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少年2

HD中字

主演:Robin Pedersen Daniel,Mathilde Berg,Dennis Storhøi,Agnete G. Haaland,Adam Eftevaag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0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流浪少年2 剧照 NO.1流浪少年2 剧照 NO.2流浪少年2 剧照 NO.3流浪少年2 剧照 NO.4流浪少年2 剧照 NO.5流浪少年2 剧照 NO.6流浪少年2 剧照 NO.13流浪少年2 剧照 NO.14流浪少年2 剧照 NO.15流浪少年2 剧照 NO.16流浪少年2 剧照 NO.17流浪少年2 剧照 NO.18流浪少年2 剧照 NO.19流浪少年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得我太累了

可能因为《流浪地球》卖的太好,让流浪地球这个ip获得了太多的关注,导致郭帆野心膨胀,在《流浪地球2》里,他装进去太多东西了。

刘德华、李雪健、吴京三条线,每条线郭帆都想深度挖掘,结果就是一场危机接一场危机,电影做的跟流水账一样,不停的“发生危机——解决危机——发生危机——解决危机”,而且每一次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爆炸、碰撞、死亡,这种表达危机的方式让我想起了“变形金刚系列”。

“危机感”这个东西对于这类电影很重要,但是不停的用“危机感”轰炸观众,就好比是,你去餐厅吃饭,刚吃完龙虾,又给你上一盘清蒸王八,吃完王八,油炸河豚又来了,你刚完动筷子,服务员催你,赶快吃,后面还有人参炖乌鸡。

对我来说,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典型的节奏感不好,好像是把三部电影,通过剪辑愣拼在了一起,这种超长的电影,节奏感很重要,节奏过慢,或者节奏过快都容易让观众疲劳。

还有就是关于吴京的故事线,我真的不太喜欢,首先吴京的台词就总是很“战狼”,行为也都是个人英雄主义,一遇到事,吴京就选择“单干”,我怀疑跟吴京有关的情节,都是吴京自己写的,就为了让他不停的过“孤胆英雄”的瘾。

我总是很期待吴京可以演出点不一样的东西,但每次他都把自己的角色演成了“冷锋”,虽然吴京怼过崇拜好莱坞的人,但在我看来,他才是最“好莱坞”的,因为他每次的演出都像是在致敬史泰龙的《第一滴血》。

相对的,我更喜欢刘德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线里,起码能看到人物内心的挣扎,虽然一些桥段得设计很老套,比如车祸,但相对来说,这条线还能让我更多的产生共情。

李雪健老师的故事承担了电影里大部分“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李老师的表演是最好的,但是这个情节和台词的设计也是说教味最重的,反正就是在危机面前,外国人都是拖后腿的冷血大傻x,中国人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世界。

这么设计也没问题,但不停的repeat这个故事架构,让我觉得拯救地球之前,还不如把外国人都干掉。

总的来说,我更喜欢流浪地球第一部,这部电影我觉得郭帆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刘德华和吴京两个“大腕儿”的加入,让郭帆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最终把电影做的乱了方寸。

