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2012

HD

主演:Quinn Allan,Brian Allard,Benjamin Farmer,Nick Ferrucci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坠落2012 剧照 NO.1坠落2012 剧照 NO.2坠落2012 剧照 NO.3坠落2012 剧照 NO.4坠落2012 剧照 NO.5坠落2012 剧照 NO.6坠落2012 剧照 NO.13坠落2012 剧照 NO.14坠落2012 剧照 NO.15坠落2012 剧照 NO.16坠落2012 剧照 NO.17坠落2012 剧照 NO.18坠落2012 剧照 NO.19坠落201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007已死!!!!

        说实话,在看这部007之前,我就认定这必将不会是一部好片!
        自从007系列没了原著作者伊恩·兰开斯特的小说支持,逐渐沦为一部只有场面的俗片。从《皇家赌场》(这部多少有些原著支持)到最新的《天幕杀机》关于这几部,不管世界各地票房如何?不管别人的评论如何?在我眼中一部烂过一部。简单概述便是:只剩场面,内涵尽失!就算有Adele的加持,也拦不住这部片子在我心中烂如屎的地位。
       请记住,这叫007而不是《谍影重重》也不是《碟中谍》!007电影不需要世界各地的航拍美景;不需要绚丽的爆炸场面;不需要伯恩以一敌百的身手;不需要伊森的飞檐走壁。当好莱坞把007变成和上述两部系列电影一样风格的时候,007已经死了!
       如今的007系列电影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冷血电影了。4年前,当我看完《量子危机》时,我清晰地在一篇影评中写下“不见绅士,只见金刚”的字样。如今,《天幕杀机》这部更是将冷血的精神发扬光大!开头时,为了完成任务,M命令手下向007开枪;片子的中间,邦德在一个女子为他而死之后才制服对手,想想曾经的007电影吧——那个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伤害女孩的怜香惜玉的邦德。
       如果你非要说这些小情节不足以说明什么,那我们来看看电影的主线:一个被M出卖的特工,在大难不死之后意图捣毁整个MI6同时杀M。如果你觉得这个剧情你还可以接受,那我再给你说说《谍影重重》的情节:一个叫伯恩的人因为一个叫“绊脚石”的暗杀计划失败了,被组织出卖,最终他在逃避追杀的同时捣毁组织并将“绊脚石”的计划公诸于众。《天幕杀机》和《谍影重重》的区别就在于那个被组织出卖的人最终的结果罢了。想想我们曾经看过的007系列吧。《太空城》、《神秘岛》、《明日帝国》那部不是面对大奸大恶之徒,从世界和平到核弹危机,邦德先生从不接小活。上一部《量子危机》,邦德先生开始管一个非洲小国任命饮水问题。这一部更弱,直接当保镖了。
       还有诸多硬伤,例如邦女郎一定是007用魅力转变的敌方的人,这个人会陪伴007最终取得胜利,《天幕危机》中那个女的莫名其妙就被007吸引了,然后就死了。还有Q博士从一个设计达人变成了一个电脑黑客,007的超前的装备由从前的万能钢笔变成如今的认指纹手枪。我只能说编剧水平烂到爆,已经编不出来了。
       最后一句,编不出来别编了。007照这个路数再拍下去,节操都让狗吃了!

 2 ) classic with an edge

PS:在豆瓣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好像应该先自我表白一下:这打分是以“同类型片”而论的。另外姐真的不是小清新文艺青年!姐喜欢砰砰砰(各种方式的)电影

打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不喜欢这任”Bond, James Bond”——金发碧眼大肌肉坏小子气质神马的,ew!!!但是姐灰常喜欢这集007——classic with an edge,classic很大,edge也很大,却平衡极佳,bravo

作为一部类型片,尤其是一部长寿类型片,观众对其结构走向甚至片段构造都已经有了一个既定的期待,野蛮粗暴地打破这种期待以示“不走寻常路”当然是自寻死路——这些期待是这类型片受欢迎能经典的群众基础,但是完全按既定预期走又很容易被批评为“庸俗”“没有新意”。
这部007该有bond的部分一点也没有少——搏击泡妞etc,在OST和摄影上很下了一番心力,使之在细节上跳脱而出显得品质不凡,尤其是主题曲的选择和片头MV的美术设计,彰显品味。影片刻意袭承了古典风格的取影(正中或对分平移)和六、十七年代的光影(澳门赌场一幕用的红色主调,这种做法应该是七十年代吧,表示不确定),但是剪辑和分镜上又非常现代化的节奏,算得经典元素的完美复起。
至于题材故事方面,本片似乎有意充当里程碑角色——顺应世界电影潮流,向更plot更严密人性更深入批判更现实的现代间谍片过度,但同时仍然保有007不同于其他特工的终极标签:女王的骑士。

在这个特工横行的好莱坞电影世界里,一块招牌掉下来总能砸死一打间谍,CIA,FBI,KGB,MI6,摩萨德……陪葬两打恐怖份子。不安全,的确太不安全了。但是Hunt也好Bourne也罢,都还没有——极可能也达不成——James Bond在屏幕上的辉煌:50周年,他还保有特工NO.1的头衔。美女名车高级订制最新科技环游世界,这些硬件Ethan Hunt也有,软件上他甚至还有阿汤哥的脸。早前就私下分析过,007之所以是全世界直男幻想中的自己,全世界直女幻想中的直男(基友的数据我暂时的没有),最无法超越的优势是:他是女王的特工。

