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2007

HD

主演:刘烨,梅丽尔·斯特里普,艾丹·奎因,钱熠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暗物质2007 剧照 NO.1暗物质2007 剧照 NO.2暗物质2007 剧照 NO.3暗物质2007 剧照 NO.4暗物质2007 剧照 NO.5暗物质2007 剧照 NO.6暗物质2007 剧照 NO.13暗物质2007 剧照 NO.14暗物质2007 剧照 NO.15暗物质2007 剧照 NO.16暗物质2007 剧照 NO.17暗物质2007 剧照 NO.18暗物质2007 剧照 NO.19暗物质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暗物质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物理专业研究生刘星(刘烨 饰)远赴美国某州立大学深造,在校期间,他师从著名教授雅各布•瑞瑟(Aidan Quinn 饰)。他的勤奋和出众才华很快在同侪中脱颖而出,并深得瑞瑟教授的信任和赏识。在众多课题中,刘星独对暗物质倾心着迷,他将自己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却未料到他所得出的理论与导师经典的瑞瑟模式相冲突。  刘星关于暗物质的论文博得一片好评,然而醉心研究的他忽略了校园政治的存在,他的答辩未获通过。极度抑郁和愤慨之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本片根据卢刚事件改编,并荣获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阿尔弗莱德•斯隆奖和2007年亚美电影节最佳故事影片奖。人鱼缚生活大爆炸第十一季嗜血之夜铁三角2007沉睡者上海沧桑传染病(粤语版)文豪野犬BEAST坏女孩2骗术奇谭盲点第四季武林女大学生墨路忍者神龟1990Specialist特别篇相棒第15季自由坠落2013公主与侠客超速魔侠3:纯真的终点龙族新娘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Season2爱我第一季美国旅馆异形:人族的统治大路朝天我们的夏天阿尼巴尔约瑟与虎与鱼们岩浆来了第三季浒门客栈第一季魔警杀手金水桥边醋海风波现代爱情故事狩猎2022异星战甲之青龙海边的白房子童话夜蒲野人七号部落B计划2023黑之契约者第一季爸爸当家烈火雄心苦妓追忆录

 长篇影评

 1 ) 美丽的一刻

这部片子有我很喜欢的两首曲子 奇异恩果和往事难忘,卢刚的杀人事件N年前就已经震惊中外,我所提的只是电影本身,刘烨所饰演的这个单纯的大男孩。
  他是一个孤傲的人,也是一个内敛的孩子,除了读书,他对人类社会的认知是处于孩童时期的,单纯,任性,也有成年人所没有的善良,直爽。
  父母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他无时无刻都在惦念他的父母,直到最后他将所有积蓄都邮寄给了家里。
   他是一个与爱情无关的游子,他的才华不被赏识,甚至被自己的导师排挤,他来自重工业日益衰落的东北,家境贫寒,环境塑造了这个悲剧。
   当一个人陷于这种无法自拔的绝望中还能做什么,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就像上帝。
  当他开枪的一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在血腥之中,他的怒火得到了发泄,在别人的畏惧中他圆满了,圆满是一种美。
  
吴刚家书
二姐:
  你好!内附的支票请迅速存入银行。这封信是专门写给你的,故不要让家里的其他人看到,在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已寄了一些东西回去,算是我的遗物。我想你只要跟海关说明,他们会让这些东西进境,就算是我自己带回来的。我最担心的是父母二老,他们年事已高,恐怕受不住这场风波。但我自己是无能为力。这副重担就要落在你肩上了。我恳求你一定要照顾好他们,不息(惜)一切代价。另外,不要花钱为我办葬礼。千万不要跑到美国来搬运尸体回家。最好是让中国大使馆把我的遗体在美国就地火化,只运一些骨灰回去即可。
   牢记:不要让美国这边敲诈钱财。我想我寄回去的钱物足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已)足够报答两位姐姐的抚育。我昨晚给你打完电话后,一个人哭得死去活来,我死活咽不下这口气。你知道我一生来正直不阿,最讨厌溜须拍马的小人和自以为是的赃官。我早就有这个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学位。这是全家人的风光。你自己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几个贴背的人给我陪葬。我这二十八年来的经历使我看淡了人生,我曾跟几个人说过我想出家修行去。人的生活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在美国虽然吃穿不愁,但上边有大富人,跟他们一比,我还是个穷光蛋。总之,我给我自己出了气,给家里人生计提供了保障。
   我还有何奢望迷恋人世呢?古人云:“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之(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四大目标,我都已尝过,可谓知足矣!我虽然是单身,但女友已有过一些。高中住宿时我就已开始交女朋友,上大学时经常和女孩乘黑溜进二六二医院老家过夜。到美国后,中国的外国的、单身的已婚的、良家女或妓女都有交往。我这人没有恒心,我是见异思
   不管怎么说,我对男女关系已经有些腻烦了,进一步我对我攻了十年之久(四年本科,六年研究生)的物理已经失去兴趣,可说是越走越觉得走进死胡同。物理研究是越来越失望,目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人们按照不同的学校分成几大派,互相攻击对方,大为吹捧自己。无怪有人说“现代物理是自己骗自己”。我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学更实际一些的学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自己一窍不通,不能在学业上加以指导,全靠我一个人瞎闯。很多美籍华人物理学者在美国混得不得意,就回到国内一阵时间,吹嘘自己,为祖国贡献。于是中国**也就大肆宣扬,哄年轻人去读纯理科。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我当初去读工科,我今天绝对不可能来美国读学位攒美金。父母是没有经济实力送我来美国深造的。本校一些搞应用学科的人,他们父母大多是留过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家里有外汇,可以提供子女考托福、GRE,提供在美的学费和生活费,或他们有海外亲属来借钱。我今天到这一步,已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在内。我信奉:“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我一切自己做自己当。另外,最好不要让下一辈得知我的真相,否则对他们的将来不利。永别了,我亲爱的二姐。