我估计流浪地球还会有第三部,希望可以延续第二部的好特效和第一部讲故事的方式。

 2 ) 从达叔和李老爷子看得出郭帆是个多么有情怀的导演

我觉得全片这些动人看点中,片尾那句“致敬吴孟达先生”一定是最让人有感触的一个。 不知不觉达叔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时至今日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再在大荧幕上看到他,实在是惊喜又感动。 非黑非粉,但是站在普通路人的角度上真的忍不住想夸一下《流浪地球2》的用心程度,以及那溢出荧幕的情怀感。 其实在开篇听到李雪健老爷子的声音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纳闷+惊喜了。早就听闻老爷子身体抱恙声音不太清晰了,怎么在这部电影里还是如此洪亮有力? 特意百度了一下才得知,竟然是剧组专门为老爷子用AI技术重建的声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为让这位老艺术家的声音,串联在整部电影里,这不是情怀是什么? 还有让全场人一起惊呼出声的达叔的再度现身,也是郭导“夹带私货”的情怀展现。 电影里图恒宇和女儿丫丫最终以数字生命的形式相守在一起,化身“数字人”,以数据的形式永存。而在故事之外,郭帆导演用自己的方式,让离开两年的达叔变成了真实版“数字人”,以韩子昂的身份再度回到全国观众视野,对于我们这群看着达叔电影长大的娃娃们来说,可谓极致浪漫了。 时至今日,国内的视效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要啥有啥”的地步,而要问科技进步最大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想《流浪地球2》里的韩子昂、李雪健,就是最好的答案。 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彩蛋也能看出郭帆导演的用心。那就是变身数字生命的图恒宇,回归到了华仔颜值巅峰时期的样貌。大概每一个80后,都会在那一瞬间闪回到想当年的某一刻,这是独属于我们的惊喜彩蛋。 我想郭帆导演一定是一个内心很柔软的男人。所以才能在作品里拍出“遨游太空不重要,给喜欢的人一束花很重要”这样窝心的情话。而他的柔软也体现在作品中的许多“情怀点”上。 比如镜头不多却足够让人惊喜的韩子昂的回归 比如AI重建再度洪亮起来的李雪健老爷子的声音 比如数字生命时让无数人闪回80年代的刘德华的神仙颜值...... 这些都是郭帆导演给我们这群观众最真挚的情书。

 3 )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

先打四星。特效精良主题宏大等优点太多人说过了,我也不重复了。说点自己的胡思乱想:

1

不明白为什么数字派和流浪派要掐,为什么要禁止人类数字化研究。电影里说是因为人类能数字化就没人愿活在现实了,但这说不通,人类当然是先在现实中活够了再数字化自己,而且数字化很可能只能做到意识复制,并不能做到意识上传(电脑中,上传其实也是一种复制备份,比如刘德华的数字体就是他的备份,要做到象他女儿一样真的自我被上传进了电脑需要的是大脑和电脑的真正思维连通然后再让大脑死亡,否则一断开就会变成两个意识,但看到最后可能刘也不在乎哪个是真的本来的女儿)。

真正的问题是能源和算力能支持多少人数字化,但电影中算力决定的是数字人的生存时间,这很奇怪。算力决定的应该是数字人类的智慧程度或者一块CPU能支持多少个数字人类,生存时间应该是由电力决定才对,只要不断电就可以永生。但若断电后再开机后激活的,就只能是硬盘里存着的备份了。

而且将多少人数字化是可以控制的,比如把数字化名额做为对劳模的奖励鼓励大家工作,这不是就大家拼命996了吗。为了能将妻子孩子或自己数字化刘培强图恒宇还有所有人都会拼命努力的,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

人类数字化了,就可以极方便的控制机器,比靠人力工作强多了,完全不存在劳动力减少的问题,还可以完美解决机器人AI失控的问题。

对于抽不到地下城签的一半地球人来说,能数字化不是太好了吗?哪怕是需要贡献或金钱去换取,也比抽签强。

一半人要被丢下等死,没人反抗是不可能的。现实中只怕会是战争胜利一方才能得到地下城,几十亿人将死于战争,但那样拍就是另一种电影了。

当然还有方案就是从50年前就控制人口,原著某版本中写到“三对夫妻才有一对能抽签到生育权”,但电影中没有,因为那么拍,又是另一种电影了。

所以如果人类能数字化,才是走向星辰大海的最好方式,不再需要食物氧气住房,有电就能生存,生活在虚拟空间里,和生活在游戏电影里一样(还能选片呢),还可以远程遥控机器,把摄像头当成眼睛,这才叫元宇宙啊。

人类数字化和流浪地球结合正好能完美解决要开走地球就得抛弃一半地球人并让另一半人及后代在地下生活一千多年粮食从哪来长期禁闭地下狭小空间种种心理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结果……用一个很牵强的理由就把人类数字化科研给禁了。难道只能有一种方案或想法是正确的,其它的都必须绝对禁止。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2

其它一些吐槽:

刘培强居然可以用两包烟收买守卫进入太空电梯,这种安保也难怪被人渗透成筛子差点断送人类文明。就算守卫不是中国士兵可以随便黑,但刘培强是啊,做这种严重违纪的事就为了去给女朋友送花?你们平时又不是见不着。这情节本无必要,就直接两人一起执行任务就好了。难道就是为了给沙溢戳他三下脑门找理由,好和后面相呼应?

