半,也有一半的人都已经撤了,不少离场观众,出了门就在推特上开骂

“过度血腥,虐杀孩子和女性?根本不该被拍出来。”

这屋的观众真是低估了拉斯·冯·提尔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一句要叹:

拉疯子可记仇啊,这片明明就是,为七年前那句话的效应而酝酿出来的吧。

Biu~

马特·狄龙饰演的杰克想盖座房子,于是他盖盖盖了好多年,盖起了一座房子。

对于PG-13的观众群体,看完以上简介就可以关掉了。

以下是留给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成年人的较量。

背景设在70年代的美国——跨越十二年连环杀手杰克通过展示多次杀人过程、以及全程不间断的自述,来了场“心灵之旅”。

在本片的架设中,还有一个叫做“维吉”的人物从头到尾与杰克对话,提出问题、引导出杰克的答案。

而饰演维吉的布鲁诺·甘茨老爷子,有一个形象各位绝对熟悉,深入人心横行各大鬼畜视频网站

2004年[帝国的毁灭]中饰演希特勒,瞬间网红的愤怒元首

冯·提尔在这里的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致使本片全程,恶魔般的杰克,就有如在与恶魔本人对话,袒露心声。

“我同情希特勒”?不我的意思是,请他来同情同情我们的主人公。

说到关于纳粹,很多人拿出前不久的[黑色党徒]来对比

斯派克·李倒是没埋什么隐喻,简单粗暴的双线并行给大家看看3K党的风貌,骂就骂个彻底骂个明白。

拉斯·冯·提尔虽然画面上R级得更直接,表意上却隐晦许多——

他没有选择大喊“美帝药丸”,虽然他自己也说,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在映射新总统;

不过在他的镜头下,只有“啊今天杀人杀得不太爽呢,最后她还没死透”。

还有“我的内心好纠结,你们为什么都不救她,害得我只好下手了。”

真的是好惨哦我们这位男主角。

女神乌玛·瑟曼饰演了第一个目标

多年来被指“厌女”的拉疯子,这回还变本加厉了;

拉来乌玛女神,让她演了个足以使观众抚额“哦我天这个蠢女人”的角色。

而这也仅仅是开始:

杰克的12年屠杀生涯,因一场“烦死了只好杀了她”的意外正式开始;

冯·提尔在本片中暴虐女性的戏码,也刚刚开始。

之后,还有死在马特·狄龙手里的一百种方式

处理尸体,不得不说真是个大麻烦

本来想简单地勒死这位女士,结果她就是不断气,只好开膛破肚;

搞得现场一团糟,收拾起来真要命。

强迫症,总和“连环杀手”作为捆绑标签出现——简直是严重刻板印象

杰克清理了老半天,坐进车里还焦虑地回忆有没有落下哪里的血迹,受了颇大委屈似的一遍一遍跑回去检查。

耽误了时间还撞上警察,搞事真的好难。

不过对于他来说,与警察周旋也仿佛一次试炼,过了这关,就又升到下一级了。

及时的大雨,掩盖了他拖尸的一路血迹

“没有坚定宗教信仰的我,此时也感到了赐福——

杀戮像一种解脱,当你认定要做某事,老天也会帮你。”

恐怖又变态的恶毒屠杀,就这样在杰克口中开出了花。

试炼成功,他摆脱了尝试阶段的“心魔”,开始更“自然”地掩盖真实身份,“学会微笑”

杀戮让他获取存在的快感,他借此“看清了人类的面目”。

Ewww.

杰克将尸体摆出艺术照

杀人无数的主儿,总爱留下纪念品

杰克也不例外,他喜欢摄影,用尸体构成越来越“精巧”的画面,这是他的艺术

最诡异的是,他“创作”的方式和理论、那些摄影技巧和构图,甚至还有他对于底片的偏爱,倒真的足够说服人——

除了他拍摄的素材是亲手杀死的人之外。

他为了拍摄“以家庭为核心的、最伟大的作品”,甚至花了几年时间真的去组建家庭,就为等到合适的时机将家人杀害。

这是变态到了怎样的境界,你我怕是都没法想象。

没错,看前半段还能忍受的那些观众,到这儿也起身走人了

他不仅杀害妻儿,还把他们当做猎物、移动靶——

他不仅要享受“创作”的“乐趣”,更要品味狩猎的快感。

在杰克自己的眼里,他并不是什么变态杀人狂,他甚至可以去爱:

他允许自己爱上一个女人,然后,自然还是,杀了她。

只是用了更长的时间,只是消磨了更多的精力,他想要咀嚼这个过程,借此收获精神“涅槃”

他指责邻居的冷漠;女孩子求助、呼喊,无人应答,连警察都嘲笑她

“怪我要杀你?怪这个冷漠世界没人帮你吧!”

“喊破了喉咙,你能得到的也只有一片死寂”;他允许自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他觉得自己通透了人间真谛——

他以为,自己要到达十几年来一直寻找的地方了,他以为即将找到他所谓“生命”、“哲学”和“艺术”的终极奥义了。

他以为,那座房子终于要造好了。

02

天才亦或变态

他是二者兼得?

自说自话,视角单一,高度自恋,喜欢逾界,这都是拉斯·冯·提尔电影的常用标签。

[此房是我造],代表着他的风格已经越来越极端,根本拉不回来了。

不过仔细看看这些貌似抽象的隐喻——本片中安排的象征和蒙太奇实际上特别精妙,并不难拆解。

穿插出现最多的,是钢琴家格伦·古尔德

格伦·古尔德既然代表了钢琴艺术,那么在杰克这边,他也要达到“杀人艺术”中的古尔德境界。

做到卓越——至少,他自己是这么理解的。

变态反派总有对某种特定艺术形式的执念,比如[发条橙]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贝多芬,比如巴赫之于汉尼拔

“为什么你的故事里,总在讲很愚蠢的女人?”