 2 ) 时空错位,恶俗嫁接

本片根据1991年留美学生卢刚事件改编,我也正是由于其「真实事件改编」的性质去搜寻观看这部电影的。看罢,我只能劝谏后来人,这根本是毫无意义的烂作。此外,千万远离执掌本片的那位华裔美籍戏剧导演——陈士争,因为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溢满了对中国文化的恶意贬低。

影片于2006年5至7月间在美国犹他州拍摄,想讲述的故事年代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故事开始时出现3.5寸软盘和卧式机箱样式的386电脑这种硬件设施,说明确实想用道具来还原当年场景。中国学生的发型显得老土,衣服也都是蓝灰色调,最具标志性的是那一副副顶在中国学生鼻梁上的大黑框眼镜,造型和1991年播映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大致相仿。可是美国人方面呢,却又完全一派当代造型打扮,基本就是2006年的惯常妆容。

我从没有亲身去过美国,更别提九十年代的美国。但影像可以记录生活,1994年开播的美剧《老友记》连续播出了十年,对比最后一季和第一季的人物造型,便可印证我所言非虚。中国大陆1993年播出的《北京人在纽约》也是远赴美国取景拍摄,都说明当时的美国人审美观一样显得土里土气,绝非电影《暗物质》中表现的那样现代。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影片中的留美学生居然在看电视播出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间或还夹杂一句李亚鹏版《射雕英雄传》的说话声音。这两部电视剧可都是2003年之后才有的,如何能够一边用着90年代的3.5寸软盘和386电脑,一边却又能看着2003年的电视剧?

更可气的还在后面,影片中凡是出现刘星家人在中国北京生活的画面时,都要特意套上泛黄色重颗粒滤镜,显然是做旧处理的手法,再和美国生活的写实镜头两者剪辑连接到一起,更凸显中国有多么落后。天哪,原来导演在这里的世界观居然是蒸汽朋克——落后与先进共存,可为什么偏偏只表现出中国的人和物是落后,而美国的却又都先进呢?再看看里面描绘的中国留学生,刻意选取诸多劣迹行为来表现。我不否认这些现象存在,但在人心里自尊与自卑是一体两面,在外在表现势必也同时有尊严和卑贱,为何偏偏只知道表现卑贱,却无视了这些留学生都已经是博士学位的精英身份了呢?

环顾男主角刘星周围,整间美国实验室里都是中国学生,整个学生宿舍里也都是中国留学生,几乎就连整所大学里也都是中国学生,看不到其它国家和肤色的学生,多么诡异的世界。同宿舍的那几位中国留学生,都是皮肤黝黑,品行趣味尽显低俗,中式英语磕磕巴巴,如果把他们的形象放到任何一部农民工题材作品中都属反面形象,居然还硬说他们是受过十几年中美两地教育的高端人才,这何尝不令我感到愤怒。

陈士争导演曾在媒体采访时说:“对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卢刚是英雄。这些学生为了适应现实,不惜将美国梦变小。但卢刚不肯妥协,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灭时,他也随之消亡。”从如此片面的角度立论,继而揉合他个人对过往经历的报复,以上这些时空错位,恶俗嫁接以及蓄意的贬低都齐刷刷出现在这样一部争议性话题的电影中了。

为了更多了解这位导演,我又特意看了他2010年执导拍摄的中国版《歌舞青春》,原本美版洋溢青春欢乐的歌舞剧,到他手中立刻糟践为充满低俗气味杀马特风格神经片,当然他不会忘记加入他喜欢批判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和无知,足以令两代中国观众作呕,尽是世俗化贬低的满怀恶意都溢出屏幕之外了。

我在网络上更多了解陈士争导演的过往经历,只能愈发领略这个美籍华人是蓄意对中国文化报复:1963年生于湖南长沙,幼年时在动乱中目睹其母死于非命,其父被下放,自己在湖南人办丧事的场所跟着学唱戏;1987年赴美,修读纽约大学戏剧导演硕士,因为数年后的事件变成美籍华裔;1996年前他以华裔演员的身份混迹于西方剧团不得志,直至1999年他凭借湖南花鼓戏背景和多年美国经历,跟风在林肯艺术中心导演昆曲全本剧目《牡丹亭》,终于引起轩然大波,不仅限于戏剧和戏剧团层面的指责,甚至险些影响当时的中美关系。而后他更是不断改编中国传统名篇,以曲意迎合西方人对东方的猎奇心,杂糅符号化的中国元素,不论是什么题材什么剧种,都要同时用上评弹、京剧、秧歌、杂技和高跷,人物造型都要变得鬼神妖魔一般,在外国人眼中自然显得火爆热闹。