把明明战力不下于自己的女兵(因为是女朋友怕她受伤)(还有其他战友)锁起来,独自迎战数倍敌人,这是电影可以开挂必胜,现实中一旦输了就把女朋友队友全害死了……打完后不第一时间救治伤员恢复通讯报告情况请求指示而是要把地上散落的花捡起来……开着军用战机去实现病重妻子想回上海看一看的愿望,很感人很浪漫但现实中军队能批准飞行员开战斗机办私事吗……清醒一点你是流浪地球2。

全基地军用战斗无人机被黑客轻易控制,这一定不是中国产的。

水淹了根服务器所以全球发动机不能联网启动……每个发动机有一个独立控制系统可以手动或军用专线控制启动这是必须的吧,发射核弹的控制系统会用全球民用网发指令吗?

全球提供核弹却不给解锁,非要强行暴力破解还没有成功。最后才想起有手动装置,难道不是一开始就该预先接上作为备案,最后那一下完全可以用定时或无线电遥控的机械手,现在淘宝上就有卖自动按键器,五十年后能开动地球有量子计算机能数字化生命却没有可以替人按键的机器人?剧中的机器人明明已经有了超高智能,却全都五大三粗干不了细活,连手指都没有,导致什么都得人类自己去冒险牺牲,这科技树点的……当然,完全理解这都是剧情需要,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弄死这帮人。

不过鉴于全球和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球2还是可以排在前列值得一看的。

3

接下来这些,可能已经与电影无关。

让我们回到现实,假如现在突然有一批科学家宣布说预测到太阳会在一百年后爆炸,要求人类立刻成立联合政府,停止所有工业和社会发展,用所有资源人力财力不惜一切代价建造行星发动机,并且开走地球的代价是一半人会死,另一半人和后代要在地下生存一千年。请问:你会毫不犹豫的支持这一计划吗?

假如科学家自己都分成几派,有的说会炸有的说不会,那你选择相信谁呢?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和各国会团结起来立刻行动,停止本国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无私的把所有国力和资源用于应对可能一百年后才到来又或者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危机吗?

把“太阳爆炸”替换成“气候变暖”呢?

为什么人们相信太阳一定会爆炸?是因为电影中的强设定,这就是真理。不知道科学家拿出了什么样的数据,反正全世界政府都相信了。小说中还写到不相信太阳爆炸的人处死了所有相信太阳会爆炸的科学家,结果太阳真的炸了。

大概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是那些不相信太阳爆炸的反对派,怎么会有人这么愚昧,竟然不相信科学家的话呢?

如果把这个故事换成:科学家说地球变暖会带来灾难,人类不相信,还嘲笑这些科学家。结果地球越来越热,冰川溶化海水上涨淹没陆地,干旱和洪水造成大饥荒引发战争,几十亿人死亡,另一半人不得不生存在地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或再改一下:科学家说地球变暖会使人类文明毁灭,人类相信了。某国提出保护伞计划,将人类全部搬入地下,并在地面建设一万把超级巨伞,以反射阳光降低地球的温度,这是一项要毁掉地面所有城市,并集全世界物力完成的宏大工程,面对他国的怀疑嘲讽,某国仍然坚持要进行此工程,并最终证明了自己是对的。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这其中某国是哪个国,会影响你对故事的观感吗?

还记得这部电影开始的那段话吗?