君宪的好处之一是将“国家”概念具象化到一位优雅端庄的老太太身上。007小说诞生时,二战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女王年方26刚刚登基。忠诚勇敢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的James Bond无疑是这位肩负重任却缺乏经验历练的年青女士的守护神,于是他自然而然成为“骑士”形象的延展(相当于我国的大侠)。较之笔挺的西装,其实是这位隐藏在他身后的女王给予了James Bond绅士感和古典味。
相比之下美国的间谍们就没那么好运了——电影人基于自己的政治立场也好(搞艺术的左派居多)为了迎合观众的吐槽需要也好,常把他们的顶头上司描写为阴险狡猾自私冷酷黑心烂肠的政客们,把他们拼了老命保护的政府刻画成诡诈阴祟尔虞我诈。谁倒是敢这样描写英女王试试看~~~

007的形象总是伴随国际局势而变化,时而如可靠的情人(初登场时),时而如悲痛的丈夫,如而如叛逆的儿子。如今英女王已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祖母,全世界都在揣测继位者属谁,甚至君宪制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另加欧洲经济衰退,苏格兰将2014年公投是否独立,她更显得脆弱,更让人怀念那曾经的风采容发的岁月那一去不复还的时光……
而就在这个时候007系列电影迎来了50年纪念。还有比现下更适合怀旧的机会么?007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变成“乖觉的孩子”。M是英女王在屏幕上的替身——打从选择Judi Dench出任此角色始,这个意图就很明显。在这部告别演出里,M极尽可能地展现了她的英国特色:内敛的感情、偏冷的幽默感、坚毅的个性、诗人的亡夫,配合典雅的大衣和各色格子围巾。
M甚至参与了最后的战役。现任女王在二战时曾加入Women’s 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获得中尉军衔,不过她的职务是司机和机械师——确实不长于射击。

虽然整个布局围绕信息科技展开,但是最后一战却发生在地处苏格兰的古堡,对手是IRA风格装扮的私人武装,作战方式是古典的游击埋伏。good old times是这集的主题,影片第一镜的复古风格和贯穿序幕的bumbumbum主题新编就向观众承诺了这一点。
经济冉冉升起几图加入欧盟却被奥斯曼帝国的过往所限的伊斯坦布尔,全无古国风韵俨然山寨版纽约的魔都,和古今交织中玉其外洋絮其中的澳门,bond跟silva集团三度遭遇战的地点都是精心选择。谢耳朵附体极客风十足的Q提供给Bond的新装备是最传统的手枪和radio。
sometimes the old ways are best,诚如Bond所言,这些细节还有他身上的复古西装复古手表驾驶的经典车款,都是在提醒观众:无论好莱坞间谍形象如何变化,007终归是女王的骑士,aka绅士中的绅士——这是他与众不同之处,经久不衰之因。

故此,本集放弃了“对抗敌对海外势力”的cliche,将矛盾内化,集中在M也即是女王也即是“国家”身上。Bond和Silva对M的感情都有一种介于情人和母子之间的暧昧。“情人”一层是对过往的怀念,“母子”一层是对当下的总结。
Bond和M彼此信任互相打趣(特别是Bond回归的那场戏),虽然有很深的感情羁绊却不愿亦不能诉诸于口。她把感激与愧疚写进他的死亡报告,他则用“复职”的行动表达牵挂与不舍。他们用吐槽表示“很高兴再见到你”。最后他为了保护她不惜毁掉自己的故居(“我一直讨厌这个地方”真的不是针对苏格兰的傲娇吐槽么?)
Silva自称曾经是M的爱将,从M记得他的本名并自觉有必要向Bond告白这一点可以确知Silva所说的是事实,也即可推断他跟M的关系曾一度与Bond一样。打silva看到bond双亲的墓碑时的表情可揣测他也是孤儿,从他的名字可知他也是移民后裔(bond的妈妈信delacoix,是法国姓氏),他们是穿越时空的一体两面(于是silva调戏bond那一幕也不是单纯的卖腐)。silva曾将M视为母亲,却自感被伤得太重从而由爱生恨。
同样是被M在关键时刻当成“弃子”,bond跟silva截然不同的选择反映的是处在分裂岔口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共和国的态度(如果苏格兰独立了,IRA的春天还会远么?)。当然美国佬还是倾向于bond这样的“孝子”——怨恨一下就好了,关键时刻还是应该保护老妈。

这个主题选择对007系统来说算得突破,结合新崛起的东方经济体(土耳其+天朝),跟brainy is new sexy的新兴人类,为全片的复古风格加了一层sharp edge,怀旧亦是告别。新秘书,新M,新时代,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新的王,old dog, new tricks,有些东西是与世具进的,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比如007所体现的绅士风范与所承载的骑士精神。

作为一部classic的间谍电影,追车和火拼两大场景缺一不可。本片将这两大要素分放在头尾两段,既保留了此类型片应有的肾上腺素刺激,又能腾挪出大把时间去塑造人物关系——尤其是反派。silva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生坏种”,他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带有悲剧色彩,他对M的感情过于复杂(几类似于Savage Grace之类的文艺片),是一个极端的叛逆与破坏者。
Barden大叔当然不会miss这个人物变态扭曲的一面,却同时奇妙地给予了这个人物强健和控制感(就连他调戏bond那一段都不显丝毫娘娘腔,姐甚至觉得如果真上的话,他应该是top),从而使其行为不显得单纯病态而具有某种damaged intensity,令人——至少是令我——心有戚戚焉:唯有你才能令我俩皆获自由,please do it!!!
说到令人难忘的反派神马的……我现在已经无法正视Barden叔演的正派形象了。