陈导演离开中国时间太久,也不愿再认真关注中国当代,大概也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只记得把曾经的愤恨都宣泄在作品之中,将恶意泼洒给观众。因他的经历频繁涉及上层建筑问题,我也不愿多谈了,我只能喟叹,正是有陈士争导演之流的存在,东西文化差异的鸿沟只会更为难平,彼此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也只会更为严重。最后借用前人的语句赠予美籍华裔陈士争:「丧失文化品格的伪文化的有意制造者」。

说回《暗物质》这部电影,陈士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源于一位对中国未来很感兴趣的投资者喜欢这个故事,赞助他独立制片。能邀请到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因为他们刚好做邻居。而关于刘烨的参演,有传闻是被导演骗上贼船,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根据IMDB查到的情况,该片在2007年前十个月里曾拿到美国和欧洲8个小型电影节中参展,迟至2008年4月才在美国包下两三块大银幕公映,共斩获三万美元票房,不知道够不够演员们的盒饭钱。

观众们对于原型事件的关注,掩盖了电影的毫无诚意。关于原事件,1992年的《华夏文摘》十一月号增刊上曾刊载报告文学作品《万圣悲魂》,作者刘予建是在走访多位当事人亲属及同学整理诸多材料后完成,虽然也有受到受访人写信辩驳,但整体逻辑是可以自洽信实的。