冯·提尔似乎在此片中,稍微做出了点努力,尝试解释他收到的“厌女”的指控;

不过这个尝试,简直和当年他想要解释“纳粹言论”的尝试一样,效果尤其糟糕

“女人更容易……合作,而不是柔弱。更配合我杀掉她们吧。”

“众生皆为奴”

杰克认为,他的杀戮欲是本能,是坦诚,是“面对内心面对自我”。

每个人心中都有野兽,只不过他敢表达罢了——这就是他艺术化自己残暴行径的解释方法

摆出看破红尘姿态,就像他眼里“我越来越大胆反正没人管我,没人在乎我杀了人”。

为了他的“最高艺术”,他加入了自己理解下的“爱”

所以他才有那些更进一步、更可怕的实验。

杰克认为通过破坏和毁灭,可以得到“艺术作品的升华”。

而这,也引向了影片中的最后一场戏——

戏仿名画

《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

他为了使最终的艺术成果凝聚为精华,亲身迎向自己的毁灭——

只有这样,才能重生

《神曲》中,迷路的但丁得到维吉尔的指引,两人穿过地狱和炼狱,见证了罪人们得到的惩罚、遭受的苦难,还有试图洗刷罪孽的努力。

在这段旅途中,但丁为自己曾经的过失进行了告解

然后他进入了天堂,得以直面上帝

而片中听杰克自白、为杰克引路的维吉,连名字都显然是“维吉尔”的变体

结尾的“大败退”,亦是影片的高潮

此处的影象力,有如为观众也带来了一场史诗式的精神洗礼

曝光的底片,是杰克迷恋的形式,最终也成为了他自己选择坠落的坟墓

瞬间陷入的无边黑暗,与骤然降临的刺眼亮光,是杰克自我解构之旅中,最后的转折点。

拉斯·冯·提尔:马特·狄龙啊,喜欢你的脸!

他堕向了哪里?不知道,但故事收场了。

杰克的经历相当完整,全片从饱受折磨到迎来涅槃,先是由一桩桩罪行展现,然后聚合到结尾的宏大寓言当中。

真是拉疯子的完美变态了。

人家真的有在盖房嘛,才没有标题党

房子,是杰克的挣扎和心理建设的外化——

还好结尾的维吉想起来提醒杰克,别忘了你的房子呢?不是说要盖房子嘛,这是一切的源起啊。

其实我也很关心房子到底盖得怎么样了【抚额。

从精巧设计,到愤怒拆毁,再被搁置良久,直至最后杰克意识到他需要点醒和指引

持续不断的创作迷茫,解释不清的道德诉求,追寻他眼中纯粹艺术的本真,大概也是拉斯·冯·提尔“道格玛95”以来就一直想倾泻的东西。

那么就看你,愿不愿意和他一起疯魔,一道踏上这段奇奇怪怪的抽象苦旅

参考资料:

Lars von Trier set for Cannes return after seven-year ban | The Guardian

Lars Von Trier's 'Nazi' gaffe at Cannes Film Festival as he jokes about Adolf Hitler | YouTube

Lars Von Trier banned from Cannes after Nazi comments | BBC News

Lars von Trier provokes Cannes with 'I'm a Nazi' comments | The Guardian

Cannes Brings Back Lars von Trier After 2011 Ban for Hitler Comments | The New York Times

It's Official: Lars Von Trier to Return to Cannes 7 Years After Ban for Hitler Comments | Hollywood Repo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4 ) 还算先锋的装置,稍显落伍的电影

若把这部电影里的大多数行为或装置物体单独提取出来,都是非常好的艺术品。例如男主狄龙的塑料布大衣可算是一件顶尖的时尚单品,纯色精巧的建筑模型架子被猛然砸碎是可算还好的行为艺术,尸体拖行在深夜的乡间小路上留下长远的血迹是有趣生动的环境艺术,当然最好的装置作品还是那冷藏尸体搭建的房子。我不确定是否这一切都是拉斯冯提尔自己创造的,估计不会,至少那件塑料布大衣应该是服装部门的功劳。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北欧国家的精神力里面,一部电影中集结了如此之多之细密的艺术品也并不足以让我惊奇,这样的艺术成品量同样贯穿在不少北欧电影中比如《方形》。

下面的一切分析和体感都建立在,我首先认可这是一部好电影。但它的好,是仰仗着北欧的发达程度,也就是片中处处是艺术,举手投足都那么美,是因为人家日常就生活在一个高度美的环境中,耳濡墨染具备了全民高审美的素质。而对于导演艺术家这块来说,我并没觉得拉斯冯提尔有多高的天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这种表达表面上看起来挺极端,其实稍显过时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在课上放了一部短片,讲的是两夫妻相处久了互相对对方都缺乏激情,于是为了找回激情,他们找到一个方法,就是用刀片削对方身上的肉,是的,全片就是两人互相削,血肉模糊的直到把对方削死,这血腥的过程就是直面镜头大大方方的被拍摄下来。说这个主要是想证明我不是一个不能接受血腥和暴力的人,当时偶尔撇几下嘴瞪着眼看完了,老师还吐槽我和我们班另一个女生承受力还算可以。那个短片应该是至少5年前的。因此极度的血腥对于看电影比较多的人来说,在如今应该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所以首先就应该筛掉,很多人因为没看过这样的刺激电影而打高分是不理性的。独创性欠乏的艺术,总归不是什么顶尖的艺术。