 3 ) 黑暗绅士崛起

克里斯托弗•诺兰从不掩饰007铁杆影迷的身份,坦言若非受到占士邦的影响,便没有气质出众的蝙蝠侠三部曲。亲自执导一部007电影是诺兰多年来的心愿,而萨姆•门德斯用一部《天幕杀机》替他完成了心愿。这位对前者充满崇敬的金像奖最佳导演,转而从汲取过007养料的蝙蝠侠电影中再度搜寻灵感,将堪称史上最长寿的超级英雄片凡人化、阴暗化、悲情化,英雄头顶夺目的光环被深邃的黑影遮蔽,除了继续与强大到不可思议的敌人作战,他更要挣扎在信心的退逝、忠诚的考验和信仰的抉择中,《天幕杀机》还打破惯例,允许我们向这个男人的身世投以深情的一瞥,深埋多年的阴暗秘密汹涌的钻出水面,默默诉说着令他心如刀割的惨痛记忆。如果你是诺兰的粉丝,为蝙蝠侠三部曲终告完结而余兴未尽,应当能在《天幕》中找回尚未远去的心潮澎湃。

007电影一贯有个神采飞扬的开局,即便在追求突破的《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也是邦德力克强敌的意气风发,因此《天幕》开篇他中枪落水的黯然低潮,格外使人惊诧。受到致命伤害的不只是邦德的身体,还有他对行动力的自尊,以及对情报局的忠诚,正如《黑暗骑士》结尾的布鲁斯•韦恩,挨了双面人一颗子弹不算,还要背负杀害光明骑士的骂名,为千夫所指,遭警察通缉,如此身心双方面的沉重打击,足以使邦德和韦恩这样受过最严苛训练的精英战士一蹶不振。两人的选择是相同的,投身隐姓埋名、落寞而颓废的生活,直到另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唤醒斗志。而这心理上自我流放、期待自然康复的消极疗养,一旦被强烈的写实性笼罩,必然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退化,于是邦德通不过体能测试,蝙蝠侠初战不敌贝恩。

时刻愁云惨雾环绕的英雄,自然要配上一个不按理出牌的反派。《天幕》里疯狂又迷人的席尔瓦在前半段似是一个脸谱化的恶棍,热衷于早期阴谋家那套抓了不杀、自吹自擂的把戏,被邦德轻易擒获几乎叫人鄙夷他的外强中干。直到被关进插翅难飞的牢笼,方显出卓绝的智谋和手段,露着狰狞笑容讲述锥心刺骨的往事,字字勾起邦德内心旧伤——对职业的迷惘,被动摇的忠诚——掩埋已久的心魔重又袭上心头,随后又从容脱狱,复仇计划闪电般连环展开,一面武力占优,一面瓦解心智,排上倒海的攻势使邦德疲于奔命,通篇看来简直与小丑师出同门,后者操控犯罪王国兴风作浪,故意被抓捕后大显神通,几乎将蝙蝠侠逼入绝境,且这两位都喜欢在政府高官集会的场合刺杀要人,嘴部都有骇人的永久性创伤。如果怀念小丑,完全可以在席尔瓦身上找寻他的遗产。

当邦德抒发对故乡的感慨时,M说,孤儿是特工首选。与蝙蝠侠一样,幼年父母离世在邦德内心刻下无法修复的伤痕,终其一生无法摆脱,但身为强者,他没有被黑暗吞噬,继而从中获得直面黑暗的力量,充满热情的拥抱了黑暗,使之成为坚实的盟友。蝙蝠侠总在月明星稀中出没,《天幕》的大决战也被放在四合的夜幕中,邦德以弱胜强除了地利人和,也有赖于天时。夜色迷离撩人的上海和澳门,也与《黑暗骑士》中惊鸿一现的香港一样,视觉作用远大于地理作用。可一旦与黑夜结盟,英雄就成了独自品尝战利品或舔舐伤口的孤狼,无法摆脱与寂寞相伴的命运,甚至绅士特工和富二代企业家最不缺的女人缘也跌落谷底,两人各自目睹心爱女人香消玉殒的绝望瞬间,无疑加剧了内心深深的孤独感。

当然,孤胆英雄并非孑然一身,邦德除了亦上司亦母亲的M,还能时不时与一位年轻极客Q打情骂俏。虽然用他的话说,“年轻不能保证创新”,但年轻确实让Q的孩子气结结实实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初见面就和邦德大掐嘴架,紧张的追逐中不让来两句风凉话,叫人愉快的想起,韦恩和那个老顽童董事卢修斯也是这么一对化学反应强烈的好基友。虽然Q十分不屑“未来”的自己,鄙夷爆炸钢笔般耸人的道具,但邦德却从韦恩少爷处继承了拿装备嘲弄对手的那股倨傲,鳄鱼池里用指纹手枪肆意羞辱迟钝的打手,在澳门小岛反败为胜后得意的亮出无线电大做广告,即使在七八十年代装备鼎盛期他都没这么张扬过,如今倒是和蝙蝠侠用战车、战机调戏警察,用飞镖、钩索戏弄罪犯的作风一脉相承。