 3 ) 他人即地狱

《暗物质》是刘烨与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一部影片,系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震惊世界的真实枪击案改编而成。一个在美国念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因未能得到博士学位,开枪打死导师与同学后自杀。
刘烨在片中饰演赴美留学生刘星,一名才华横溢,胸怀大志,性格内向的青年,在国内念北大亦是第二名的成绩。估计这人从小就是只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主儿,初到美国时简直单纯得令人发指。他不知道坐免费班车到超市挑便宜甚至是不要钱的东西,他不知道遇到宴会时要拼命地吃以节约下一顿饭钱,他更不知道室友偷接电视信号后电视里播放的两具肉体翻绞时那个女人一直尖叫的“I’m coming”是什么意思。
但是他惊人的天赋获得了导师雷塞教授的青睐,其腼腆的性格与对科学的执着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尤其是照顾中国留学生的乔安娜女士(梅丽尔斯特里普饰)。看上去他慢慢融入美国文化之中,玩西部牛仔游戏,参加各种座谈会、学术研讨会和酒宴,还喜欢上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
宇宙中的暗物质是他痴迷的研究对象。在能够望见浩渺星空的礼堂中,他用不太熟练却激情洋溢的英语对乔安娜说,宇宙中能见物质不足1%,其余99%的都是不可见的暗物质,但我们知道它们在,它们时刻在发生作用,而我能看见它们,通过数学!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他给父母写信说,我一定会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雷塞教授在影片中被描述为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他确实欣赏刘星的才华,却丝毫容不得学生超过他,当他看见因为刘星出色的表现引起另一位教授的关注时,眼神已经起了变化,渐渐地,他开始将自己的宠爱转移到另一个乖巧懂事的中国留学生冯刚身上。冯刚不是香蕉胜似香蕉,他给自己取英文名字劳伦斯,与刘星等中国留学生说话时也操着流利的英语。当刘星纠正他研究中的谬误时,他笑着用英文说谢谢,你说得很对;当刘星对他说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时,他仍然是那般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说,没错,但是我们现在是在这里。
刘星很失落,但他仍然期望通过自己在研究上的成绩来重获教授的信任和喜爱。他一遍又一遍地做研究做课题,当他终于通过熬粥时的顿悟完善了自己的宇宙理论,兴冲冲拿着手稿找到雷塞时,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拒绝。他终于还是自行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理论,获得一片赞美之声,然而这与雷塞教授提出的物理模型休戚相关却没有得到他首肯的东西终于点燃了雷塞的怒火与妒火。
博士论文答辩时,雷塞明目张胆地给刘星使了绊儿,答辩小组的另两位成员明知却没有反对。影帝刘烨,此时用眼神表达着一个年轻学者对这样一种欺骗,一种背叛,一种报复混沌无知茫然无措震惊无比的心态,是的,他太单纯了,在当工人的父母塑造的穷苦却和谐的家庭中,在北京大学自由开放宽容(姑且按影片理解)的人文中,这小孩单纯得像一个愣头青。于是,当室友们在陋室中准备为刘星拿到博士学位开party时,伴随强烈的打击乐,只看见偌大的教室里,刘星发疯一般地撕扯乔安娜特地为他这次答辩准备的昂贵衬衣,他脸上,已经呈现狰狞。
先是安静的流泪,一个人蜷在黑屋里。接着,以为可以在爱情中找到些慰藉,可是在茶叶店打工的美国女孩说,我挺欣赏你这个人,可我们是不可能的,对不起。然后,面对同学们的毕业,面对才干远远不及他的劳伦斯冯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一个人躲在角落。最初,对乔安娜送的天文望远镜,他还能用腼腆的笑容说谢谢,慢慢的,他就真的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了,除了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大学都争着要我,我要把你们接到美国当刘星教授的父母。
骑单车在街上晃悠时遇见陌生的同学,对他说;嘿,你是刘星吧,我看了你的论文,写得真棒!他置若罔闻,是真正的置若罔闻,如同没有看见那个人一般,连“哦”都没有一声,只是埋着头,推车走掉,径直走到乔安娜的住处,开始推销化妆品。一边狼狈而羞涩地对乔安娜说,我只是闲着打打工,一边用拙劣的手法为她试用这些看上去就很廉价的护肤品。影片特写了这个镜头,刘星认真却呆滞的表情,乔安娜尴尬而心疼的眼神。当刘星的手在乔安娜脸颊上轻揉时,梅丽尔在这部戏中的表演到达了最高峰,几乎没用一句台词便把对面前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痛惜与欲哭无泪表现得淋漓尽致,有释放更多的却是压抑。刘烨能与她配戏确实可以说得上非常幸运。
回忆到这里,刘星的生命轨迹基本到头,从最初舒心的笑容到苦笑,到最后雪地中被雪覆盖的人。他开始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给父母汇去几年积攒的1万(或者10万?)美元,静静地向学校走去。
音乐节奏舒缓下来,情感悲凉起来,很有渲染力。慢镜头中首先出现刘星的母亲,她推着自行车过铁轨停下,忽然慌张地掉头;接着是刘星喜欢的美国女孩,在打工的地方忽然停顿了动作,以迷惘而惊惶的眼神望着虚无;然后是乔安娜,在七彩的暮霭中练太极,忽然停了,跟着疯了一般开车向学校驱驰。刘星的母亲推着自行车在奔跑着,乔安娜的汽车在平直的大道上飞驰着,刘星在一言不发中开枪击中了正做演讲的卢刚、观看演讲的雷塞以及另外两名学位会成员,最后坐在雷塞的办公桌前,学着后者的样子将双腿放在桌上,对着自己扣下了扳机。这是他人生唯一一次如此的放肆。
刘星的母亲回到家,接到了乔安娜的电话。故事戛然而止。
整部电影情感铺陈很不错,节奏一般,演员比较到位,音乐很赞。至少是我能理解,一个18岁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一心要拿诺贝尔奖的年轻人,最后拿不到博士学位需要靠兜售廉价小物品维持生计的巨大心理落差。
片中卢刚的妻子在家庭聚会中用英语唱了一段《蝴蝶君》(似乎是,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颇搞,我在想或许导演是用这样的方式再次强调东西方文化差异,说明彼此的不理解之间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事情。
“暗物质”作为影片名,很契合,尽管它令我最初以为这是一部科幻片。暗物质是男主角的痴迷对象,也是导致他失去导师宠爱的祸根。这个看上去与我们生活全然无关的名词,贯穿影片始终。这个片名也同样直指人心中的暗物质——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它一直在作用。最初我以为他只是指男主角,看的过程中反应过来导演应该包含其他人,雷塞教授,卢刚,等等。每个人心里的一点点,随时随地相互作用,最终以几何数字增长,成为酿成悲剧的绝对因素。
刘星是个心高气傲,或许从某种角度上说不能被社会被他人理解的人,那一点点心中的暗物质,虽然是悲剧的最终缔结者,却也未必不能说是他灵感与天赋的动力之源。当他为女孩制造银河,将牛奶倒进咖啡,惊叹于那其中万宗变化,女孩却一脸不解——准确地说是对他狂热和痴迷的表情不解——之时,想起了一篇科幻小说《递归之人》里描述的那个人,同样的科学天才,同样的幼稚纯粹,同样的不被理解。
说说片尾三位女性的表现。在导演看来,女性是最纯粹的属性,这似乎也是很多纯粹的男人惯有的情结。至少这部影片中,女性没有被表现出内心有暗物质,并且在影片最后,被硬生生赋予了一种拯救的力量,尽管它来得太晚,却同时具备了隐隐的共同感应。这是相当唯心的,套用韩寒同学的一句话:那都是电影里表现的情节,真实往往是在你想他的时候他不定在做着你最不想他做的事情。思念是不可被感知的,我的观点。
最后,始终想起一个很快就会出国的朋友,太年轻的年龄,不知道其是否具备照顾自己的身体及精神能力。只能在此给予遥远的、单方的、不被感知的、停滞在这一刻的祝福。
感谢“他人即地狱”,这让我们有了互相自私的基础。在我们因为自私与贪欲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幸而有自私来以忘却而平复。阿门。

 4 ) 美国的种族问题,黄种人和白种人的种族问题都是本质的




美国这个国家本质上和中国的立国之本就是不同的,最早建立美国的那伙人都是什么样的人?那都是不远万里跑来的白人殖民者,基本素质除了圣经没什么知识。这帮人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他们形成一个个殖民点,每个殖民点由教会形成组织,教会不仅是聚会上中心也是政治组织中心,再往上是county,每个 county各成一个小政府。谁来保护这些人的安全呢,谁保护他们不被陌生人枪杀呢?首先,这些人在这个大农村,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个外来人,其次,豺狼来了有猎枪,枪是达到人和人之间见面都要问好的根本原因,仔细想想,当你在美国的荒郊野外碰到陌生人,是什么感觉让你觉得有打招呼的必要?