可能大部分人已经忘了。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4 ) 刚看完,都去看,超出所有预期

没想到第一时间看完电影,第一时间随手发感想,有那么多质疑和有质量回复,正儿八经写一下。

实话,买票时,我正在看《阿凡达2》,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回家立刻补看1,弥补一下。走出影厅,看到《球2》和《满江红》的海报,都想看,特别有沈腾和张译。

大年初一和朋友一起观影,所以选《球2》,现在看来,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是第一场,坐了一半,看到太空电梯那部分,太惊喜了,为国产科幻能比肩从前的好莱坞科幻而高兴;而人类股骨的演讲,直接升华立意,看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我曾经也被无知的洗脑过;带着地球和全人类一起走,有这份担当,难道不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里么?否则就是我有钱,我先走了。

目前,是我心中最佳科幻片

现在回复,很多看完后,提到——太空电梯是想像,这不是硬科幻,里面设定都不靠谱

我不是学物理专业,我贴出,月球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和中科院的物理学院士的回答和观影感:

http://【《流浪地球2》主创来B站啦!直播全程回放!】//www.bilibili.com/video/BV1aY41197h9?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

全长1小时,对话在11:06 这是《球2》主创、B站、央6邀请的中科院院士互动。包括特别多细节的用心。

那些说太空电梯没有依据,要是美国就不会这么拍的,请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分析,如何实现太空电梯。

//mp.weixin.qq.com/s/mYvMTuzeJPBYdXG3MyY59Q

//mp.weixin.qq.com/s/Sg4YQDUM4GTqPZbVHZrLIg

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发展速度看,有人预计太空电梯将在2050—2100年投入业务运营。

《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带你“流浪月球” | 梁文杰 qq.com

剧组专门聘请中科院物理所的成员,当影片科学顾问,这是根据导演组提问,给出的专业指导和依据,来自%中科院公众号%

这是专业特效团队,对于导演的采访,CG技术的面部扫描,甚至扫描到了肌肉层和中胚层,为了真实还原最真实的刘德华年轻版。

http://【对话郭帆!时隔4年重逢,解密《流浪地球2》的幕后故事!】//www.bilibili.com/video/BV1x84y1j7Zn?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

最后,看电影是自由选择,你不喜欢就不看呗。

最后附上,观影选影厅指南,我也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学问

http://【IMAX、杜比、CINITY、中国巨幕、LUXE、ScreenX.....买电影票选厅,居然有这么多门道?】//www.bilibili.com/video/BV1QT411Z7F4?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

看后分割线


大年初一9:00的电影,除了超前点映和媒体场,应该是第一批。作为科幻迷,长期看好莱坞的人,特效,剧情,演技都是顶级。温情,亲情,幽默,对于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义大爱都有。

事实证明,国内不是没有写好剧本,会拍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团队。

特别喜欢剧中的萌宠--笨笨,你是条军犬!

不剧透了,大家一定要去看。

 5 ) 刘德华剧情线的一些见解

本影评含剧透,请小心观看。

一共3条线,吴京,李雪健的线剧情优秀,平铺直叙,容易代入感情。

重点想说说刘德华(图恒宇)的线。这个部分涉及到数字永生,人伦道德,影片描述的也比较繁琐,现在就我的理解,重新理一下时间线。

图恒宇年轻的时候工作的研究所(550所?)是研究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当时可能只是一条探索未来的道路。然后图恒宇陪一家人去游乐园的路上出了车祸,妻子死亡,女儿奄奄一息,最后不得已将女儿的意识上传到硬盘(类似?)中,经过图恒宇的研究,意识自我迭代400多次以后,形成了自我意识(相当于数字永生了),但是由于550a的计算力较差,意识只能模拟2分钟。研究了一段时间,研究员们的意识都做了备份。

后来国外的科学家(影片开头的那个)专注于数字永生,可能没有成功,但是联合政府立法禁止研究(怕人都上传了),于是数字派开始了恐怖袭击(但是为什么moss要帮助他们造成开头的太空站危机,这里没有想清楚)。而550所因此而关闭,图恒宇进入太空站冬眠。因为恐怖袭击,太空站缺电,图恒宇苏醒。后来由于太阳风暴,带上月球的550c被毁坏。为了按时完成试验,图恒宇提出利用550a进行操控,但是条件是参与未来550系列的研究。后来,他不顾领导阻拦,将女儿的硬盘意识上传到了最新的550w中,2分钟后(moss学习了女儿的意识,超载了月球发动机),发生了月球危机,图恒宇也入狱获刑。