其次,片中有不少拼接的影像,说实话我觉得挑选的素材不够好,不很精致,里面不少影像截取都是点到为止还挺随便的,就这个片来说,不太符合它严肃的题材。我把拉斯冯提尔一直当做一个风格非常严肃的电影导演对待,这点判断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我有我的理由,参见拉斯冯提尔之前的所有电影,暂时并没觉得他曾流露过轻松欢快的情绪。依此延续,他讨论的内容,以及传达给人的感受都应该在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范畴,就好像你不应该在别人的葬礼上不合时宜的讲个笑话,不能穿红色衣服一样的感觉,前提是你和拉斯冯提尔一样属于严肃气质的人,其他类型的艺术家另论。因此在一个严肃的大艺术电影中,一切的导向都应该向着将这种严肃气质往更极端的方向去走,也就是需要这种统一集中的准确性才可以塑造出伟大的艺术。这里插一个片中细节,就是最后男主和老头Verge上的那艘油画船(模仿自但丁之舟)的画面出现时,我感觉有点尴尬,这画面难道不是更适合出现在丧片冷笑话之中吗?除非拉斯冯提尔这个地方想让观众发笑,总之这个画面破坏了我观影的感受,好似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以上这一小段实质是想讨论艺术准确性的问题。

这样的电影估计会大体出现两拨观众的不同反应,一种会认为太牛X了,另一种会认为太恶心了。

如果看过《人体蜈蚣》和《困惑的浪漫》,你会觉得这片内容上好像还可以接受,但我得承认这片给我留下了一个阴影,就是那个小男孩死尸被摆弄出来的表情实在太诡异了,一直停在我脑海中漂浮无法抹去……不然我也不会想到来写写这个片……

我绝对是个寻常人,不想装逼的说这些东西我看了很平常呀,没有多恶心呀,事实是我也被恶心到了,看到鸭子腿儿被突然剪断的当下也很郁闷,只是有的人一点都不能看,我是可以坚持看完而已。

但我想聊的是,这电影真的不应该因为被拼贴了一堆内涵或是扔出一个奶子钱包而显得多先锋,反而我觉得拉斯冯提尔在这个宣扬土鳖断舍离的世界上已经开始走向落伍的方向了。

这里我想提两个艺术家,一个人是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一位女摄影师,第一次接触是缘起于我爸买的一本进口摄影图册,那时候我还小,我不得不承认带着黑暗色彩的东西力量确实比光明的力量要强大的多,我这种拥有鱼的记忆力的人,至今还对她拍摄的畸形人、唐氏小孩和马戏团侏儒印象极深!这位摄影师拍摄的主要对象就是残缺非常态的人,后期她还跑到畸形人博物馆那种地方去拍摄。而她的生活家庭背景是比较优渥的中产阶级,挺符合规律,越高度发达的地方越会追求初始和本源,更容易打开心走进一些阴暗的角落,也就是吃饱了才能没事干,探索常人不会探索的感受。我挺喜欢她的摄影,但需要注意的是戴安·阿勃丝是1923年生人死于1971年,不意外的自杀,她属于当时美国新纪实摄影流派的旗手。

另一个人是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Steven Hirst,一位英国的装置艺术家,作品大约是把鲨鱼或母牛和小牛崽斑马这种横剖后放在甲醛里展示,时间久了会慢慢腐烂;把活体苍蝇和死牛头放在密封玻璃箱子里让他们循环滋长死亡……描述起来都觉得很恶心,有兴趣的可自己去找图看。他是1965年生人,在80年代就开始因这样“恶心”的艺术而名声大噪。有一个有关他的趣闻,就是此人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个恶作剧就是通过口袋里的破洞把自己的包皮拉出来给别人看,然后假装惊呼道:“这是什么?”。我感觉这跟每个社区都有一个露阴癖的变态专门对女性或小孩下手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没啥区别吧。但对于艺术而言,依旧是值得被认可的。

这俩人和拉斯冯提尔一样,都是被观众谩骂过的,主要原因自然都是因为有人觉得太恶心,太阴暗,世间有那么多美好,为啥非要捕捉阴暗,告诉观众世界上都是垃圾。单纯论这点我是完全无法与圣母们苟同的,平庸的普通人是无法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世界,如果你拥有艺术的眼光那么世界上真的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东西。再插播去年看到的一个英国的综艺节目,就是非诚勿扰那种类型的,不过人家是全裸,对方可以选择是看JB还是看胸,通过私处而不是看脸来挑选喜爱的伴侣,我觉得非常洋气,是真正的后现代,况且那只是人家的一个电视节目,我们的电影内容迄今多数已经倒退回50年代,还不少人看得兴奋激动热泪两行……

聊回拉斯冯提尔,他也是个1956年出生的人。我不是想说这些人因为年纪都大了,所以落伍了,他们跟那些常规意义上的老头相比那确实是先锋,甚至可以上升到变态的程度,不过确实,年纪也多少可以当做一个正常的衰退过程的证明吧。但我们探讨的是艺术本身,那作为艺术家来说,他们的这些东西,确实在这个时代依旧稍显落伍了。

是的,他们的艺术是明确有表达的,而且似乎不想只表达一种简单的浅薄的意义,而是想表达类似卷心菜一样一层又一层剥离不断的内涵,这种东西看起来很累,因为他会促使观者思考,思考生死、人类、恨不能宇宙中从大到小所有的道理。所以他会在一个有着强迫症的连环杀手的简单故事里加入独裁,钢琴家,动物,地狱使者,甚至Cosplay1822年的油画但丁之舟,最后还玩起了人尸装置艺术。这些堆砌是在干嘛,就是在试图增加多一些卷心菜的叶子而已,他们的艺术享受的是这种剥离不尽的快感。

