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HD

主演:费翔,李雪健,黄渤,于适,陈牧驰,娜然 ,此沙,武亚凡,夏雨,袁泉,王洛勇,侯雯元,黄曦彦,李昀锐,杨玏,陈坤,许还山,高曙光,冯绍峰,杨立新,丁勇岱,高冬平,徐冲,韩鹏翼,单敬尧,吴汉坤,百力嘎,刘乐,许翔,刘涵,徐菲,孙睿,耿业庭,金志浩,屈愉超,黄涛,樊汶东,姜宝成,阿仁,米铁增,僧格仁钦,马文忠,宁文彤,张经伟,杨添皓,李泽宇,夏晨旭,宋宁峰,俞颖,吴超,杨大鹏,赵磊,张振煊,宋渡宇,文波,图门巴雅尔,慕晓博,春晓,其勒木格,张雪菡,钱波,巴雅尔图,吴兴国,那尔那茜,刘潮,张艺泷,孙煌辰,艾力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2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3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4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5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6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3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4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5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6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7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8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19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非常期待,但是,希望不要让期待变成失望

刚从热上看到说要拍封神电影三部曲

光这海报就给人一种很有质感,人物很悲壮的感觉,我很喜欢这个电影海报

演员方面有黄渤,李雪健,夏雨等等很多实力派演员,演技方面不用担心,至少有保障。

在来说说导演乌尔善其实刚看的时候我是有点慌的,不是說他不行,但毕竟乌尔善导演好像只有一部电影 @寻龙诀7.5 能拿得出手,其他的都在6分左右,而且封神这部剧的格局很大,想要拍出神话史诗里面必定有很多大场面,这就对于导演来说要很强的能力。对于没有多少经验的乌尔善导演来说,我还感觉有点悬

在来说说编剧,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市场要想出几个好的改编作品真的很难,对于一部小说来说编剧就需要很强的改编能力

封神演义明代传为许仲琳创作长篇小说,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而且有70万字,要想改编,真的要很大的难度。

而且我查了下,编剧有四个除了乌尔善另外几个编剧我看了下,也没有啥作品,唯一看好的编剧就是冉平编剧曾死98年水浒和95年武则天的编剧之一,另外两个基本都是作品都不怎么样担任的作品没有超过6分得。

毕竟一部电影的完成不止导演还有编剧,还有制片人,调度,摄影,美术,特效团队等等一起配合。。

说了这么多,我只希望这部中国神话史诗电影能拍成功,让观众满意。。毕竟之前除动画电影哪吒之外,近几年的封神题材(包括电视剧)无一例外都扑街了。只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希望封神电影三部曲能成为华语电影工业化的标杆

 2 ) 封神榜

拍了那么久,投资那么大,结果确这样。感觉特效还是非常可以,但看这申公豹不是豹子成精么,虽然身材高大但没有细得声音么。希望夏雨可以出神。姜子牙也是高大威猛之像,希望黄渤老师可以威武一点。纣王看着倒是相差无几,再霸气侧漏就更好了,毕竟最后一代人王还丰功伟绩。李雪健老师老来出戏别强撑。元始天尊倒是个中年模样但不够仙气不够威严。三清六圣,气场不够强大。

 3 ) 套着封神壳子的商业片,留给观众的是一个“到底应该如何重塑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的问题

身为一个中国人,你可能清楚《封神演义》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你一定特别清楚其中的一些故事。

比方说已经被无数次重新解构的哪吒,关于他身上的种种特质已经被重新编排过无数次。

还有已经融入中国人语言习惯的成语,比如说“覆水难收”,“愿者上钩”等。

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桥段,比方说被誉为亘古忠臣的比干剖心,姬昌食子又吐子。

可惜的是,当这些年中国神话IP越挖年代越久远、关于哪吒、杨戬、姜子牙的故事不停地被搬上银幕的时候。好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制作的《封神》电影,在这个强调“电影宇宙”的市场中,突然以三部曲的形式出现,就突然有一种文艺复兴的感觉,即便三部曲这种形式并没有离我们很久远。上一个很知名的三部曲还是《霍比特人》系列。