《天幕》与诺兰版蝙蝠侠最相似之处在于结构,双方都挂着前传的标签,行重启系列之实,既拥有自成一体的时空架构,也不遗余力的复原观众的记忆。正如《黑暗骑士崛起》结尾罗宾的横空出世,《天幕》用几乎相同的角色揭晓手法,将缺席十年的钱班霓重新归位,让M回到最初的男性。对比拍摄时间,门德斯不大可能提前得知《黑暗骑士崛起》的这一精心设置,唯一的解释是他深谙诺兰的创作思路和法则,才有了这水到渠成的殊途同归。在经过两个多小时与黑暗的搏斗后,007迎来了灿烂的曙光,最终天幕没有坠落,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与之相伴的,是一个经受了黑暗洗礼的绅士特工的崛起。

文/方聿南

 4 ) 幾點關於視覺主題的操作。

1. 當Q與007見面時,他們坐在博物館的長椅上看著透納(J. M. W. Turner)1839年的畫作《The Fighting Témé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劇情上的呼應不說(衰老的龐德與不再被需要的秘密情報局),視覺上的呼應瀰漫在整部作品之中。如果仔細觀看影片當中下一個場景,就能發覺澳門賭場的整體構圖與色調呼應大塊的紅黃橙白,指向那不可見的太陽與超越性。意即,這位英國浪漫派畫家所尋求的昇華之美呼應的不僅僅是支撐龐德與情報局那虛幻但真誠的愛國意識,同時也指向霓虹都市中流光幻影的擬像。這一視覺的主題同時縈繞著澳門的場景與最後天落莊園的蘇格蘭風景。透納畫作當中被縮限的人與物正是他表達人類面對毀滅或超昇的無力,這呼應到情報局與其對抗的陰影與幽魂。曼德斯對於視覺協調、平衡與對稱的直覺,是在當代導演當中難得的特質,也是諾蘭一直以來缺乏的東西。

2.這引領我們回到那庸俗且刻意的開頭。山姆曼德斯指向了數部經典作品:獵人之夜、迷魂記與上海小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上海小姐當中的鏡象迷宮。為何?在龐德追捕職業殺手至上海時,他尾隨殺手進入了都市叢林中某棟高樓。在這個場警當中,導演在影像身處安排了不停幻動明滅的霓虹與銀幕,強烈的光芒將主角在場景當中的身影剪成了黑影。配上數道前景跟後景之間的玻璃帷幕,將主角與影像深處敵手的影像碎裂成一塊塊的陰影,融入或浮出於光影之間。上海小姐成為地域的上海,而鏡像迷宮不再封閉而流散於都會之間。順帶一提,龐德跟伊芙(黑人女探員)做愛的場景被煙花燦爛所凝縮,這是希區考克《捉賊記》的經典手法。

3.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希維爾將嘴巴裡支撐口形的骨架取出時,他的頭顱與面相像是有白骨浮出。這當然是另一個小小的視覺線索,呼應到他送給M小姐與Q先生的訊息當中。但同時這半生半死的狀態正說明了為何他既是天才犯罪者又如此的易怒與狂躁。在中國的小島上,他輕易地取了情人的性命,展露他殘酷無情的一面。不過別忘了,龐德在這裡也用「浪費了好酒」一句來回應,絲毫不在乎逝去的生命。然而透過希維爾在監獄裡與M對話的一幕與視覺的呼應,觀眾在影片的後半部可以明瞭他為何想要與M小姐一起共奔黃泉,而不是像要完成目標那樣除掉M。

在這就不挑剔劇情上的一些有問題的地方,如節奏、角色的重要度與戲份、還有稀鬆平常的追逐戲。我覺得這些問題基本上無傷大雅或說瑕不掩瑜。

3.5

 5 ) 《007之人在囧途》

这是一部007版的泰囧,或者007版的热带惊雷,就算用最给面子的说法,一部007版的老无所依,也就这个样子了。

现存的几个动作片系列都换过不只一次导演,碟中碟的艾布拉姆斯和谍影重重的吉尔罗伊都属于有争议的导演,但是人家有丰富的动作/谍报片经验,门德斯拍《美国美人》的经历不仅不能加分,而且要扣分。我大致猜到制片方引入门德斯是看重那个小金人,想给007带来一丝人文气息,但很遗憾,彻底失败,从画面到剧本都糟的无以复加。

007系列不合逻辑的地方挺多的,比如上一秒还在某著名景点打的死去活来下一秒就到五星级酒店了,党政军巨头会面却没带警卫,但是过去不合逻辑是为了情节衔接快,炒热气氛,这次电影厂缺钱,场面就变得特别难看。

同样是匪首故意被抓,木马计投放病毒,COD9紧接着就是无人机海击沉奥巴马,中美大乱,总统座机坠毁在洛杉矶。天幕呢?布下这么大的陷阱,最后就只让伦敦损失了一辆地铁,然后带3个人去国会转了一圈就走了。您这是电影吗?这不典型的英剧配置吗?游戏场面大我们比不了,可是被很多人瞧不起的碟中谍3呢?恐怖分子只有一个别动队两架直升机去劫狱,却拍出了整个系列最惊天动地的一场戏。

最后一战是在老屋荒野孤军迎战大批杂鱼,环境是挺有气氛的,但是拍得有多难看大家有目共睹。天幕危机剧本很糟糕,但是根源问题是没钱,大场面不让拍,小场面要拍得激烈就要走谍影重重的路线,小场面还不能激烈,说要文艺范。行啊,门德斯,你不就是想省钱吗,你不是要文艺范吗,看看沉默的羔羊吧!你不就是拿了个奥斯卡吗?人家乔纳森戴米拿奥斯卡的时候你还在剑桥喝酒打屁呢!