回归到当下,勉强不落伍的艺术应该是什么。

人类从出现开始,先是为了存活仅仅是从事与吃喝拉撒有关的事务,然后进阶到文明社会,有了丰足的衣食便开始琢磨看星星写诗的精神世界,这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并驾齐驱不断向前发展壮大,形成多层的卷心菜,直到现在,这发展不堪重负,有些人开始发现一切都没啥意义,精神和物质在真正发达的处境中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或者是认识到永远都无法满足。于是开始出现了一种类似修仙的行为,就是啥也不做,无即是有,一切都回归到最原始的满足本能的愉快,这种表达内容短暂且不追求内涵,暂时我觉得这才是最先进的思想。

因此,如今先锋的那些艺术表达的是什么,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与故事无关因为故事早就玩烂了,与精神也无关,因为精神该装B的深度该煽情的情感也都玩烂了,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前面提到的英国电视节目都比拉斯冯提尔的电影要先锋的多。

就好似一帮胡闹的人,他们全神贯注的认真胡闹了一把,捧腹大笑过后不再去思考任何东西,这样的艺术仅仅是为了欢愉,为了给漫长无聊无意义的人生中增加一些独特的趣味。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最高级的艺术境界了吧。

请参照三和大神,Jackass系列电影……或者是那些画布上什么都没有的画……

 5 ) 论尺度,从没有一个导演比他更极端

如果说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幸福的拉扎罗》属于全年龄段的观众,那么属于拉斯·冯·提尔《此房是我造》的观众可能就仅有这样两类,一类是为之疯狂着迷,另一类则是对其破口大骂。

早年,拉斯·冯·提尔以“欧洲三部曲”在三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并为人所知,1995年却与丹麦的另外三位导演共同发表了Dogma 95宣言,明确反对好莱坞的电影美学,还电影以“真实”。因此,手持摄影和角色的面部特写几乎成为他标志性的镜头语言。

同时,导演本人更是一名出色的编剧,几乎参与了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剧本,疯癫与伦理交织、乱交与道德交媾、丑恶无比和人性至善同宗,这些共同构筑出导演多年以来打造的故事丛林。

拉斯·冯·提尔的最新电影作品《此房是我造》,尽管这次只是入围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展映单元,但依然延续了电影节的拉斯冯提尔效应。

据悉在戛纳放映过程中,因一场对妇女和儿童的逼真的射杀戏,有陆陆续续100多位观众选择中途离场。但相比2009年《反基督者》遭到戛纳观众的不少嘘声,2011年因不当的纳粹言论遭到戛纳官方的驱逐,这次还是不错的结果。当然,导演本人对此非议依旧不屑一顾。

其实,对比《反基督者》强撸灰飞烟灭式的高潮和女性反高潮的物理自戕,以及《女性瘾者》360°无死角式性爱展览,《此房是我造》中乳房材质的创意钱包和射杀情节显然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反基督者》

《女性瘾者》

这也是拉斯·冯·提尔让人又恨又爱的原因之一,在常人耻于谈起和羞于表达之处大作文章,使之窸窣平常,这种极端式的奇观展示贯穿在拉斯·冯·提尔的创作之中,越是后期的电影,越疯癫越张狂。

如果说《白痴》《破浪》《黑暗中的舞者》这三部电影构成了拉斯·冯·提尔的“良心三部曲”,那么新作《此房是我造》恐怕会成为“罪恶三部曲”的开端。

拉斯·冯·提尔的“良心三部曲”

由马特·狄龙饰演的连环杀手杰克,无视法律,将谋杀视为艺术。每次杀人后,杰克都会将犯罪现场还原到天衣无缝,不是为了防备警察的调查,而是强迫症使然。而每位受难者都会留有一张标志性的艺术照以供日后纪念。

拉斯·冯·提尔毫无顾忌地将杰克有规律性的定时杀人欲望比作路灯下随距离而变化的影子长短;通过残虐尸体拍出最美的人体艺术照;即使在灯火通明的敞开楼道中,反复搬运尸体也竟然可以如此轻而易举不被人识破。这一系列匪夷所思和怵目惊心的背后,是导演本人的剧本实验。

从《破浪》中贝丝因天性过分善良被蹂躏至死,到《狗镇》中人心叵测难以拯救的狗镇居民,再到《此房是我造》中直接将主人公定位为一个无情冷血的连环杀手,勾勒邪恶人性中虽悖于人伦、但又逻辑自洽的一面,成为导演源源不绝的叙事源动力。也正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对纳粹法西斯噤若寒蝉的欧洲,拉斯·冯·提尔竟然可以大放厥词,并为之辩护。

影片《此房是我造》的五段猎杀戏,前四段的受害者都为父母儿童。在维吉尔与杰克的对话中,杰克声称之所以杀女性,是因为他认为舆论总是一边倒指向男性犯错,而女性总是受害者。对包括女性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同情,似乎成了拉斯·冯·提尔极度厌烦的一种观念,所以他让杰克的屠刀都指向了愚蠢贪婪的妇女。由此,导演“厌女症”的价值取向也成为不少观众诟病的对象。

在第五次用全金属弹壳以一穿五的射杀中,受害者的选择还出现了黑人和亚裔。从妇女儿童到黑人、亚裔,受害者的性别和族群选择均处于二元对立的“他者”地位,而施害者则是成年的白人男性,男主这种明显带有种族优越主义和男权主义的价值偏好,无法不让人避之不及。也难免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导演本人的真实想法,我们无从而知。