我记得最开始看到关于《封神》的消息是在《寻龙诀》上映结束之后。乌尔善指导《寻龙诀》是一部完整的商业片,并且票房结果也很好。所以当知道他要拍摄《封神》的时候,我自己是十分兴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封神》需要堆砌很多的视觉特效才能完整呈现各种神兽还有神仙斗法,而乌尔善在《寻龙诀》里所做的,是会让人觉得他有能力呈现出《封神》的世界的。

说白了,就是当时我已经在想当《封神》里各种名场面真正出现在大银幕中是什么样子了。

但在我真正坐在电影院里去欣赏这部电影的时候,却看得有些不自在。

它的服装是华丽的,但华丽得太过于复杂;

它的视效场景是壮观的,但放在IMAX这样的屏幕上,却有着很多难以忽略的粗糙;

它的人物是古朴的,但很多台词又是那么浅显直白;

最关键的事,这部电影重塑了封神的世界观,修改了很多名场面,修改到可以用“颠覆”来形容:关于姬发的故事改编、姜子牙过早出场让“愿者上钩”这个成语没有实现空间、纣王当着姬昌的面告诉他吃的肉饼是伯邑考的精肉剁成臊子不带半点肥的做的、比干剖心也变成让妲己现出原型。

并不是说改编不好,而是在改编之后,能否用新的东西颠覆观众对这些脍炙人口的事情的认知。

而在姬发的改变上,是由一个对纣王的崇拜到明白纣王真面目的过程,也是一个常年在外地生活的热血小青年跟父亲和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姬发自愿去当质子想要在纣王身边大展拳脚,减弱了他与姬昌之间的矛盾。而故事在姬发与姬昌之间的关系着墨较少,导致到最后姬发回归西岐变成了一个充满形式感的仪式。仿佛让人觉得是他觉得纣王不好,才想要回到西岐,如果纣王是个明君的话,他是不会动这个念头的。

也不是说电影的一些改变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关于纣王对妲己态度的改编其实还是说得过去的。当纣王对着狐妖说自己早就知道这件事,并接受这个事实,打了一大堆觉得是狐妖魅惑纣王的“普信男”的脸时,或许也不枉这么多年人们为妲己鸣不平。

然后纣王烧了祖宗排位,也算是一个破除封建的小能手。

但最诡异的是,上一秒妲己现出真身,下一秒两个人竟然当着燃烧着祖宗排位面亲热起来。

大哥你是接受了,我们观众还得缓一缓才能接受啊。你是破除封建迷信了,我身为一个观众还没呢。

这部电影的一些改变着实会让对封神故事熟悉的观众有些疑惑,但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值得看。

它的视效有瑕疵,但无伤大雅。它的故事跟人们想象的不一样,也有瑕疵,但并不影响整个观影感受;并且它的音效体验特别好,虽然有些时候会很大声,吵得连我周围那些人说话都听不到,但你是能发现电影在音效上做足了功夫的。尤其是雷震子挥动翅膀的时候,那种带有雷电的声音感觉特别舒畅。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抱着套着封神壳子去看一部商业片,是要比这部电影的编剧编的《画皮2》体验高上很多的。