制片方是希望门德斯能少用人,不爆炸不追车,拍出文艺味十足的谍报战来,但是真正的文艺谍报根本不适合007,尤其不适合007的观众,007要的就是外表光鲜的粗俗炫富,量子危机能拍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文艺范就已经到头了。又要省钱,又要光鲜,又要装B,你说这是谁,这是王家卫啊,东邪西毒+一代宗师,你看吗?

找文艺片导演拍动作片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我能举出一大堆风格诡异看上去可以拍动作片的导演,比如大卫芬奇,比如索德伯格,比如帕迪里亚,但是你敢让他们拍吗?你不敢冒这个险。

门德斯是次冒险,可惜错了。

电影上映前的简介大致是这样的:MI6丢失了北约特工名单,上百名特工的生命危在旦夕。MI6总部遭到袭击,M遭人陷害,敌人神秘莫测,007临危受命!

从简介我们可以勾画出故事的轮廓:延续前2部电影的故事,这次量子集团潜伏在全世界政府高层的黑手要向MI6发难了。首先利用特工名单陷害MI6和M,再从肉体上消灭M和007,敌人空前强大而且有权有势,007逃脱追捕后在邦女郎的帮助下凭借简陋的装备一骑当千,消灭了MI5和CIA和摩萨德和联邦安全局和总参情报部的强大部队,一口气攻入唐宁街10号,一枪结束了詹姆斯卡梅伦罪恶的生命,保卫了M,保卫了女王,拯救了不列颠,万岁!

然后我们实际看到的剧情呢,是这样的:
(下面为剧透)
在影片开头,007因为工作失误被M抛弃了,原本打算金盆洗手,但是他知道M陷入危机,又马上跑回来工作了。而这次他的对手不是各国政府,不是跨国企业,不是环球情报集团,而是王宝强。

在007之前,M的手下爱将是王宝强(好吧是哈维尔巴登,但是我确实记得《老无所依》中他不是基佬,也没有恋母情结,身手更没这么差,您造型像黄渤就算了,身手怎么也像黄渤啊?)因为一次失误王宝强被M抛弃了,于是他发誓要报仇,要让自己变成M心里最重要的人。王宝强转行当了黑客,先是偷走北约特工名单吸引MI6来抓他,然后故意被抓,利用木马计把病毒送入了MI6系统,搞瘫了MI6,顺便追踪M的位置。

王宝强跟007说,你看我们都被那个坏女人抛弃了,你帮我把她杀了,然后我们就是一辈子的好基友了。007当然拒绝了,他要保护M,因为MI6不可靠,于是他就把M带回自己老家“天幕”保护。

同学们,激动人心的时刻要到了,007系列最大的秘密就是詹姆斯邦德的过去啊,在皇家赌场我们知道他是个孤儿,所以一定有极端苦逼的过去,从他凌厉的行事风格推断,一定是被某个地下黑帮或者情报组织收养培养成杀手的,天幕,你听听这名字,绝对是个地下组织的老巢。

然后007开着车带M回到了天幕。

天幕是一个庄园的名字,这里有一片农田,有一个湖,有一幢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留下的老房子,房子旁边有个家族墓园,里面有两块墓碑,汤玛斯韦恩和玛莎韦恩,那就是蝙蝠侠的父母。

剩下的你也猜到了,韦恩老宅因为韦恩企业破产,已经被拍卖了,只有老管家阿福还留守,不用说,老宅下面有个秘道,蝙蝠侠和阿福还有M就依托地形与来袭的王宝强一伙决一死战。邪不胜正,布鲁斯韦恩用一把蝙蝠镖结束了王宝强的生命,但是瑞秋不幸负伤,在跑完一个马拉松外加说了5分钟台词后,死在了蝙蝠侠的怀里。

看到这里,我留下了两行热泪——我要是不把门德斯给黑到死,我就不姓M。

 6 ) 大破天幕

影片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基本延续了007系列的风格,暴力,车戏,打斗,先斩后奏,等等元素,其中的演员也比较出名,有老无所依的哈维尔·巴登。。等等,强大的演员阵容是的影迷对此片有很高的期待值,不论从火车上,集市,屋顶,小岛,赌场,影片等等剧情也确实没有辜负影迷的期待,故事情节概述就不说了,太长,007系列的主旨就是:打败恶势力,消除危机。片中最邻人期待的就是m女士,他居然是邦德女郎,这是让大家始料不及的,则也是剧情上的一个突破点,从特效方面来说,许多特效的地方都不错,甚至让我们看不出来,这是人家的强项,我们的硬伤,从外国的片子里看到对自己国家的描写和我们见到的完全是两个角度,作为第23部007,我个人认为基本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一部商业电影能带给我们的也就是没有太多,这就是一部好的故事片而已。

 7 ) 也许间谍们在放声恸哭

    
    上大学的时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是一个间谍小说迷,而我是一个侦探小说迷,我们互相交流把自己的兴趣介绍给对方。当时我问他,最好的间谍小说是什么?他给我举了两部作品,一部是《潜艇消失的秘密》,另一部是《来自俄国的爱情》,当时我搜遍了图书馆和书店,也没找到这两本书,后来开始看邦德电影,当我看到肖恩·康纳利主演的第二部邦德片《铁金刚勇破间谍网》时,我惊奇的看到,它的英文片名叫做《From Russia with Love》——来自俄国的爱情。
        