即使冯·提尔享誉世界的佳作,如《白痴》《破浪》《狗镇》《黑暗中的舞者》等,把女性角色作为影片中的主人公,甚至拥有耶稣基督一样受苦受难的救赎献身精神,但她们依然是丈夫(《破浪》贝丝)、儿子(《黑暗中的舞者》塞尔玛)、父亲(《狗镇》格蕾丝)的附庸,似乎生命仅是为他们或者不得已为他们而活。

《白痴》

《狗镇》

《黑暗中的舞者》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对我们试图参悟拉斯·冯·提尔便似乎有些南辕北辙。一个天生反骨的导演,一个反叛世俗的导演,一个打破常规的导演,一定是在主流认可的观念或思潮之下泼上冷水。所以你越不想看到妇女儿童被射杀,我偏要一本正经地拍给你看,你越是支持弱势种族一方,我偏要射杀他们。这才是那个疯狂的拉斯·冯·提尔,也才是他的着迷甚至着魔之处。

当然,只是做到这些,还远非疯蹄大神。拉斯·冯·提尔还将自己对建筑、绘画、历史和艺术等的理解带入到影片当中,使之相互诠释,形成自己的叙事逻辑,产生对原有创作的总结和超越。

最让人连发无数个“卧槽”的,则是在影片章回体结构的尾声部分。画外音的主人竟然是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神曲》中的维吉尔,这个象征理性的诗人企图去寻找杰克连环凶杀的犯罪动机,却一无所获。

结尾处,杰克又像《神曲》中描绘的一样,跟随维吉尔走过地狱和炼狱。而在一次攀岩渡河中,由于不听维吉尔所劝,杰克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正如但丁曾把伊比鸠鲁学派和异端邪教徒关押在同是深渊的地狱第六层。

《但丁和维吉尔在地狱》创作于1928年

拉斯·冯·提尔在此处给影片收尾,仿佛又再次回到1996年的《破浪》中,贝丝久病痊愈的丈夫在船上把贝丝的骨灰撒入大海那一刻,从天空中飘来了教堂洗刷罪恶和替人超度的巨大钟响。足足20多年,拉斯·冯·提尔的宗教意识和基本信仰从未改变。

《破浪》

拉斯·冯·提尔曾经这样说过,在当今丹麦导演中,除了比利·奥古斯特(《征服者佩尔》导演,丹麦国宝级导演)之外,就只有他自己了。这话虽然傲慢,但纵观世界电影导演之林,很难找到与拉斯·冯·提尔相似相近抑或是模仿的作品出现,他也的确在世界影坛享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作者| 刘泽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此房是我造》中你不得不知的25个“知识点”!!!(小科普)

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This is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This is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是杰克建造的房子。 是杰克建造的房子里的麦芽。 是杰克建造的房子里的吃麦芽的老鼠。

这是一曲英国童谣《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每句依次叠加新词,以此类推。这首适宜儿童,天真无邪的语言游戏,到了拉斯·冯·提尔手里,却成了一部杀人游戏。

《此房是我造》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该英文原名直接来源于那首童谣,故事也异常简单:杰克造了一所房子

冯提尔最爱干的就是毁灭童话,这次也不然。影片可以说是今年最具争议的作品,在戛纳放映吓跑100多位观众早有耳闻。据说是因为内容过于敏感,情节太过变态导致观众不忍直视。

2011拉斯·冯·提尔在《忧郁症》戛纳发布会的不当言论,被电影节理事会驱逐。这也是拉斯·冯·提尔被戛纳封杀7年后的回归之作,仍语不惊人誓不休地傲视群雄,要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这部出格之作应该在主竞赛单元占有一席之地。

要我说他就是影像界的恐怖分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片中恶心的情节大体为谋杀手段的残忍,连孩子也不放过,更别说是玩弄尸体了,动物保护主义者想必对其中剪掉鸭子后肢的情节充满了愤怒,各中细节容易被和谐,故不再赘述。

虽影片争议不断,但它涵盖的内容实在太过丰富。有人称它为一部艺术论文,有历史,绘画,影像,神话,文学,哲理等元素,糅杂成一部颇具风味的“PPT”电影,更是深度挖掘了一位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艺术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颇具价值,从观众“尖叫”逃离的情况便可想象其带来的深层恐惧的情绪。

它可说是冯提尔的集大成之作,延续了其早期作品的所有特性,最明显的则是分章节的故事结构和主人公与其他角色对话为旁白进行叙事。

今日我们保持中立态度,不聊其是否是部好作品,而是对其进行一次年度总结,并以其PPT的分章节特色聊聊冯提尔到底在电影里引用和“致敬”了多少艺术知识点

导演致敬德莱叶的《吸血鬼》(1932)


第一起事件

01

片名

《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专辑封面

文章开头边解释了这首英国民间童谣,冯提尔在处女长片便用过这首歌曲,影片主角更是沿用了JACK的名字,欢快小调变为惊悚悬疑,颇具戏谑感。包括第一起事件的凶器千斤顶的英文也为JACK.