 4 ) 封神:睽违三年,换了天地

真的很难评。 很多电影都因为过去几年受到影响,但论及影响最大的,《封神》无疑是其中之一。不仅是因为整个项目投资巨大,更主要的,是三年过去,整个电影市场,在主流审美和观众认知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疫情前,好莱坞大片依然在全球市场大行其道,以漫威为代表的超级英雄宇宙伴随《复仇者联盟4》上映,迎来最高光时刻。超英成为了商业成功的终极范例,以至无数中国电影人也摩拳擦掌试图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 那也是中国电影市场持续高歌猛进的时代,中美电影票房差距持续拉近,政策和市场都无比兴奋,给予了足够利好。大量目的各异的热钱挤入行业,更贵更大更豪华的项目不断被推至导演明星案头,只等开价签字。 于是投资30亿,三部套拍的《封神》立项开拍,声势空前。执掌导筒的,是以视觉见长,商业上从未失败过的乌尔善。电影走的是好莱坞制片模式,请了《指环王》的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作顾问,甚至剧本、特效也有好莱坞专业人士把关,瞄准的就是全球市场,希望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全球无差别通吃。 你大概可以想象《封神》是什么样子,虽然它根植于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但整部电影的调性是现代的、好莱坞式的,这当然是中国电影另一种工业化路线,做好了叫“兼容并蓄”,没玩好就是“不中不洋”。如果你还缺乏一些更具像化的对照,可以想一下张艺谋的《长城》,它们有些共通之处。 成片里,如同《角斗士》、《指环王》、《蝎子王》等好莱坞史诗电影一样,开场即送上场面宏大的战争戏,以让观众第一时间觉得物有所值。恢宏的管弦乐无处不在,澎湃又突兀。特效自不能少,不一定精致,但一定要巨大,所以最后的饕餮活化,虽于剧情无必要,但势在必行。每分每秒都是精准计算,严格对照好莱坞制片公式,它们经历过无数次检验,一再成功。让人觉得只要复刻到位,那又一次的商业胜利也理所当然。 但时代毕竟变了。三年过去,好莱坞对中国观众突然失去了吸引力,多部大片接连折戟。漫威更沦为陈词滥调和政治正确的代名词,超级英雄陷入了自我重复、创新乏力的怪圈,古装史诗更是成为投资人眼中的毒药,无人敢碰。 这时,《封神》终于姗姗来迟。在它面前,是早已经改变的环境。客观讲,《封神》绝非粗制滥造,用心之处、进步之处、花钱之处肉眼可见,它只是不合时宜而已。 你可以从电影里看到“指环王”“权游”甚至“史前一万年”等好莱坞大片的影子;也有乌尔善赖以成名的美学,服化道自然讲究,青铜兽面纹饰和水路道场风的服饰,让人印象深刻;妲己是《画皮》小唯的另一版本;有对角色的解构与重铸,这点在费翔饰演的纣王一角上格外突出;有POV视角的群戏演绎,以多段父子关系铺陈史诗歌剧的叙事野心。矛盾冲突,是任何文化都可以理解的——权力与亲情。 第一部刻画的是一个“低魔”世界,神仙、怪物、法术是背景与细枝末节,真正的矛盾是权力冲突。故事的主线是政治斗争,围绕纣王殷寿这个全片最成功的角色而展开的黑暗故事。 殷寿在电影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形象和性格,从原著中刻板的暴君,变成了一个外表英俊、工于心计,极具人格魅力,擅长欺骗和挑唆的王(这个设定很像魔戒世界中的早期索隆)。他甚至具备很强的现代感,完全就是一个擅长PUA的霸道总裁。相对的,以姬发为代表的质子团,则像极了去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他们以为跟随一个有魅力的老板,做一份很有前途的事业,最后却只是被压榨、被利用、被出卖而已。所以第一部的结局是返乡,青年看透了权力的虚伪与冷酷,对人性失望,最终决定回归家乡,回到父亲身旁。 这既是微观上职场的映射,也是宏观上的权力斗争。魔法仙侠并没有影响主线,本质上,是关系的塑造,人和人的羁绊与纠纷。这是电影对比过往“封神”系列影视作品的特别之处,由仙魔到人,我觉得这样的改编是特别且成功的。 当然乌尔善叙事能力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国际化叙事让这种孱弱更多了几分温吞和中庸,剪辑也很不干脆。《封神榜》本身是格局很大的故事,而电影《封神》选择了多线叙事,出场人物众多,视角不断变化,尤其考验导演的把握能力,而这恰是乌尔善的短板。 所以电影除了纣王殷寿线相对扎实,其它人物线多少都有些乏力,姬昌和姜子牙的戏不垮,全靠老戏骨用力维持。到了青年演员处,就显得混乱无序。 逻辑更是电影不能提的痛。比干让纣王自焚的戏看得我一头黑线,这种充神棍矫诏天条逼宫的把戏,值得纣王将其翻来覆去诛族几万次,纣王还得煞有介事诓他自己剖心,只能解释纣王残暴也要讲基本法;四大伯候不分场合不清场,在荒郊野店讨论造反,然后被一锅端,这种水平能成一方诸侯,也只能说是百姓听话,帝王仁厚;原著中合情合理的姬昌隐忍吃儿肉,变成了要跟纣王拼命,纣王竟依然放其回了西岐。诸如此类的不可琢磨,电影比比皆是,感觉考究都留给了美术,但剧本就这么敷衍潦草一带而过。 电影虽大量启用新人,但真正出彩的却还是费翔、黄渤、李雪健、夏雨这样的资深演员。甚至在首映式上,我觉得袁泉的光彩,要远胜过饰演妲己的混血女演员。“妲己”当然有争议,美丑不论,仅说表演,演员走了现代舞路子,生怕旁人看不出蹊跷,拼命让演员拟态狐狸,倒是形象地演绎出四个字:搔首弄姿。这其实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导演设计的问题。好不好,见仁见智吧。 电影是极尽浅白的,每个故事点都清清楚楚,以便观众理解消化。就用最商业化的故事,最成熟的叙事和制片模式,拍一部娱乐性丰富无负担的电影。它甚至在外观上做到了与好莱坞同类型八成相似的程度。往好了说,这确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往差了讲,那些它所能对齐的对象,本身早已失去观众的喜爱,乏人问津。而距离它真正想象对标的《指环王》,无论情感、细节、质感、美术、音乐还是人物,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这种差距,因为这是追赶过程中必须要走的一段路,哪怕是弯路。在中国电影的大叙事中,《封神》无论成败都将在历史中留下一笔,但对于具体电影而言,时机的好坏却决定生死。 三年前,它可能风光无限,披荆斩棘,骄傲地书写票房神话;三年过去,世界变了,观众也变了,我不免有些担心续集能否如期而至,我确实还是想看看闻太师、邓婵玉、土行孙,以及巨人化的魔家四将。中国其实不用什么超级漫画英雄,这些角色本就很吸引人。哪怕是照本拍,也很精彩。我们可以学好莱坞先进的制片管理模式,但真不必引进他们的娱乐罐头生产流水线。