美国的济贫扶弱完全以教会为基础,整个社会根本上同理心的建立也来自教会,这一点不得不说教会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但也是美国根本的局限性所在。试想新教教会的组织毕竟松散,不同背景和族裔的个体往往是人以群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非常的少,甚至这个社会的最早组织者,那帮白人,从根本上并不觉得,有和不同与自己的人交往的必要,你可以管这种心态叫个人主义,了解一下白人的基本盘就知道,绝大多数白人的圈子是很小的,很多人一辈子就生活在自己教会的圈子里,朋友,结婚都在里面。可以看一部很有名的大作叫《哈利波特》,虽然作者是英国白人,但也可以看出整个欧洲人的心态,在这个理想化的浪漫故事里面,朋友永远是朋友,敌人永远是敌人,敌人最早怎么来的呢,和你不同的人,和你不同的人怎么相处呢,见面就打架似乎是唯一的办法,朋友是怎么来的呢,一开始就决定了,朋友会持续多久呢?基本是一辈子,朋友和朋友结婚,敌人和敌人结婚,下一代继续维持这种敌友关系。由于榜样的力量,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也基本遵循这一逻辑。

种族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吗,似乎可以,也似乎没有指望,黑人地位直到民权运动都没有多大变化,民权运动似乎带来了变化,但是黑人自身的素质并没有提高,也看不出提高的指望,因为民权运动本质,是通过基督教的说教“我们都是被平等创造的上帝的造物啊”,来彻底感动白人基督教徒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对黑人被歧视地位的反思而改变了绝大部分人的态度。不得不说是很有效的,要记住民权运动不仅改善了黑人地位,也改善了黄种人的地位,没有马丁路德金的死,也没有华人今天在美国自由居住,从事自己选择的任何工作的可能。在民权运动之前,除了中餐馆,洗衣店,和少数知识分子可以在科学界有一席之地以外,其他行业事实上是对华人关上大门的。而民权运动的局限性在于,民权运动之后大多数人对黑人开始”敬而远之“了,政府和机构开始耻于承认种族歧视了,但是,并没有一种集体或者国家支持的力量真正深入黑人社区帮助他们,只是零碎的个人力量,如同杯水车薪。因为白人从来没有想过真正接纳少数族裔,也没有“和而不同”的想法,因为一神教的本质就是排斥异己的,你不和我们一样,不是朋友,那就是敌人。虽然民权运动下似乎给在基督里合一提供了可能,但是也如前面所言,教会分散的力量尚不足以改变整个社会的状况。

美国政府是这样一个政府,它由一帮政客操控着,从事的是利益划分而不负责教育公民,公民们事实上可以自由选择用哪些信条来教育自己。目前整个国家的信仰暂时统一在基督教下面,但也可能并不永远如此,而按照言论自由法,你事实上可以发表任何言论,只要不是赤裸裸的“杀死×××”,你可以说“赶走***","***滚蛋”,而政府必须维护你的言论自由权。如果你的“赶走×××”言论全国巡回播放获得了群众乃至议员的支持,理论上议会就可以通过一个规定,实实在在地"赶走×××",美国的第一批华人移民就是这么被赶走的。当然美国人毕竟进步了,大家基本都还知道种族歧视是不好的,但是也有坚持种族歧视的群体,而美国政府必须维护他们的言论自由,毕竟宪法修正案大于一切先进思想嘛。所以民主的本质,谁人多势众谁赢,一直没有改变过,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族裔,一、作为一个群体不会被真正接纳;二、在政治博弈中,如果被多数族裔化为斗争对立面,那就绝没有赢的可能。

华人在美国的前途在哪里呢,目前的华人:有一个背景文化与美国迥异的母国,新移民的数量一直占相当大比重。至今为止人们对华人的印象也还是以第一代FOB 为主体,也就是永远的外国人。华人在美国的前途过去完全取决于中国和欧美列强博弈的前途,他们是风口浪尖里的前锋。如果中国不争气,看看以前的历史,当美国人提出一个议案要赶走中国人时,华人就是刀口上的肉。华人乃至亚裔为什么如此吃亏,首先不同于欧洲裔和非洲裔移民,亚裔在美国没有基础,美国事实上是欧洲裔移民建立的国家,非洲裔带过来当奴隶,亚裔呢,如果把印第安人算上考虑所有黄种人的话,我们的角色似乎是欧洲裔移民的敌人,从殖民时代的斗争到太平洋战争,到越南战争,如果要说更古老历史的话,欧洲人历史上对黄种人的恐惧那是由来已久,不然也不会有黄祸这个词了。整个社会,乃至老墨老黑,对亚裔的仇视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有样学样,事实上整个大众媒体都在暗地里营造一种对亚裔的仇视和鄙视情绪,后面的始作俑者是白人精英,而底层人士在被成功洗脑后自然而然成了打手。这一招用来对付少数民族,在美国历史上再常见不过了。最后是华人自己的问题,当华人在异国他乡面临如此大的潜在压力的时候,基本的反应第一代是逃避,当缩头乌龟。第二代以融入为己任,他们对自己的美国身份如此敏感,最害怕有人把和自己第一代移民,FOB们拉上联系。如果华人乃至亚裔能够凝聚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的话,就知道最好的选择是团结+斗争,但是有由于缺乏联合的理由,整个群体在压力下做为弱势群体是被“压碎”了,一部分选择彻底放弃自己的背景全心融入文化迥异的美国,一部分选择不有意的融入,保留自己的文化习惯,但也不寻求联合,只是独善其身,成为事实上的文化边缘化群体。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很大一部分第一代华人既不参加华人教会,也不成立任何组织,在美国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事实上放弃了自己的斗争权,让华裔作为一个群体事实上是散沙一片,华人在一个个的被打,被杀,却没有适当的声音发出来。