为了使得moss得以控制全地球发动机逃离月球碎片,需要全球互联网,所长去监狱将图恒宇提出来一起去重启北京水下服务器。为了让图恒宇同意,他们做了一些交易,可能是让图恒宇的硬件备份进入计算机,得以陪伴数字女儿。后来在现实图恒宇死亡前给数字女儿的密钥,数字图恒宇成功启动了北京服务器。

数字图恒宇在接入全球互联网之后,全片开始闪过一些画面,感觉他好像通晓了古今一样,可以预测未来(量子计算机模拟未来,出自刘慈欣小说《镜子》)。所以这些领导收到的危机时间信息,包括全球核武器数量,是不是都是moss这个看似是幕后黑手的人工智能发的。

至于为啥moss要搞这些危机,我觉得他是在根除一些隐患。其实月球危机的结果,是人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典范,而且消耗了全球的核武,为未来100代人消除了这一隐患,可以说是好的。从这个出发点考虑,包括流浪地球1的木星危机,从本质上断绝了逃跑计划,也不是坏的。

那么,流浪地球系列,加了moss这条线,会不会帮助地球派逃脱小说中悲惨的结局呢?

纯属个人见解,请大家轻喷。

 6 ) 初现史诗气质——观《流浪地球2》

轻度剧透。

农历新年的首次观影,大年初一上午场,犹豫之下还是选择了《流浪地球2》,虽然对《满江红》和《深海》也很期待。

这一部从时间线上来说是第一部的前传,属于“前刹车时代”,除了沿用原著的故事设定以外,基本上都是原创的情节和人物。特别是在“流浪地球计划”以外,又引入了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科幻命题在这部电影中的地位和比重甚至是并驾齐驱的,因此虽然片子时长很长,但是内容非常充实。

概括来说,《流浪地球2》故事依然很硬科幻、很东方叙事,用编年体的方式串联起了时隔十几年的相对独立的两次危机的叙述方式也让人看着比较舒服;制作上依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工业水准、比前作有一定幅度的进步,可能由于预算增加的原因(推测), 实拍的大型多人场景也有所增加, 开始真正有了那种维系全人类命运的氛围感,即使相比国外同类题材(科幻+灾难)也很具有竞争力。

具体情节上这次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和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分别统领“流浪地球”和“数字生命”两条线,两个命题一开始是相互竞争、相互矛盾的,到最后又和解融合(这很辩证法)。刘培强依然是个有亲情羁绊的新模式典型英雄人物、承担了大多数动作场面,图恒宇的价值观则比较复杂一些、更有探讨的空间。

故事的一些桥段、尤其是煽情部分,略显套路化,但是拍的都很精彩,我个人也是在选人引爆核弹和外国宇航员替代沙溢敲吴京头盔两处贡献了热泪。个人一直认为,商业片不需要在情节上过于刻意求新(有些甚至是求怪了),把故事讲完整、逻辑讲通顺、拍的精彩一些,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观众就已经非常受用了。

稍有美中不足的是,两条线的人物情感都围绕家庭和亲情、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质的区别,似乎有些重复;另外对于图恒宇的动机是不是还可以设计的更复杂一些、那些极端的数字生命支持者的伦理是不是也可以稍稍展开一下,毕竟从结局的定调来看影片对于虚拟生命不是彻底否定的,那仅仅一句“没有人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就略显苍白。

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它证明了一种可能,就是可以将一些非常好的科幻命题如“数字生命”这种融入到流浪地球计划这样一个大背景中,从而丰富它的内容,毕竟如果只局限于一个科幻点子很难撑起一个长系列故事的新鲜感。就像《三体》,在三体文明入侵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下,每一部其实都在引入新的科幻创意来充实故事——第一部的三体文明和质子、第二部的几项面壁计划和黑暗森林、第三部的降维攻击等等。这样借助于这个已经广受认可的大IP还可以继续创作出很多优秀续集,毕竟流浪地球计划要持续2000多年,而几百年上千年以后的文明形态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甚至无法想象,因此这个电影系列的创作空间非常广阔。