 5 ) 虽然但是…

今天微博热搜#失败了要用十年还债你还敢做吗#下第一条微博就是采访乌尔善说到封神…但是看了一眼先导预告,充满了封神传奇既视感……前有tvb版经典封神榜,后有动漫哪吒魔童降世大火,作为家喻户晓的封神故事,如何让故事更出彩情节更吸引人,电影要做的可能要更多。希望后面的预告片和成片会成功吧。

 6 ) 请给纣王爱妲己一个理由

《封神》第一部快上了,本来不抱期望。直到看到以妲己为卖点的最新预告片,一丝讶异和暗喜浮上心头。

开始的台词就很值得注意:

妲己说:“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能帮你成为全天下的王。”

纣王说:“你们都说白狐是妖孽,她明明是祥瑞。只有她,知道我要什么。”

有意思......看来乌尔善真抓到了《封神》背后武王伐纣、殷周剧变的一些关键信息。他是有表达的。

(1)

让我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纣王为什么会爱上妲己?

以往所有的改编作品,不论电影、电视剧,甚至《封神演义》原著,都回避了这一问题。就连历史学家司马迁也只说: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至于堂堂一国之君为什么会对一个女人情有独钟,没有解释。

感觉纣王就是个天生“色情狂”,妲己“狐媚偏能惑主”,于是在狐狸精的怂恿下,什么炮烙剜心、敲骨验髓等人神共愤的兽行便一件接着一件、乐此不疲地干下去了。广受好评的90版《封神榜》电视剧,延续的也是这一思路。

这太小儿科了。

“君王脑残,女人乱国”的思想莫说现在,100年前就过时了,鲁迅在《阿Q正传》、《阿金》等文章中不止一次批判过“红颜祸水论”:“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在女性主义方兴未艾的今天,如果还把“亡国之罪”甩锅到“狐狸精”头上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解释纣王何以对妲己言听计从的问题。乌尔善给出的解释是:妲己是纣王的知己,是他事业上的坚定伙伴。

——这就对了。于情于理乃至于历史真相,都说得通。

纣王的事业是什么?——“王天下”。当一个女人能帮他“成为全天下的王”,那这个男人因为爱情的种种倒行逆施、“迷了心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别觉着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