 5 ) 被“中国式教育”扭曲的一代人

抛开卢刚事件不谈,单对于“刘星”这个电影人物来说,塑造得应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像这样的所谓“书呆子”,或者说“模范生”,能最终走上这条极端的道路,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电影中无论是用他朋友做对比,还是他父母的那种望子成龙的中国式一般状态、语言……都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看过《美丽心灵》的人都明白,科学这东西,没有一点狂妄和疯癫是绝对不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的,而刘星的所做所为,正出于一个科学家必要的心理准备。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导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想:如果刘星的导师是纳什的话,他早毕业了。但很可惜,他的导师是一个伪善的小人,所以他更欣赏平庸、虚伪的劳伦斯.冯(一个一出场就令观众恶心的家伙)。我认为本片看似一个美梦粉碎的俗套故事,其实讽刺的并不仅仅是美国,它更是对中国人那套教育体制的完全否认。真正杀死“刘星”的也不是别人,就是他在中国接受的那一套教育方式。

应试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抹杀理想,事实上刘星想的就是“应试教育”鼓励的东西——诸如:努力学习、为国争光、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等等。当然从表面看,对家长来说就是:光宗耀祖。这点在中国孩子的心里是心知肚明的事情。刘星为自己设想的路,一开始也是这样。他用自己超一流的“考试能力”,仅仅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导师让他用一个星期完成任务——这不由地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为了考试,提前一个星期临时突击,仅仅是为了让父母看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这就是中国式的逻辑)。所以对于“问题本身”,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一点都不怕。他们最怕解决的恰恰不在具体事物中存在的问题,他们最怕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这一点刘星是更本想不到的。因为,在他做这个美国梦之前他只是想把“事”做好——仅此而已。

在中国,从小我们的父母,为培养我们(独生子女)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我们只需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刘星是这样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环境中被培养出来的,忽视了这一点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影片的立意。

这样的孩子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爱情上,他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与伟大的数学家纳什是有共通点的。因此面对现实的残酷,他们最终除了在这个“人肉世界”里发疯之外,几乎找不到第二条路。满脑子的“暗物质”不仅令刘星在权威人士面前得不到必要的尊重,更让他喜爱的一个美国女孩,不得不敬而远之。于是,在这双重打击之下,这代独生子女的心理的诟病——他们脆弱不可避免地走向自毁。

在片中我们可悲地看到:他们这些所谓的“天之娇子”在美国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中有些人成为了理论的俘虏、有些人开始在生活上追求美国方式,更有甚者,彻底地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比如劳伦斯.冯)。但是,只有刘星,一直在坚持一种本色生活、学术上则表现为一种“原创精神”。

一身亲切的蓝色条线运动衫,一个大而笨重的书包。这个应试教育下的“典型形象”,是我们中国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有梦想、有抱负、对祖国更有无比赤诚的热爱。他的眼泪,有人懂,也有人不懂。但,他的坚强却比纳什差远了,每一次对父母的撒谎,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拷问。我仿佛看见了在那遥远的彼岸——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父母的期望这时已经变成了一种压迫、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压迫——它一旦与外界的其他压迫混合在一起必然导致一个“独生子女”的彻底崩溃。因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挫折教育。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竞争中,我相信刘星的那所谓自尊心,不过就是因为常年的考试——高分——再考试——再高分积累起来的罢了。至于别的什么,更本不用他操心(他也不用操心),这无疑为他后来的扭曲埋下祸根。美国人可能不理解。但作为一个80后、70后的过来人,这应该是再好理解不过的。我们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什么狗屁博士?!什么狗屁论文?!什么美国梦?!应试教育对这代人的深远影响,不是说:“让你出国,环境变一下就可以完全颠倒过来的”,在那套完备的体制下,毁灭的恰恰不是人的才华,而是人的心灵。刘星真正毁灭的地方也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在他第一次因为成绩出色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今天的疯狂。

可以想象:在他自认为强项的这个领域,他应该有多么的不可一世呀……但也正因为如此。从没有经受过此类失败中国知识分子、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学识上的羞辱”,他们一旦失去了他们的必然王国,你让他们怎么活呢? “飞得越高 摔得越惨”——这话是有道理的。