    邦德电影已经经历第50个年头,换了六个演员了。如果要我从中挑出我最喜欢的三部电影的话,我想应该是以下三部:肖恩·康纳利主演的《来自俄国的爱情》,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黄金眼》,这两个没有什么可犹豫的。那么第三部,权衡再三,我选择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最新一集邦德电影《天幕危机》。而我最喜欢的邦德扮演者,恰恰是没有作品入选的罗杰·摩尔,着实令人他妈的费解。
        
    我知道很多人并不青睐这部最新的邦德,感觉他过于狼狈,过于稚嫩,远远没有当年的从容和优雅,演员也不够英俊。而实际上,这个邦德才是当年的邦德,而当年的邦德是以后的邦德,邦德也有前传,邦德也爱过。我是看过弗莱明写的邦德小说的,邦德不像楚留香(尽管楚留香是以邦德为蓝本),一出场就站在了巅峰,他更像卫斯理,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小说里是有他的成长史的,他也结过婚,他也失过忆。因此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不仅没有反感,反而由衷地感到亲切,邦德带我们回到了他的家乡,壮阔的苏格兰高地,他的出生地,他父母的坟墓旁,就像蝙蝠侠前传一样,邦德的一生也因此完整了。
    
    而这部影片,也是最具文艺范的一部邦德电影,在一部动作片的外表下,勾兑一点美国美人或是革命之路的内涵,一切就变得不仅仅是华丽了。仿佛在邦德故事之中,又镶嵌进去一部莎翁的戏剧。这部影片里真正的邦女郎是M女士,她不是情人,而是母亲。通过她的一生,完成了对间谍世界的思索,他们的残酷,他们曾经的辉煌,以及他们如今的没落。在听证会上,M女士念起了丁尼生的《尤利西斯》。我想听到这一段,可能全世界的特工们都哭了。杰克鲍尔哭了,贾森波恩哭了,伊森亨特哭了,也许哭的最惨的,是那个十年如一日追杀本拉登的玛雅。那是真正的间谍世界,他们可以不屑于詹姆斯邦德的虚假,但他们不能不对M的独白共鸣。
        
    真正的间谍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不会是罗伯特·拉德伦笔下的贾森·波恩,他们也不会是汤姆·克兰西笔下的杰克·瑞恩,他们也不会是杰克·鲍尔。真正的间谍和普通人区别不大,并没有那么神通广大,不可战胜。在我眼里,最经典的间谍片属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属于《红场谍恋》,属于《德黑兰43年》,属于《猎杀本拉登》也许还包括我还没来得及观看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影片中的间谍更真实,更脆弱,被绞杀在二战,冷战这样的大时代中,不停的挣扎,不停的撕扯,无法力挽狂澜,只能随遇而安,即使像左尔格这样的超级间谍,也会被轻易的绞杀在时代的悲剧中,在这些真正的间谍身上,没有了刀光剑影的刺激,多了些人性的复杂,历史的悲哀。而这种力量才是最最震撼人心的,冷战过去了,属于间谍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我们也只能在影像中去感受那群人别样的人生。

 8 ) 007之飞越疯人院

现在都流行转载不署名么,不署我名字也署上豆娘好么!!



观赏完这部天幕危机,我被震撼了,这是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007,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该剧在剧情上做了史无前例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第一特工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所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此片命名为007之飞越疯人院。以下是我对剧情的解读。

在现实中,007已经因为年岁过高,在一次机密任务中不幸失手,在反动派的残酷折磨之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虽然他被救了回来,但已经无法再继续工作,只好被关进了精神病疗养院。

但007不甘心,他不能接受自己被击垮的事实。他想尽一切办法想继续精忠报国,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那个因被折磨而产生的另外一个人格。

那个人格仇视军情六处,仇视国家,觉得自己只是国家的工具。并想要疯狂地报复社会。

007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不能战胜自己那疯狂的另一半,后果将不堪设想……






剧情的开头是一场追逐戏,有一个存着所有秘密特工名单的硬盘被抢走了,007奉命去追回硬盘。双方从闹市追到小巷,从房顶又追到火车上,007靠着从蓝翔学到的过硬的挖掘机驾驶技术,追上了犯罪分子,并打成一团。关键时刻,史上最废柴邦女郎拿着狙击枪赶到,问要不要开枪,M首长为了不让艳照外泄,残酷地下达了发射的命令。于是007就被打中了掉进了河里。

虽然我们都知道007不可能死,但是为了让悬念再持续3分钟,导演为我们准备了一首片头曲。

片头曲过,我们惊奇地发现007还活着,原来那是死海,里面含有丰富的盐分和微量元素,给007伤口消毒的同时,还让他安全地飘到了一个有大胸裸妹子和酒吧的仙境。

而敌人得到了硬盘,并突破了军情六处的安全系统,入侵了M夫人的电脑,破译了特工名单,开始每天处决5个,并把军情六处炸掉了。

这种“机密硬盘轻易地被一个人夺走”的设定如此之诡异,让人无法去指责陈冠希把电脑送修的不谨慎行为。而实际上,这都是007大脑中想象的情节,是他向自己的另一重人格发动战争的号角。在幻想中,007又一次成为了军情六处的中流砥柱,成为了那个解救了无数危机,力挽狂澜的无敌角色。

情节设置如此不科学,军情六处爆炸之后,竟然没有人因此而下台,也没有官员被问责!M首长也没有多配个保镖。但如果说这都是邦德的幻想,那一切就说得通了。

007从疯人院中逃了出去,去了M夫人家里,小小的精神病院根本困不住这个骁勇的特工。自从精神分裂后,他隔三差五都要逃出疯人院去M夫人家找活干。所以M夫人看到007后一点也没诧异,都习惯了。