02

格伦·古尔德影像

选段自纪录片《Off The Road》,弹奏巴赫古典乐。

他演奏从不坐钢琴椅,而是癖好一把矮板凳,驼着背忘情弹奏。

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是加拿大最伟大的钢琴家,但他生性怪癖。有人评价其演奏方式,“处于恍惚状态,被众多善灵和恶灵附身”,他自己更是说过,“我讨厌观众 我觉得他们是邪恶势力”

03

死亡的女人

“致敬”胡安·格里斯(Juan Gris)《Why Not Torture Terrorisrs》,还挺像的,借此连接了死亡与艺术。

04

建筑设计影像与画作

片中用建筑设计影像讨论尖型拱结构的教堂建筑的稳定性。

乌里森(Urizen)

《The Book of Urizen》的封面图,也是《光明之书最终卷》。它是英国诗人和艺术家威廉·布鲁克虚构的神话人物,代表传统观念与律法,理性。他有时也会承担建筑师的工作,与主角Jack联系在一起。

05

高更画作

《偶像》1898

《大溪地田園曲》1892

《欢乐的泪水》1898

《海濱兩女人 - 大溪地的女人》1891

《甜美的夢》1894

第二起事件

06

《名利(Fame)》

JACK开车拖尸响起的配乐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Fame》。其中一句词是:“名利,你想要的只在地狱才能休止(Fame,what you like is in the limo)”

07

JACK翻牌

“致敬”鲍勃·迪伦(bob dylan)的《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MV。

08

调皮的导演

左下角,看见了吗?

Jack练习常人情绪时,有一张是冯提尔的照片,还有美国著名连环杀手冰人。

09

羔羊和老虎

《羔羊》诗集

《老虎》诗集

《羔羊》和《老虎》是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一组诗集。他是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图解者、彫刻家、西洋棋师、作家和画家。其生前决定完成但丁《神曲》的插图但未完成。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冯提尔加入了羔羊和老虎的影像,并前后引用了威廉·布莱克的数张《神曲》插画与其画作。

《弥尔顿一首诗》1818

乌里森(Urizen)

《淫荡之环》(神曲插图)

10

黑暗之光

Jack发现的胶卷底片中最暗的点,是现实最亮的光,所谓光线真正邪恶的特质,是黑暗。并以一段酷似“Flash”的动画影像描绘杀手动机和心理。

第三起事件

11

家庭影像

这起事件关乎家庭,因此冯提尔加入了几段古老的家庭记录影像。

12

驱赶式狩猎

《瓦格拉姆王子的狩猎》(1804-1886)

《Still life with game, fruit and viola d'amore》亚历山大·弗朗索瓦·戴斯伯特斯(1661-1743)

人类狩猎行为的本质,从绘画与影像中被解析。冯提尔用狩猎家庭这一最敏感话题批判人类猎杀的行径。

引用猎鹿步骤图像

欧洲狩猎游行影像

战利品展示影像

“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

13

冰人

人称“冰人”的理查德·库克利斯基是美国20世纪最知名的黑帮连环杀手,38年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超过近200人。

第四起事件

14

《神曲》插画

《叛逆者的圈子》

《古巴比倫王》

《教皇》

《神曲》的脉络到后面渐渐清晰,威廉·布莱克为《神曲》绘制的插画也被搬上PPT。

15

贵腐(the noble rot)

酿酒影像

酿酒的三种发酵方法,霜冻,脱水和贵腐。贵腐又有三种方式,而“分解”则是将葡萄制酒术提升到艺术品的关键。

“腐烂是一种艺术”

Jack将这一过程与对尸体的冷藏进行连接,也就是他所谓的艺术。

16

爱的艺术

《维纳斯的诞生》桑德罗·波提切利 1487

《睡》古斯塔夫·库尔贝 1866

《犹太新娘》伦勃朗 1665

《吻》古斯塔夫·克林姆 1859

《吻》爱德华•蒙克 版画

维吉尔反驳Jack以没有爱就没有艺术,引用的一系列画作。

17

“遗迹价值理论”

阿尔伯特·斯佩尔(左2)

德国纳粹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在调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遗迹后,提出了遗迹价值理论。

片中引用的影像,被炸毁的纳粹建筑。

这种理论宣称,建筑物始终会倒塌,但倒塌后的废墟会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在会倒塌的前提下,也需要将建筑物设计得更好更宏伟。

希特勒的梦幻之都:日耳曼尼亚模型

“日耳曼尼亚”计划是希特勒想将德国首都柏林重新打造成世界之都而进行的城市重建规划。阿尔伯特·斯佩尔则作为首席建筑师承担重任。

18

崇拜的价值

片中引用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影像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世界上最危险的战斗工具。冯提尔将它发出的警鸣带来的恐惧与圣经中以色列人进攻杰里科时吹的号角声相提并论:以色列人吹了6天6夜,第7天终于攻陷了杰里科。

“杰里科的号角”

“杰里科的号角”

而“制造”斯图卡的人们被冯提尔称为偶像,艺术家。在现实中,这些人皆为独裁者。斯大林,波尔布特,希特勒等。

希特勒

波尔布特

19

歌德树下的残酷影像

歌德画像

《浮士德》(反人类,叙事结构与本片相仿)

世间有利有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歌德树下,歌德造就了许多著作,但同样的,也会有大规模屠杀,种族剔除事件。片中引用了多起屠杀事件的图像与影像。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

卢旺达大屠杀

20

自恋,自负

欧洲特快车(Europa)

女性瘾者(Nymphomaniac)

犯罪元素(Forbrydelsens element)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反基督者(Antichrist)

忧郁症(Melancholia)

冯提尔在片中引用了自己的几部作品,如同与“偶像”对话,也像是对自己的一次年终总结。

第五起事件

21

维吉尔

之前Jack一直与维吉尔是以对话方式叙事,此时维吉尔实体化,不知是否是冯提尔的故意安排,扮演他的布鲁诺·甘茨在《帝国的毁灭》中扮演过希特勒。

《帝国的毁灭》里精湛的表演

而维吉尔在《神曲》中作为但丁的引路人,也预示了Jack即为但丁的实体化。

尾声:大败退

22

大败退(katabasis)