一贯的成功意味着一贯期望值的累加、其实,不仅是老师、父母……包括他对于自己的期望值都是相当高的——这必然在另一方面会很吃亏。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从来不告诉孩子(也不可能告诉孩子)——面对这样的风险该怎么做?因为它自身要求就是这样的东西——没有成绩就滚蛋。

所以,这是一个注定要发生的故事。中国式的教育对抗美国式的功利,除了全面、彻底的失败,还能怎样呢? 而它只有发生在我们培养的所谓“尖子学生”身上,才会显得特别深刻,让人有所觉悟。如同我们要消灭腐败一样,只有高官、大官、不可能腐败的人也腐败了。我们才会想到:“是否该做点什么?!”,其实在我们的改革家们想的时候,问题自身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更大、更黑暗的问题即将发生。片名:Dark Matter 起得很好——它暗示了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会有那么一天的……

 6 ) 物质,反物质,暗物质

半夜睡不着觉,爬起来看这部早就期待的电影。

若干年前在《郑渊洁对话录》上第一次看到中国留学生卢刚的名字。若干年后,我看着这部美国制作的小成本影片,想起郑渊洁当时的结论: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典型失败案例。真的如此吗?

刘烨的表演中的疯狂和躁动能够打破人们对中国青年演员的成见,哪怕是美国人的成见。他的身上永远有一丝青涩不安的成分,让人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来。

当天才遭遇天才,当天才遭遇魔鬼,似乎免不了一个可怕的结局。片中的中国人唱歌都是一股纯正的歌咏味道,让人不寒而栗。

若干年前还看过一部关于卢刚事件的报告文学,其中的情节很多都不可能在一部电影里展现出来。不过就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已经足够让人感到沉重。虽然对刘星(卢刚)的性格挖掘不够深入,大致的味道还是对的。

有人说,所有的人中,只有1%才是天才。我却觉得,也许99%的天才成为不了天才即被毁灭,毁灭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知道卢刚事件(我已经快要自动把它替换成“刘星”了)会不会成为那一代留学生的潜意识。文化的隔阂也许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而不是二元对立那么简单。物质and虚空?物质VS反物质?or物质or暗物质?

 7 ) 結局震撼 劇本不錯 劉燁十分出色

今天剛看過劉燁及Meryl Streep飾演的"Dark Matter", 很喜歡, 尾段亦頗震撼. 由於今天是首映, 電影開始前劉燁也有上台說了些話, 更說大家可能喜歡這齣電影, 也可能不喜歡. 看畢後, 有點明白他的意思. 畢竟, 電影是叫人傷感的.

故事背景是1991的美國, 從中國老遠跑來做研究生的劉星(劉燁飾)戰戰兢兢又極其興奮地為著名的宇宙論(Cosmology)教授作研究的工作, 成績超卓, 得教授垂青, 但自尊心重的教授卻對太進取及急進的劉星不太滿意, 最後更不通過他的畢業論文, 除非劉肯改過當中的計算方法.

電影從一個中國藉的導演立場出發, 講述九十年代初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涯, 我也差不多是那數年到美國讀書的(比劉遲兩年), 所以也看得有共鳴, 不過電影說的是內地的留學生, 和香港去的也有點分別. 電影中刻意對內地留學生的一點挖苦, 幸而是從中國來的導演, 不然便會有可能被喻為歧視中國留學生了.

那些挖苦其實都頗到肉, 如留學生到教會一心希望得到一些利益, 聽著牧師介紹教會, 一說到有食物供應, 大家都紛紛起來跑到放食物的桌旁, 把牧師忘得一乾二淨. 又當劉星去咖啡店買咖啡時, 語言不通, 想喝茶, 卻以為"to go"是茶的名稱, 叫了"Togo". 又當教授們舉行研討會後的派對, 一眾中國來的學生都搶著吃東西, 還說要吃飽一點, 當晚餐. 這些其實都頗搞笑, 亦反映中國人貪小便宜及攪小圈子的心態.

電影對留學生於海外面對的文化衝擊描寫得恰到好處, 語言的障礙, 外國人的性開放, 在美國人眼中中國來的學生永遠都是最勤力的等等. 導演擅於用較幽默及輕鬆的手法來刻劃, 給人舒服的感覺, 令觀眾更投入於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很喜歡電影一些framing, 好些都有深刻印象. 如第一幕當劉星到大學坐在長椅上, 等候見教授時那個鏡頭, 遠遠的見到劉獨自在等候的神態. 還有他們玩足球棋時, 鏡頭從那些足球人的下方拍攝, 很有美感.

音樂可說是中西合壁, 但以中國色彩居多, 效果不錯.

劉燁演得很好, 他演的劉星令我聯想起他在"藍宇'中的角色, 不知道導演陳士爭是否也因為"藍宇"而揀了劉燁飾這個男主角. 女主角Meryl Streep當然也演得很好, 不過戲份比預期少, 相信有機會和她合作, 劉燁這生也不會忘記.

電影有不少笑位, 令前大半段都給人輕鬆投入的氣氛. 留學生Lawrence的太太的高歌確實令人捧腹大笑; 同學模仿洋妞的呻吟聲也帶來不少笑聲.

電影中劉星父母在國內的片段也很不錯, 工人階級的父母, 間歇的剪影, 給人深刻印象.

