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述的故事

HD中字

主演:Michael Polley,Harry Gulkin,Susy Buchan,约翰·布钱,Mark Polley,Joanna Polley,Cathy Gulkin,Marie Murphy,Robert MacMillan,Anne Tait,Deirdre Bowen,Victoria Mitchell,Mort Ransen,Geoffrey Bowes,汤姆·巴特勒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2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讲述的故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的表演性

纪录片的表演性的一个很好探究案例。一开始我还在疑惑,怎么能把以前的往事拍的这么全,后来才知道是找actor演的。但是home camera的这种拍摄很有趣,和采访分开来叙事不像一个传统的纪录片。我们总在要求纪录片要严谨的客观性,但是只要有人参与,所有的画面都是有选择的,拍摄、剪辑,每一步都是主观的,哪怕你全部用长镜头,也无法避免这个问题。所以纪录片的要展现的不仅是客体本身,而应该是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和观众的关系。绝对的形式上的客观性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纪录片是否优秀的理由。很喜欢Sarah让她父亲读旁白的这个设计,虽然让父亲亲口说出母亲出轨,Sarah不是自己亲身女儿这件事很残忍,但真的很戏剧,戏剧性的叙事让这个纪录片不再单调无趣。但是这个片子并不是说有了表演性就抛弃了客观性,关于她死去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全程采访了她各种亲戚和母亲的朋友,用他们的叙述来组合出母亲的形象。叙事线索是找到自己的亲身父亲,但是这绝不是最终目的,这更多的是关于人生、亲情、爱情的反思,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Sarah哥哥说了一句话:“没有爱情是平等的。”所以,我们永远不要想着为了得到对等的爱而去付出。父亲最后甚至很高兴,还有别人爱着自己的老婆(老大哥心真大)但是人生就是这样,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爱是很难遗忘的。总的来说,很好的纪录片,关于表演性的部分打破了我的常规认知。另外,每个人的家庭都是一部好电影。

 2 ) 真相的意义

       就像纪录片中的很多人问的那样,为什么要记录这样一个影片,是为了还原有关戴安娜的一切,用回来来怀念她。还是为了还原所有的事实,寻找到所谓的真相。亦或是,萨拉在面对两个父亲的存在时,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减轻内心的挣扎。

      可为什么认为在做一件事时,总会问“为什么”。意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就像那一无所知的苍蝇只是完成上天赋予它本性命运该有的样子而不去管为什么是不是也是一种意义。
     
     影片中所有人都试图在找寻真相,比如谁才是萨拉的亲生父亲,比如戴安娜到底爱不爱他的丈夫,比如在戴安娜临死前她的内心经历怎样的挣扎。凡此种种都随着戴安娜的离去没有了标准的答案。戴安娜是幸福的。因为即便离去了还有许多的人在怀念他。她的丈夫说一个在你生命中生活了二十几年的人,突然离去,不那么容易遗忘。相爱很短,遗忘很长。
     
    影片的最后很滑稽的结局,戴安娜曾经的情妇终于松了牙关承认他和戴安娜发生过关系。可这一切似乎都值得原谅了。

    纪录片没有电影那样激荡起伏,因此也更为真实,更为直击人心。它通过不同人的叙述,告诉每一个观众这就是人生。有遗憾、有挣扎、有幸福、有悲伤。时而遍地阳光,时而阴沉黑暗。有很多爱没有表达,有很多真相没有拆穿。真相到底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这部影片激起了我用录像记录生活点滴的欲望,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我总是在电影中去窥探别人生活的样子,其实我的生活何尝不也是一部未完待续的真实的电影。

 3 ) Notes

如何从以讲述追忆一个人,跟Pina比,人语言的限制和讲述这个的动作就很清晰,人当前的情绪和偏向是局限也是目标叙事之外的一个空间;

定位就定在讲述上,这种内含的自反性讨巧但不好控制,索幸导演的思路很清晰:用对他父亲mike的关切作为故事最coherent的弧线,引发宽恕和和解的效果;

两种隐藏讲述人的方式:隐没本人的确切判断或隐藏他/她的出镜,其实让我想到的是有人说呼啸山庄,叙述者把自己隐藏起来因为她很害羞...