入侵希腊的波斯大军

据《希腊远征波斯记》记载追随波斯王塞鲁士的希腊雇佣军战败后大举向海边撤退, 史称“大败退”。希腊语意为“向下坠落”,间接暗示了Jack的命运。

23

但丁《神曲》

但丁《神曲》插画

《神曲》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创作的长诗。也是整部电影的内核与脉络,冯提尔像是接替了威廉·布鲁克完成了《神曲》的插画任务,并以影像的形式绘制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地狱之旅。

片中手持摄影,纪录片式的镜头

片中通过万劫不复之人群

从“人造”房子打开了地狱之门,到身着红袍的但丁跟随维吉尔,穿过了女子阴道隐喻的羊水之路,越过冥河,到达炼狱的最底层。

渡河

片中重现了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但丁之舟》1822

24

地狱之门

维吉尔为但丁引路,通过地狱之门,布莱克绘制

现实中的人们也一直在探寻地狱的位置,采集痛苦的声音已找到相同频率的地心。

片中不知名探寻地狱的研究所影像

俄罗斯米科拉超深钻孔

真实的俄罗斯地狱之门——米科拉超深钻孔,深达12262米,据称科研人员在钻孔过程中时常听到不断的哀嚎声和尖叫声。

波提切利描绘的《神曲》中的地狱,1485

米开朗基罗·卡塔尼所绘的地狱横截面图,1855

片中的地狱

25

《Hit the Road Jack》

Ray Charles《Hit the Road Jack》

遁入虚无的Jack即为坏人的自食其果,但冯提尔强大的幽默感在如此应景的片尾曲里释放出来:

Hit the road Jack and don't you come Back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上路吧,杰克,永远都别再回来了,别再,别再,别再,别再。

这一曲Ray Charles的《Hit the Road Jack》,用轻快戏谑的爵士布鲁斯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个半小时的电影甚至有些意犹未尽。

当然还有几个未解之谜。

极乐世界?

Jack记忆中的极乐世界

片中对极乐世界的描绘是Jack儿时最爱的“草场的呼吸”,农民用镰刀整齐划一的割草,这个画面总觉得在哪见过,但又不知所终。

羊羔影像?

羊羔影像其中出现的这段动画,不知出处。

文字影像?

第四起事件开始的一段“文字”影像,不知出处。

如果你们碰巧知道,希望各位能给予一些答案或见解,或是知识点有所偏差,也可评论指正,再此谢过。

—End—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访谈 | 周圣崴:90后北大奇才导演,当代杨·史云梅耶,他还有多少标签?

《罗马》| 克莱奥,为何你如此美丽?

上半场:“太烂了!”,下半场:“太棒了!!”

糟了,我穿越到勃鲁盖尔的画里了!

 短评

重度强迫症患者,还有强烈的洁癖,还要当连环杀手,这不是折磨自己,这是在修行。

7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残杀画面太冷酷会有激励杀手和sociopathe的作用,这绝对是事实。LVT想说自己是艺术家要解放艺术。而实际上他不过是个病人用拍电影来治病。他用这部电影把这些年各路媒体骂他的话都洗白了一遍还不忘记带上电影的画面。古尔德很无辜和那么多血腥的画面在一起以后是忘不掉了。其实最受不了的是他的自恋。

12分钟前
  • 安獭獭
  • 较差

导演拍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犯罪职业生涯中辉煌的12年,用了杀手的视角,肆无忌惮的用影像挑战观众的底限,不过对于有备而来的观众,他的这些恶趣味不算什么。片子在创作上是【女性瘾者】的延续,风格像是一个集大成的阶段性回顾,大量对话夹杂着各种哲学式的理论,穿插着杀手的5个杀人意外事件,杀手通过杀人治愈了强迫症,但也并没有让他的灵魂变得更高尚,导演还是没种,不够纳粹,让他的主角最后坠入了地狱最深的地方。片子放在拉斯·冯·提尔自己的作品里算是比较比较差的了,或者说平庸,还不如【女性瘾者】。如果这部电影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导演在跟观众玩道德游戏,让观众代入变态杀手的视角看他杀人,不认同他的同时还担心他被警察抓到,导演一次次乐此不疲的用类型化的叙事技巧调戏观众,这种技巧多了,也让片子有故意哗众之嫌。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恶是平庸的,冯大疯必然清楚这一点。代表他摧毁欲一面的Jack故而不是建筑师,只是工程师。他只知道怎么摆弄材料,却总也改不起房子来。故而影片直到尾声前的五章尽管暴力,却显得拖沓无聊,毕竟这只是在堆砌暴力的材料。最终还是需要一个维吉尔,才终于把堆叠成山的人体原材料架成艺术的房屋。观众也终于在尾声里看到了真正伟大的艺术。冯提尔是在说:艺术可以展现恶,它是属于地狱的艺术,却也能获得波德莱尔般的伟大——天晓得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去解释一个本不需要解释的事情。一个潜在的危险是,他在“维吉尔”究竟代表了什么这一问题上语焉不详。究竟是什么把这般恶行变成了艺术?是爱么?是道德么?是超我么?我觉得他自己也不知道。

15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去掉結尾的廉價地獄可以滿分

19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讲了三个层次:首先讲艺术与疯狂的同构性,以及电影作为今天最能保存人类疯狂精神的艺术形式;其次,反对美国那种平滑、干净的连环杀手电影,这里没有什么深思熟虑的计划,没有殚精竭虑的侦探,没有任何犯罪学、精神分析学、法理学的分析;第三,杀人场景的极限体验,实现了对不可再现的暴力的表达,相当于拍了一场基于个人而不是纳粹的大屠杀,回应朗兹曼。