对于007的精神分裂,M夫人是十分痛心的,毕竟是自己手下最得力的特工,所以看到007跟她说要继续执行任务的时候,尽管知道007已经精神分裂,但M夫人仍然交给了他一个莫须有的mission impossible。那就是找到炸毁军情六处的凶手。

看过《禁闭岛》的影迷都知道,陪着精神病演戏也是一种治疗的办法。这就是M夫人对007的爱。

大家都陪着007演戏,将他带到了一个地下通道里,骗他说这里是新的基地,(007坚信旧的军情六处被炸掉了)并假装给他做了一套测试,让他重新持枪上岗。

007很高兴,就跑到厕所里,从身体里挖出了一些子弹的残骸。看过《美丽心灵》的影迷都知道,那个精神分裂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就是这样从自己体内挖芯片的。本片明显是在向《美丽心灵》致敬,同时暗示了007的精神分裂症状。

实验室将007挖出的“子弹残骸”检测了一手,发现世界上有三个人可以使用这种子弹。这个情节可以这样解释:1、这三个杀手非常诚实,给军情六处发短信说自己要使用这种子弹,欢迎将他们的信息记录在案。2、007精神分裂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很明显第二种解释说得通。

然后007就出发去上海追杀那杀手了(英国精神医生认为中国超高的PM2.5有助于以毒攻毒治疗疾病)。经过一番跟踪打斗,007把杀手干掉了,杀手没有吐露是谁雇佣了他,但007发现了一枚刻着澳门赌场的赌币。就又出发去了澳门。

而实际上,这场打斗并不存在,或者说,只存在于007的想象之中。他可能喝醉了跟保安打了一架,或者闯黄灯被交警揍了。然后就幻想成了上面的情节。

导演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暗示,那就是迷离的上海夜景——中国房地产的虚假繁荣,还有飘渺的水母,都说明007喝大了,想象了一些虚假的事情。

下面就突然又来到了澳门赌场,医院不放心,派了一个小护士跟着007监视他的精神状况。就是那小黑妹子,这可以解释为啥她用刀用的那么好,因为做手术护士要备皮,刮毛。而007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搭档特工。

007虽然精神分裂了但泡妞本领还在,一下子就勾搭到了大反派的女人。女人说,大反派很可怕,你要来救我。

应该说女人是男人最好的良药,歌德在浮士德里曾提到,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而在片中,和女人在船上约完炮,007终于有了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另一层黑暗的人格。于是我们看到了以下的情节,007和女人从容地被一群小弟捆住,来到了一个荒芜的小岛去见大反派。

这里的隐喻应该说是很明显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我看到这里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为007的勇气喝彩。

这座孤岛是一座废弃的城市,女人说,是大反派散布了毒气泄露的消息,这里人都跑光了,他自己就占领了这座城市。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按照惯例来讲,出了环境事故要等到很久直到瞒不住了官方才会发布消息,而广大网民会在网上讨论:官方辟谣了,我们信还是不信啊?

那007幻想中的这座空城是哪里来的呢。据推测,英美间谍卫星曾在中国发现大量不明建筑物,007奉命去来侦察,结果发现是房地产畸形发展资金链断裂后留下的大片大片的鬼城。007在鬼城中饿了三天三夜,又睡在马路上被城管打,从此落下精神分裂的病根,此为前话不表。

大反终于出来了,背景是一大排机房,大反派当着007的面熟练地进行了盗Q币,翻墙,google earth等高端操作。很明显007没有被震撼。大反派——007的黑暗面人格,说:国家就把我们当工具,干脆我们自立门户吧,QQ秀一天换几套都行。007的光明人格说,滚粗,上新闻联播才是正经事。

这时候好多直升飞机飞到了,大反派束手就擒。007从兜里掏出一枚阿笠博士发明的徽章说:真相只有一个!哦操写错了那是名侦探柯南,007说,这是跟踪器——制作by Mr Q。

很明显,看上去乳臭未干Mr Q 只是军情六处临时工,暑假期间来实习打工的,但用来忽悠精神分裂的007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请问各位朋友,在一个核弹神九满天飞的年代,作为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尖端特工,身上的装备只有名侦探柯南的水准,还没有柯南的强力球鞋和蝴蝶结变声器,这科学吗?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007精神分裂了,在和自己的邪恶人格做斗争。

大反派被抓了,但很明显剧情还没有结束。在检测大反派电脑的时候,因为没有装360安全卫士和免费杀毒软件,整个军情六处的系统又被黑了,大反派又逃之夭夭。

其实现实中是这样的。007在幻想中抓住了大反派之后,精神分裂的症状好转,医生放松了警惕就减少了艾司西酞普兰片的用量,于是症状又反复了。

然后007又去追大反派——自己的另一重人格。挤了一号线又挤法院,大反派还是逃走了。

这时候!情节终于向标题靠拢了!天幕杀机!天幕!不是臭氧层要爆炸,反导弹系统失效,陨石坠落那么严重!!而是007小时候家的名字。

幸好007不住大城市铁岭莲花村赤水沟子。不然这部片就叫007大破莲花村赤水沟子危机。

因为精神科医生说精神分裂症状来自于童年创伤,要从娃娃开始治。医生又说情景再现是治疗精神分裂妄想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们明白了为啥007开始用上了十几年前的战车和工具。一切都是军情六处为了治疗他的精神分裂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M夫人陪着007就回到了家乡,007用煤气罐炸掉了自己家,和大反派又一次进行了殊死搏斗并且赢了。这场战斗虽然没啥悬念,但是作为007心理斗争的写实化描述,还是合格了的。