“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来自儒教确立以后。殷商时期,“后宫”本来就可以“干政”,因为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很高,与后世被套上“三纲五常”枷锁的女性处境不可同日而已。商朝女人拥有自己的土地、奴隶,还能担任官职。以商王武丁妻妇好为例:她不仅是王后,更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生前能率兵打仗,死后还有奴隶殉葬,甲骨卜辞记载道:“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妇好征集三千战车、军队一万人征伐羌人)

了解到纣王“听信妇人之言”在当时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后,若想真正理解预告片中一些台词,比如“小子殷受,从无称王之心,只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就必须了解殷商是个怎样的国家和纣王到底是什么人。

(2)

其实“商朝”的叫法并不准确,商不是朝代,而是王国。所谓“朝代”,指自秦以降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皇朝。先秦的夏商周,都不算朝代,因为彼时并没有统一的帝国存在。

商的政体也与推翻它的西周不同,西周是封建制:用封邦建国、裂土封侯的办法将天下的治理权层层转包,因为周天子无力也无权独自管理偌大一个天下。“天子”只算“天下”的代表,而不能代理整个“天下”。

而商,甚至都不能算天下的代表,而只是天下的“老大”。因为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周武王封的,诸侯国的合法性,来自周王室的授权。而殷商时期的诸方国,不是商王册封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当时华夏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国家都拥有独立的治权和主权,在法理上与商平起平坐。只不过因为商王国最大、最先进,“四夷”尊其声“老大”,仅此而已。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说得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也就是说:商王国与其它王国,不存在君臣隶属关系。你也可以这么理解:把当时的“中国”看作联合国,把“商”看成美国。

王国维,1877—1927

而当纣王继位的时候,盛极一时的“老大”已是内忧外患、每况愈下,国内各方势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国外四夷不服,战争频仍,“老大”的位子和面子都行将不保。

国外好说,东夷扩张,西岐坐大,国内又有哪几方势力呢?

一、神权势力。

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貌似缺乏宗教土壤的中国历史上,商是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神职人员的权力很大,一度压倒王权(如伊尹放逐商王太甲的典故,伊尹既是当时的宰相,同时也是宗教大祭司)

严格说:在商王武丁以前(约公元前13世纪),神权与王权分庭抗礼、彼此争斗;武丁以后,王权逐渐占了上风,所以商王武乙才敢公然“射天”,挑衅神权。但是,神权虽然日渐式微,却没有在商的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场,还是能影响甚至左右商王的行动。

二、王室势力。

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才正式开始的。商的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辅以“兄终弟及”,在殷商30次王位传递中,“兄终弟及”的情况高达14次,接近一半。

这一原始且随机的继承制度曾引发过很大的混乱,“九世之乱”和盘庚迁都都与此有关。直到最后四位商朝君王,才均由父亲而非哥哥手里继承王位——包括纣王。而且他也不是嫡长子,而是“小子”。

所以:纣王的统治合法性在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叔叔(比干)、哥哥(微子启)眼里是很成问题的:凭什么是你继位而不是我呢?后来,微子果然成了武王伐纣时里应外合的“商奸”,被武王封为宋国的开国君主,自己做把“大王”的瘾。

了解了商的国家形态和政治体制后,我们再来看看纣王是个什么人、他的目标是什么。

(3)

《荀子·非相篇》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也赞美他:“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就是说这个人天资聪慧,口才很好,行为果敢,见多识广,而且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以拒绝臣下的劝谏,他能说会道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在大臣面前夸耀自己的才能,在全天下抬高自己的声望,认为没人比得上自己。

一个英俊风流、聪明绝顶、武功盖世却又心胸褊狭、刚愎自用、狂傲骄横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所以,纣王绝对不可能长这样:

90版《封神榜》

而更应该接近这种:

《西楚霸王》:吕良伟饰项羽

可作为统治者,拥有这种“瞅谁都是傻B”的性格是危险的,哪怕你有勇有谋、志存高远。因为你不谙人性,必然疏忽大意,难防阴谋诡计;行为极端,就很容易过火,把好事变成坏事。纣王想做什么事?