作为一个中学时代就在看《科幻世界》、甚至曾为了要探索未知而想选理论物理专业的科幻迷,我知道中国科幻还有很多精彩的点子和故事。希望未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能够延续同等及以上的制作水准、吸纳更多优秀的创意的想法,期待它能够成为一部东方科幻电影的煌煌史诗。

 7 ) 沙溢戳吴京那三下,直接戳我心窝里了!

我承认,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线虽然份额没那么多但是很好嗑。我也承认,图恒宇和丫丫的父女亲情线赚了我一波眼泪。但是我万万没想到,看似“搞笑担当”出场的张鹏,和刘培强之间的师徒情竟然还给我来了一波奇袭,直接撞到了我的心巴上,久久不能平静...... 一开场的时候,看着操着一口东北话侃侃而谈“蚊子饼”的张鹏,就觉得是个妥妥的笑料制造机。毕竟在这样一个稍显沉重的故事题材中,必定少不了三不五时的抖机灵笑点来缓和气氛,而老沙也比任何人都适合这样一个角色。 前半段的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个重任。每次张鹏和刘培强同框出镜,气氛总是略显轻松,而且自带一种“师父在”的踏实感。他会认真的叮嘱刘培强不要谈恋爱、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因为人到中年的他早早看透了刘培强“责任感王者”的本质,猜到如果有了家室,他一定会在必要时奋不顾身牺牲自己,而他也确实猜对了。 虽然不建议,但真的看到徒弟有了心爱的人,他还是由衷的替徒弟高兴,还会贱嗖嗖的臊他一句“地球美好不?”。这一刻他的担忧也都抛诸脑后,看到徒弟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他也似乎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作为师父,张鹏总会下意识的以“戳三下脑门”来表达自己对徒弟的关怀——满心焦急找到受伤的刘培强时,他假意嗔怪的戳了他脑门三下;久别重逢时,他在拥抱慰藉徒弟丧妻之痛后,又戳了他脑门三下缓和气氛;刘培强安放完核弹受指引来到师父的位置时,老航天员代替张鹏戳了他脑门三下,只为无声传达心意。而任务结束时,隔窗望着师父方向的刘培强,也学着师父那样,默默戳了三下玻璃......仿佛在告诉师父他们成功了,仿佛在诉说自己的尊敬和不舍,又仿佛,在告诉师父自己成长了,今后也会像师父那样继续好好努力,让他一切放心。 而刘培强也确实是这样去做的,第二部中,张鹏挺身而出请命去引爆核弹,第一部中,刘培强在紧要关头自愿引燃木星......这就是他们师徒间的传承。诚如故事中那群出列的50岁+宇航员们,心甘情愿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了这群“小年轻”,这,也是传承,大爱的传承。 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张鹏笑着说“培强,地球还是挺美好的”,就像当时刘培强满眼期待憧憬着未来时那般。而带重病妻子回家时,匀速开着战斗机的刘培强,也终于学会了师父说的“稳点吧”...... 中国人的观念中,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张鹏和刘培强的身上,我似乎真的看懂了这句话的含义。