22分钟前
  • 大旗虎皮
  • 推荐

实在是跟不上导演思维的步伐,整个观影过程就是漫长的煎熬,不是因为暴力,而是因为冗长而造成的乏味无聊和不解。还给一星是因为还残存的影像风格和营造的惊悚感。直至片尾都不明白两件事:1 男主角为什么要杀人以及杀了这么多人怎么还被被抓?警察都是蠢货吗?2 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25分钟前
  • Prévoir
  • 较差

恶魔在世间大摇大摆,诗人在其后席地而坐。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要么名垂青史要么遗臭万年,拉斯冯提尔又要炸裂了!作为粉丝只想说又爽又难受,不少镜头简直......和<<女性瘾者>>一样是对话电影,还闪回了之前他的所有作品,和贾樟柯一样自我致敬😳。但是缺少深度,明显不如<<忧郁症>>和<<女性瘾者>>等的立意,撒旦地狱镰刀太直白了。

3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我现在很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离场,因为这个片子确实让人如坐针毡,但别的地方都黑着,只有银幕是亮的,你不想看不想听也无处可躲,只能选择出逃。但与此同时,这又是LvT最正的一部电影(结局),他通过提出一些美学和艺术层面的问题,让你的价值和灵魂发生震颤,从而产生真正的哲学意义,而非政治正确。他讽刺纳粹病态美,指责美式虚伪,还要打脸戛纳:他要冲击的就是一个连讨论都不让讨论的禁区。以真正艺术家的方式回到了戛纳,哪怕是非竞赛单元,无疑是LvT的一大胜利,更是艺术的一大胜利。

34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Seriously you guys love this film ?

37分钟前
  • Tsùn-hông
  • 较差

7。也属于电影论文,影像、概念、观点……好的地方其实很有趣,但看久了还是长,会腻。剧情本身基本就是全面展示连环杀手杀人细节和内心,部分场面还是挺大尺度的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本届戛纳最爱 大量哲学对话 绘画作品的融合 聚焦在一个极端残酷的变态杀手内心深处的精神与思想 没有挣扎只有艺术的理所当然 结尾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 负片中光源是最黑暗的地方 他最终抵达了这个最明亮却最黑暗的地狱 太惊喜了

42分钟前
  • 十二
  • 力荐

#Cannes71# 完全没想到拉斯冯提尔拍了半部对话体论文电影!这用电影史和艺术史的水平比斯派克李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他就是用这部片子解释上次戛纳那句支持纳粹的言论,反正说清楚了。另外此片必然与内地大银幕无缘,别想了……就是自恋程度和自说自话程度也很高,节制一些会更好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道格玛95给他最大的遗产就是摄影,而在经历欧洲/良心/美国等三部曲之后,拉疯已经进化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了。其次,片子的尺度根本没传言说的那么大,血腥气极低,无论是精神气质还是影像面貌,在拉疯这儿简直是“PG-13合家欢”档次。但还是太遗憾了!要不是割乳房的故事烂透了的话,本片将是我心中的神作。即便如此,它也是最好的描写连环杀手的电影之一。借由杰克(但丁)和维吉尔这组人物,将人类整体的疯狂命运批判得体无完肤。从另一个维度对接杀戮与艺术,到头来其实是完全的讽刺。本片远不是拉疯最深奥迷幻的作品,非常直白。但是各种花活玩儿的飞起,肢解爱,追求贵腐,还有“意外的幽默”,教人酣畅淋漓。最后师徒从阴道进入神曲,又通过游历地狱炼狱天堂、解构《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而达到高潮,收尾也恰到好处。彩蛋更是恶趣味。

44分钟前
  • 王写写
  • 推荐

【B+】房子是杀手的自我人格,造房子便是在塑造人格,杀手一直试图造一个漂亮的木房,却总是推倒重做,便是他一直想通过杀人来建造一个正常标准内的优秀人格却屡屡失败。死神最后让他用尸体造房,也是在说:你丫压根就不是正常人。杀手入了地狱,却失望发现他的“艺术”造诣如此之高还是入不了最深层,得知还有一条几无人完成的极致之道,毫不犹豫爬上陡壁,最后和之前所有平庸的人一样掉了下去,死神无奈摊手,又一个自以为是的sb

46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一半不到一对老年夫妇离场了,不久后一个男人离场并对着屏幕竖了中指,(一共走了几个我不知道)我实在舍不得票钱坐满了两个半小时,如坐针毡,浑身上下生理上的难受,想吐,结束后赶紧跑,因为感觉身后那群陪我看完的起码一半都是疯子。看得出导演的一些想法,但实在没有一点点的兴趣去回忆思考了,这片完全越过我的承受底线了。拉斯·冯·提尔是个疯子,你告诉我他就是个连环杀手我都信。

51分钟前
  • 低****口
  • 很差

角色很智障,地狱空荡荡。冯提尔自恋到没朋友了。没觉得生理不适,就是觉得无聊...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拉斯·冯·提尔的新片《此房是我造》在戛纳引发了强烈的争议。在周一晚上的放映中途,有超过100人中途离场,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过于让人恶心”。 “提前退场!射杀孩子的画面绝不是艺术,也不是娱乐。”

58分钟前
  • 昨夜星光
  • 很差

这不就是乙一的小说《冰冷的森林里的白色房屋》!男主角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充实了,尽己所能地做完了几乎所有想要做的事(aka杀人拖尸割奶子),创造出了自己理想中的作品(aka尸体垒成的小房子),当他面对地狱的审判时,也可以比我更昂首挺胸地宣布:“我这一生绝没有虚度!”

1小时前
  • 王大根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