我们无法解释大反派带了一个直升机的人也没干掉007,不明白他和007之间浓浓的基情,也无法理解为啥在杀人之前总要很多废话以至于让007一次又一次地原地满血复活。

除了007精神分裂在做治疗之外,再没有别的原因了。

所以,本片讲述了英国著名特工007与精神分裂症不懈斗争并最终获胜的故事,体现了英国人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沉重的历史积淀。




 
分割线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片头曲中也出现了暗示精神分裂的镜头,赞一个,导演果然和李安一样深谙被解读的乐趣,留下了很多伏笔和彩蛋

 短评

配角大亮!邦女郎完全成打酱油的~ 英国人真是无基不欢,007被巴登调戏那段全场大笑。小本演的Q一副geek样可萌啦。日趋往后的发际线也不能阻挡魔王大人的魅力!片头Adele唱的主题曲很赞!没有高科技的007看着还真不习惯~ Daniel Craig老得好明显,人到中年还是不要干那么多fieldwork啦!

4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Shanghai is not Shanghai, Macau is not Macau, but London is London lol...

6分钟前
  • Cj
  • 推荐

剧情各种不合理,M简直是被邦德逼死的

11分钟前
  • 落大雨了
  • 推荐

果然如采访中哈维尔•巴登所说,他才是真正的邦女郎!怪不得其他女星戏份奇少,原以为费恩斯也不过龙套,后来才知道是为了承上启下,本猫geek也好萌,摄影大赞,开场动作戏超帅,回归老派007叙事,老爷车徒手搏斗很带感,但细节不够严谨,不过的确够娱乐,四星。

1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门德斯在序幕用各种惊心动魄的追逐打斗让观众明白他也能拍动作大片。然后则将这个超级特工带进自己的世界,送他腔调和文艺味。就像他们对白中总说的old fashion、old story、old way,旧带出时尚。罗杰·迪金斯的摄影依然牛逼,各种暗夜阴影,结局的夜战、上海的剪影打斗。未必适合所有人,不一样味道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真不怎么样,又臭又长,几度昏睡过去

22分钟前
  • chère
  • 较差

007版小鬼当家

27分钟前
  • 莉莉抽抽
  • 力荐

这货不是007,也没什么天幕危机,就一桩事先张扬的杀M事件。而且一点也不萨姆门德斯,从风格到内容都像极了诺兰那些无聊又装蛋的好莱坞大片。

29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导演名一出,竟然是门德斯拍的?都傻了……片头是Skyfall的MV吧?是吧?太好看了,光看个片头差点没把我看死

33分钟前
  • Neil.尼爾
  • 推荐

开头最好,Adele的歌配上水底意象,极惊艳;后面叙事复古得厉害,场面华丽铺张,然而大故事情节缺乏说服力。Javier Bardem真有戏,他才是这部里真正的邦女郎啊。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片头的视觉效果太赞!配adele的歌声简直的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片头是哪个公司做的?我毕业了可以考虑去投个简历……至于剧情,,苍白无味,没有高潮,苏格兰高地景色不错,上海的高楼太震撼,邦女郎太花瓶……

37分钟前
  • 卡萨布兰卡虾饺
  • 还行

亮瞎我双眼的依次是:邦德所有Tom Ford赞助的服装、技术宅Whishaw、黑桃A满天飞的Bardem

41分钟前
  • RITA
  • 力荐

1:极度推荐观看IMAX版本。2:本·卫肖越看越像王祖蓝。3:丹尼尔·克雷格成功延续跟谁做爱谁便当的优良传统,再次证明身为一个间谍,练好枪法的必要性。4:哈维尔·巴登才是本片真正的邦女郎!

42分钟前
  • 双子叶
  • 力荐

不为别的 就阿呆的主题曲+伏地魔+黑框卷毛技术宅小哥+意外好看的槽点“蓝光电信”和“光纤宽带”就满足了!邦女郎有木有存在感关我毛事 哈哈哈哈

43分钟前
  • Viola
  • 力荐

毁车,拆房,砸东西,虚耗人力,作践绫罗,大把烧钱,观众买单。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无疑是今年最佳动作片。门德斯完美平衡叙事和动作戏,对角色刻画更加真实丰富,哈维尔的反派神似小丑表演大赞。在保证一切邦德元素的前提下门德斯打造了一部最不同凡响的邦德电影。复古怀旧是惊喜,摄影更是大饱眼福。

5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这一部的邦女郎实在是对不起观众,贾维尔巴登杀了贝纳尼丝还要杀M女士,又袭胸又摸脸还揉大腿,不就是为了跟邦德小搅一基...007从来都是豪车,美女外加高科技,看的就是一个爽字。门德斯还是太匠气,偏不让我过把瘾啊!!!

55分钟前
  • 若阳
  • 还行

“干员中枪” 哈哈哈哈哈……没想到阿呆的“Skyfall”出现在片头MV还挺契合剧情,丹尼尔·克雷格绝壁是最性感的邦德。

6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前半段是城市观光片 后半段是后妈保卫战!

1小时前
  • PAUL豆仔
  • 还行

五十年经典之作,年度最佳。近二三十年不会超越了。并不是电影层面的超越,而是人类困境的反省,古典主义的挽歌差不多已经唱尽了,剩下的只能交给下个五十年了。2012的神作。从剧本到演员到拍摄到主题歌,什么都是对的。

1小时前
  • 4cat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