劉星在月曆上揀了六月廿一日, 是夏至, 不知道和他研究的宇宙及暗物質有什麼關連及特別意思.

電影最後的結局確實震撼, 不在此揭露詳情. 本以為劉只會自己了結來面對失敗, 那一幕我實在有點嚇一跳.

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畢竟是一個很好的劇本, 但結局確實有點傷感.

 8 ) 与电影有关无关的其他

   这部电影,我是跳着完的。
    
    看着最开始刘烨对于新生活的憧憬,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中国的留学生在课堂上永远是最沉闷的,对于教授中国的留学生永远是最客气的。就像在电影中出现的画面,我们常常会在和同学的聊天里提到,在中国学生都不敢chanllenge teacher!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敬老师,老师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需要仰头看的!
    
    在最开始的那段时间最常挂在嘴边的单词是,yes,thank you,还有excuse me.磕磕巴巴的靠几个关键字和美国人交流。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在说中文的时候零星的夹杂着英语单词,尽管此时你的英语还是很不流利。
     
    在最开始那段时间,我们会被邀请进教会学习的英语,吃免费的食物。我们会贪小便宜。看着满街飞驰的高级车,我们会心生嫉妒,我们会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卢刚杀人案,是一个近乎二十年前的一个案件,要不是这部影片,这仅是一个早已被人遗忘的事情。中国的留学热潮从那时起已经进入20个年头。可是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似乎所有的留学生身上都有相似的经历。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希望拿到H1-B签证,希望得到绿卡,希望没有辜负父母的培养,希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我又看了一遍卢刚的案例,我想反抗不一定就是不幸。在很多华人都纷纷谴责卢刚的时候,我在内心里理解他,也替他感到解脱。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没资格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在美国的这些留学生都有很单纯的想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一个歇脚的地方。可是这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有的人来了十几年也还是租住公寓,有些人奋斗了半辈子了,还是没有那到绿卡。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黯然回国。

    
   在美国为了维持合法身份,我们过得小心翼翼,胆胆怯怯。我们要遵守很多苛刻的规定,例如毕业90天内必须找到工作。我们不敢轻易回家,生怕回去就再也回不来。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把一个人逼进了死胡同!为了昂贵的生活费和学费,许多曾经是国内的骄子们,必须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百般算计的过日子,看着价格总是条件反射的乘以7。

   无数个不眠之夜通过了GRE,TOEFL,完成了申请,拿到了为数不多的签证。我们掩埋了自己寂寞与不得志,在一条看似没有未来的倔强的前行。越走就越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越走就越发现美国梦没那么简单!
   

    在这些留学生中,并不是每个人最后都能变成张朝阳,周彦宏,曾子墨和徐小平。
   
    我看到网上有人分析卢刚是AB型血所以有潜在的杀人动机。纯属狗屁逻辑。一个被逼上绝路的人,是不分你什么血型什么星座的。他无非是想找到一个工作这么简单,可是前行的路上却遭到百般阻拦。

    卢刚是北大的。这就让我想起来,一个星期前,就是在硅谷这里一个华人工程师因为被解雇枪杀了办公室3名同事。那个公司就在我坐公车常常路过的地方。这个叫吴京华的47岁的男子是来自清华的。最大的孩子只有六岁。在硅谷这个弹丸之地,随便找一个华人可能都是来自北大或是清华的。
 
     当国内的同学都婚姻美满,收入稳定的时候,我们还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有人说这是你们自找的,是的,这是我们自找的,所以我们更要混出个样子来。在这里,我们无亲无故,不能用父母的人情,托门子找关系。这是一个只相信实力而没有人情的国家。当国内的同学都已经是是处长部长以上的级别,在这里我们只能还是一个IT民工!
    
    这是写给所有留学生也是写给我自己的,我想说我对你们的坚强与执着感到骄傲。

    我们要用更理性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未来!
    

   

 短评

8分钟前
  • 还行

穿的那身衣服跟郭晓冬很像啊

12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似乎没想象中震撼

16分钟前
  • 臭臭
  • 还行

6/10

18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准备出国留学的以及学生经历一路优秀即将考入大学的孩子,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会少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21分钟前
  • Tiger
  • 还行

更加喜欢刘烨了

24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力荐

听老外讲英语总能懂个八九不离十,听咱国人讲英文就像听天书一样你说奇怪不?ps.瞧那结尾,改编也不带这么戏剧的呀~

29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这个悲剧不是卢刚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海外学子的通病,而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卢刚自身人格缺陷,整个中国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

31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还行

只能说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36分钟前
  • ice小鱼吃冰块
  • 推荐

不错

37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

实在难看的不是一般般

42分钟前
  • 罂粟
  • 较差

宇宙不是无端爆炸的,它需要一个引体。

44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真傻

49分钟前
  • 占朵
  • 还行

让人一如既往失望的刘烨

51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还行

要不是有梅姨在 不会给三星的~~

54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简直不想评价。

59分钟前
  • 苏比
  • 还行

很不爽.

1小时前
  • A 涂
  • 力荐

太沉重呀太沉重

1小时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不应该

1小时前
  • llxx8023
  • 推荐

因为结尾 多颗星

1小时前
  • jij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