对内:纣王要靠打击异己来巩固王权,这就是他“滥杀大臣”的真相。预告片中有处细节也挺有意思,纣王(费翔)对比干(王洛勇)说:“有劳王叔,敬问国运!”——作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商人无事不占卜,电影把我刚提到的神权势力和以比干为代表的王族势力合二为一了,结果比干说了通什么“杀伐太重,招致天谴。心怀恶念,妖孽自至”。

请站在纣王的角度想一想:我“杀伐太重”,还不是为了“振兴大商”,难道任凭国家一蹶不振、继续沉沦?你说这是“恶念”?只有妲己理解我,支持我,你又说她是“妖孽”?你个“王位竞争失败者”,非但一点儿忙帮不上,还总说风凉话、使绊子。让你占卜,是给神权最后一点颜面,意思意思就行了,还蹬鼻子上脸了是吧?

对外:纣王想靠武力征服拿到“天下”的代表权。当然,没有证据表明纣王也像姬发、周公那样深谋远虑,想出以家族分封的办法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阴谋,他单纯的像个孩子:只想着通过武力将对方彻底揍服,心悦诚服地再尊他为“老大”。纣王要的,其实是个“面子”。

正所谓“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如今的山东、苏州一带在3000年前不属于“中国”,是纣王兴举国之兵给打下来的。然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场战争耗尽了殷商的国力,将士疲于奔命、百姓怨声载道,所有人都对纣王几十年来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复兴大业“受够了”。正值人心思变的危急关头,武王发动诸侯挥师东进,纣王的前线大军根本不及回调,仓促间只能释放本就活的生不如死的奴隶御敌,结果来了个“阵前倒戈”、“血流漂杵”,商王国就此覆灭。

(4)

武王伐纣,绝不是什么替天行道的正义战争,只是场趁人之危的以暴易暴。而且,“以礼治国”的后来者更暴。这件事其实是个悲剧:

对纣王个人来说,这是个“俄狄浦斯式”越努力越不幸、怕啥来啥的悲剧。一个追逐权力的人最终失掉了权力;一个想要国家强大的君主,最终身死国灭;一个被野心和欲望吞噬的英雄,他的野心和欲望被更糟糕的人继承。

而放进更大的历史维度看,也是个悲剧。

首先,这是当时尚处蛮荒之地、位于“西岐”(今陕西)的落后农耕文明、小农经济对中原先进的城市文明、商业文明的入侵(称做生意的为“商人”,就因为殷商贸易发达)。一举中断了华夏早期的文明形态。

其次,虽然殷商也是专制王国,但如前所述:集权程度并不高,神权、贵族、女性甚至百姓代表(有甲骨卜辞证明)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残存着原始社会的民主遗风。而商也并不以天下共主自居,商王不是“天子”而是“帝”,因为其时“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西周则不然,西周依靠封建制度“以潘屏周”,将整个天下视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自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初次尝试首告完成——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实际做不到。看看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动乱不休就明白了。

说到这儿,回头想想预告片中妲己伸舌帮纣王舔舐伤口(可让伤口痊愈)的镜头,我还有点感动。虽然广大网民表示这很“恶心”、“色情”,但我挺喜欢:就该这么拍。

一来,狐狸本来就爱舔。

二来,她舔的是伤口。如前所述:纣王是个不被理解、一意孤行、心比天高、想要逆天改命的战争英雄(史书上),但他身边所有人都觉得他在“瞎折腾”、“劳民伤财”,他四周所有人都在觊觎他的王位。这个时候,若有一个女人——哪怕是妖能懂他的雄心壮志,甚至帮他抚慰保家卫国带来的“战斗勋章”,纣王当然爱她爱到言听计从......

纣王的人格特征除了狂野、骄矜、偏激,应该还有:孤独、敏感、脆弱。这个角色真不好找,费翔的身高体魄气质在外形上比较接近,但演技实在令人担心。

还一点也很有趣:费翔(中美混血)和扮演妲己的娜然(蒙俄混血)都是外国人。这也引发了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网民不满。然而,他们实在不太了解商朝文化......