 4 )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我们讲述的故事》

    “当你开始向自己或他人讲述的那一刻,故事才成为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序言精确的道出“故事”的本质,却也隐去了“讲述”这个行为的艰辛。
    这是莎拉•波利的第三部电影,她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家庭和母亲戴安娜。一个天真火热,作着演员梦的平凡女人。在她去世后多年,波利邀请自己的父亲、兄弟姐妹以及母亲的朋友们面对镜头讲述她的故事,他们分享的过去逐渐拼凑出母亲隐藏多年的秘密。
    请永远不要相信说故事的人。记忆的不确定性、人们面对痛苦自我保护的本能,还有我们各自视角所带来必然的不同。人们总会不自觉的修饰故事,最终将之化为自我的一部分。这是诸如维斯•安德森、王家卫等导演最爱的主题,他们总是孜孜不倦的用多条线索、多个独白告诉我们散落在不同人的眼中的故事有千般样貌。
    而莎拉•波利却以一种私密的方式,更为简单轻盈的结构完成了主题。她巧妙组合着所有人的记忆,她对每个角色都怀着恰如其分的爱意与尊敬,当然,再加上一点幽默感,以及在恰当的时候置身事外的冷静。从而让影片有了舞蹈般轻盈跳脱的质感,以及一种极其坦诚的亲密。
    电影的重点也在流动变化,从母亲隐秘的情事渐渐变为莎拉•波利寻找父亲——正所谓这世界上没有“简单的故事”——即使如此,波利也没有纵容自己将之变成年轻艺术家对自我身份的探索这般庸俗主题(即使曾经是演员,莎拉•波利也能完美的抑制住这种过分表达与自我揭露的冲动)。她始终关心的是“讲述故事”这件事本身——“讲述”的不确定性,故事与真实的生命间的差异,以及影像(这个讲述者)拥有的揭露与隐瞒真相的矛盾的力量。
    对于一部纪录片,我们总是不假思索的将其视为事实。但就如影片的主题所言,讲述者才是最重要的。莎拉•波利不断的设置谜语,她狡猾的让父亲迈克尔•波利朗读旁白(多么残忍的导演,最后老父亲半开玩笑的说),最后,毫不掩饰的告诉我们,故事中某些场景是由演员扮演重现的——是假的。从而轻易的推翻了观众的建立起来的认知,但这不正是影片的本质么?


你还可以看:莎拉•波利导演的前两部作品《远离她》和《跳支华尔兹》,当然,如果你喜欢她不放看看由其主演的电影,比如《性感俱乐部》、《无姓之人》、《人兽杂交》,波利小姐选片眼光也蛮有意思。

载于《环球银幕》

 5 ) 我奇怪的问题是:

故事与真相:为什么有一些电影让你看后无话可说,而有一些,却让你产生无数欲语的念头?

近日 ,我看了两部电影,一部叫《远离天堂》,一部叫《我们讲述的故事》。对前者,我只对两位女演员有些感触,而对后者,感觉,让我写两万字也是做得到的。

《我们讲述的故事》,是一部讲述导演寻找生父的纪录片,故事一波三折,真相隐含其中。

我奇怪的是:

1、到底,什么是故事?什么是真相?不同的视角之下,不同的叙述者之间,这两者会有多大的不同?

2、让我想到经典电影《罗生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3、母亲,最爱的到底是谁?

4、导演如何做到让所有相关人员都同意面对镜头、叙述故事的?

5、人,表达的欲望,深层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很强,有的人很弱?

6、养父爱母亲吗?生父如何能够克制自己?

7、众多孩子们对母亲的真实感情是怎样的?他们在明白真相前后,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父母的事,对他们的深层影响有哪些?

8、守口如瓶与公之于众,哪个更好?

9、我们做为父母,有多大的权利为自己而活?我们做为儿女,有多大权利,可以要求父母为自己做出哪些牺牲?

10、事情暴露之后,各相关人等如何反应,才是最正确的?