 8 ) 中国科幻缺的是哲学

一些观感,不涉及剧透 中国科幻特效已经接近卡梅隆水平了,真正欠缺的是概念和哲学。虚拟人作用于现实世界从而拯救世界的概念12年前的《源代码》就玩过了,《流浪地球2》无非在此之上加了一些煽情成分。至于对于AI的探讨(根据某知名影评公众号3号厅检票员工的分析是全片最大的伏笔和反转)也是2001太空漫游玩烂的,而且也停留于表面(人类与AI的根本差别在于非理性与理性,这句泛泛之论我小学都知道了) 至于情感戏的设计,只能说是为了迎合春节档阖家欢乐的气氛,没有丝毫科幻电影所独属的情感书写,拍来拍去还是死亡啊分别啊这种,难脱窠臼。和无论是《星际穿越》还是《人工智能》都差了一个顶级编剧,这也决定了这个电影文本的艺术上限。 最遗憾的是对于人类内部的矛盾的处理浅尝辄止,当然想要处理好也难度很大。移山计划的拥护者和反对者的斗争以反对者搞了几场破坏被关进大牢而画上句号?草率了吧。至于国际政治的博弈,除了联合政府大楼里几个动不动破防的外国佬以外压根没有体现。当然,这也不是一部电影能够涵盖和写好的,甚至《三体》书中对此的处理也是非常生硬,就算编剧是米尔斯玩海默和亨利基辛格可能都很难写好吧。 至于决定一部科幻能否成为影史经典的关键,哲学,只能说除了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这能算哲学的话)以外一点都没有吧。距离塔可夫斯基和库布里克还差十个诺兰。当然中国科幻可能也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的打算,这也注定了它的上限,或许只能靠着从大刘的小说里挖掘一些科幻技术(这个大刘的小说里太多太多了),砸点钱搞特效,然后拼贴一些好莱坞用过的概念,什么AI啊意识上传啊。再加上中国特色的亲情和集体英雄主义,最终配制成一部“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之作”。 当然啦,流浪地球2怎么样也说不上是一部烂片,剧情,科幻概念,特效以及一些小学生水平的思考,演员演技也很在线,只能说不能拿诺兰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标准来要求还在匍匐的中国科幻。

 短评

看到沙溢扮演的师傅喊出五十岁以上的出列时还是忍不住落泪

7分钟前
  • 特凡人
  • 推荐

刘德华那条线有点儿意思,为这个系列电影开启了新维度。太长了,删减强制煽情正能量能短30min。

9分钟前
  • 撕蓝
  • 推荐

比第1部好看。中国科幻电影需要更多的小破球

14分钟前
  • 无心xwxw
  • 力荐

刘德华那条线,给整个电影情节优化了不止一点儿,尤其是溺水后推开门的那一刻,我瞬间:“这是国产电影能有的剧情吗?”

17分钟前
  • 关山难越
  • 力荐

笨笨!!你是军犬!!

21分钟前
  • 水逆退散
  • 力荐

三星半。郭帆拍片的恳切,在场景设计和视效的细腻度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拉高了中国科幻作品的工业水准。雪健老师依旧老辣,刘德华则收获了近年来最有挑战的角色。可惜的是,这部续作在叙事层面太过松散,刘培强、图恒宇两条主线并行,还要给周喆直超大篇幅,以至于情节取舍变得犹疑不决,这对节奏先行的科幻片来说是大忌。角色的篆刻比重,是该系列在未来第一优先要做的功课。

22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这是俄罗斯的型号,没有安全保险,只有两个扳机。”

23分钟前
  • C
  • 推荐

原来人死后还要继续干生前的活儿是真的。

25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四星+一星鼓励,值得八分以上的佳作!还有我不理解 看了会睡觉一般是不感兴趣 看了骂依托答辩的都是什么脑回路。美国拍科幻片就能泛滥煽情主旋律,中国就不能是吧。美国就能输出,中国就不能是吧。再说了,我是真没看出来有多主旋律了,要硬说是主旋律的话我认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星际穿越》可以有亲情,生孩子没问题,到《流浪地球》这就催婚催生了是吧?《星际穿越》里美国人可以拯救全人类,《流浪地球》里中国人就不能拯救世界了是吧?《星际穿越》里可以抛弃一大部分人类,然后一小部分人类放弃地球和太阳系去新星球生存,《流浪地球》就不能有家国情怀,带着剩余一半的人类和地球去寻找新家园是吧?我只能说戴有色眼镜去看总能在鸡蛋里挑出来骨头。当然,上述这些是我好兄弟宸老师(豆瓣可以搜到)以及我亲身经历而有的输出。