人类早期诸文明不是孤立发展的,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作《全球通史》中提出过一个观点:商朝文明因中东文明的传入而发展起来,不论冶炼青铜还是制造战车,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殷商本是个多民族社会,在殷墟的墓葬中,发现过蒙古种人、白人和黑人的遗骨。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迄今搞不太清楚。而且你以为:历经五胡乱华后的中国,血统和秦汉时期一样么?

既想打造国际IP,用点国际面孔当然无妨。总比固步自封、盲目排外的好。

说了这么多,大都与电影无关,我就是想讲一下被耳熟能详的国民神话所淹没、改造过的真实历史图景。

不论从历史还是原著看,“封神”的故事都不止一出惩恶扬善的正剧,哪怕小说仍沿袭邪恶暴君+红颜祸水的老调,但“三教共签封神榜”完全是“圣人的游戏”,什么改朝换代、人间正道,所有事情发生前,一切就都注定。一个圣人就有能力毁天灭世(通天教主欲再立地水火风),凡人再“挣扎奋斗”也毫无意义。一样透出浓厚的宿命与悲剧色彩。

《封神榜:决战万仙阵》,车保罗饰通天教主

从乌尔善七年磨一剑的坚持和片花透露的个别信息来看,我觉得《封神》有意在纣王和妲己的爱情悲剧乃至更大的历史悲剧层面做点文章,能走多远,我不知道。

但愿届时别让人大跌眼镜吧。

 短评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设定,冉平写剧本,感觉找的人靠谱,应该不至于弄成捉妖记或者说中国话的指环王那种东西。期待

6分钟前
  • 比多
  • 还行

讲道理,我不希望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中国的《指环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们谈到它时,可以大大方方的称呼它为“封神”。

7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发布会很酷,制作团队很豪华,态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态度的期待

12分钟前
  • Tadashi
  • 还行

中国的类型片指你了

15分钟前
  • Ted 浙一
  • 还行

整体阵容:高水平导演、有远见的投资人,看看了。

18分钟前
  • 还行

乌尔善不会让人失望。

22分钟前
  • 萧一意
  • 还行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选角都不难,唯独妲己,别再是范爷了,虽然她真的像狐狸,可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24分钟前
  • 还行

值得期待他开创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指环王》系列。

29分钟前
  • MTalk1206
  • 还行

希望能拍出中国的指环王

33分钟前
  • 无锋1977
  • 还行

黄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着,希望妲己不要让fbb演了

38分钟前
  • 劉胖胖
  • 还行

只希望一点,千万不要拍成《指环王》。别搞那些中国没有的神魔,矮人,精灵什么的,否则肯定扑街。尽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42分钟前
  • 不禁女色
  • 还行

2012年我就评论过这个电影条目,没想到一晃眼5年过去了!还以为这片子泡汤了,乌尔善竟然真的还在拍着,等到上映八年都要过去了,这样的坚持,是现在中国电影缺少的精神。

43分钟前
  • 你月经姥姥
  • 还行

什么鬼“中国的《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预告想说上来标记一下,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出概念海报的时候已经标记过了,还写了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见啊!要对得起我当年的这份中二哇!

47分钟前
  • 黄百万水果店
  • 还行

北京文化主投,乌尔善导演,我预测此片将会填补中国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将留名中国电影史,2020年将会是中国大片元年。

50分钟前
  • 是梦
  • 还行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编剧能编出豆瓣过6分的魔幻电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期待,剧情别再把观众当弱智了好吗?

55分钟前
  • 游鲤先生
  • 还行

省钱出名的乌尔善联姻最烧钱的IP,祝福他吧

60分钟前
  • 衫弃
  • 还行

国产奇幻片我只盲信乌尔善

1小时前
  • Syfannn
  • 还行

乌尔善算是最近几年最靠谱的魔幻题材导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1小时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不求媲美指环王三部曲,但求无小鲜肉当主角

1小时前
  • 打工仔
  • 还行

看到网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音很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期待更丰富更多元的东西,那就应该积极肯定所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仅仅因为无知和偏见冷嘲热讽、置身事外的全盘否认电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障碍,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1小时前
  • 西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