11、养父为什么早年不去发挥出自己的天赋?为什么晚年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12、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你如何判断自己找到了真爱?哪些时候只是新鲜、刺激与欲求不满?

13、外遇,到底能促进婚姻,还是损害婚姻?

14、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会怎么做?

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每一个家庭,都是有故事的家庭;

我,其实也很想写一部家族史。

 6 ) 多伦多的革命之路,请转弯,一切都比小说美好

1.首先想到的是朱迪福斯特的home for holiday,也是家庭剧。

都是女人,sarah更年轻,更漂亮,她甚至都不是蕾丝边,可明显她更有才华。

嗯,我甚至一直都不觉得朱迪演技有多好。

2.一家子美人啊,男的帅女的嗲,

兄弟嘛,一个是甜得美极了,一个是逗趣的魅力,不分伯仲。

等等,我的基达滴滴滴在响,咋回事?看好太太看得太入戏了吗?

然后发现,我果然,又对了!

3.就是个革命之路的梗,现实总比书精彩。妈妈远比凯特温斯莱特那个疯女人角色有趣,爸爸也比leo更有魅力。

就是这片里的那个词儿,这是个larger than life的女人。

怎么让人讨厌得起来?她那么美!

演妈妈的女演员Rebecca Jenkins,有时候像《恋爱中的女人》里的格伦达杰克逊,一会儿又成了《上流社会》里的西蒙西涅莱。

连观众都看得出她有多自恋,对着镜头放肆的奔跑、跳跃、大笑,每个神情都在说,来把,来爱我。

于是丈夫、儿女、朋友、情人,个个都爱她。

别信红颜薄命,美人永远是人生赢家,短寿她都赢死长寿的凡人。

4.sarah当然遗传了母亲的自恋,导演要上镜,导演要把自己拍得美到不行。即使她知道我是导演,我是旁观者,我不是主角。

但必须的,我要把自己拍得美。

这应该不叫自恋吧,或许应该叫,女人得对自己负责任?

5.第3部长片,第1部是冬天的事儿,第2部是五彩斑斓的夏。

这一部,看海报就知道,又回到一片白茫茫。

一拍脑门,《跳支华尔兹》分明就是这部家庭传记的故事片版本啊!

所以,文艺女米歇尔威廉斯演的是妈妈,善良的塞斯罗根演的老爷子?

6.泛黄的老胶片上是女演员扮演的美人妈妈,生下她的女人;自己的镜头里拍下的是垂垂老矣,不再英俊的,自己扮演自己的父亲,抚养她长大的人。

这不是sarah的《搭错车》,她的配乐里不是激情澎湃的《酒干倘卖无》。中产家庭没有底层的狗血当头浇,虽然这故事还是天涯式的狗血段子。

但她的镜头里,都是对这个老男人满满的爱。

ps:爱笑的大哥是弯男,爱哭的2哥是直男;

姐姐说得知妈妈有情人的时候喜极而泣,太好了!哥哥得知却哭了,男女反应大不同。

两个爸爸都拍了,不过瞎子也看得出来闺女偏心的肯定是养父,最后的华彩段落都给了养父。

 短评

喜当爹的诗人老爸挺有意思,逐渐拼凑起来的现实狗血得来张力十足

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莎拉·波莉是多妙的一个人儿啊!每个人都该去看看她的纪录片[我们讲述的故事],不是因为这个家庭故事有多么具有普世价值,而是她对于"讲述"这个动作的见地实在鞭彻入里,而讲述是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情,是有生存层面上的意义的。本片采用了最聪明也最自然的结构,告诉我们个人的记忆永远是个人的,而历史总是拼接而成。叙述摄影机背后的电影作者在三个层面上都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采访中她的声音被保留、父亲的录音也是她在掌控、家庭录像里也都是她伪造的痕迹。她用这个方式回答了父亲给她的提问:你的叙述在哪儿呢?就在这儿呢!这部关于母亲的传记最终因为画面作者的在场而变成了一部自传。

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love is short, forgetting is so long, says pablo neruda

12分钟前
  • BB蓓
  • 推荐

算是达到了记录现实的目的,不过片子对于其家庭外的人来说既不有趣,也无意义。总结就是无意义的电影。

15分钟前
  • Nakadai
  • 很差

Sarah一直说她只是想听与故事有关的每个人自己版本的故事,她只是想找到真相,其实真相就是每个人关于她母亲那段故事的私人回忆。用纪录片这种本该最客观的电影形式讲述一个非常私人的故事,甚至拍摄者就是故事的出发点,本片效果却出奇的好,家庭录像带的还原度,朗读与采访的剪辑,大赞基友哥哥!