30分钟前
  • 一堆曲别针
  • 力荐

我的建议是,把网络服务中心迁移到高原上来

3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放几年前,我会跟着愤青一起骂,骂故事写的不好,骂节奏,但其实我的阅片量来讲根本不懂这些。无非就是跟风黑,显得自己多专业一样。现在呢?有一部电影3个小时让我不困,让我感慨,让我跟着它的思路去走,还能看到中国电影人走向世界的野心,就已经足够了。

33分钟前
  • 一叶小江南
  • 力荐

四星半。《流浪地球2》比第一部进步很多,并将国产科幻大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观足够硬核,动作场面与特效更加恢弘也更加细致,尤其是对太空电梯的呈现,太惊艳了。剧作上也更扎实了,两次大型危机(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两种理念冲撞(数字生命计划与移山计划)、两个一体两面的主角……冲突线明晰,人物群像立体。同时,周喆直就是新时代的愚公,难怪这个角色要请李雪健老师来演。影片对愚公移山这样的中国精神有了更加丰富有力的传达,这也是区别于好莱坞大片的根本所在。

38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就这还有人说超过《星际穿越》?

42分钟前
  • camus
  • 较差

低开高走,前半小时脚趾抓地,刘培强的爱情线真的很尬,那个女性胸部特写后韩朵朵生气,我非常非常厌恶郭帆这种没有任何笑点的恶趣味。图恒宇的线救回来了,华仔真的神。ps朱颜曼滋很适合这种角色,喜欢她的颜。

44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推荐

《流浪地球》系列,单枪匹马,把中国的科幻电影提升到世界级水平。这不是老套的个人英雄主义冒险故事,而是一个宏大的全人类史诗!但是,173分钟的片长,三条缺乏交互的故事线,慢热的节奏,劝退路人的冗长数字生命线,确实是讨好了影迷与科幻迷,可无疑也是提高了对广大路人的门槛。豆瓣用户狂吹刘德华线,但电影院里刘德华线却让很多观众低头玩手机。2023年1月22日,刘培强先生,生日快乐!可能也就世界末日了,房价才会跌。最后,这不比《阿凡达2》的家庭伦理与美式霸凌好看?

46分钟前
  • 爱笑男孩杰乌索
  • 力荐

看完了,大年初一就在电影院哭了,那种与天斗与人斗与命运斗只为了未知的未来和理想奋斗的中式硬核浪漫让人心潮澎湃。李雪健那个角色在大会的发言真的超牛,大刘笔下的科幻真是处处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务实和真诚,好喜欢,这电影真的太特么牛批了!

49分钟前
  • 🛸
  • 力荐

2019年看第一部的时候就想着,回国之后如果能在这样的剧组工作就好了,结果今年就真的在这部的片尾字幕了。🥰与有荣焉。今天很想念组里的朋友们。

54分钟前
  • DrunkenPeach
  • 力荐

我看有些人说又红又爹,感觉确实有点儿。但是点完头我又想,美国哪部电影不是又“蓝”又“宇宙第一”?

57分钟前
  • 玛丽莲萌鹿
  • 力荐

故事冗长且稀碎。想讲的太多,一样都没有完全说清楚。我全程给我妈讲解,坐我旁边的也在全程给他妈讲解。其实2044年那段没有塞在这部里的必要。关于生命和文明,现实和虚拟,只有标签和口号,没有智性的讨论。全程就是看一群固执的爹抗拒自然,不被任何人和事说服甚至动摇,强行按自己的意志支配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并称之为「勇气」,前脚才感叹「人类把最强的密码用在了互相攻击的武器上」后腿就把人类分成「我们的」和「你们的」一面想当老大「我们比你们其他任何人都要正确伟大光荣,听我们的就对了」一面装和气「我们是为全人类考虑,是在(为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不是想搞强霸」,全片刻意制造的笑点,都没有这种又啥又啥的自我矛盾好笑。

1小时前
  • 小斑
  • 还行

不必对比什么 作为里程碑他已经无敌

1小时前
  • 电子梦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