17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想起聂鲁达的那首《爱情太短,遗忘太长》,他们的母亲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侧面,她不仅仅是一个母亲,还是一个需要爱、自由和梦想的女人。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戏剧化的像德·西卡的【意大利式结婚】,将纪录片剧情片化用演员表演重现泛黄的记忆,非常的细腻情绪化。★★★★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两个爸爸,老来揭晓萨拉的身世,没有耻辱的爆发,反而在作者的镜头下拥有平静的光芒。众人片断的回忆只是旁人的忆述,爸爸的回味才是母亲形象的最佳录影。或者你说这妈妈风流度过一生,但在女儿和感动者眼里,她活出了自己的勇气,追求梦想快乐并没让其有抛夫弃子的恶意。她试过被丈夫爱意包裹的感动。

23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拍得比较有想法,但终归不是很抓人,why should one care about your family?

28分钟前
  • 葱油饼
  • 还行

泪。主要是养父回忆文章写得太好,一家基因真好,全部都镜头感一流。

30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萨拉波莉真是大才女啊,在这么个简简单单的纪录片里各种复杂的情感信手拈来。前半部分娓娓道来无比流畅,我看了很久才看出真实录像和演员表演的区别;中段提出本片的拍摄原因之时我还一度“恍然大悟”,谁知后半部分快节奏急转直下,积淀了全片所有情感的结局之后居然还有个大彩蛋。。。

31分钟前
  • 猪大腿
  • 推荐

很不错,本来就是个很吸引人的故事,而且这是Sarah自己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很有爱,还原过去的场景也很成功(几个演员长得真是够像!)。我非常喜欢这种格局小的、不说教的、甚至有些私人的纪录片。

3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在不同个体的主观中,还原“真实”的回忆,就好像用无数叠笔去接近事物的轮廓。譬如父亲和孩子对父亲在家庭中履行职责的不同看法,朋友们和Michale眼中他和Diane的关系,都截然不同。多视角的意义正在于此。然而,真正使之动人的,是最真实的情感。

35分钟前
  • Grace
  • 推荐

一直都想做这件事……

37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全新的纪录片体验,小格局的视角显然看得更为舒服

41分钟前
  • 正义B胜
  • 推荐

一切,但不是全部

45分钟前
  • Konec
  • 还行

加拿大才女萨拉·波莉讲述自己身世的纪录片,从创意和讲述都能感觉到她的才华,当然也得归功于她有一个离奇的身世故事,使得这部作品观赏性大大提高。

5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一个家庭就是一本小说的道理,或是曾经动过用文字或影像记录下些许片断的念头,就很难不在看这部纪录片时热泪盈眶。两位爸爸的文字和独白都太美了,这个关于Sarah自己的既纠结又温柔的故事真的深深戳中我。同样的人事经由不同人口中的叙述拼接呈现出了难以想象的抓人魔力。

5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如何缅怀一个人?电影从前半段的“故事”慢慢转移到后半段的“讲述”,在真实性和连贯性中间各取一半,导致我们始终无法真正走入母亲的世界。可作为记录片来说,它的悬疑和自述感十足,对母亲的情感又极为饱满——倒不如把它当作一封阅后即焚的笑忘书。拿奥斯卡?难。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还好吧,比泛泛之作稍好一丁点。比较不能接受女导演在拍片的前期和中后期,自己都不知道这部纪录片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幸好她养父老爸思路清晰。3.5星

59分钟前
  • bugz
  • 推荐

这么巧今早开始读老伯女儿的书,看这个纪录片就是相似的体验,家族成员都能把真真假假的轶事讲成不太一样的故事。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