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柳如是

HD国语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2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3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4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5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6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3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4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5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6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7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8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9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才女柳如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上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神秘博士 第九季新神榜:杨戬食肉动物不幸的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忍风战队破里剑者是也!咻咻的20周年好运罗曼史6秒钟的轨迹~烟花师望月星太郎的忧郁你的伤心理师都知道 第二季八大作六块六毛六那点事无限全纪录第二季因为爱情有多美DVD版厨房的爱丽丝头发卡车野郎:故乡特急便9局下2出局暗夜旅程三国演义1994双生恋奔跑吧•共同富裕篇添加魔法:神秘之城第一季心理游戏2004云端第一季另一个女人志愿者灼人秘密三面夏娃烈日灼人1994热血神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芳草碧连天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国语版)绿茵女将啦啦队的反击圣诞宅急便反安慰剂2022超人前传第四季变形活宝

 长篇影评

 1 ) 此生予君一红豆,苍颜白发也相守。

—— 秦淮柳隐的傲骨与风情

此去柳花如梦,英雄美人的时代已成为茶余闲话,然而此情不悔、不改、不尽,任这百年悠悠历史的褒贬洗礼,她依然如一个时代的样本,依然是那秦淮河畔永不衰败的桃花美人,一步一挪,尽是风情。

万茜的柳如是,做足了前戏,风韵犹然,才情尽在,甚至连那与风尘难长存的爱情,都带着最美丽的姿态,不论是等待,抑或者盛开。她就是那汪洋之中的一叶孤帆,漫船远方,只为那一座栖息岛屿,哪怕他朝夕不保,也甘愿死生与共。

秦淮八艳诸如寇白门、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等等,自是红纱帐暖,美人如玉,男人眼里的如珍似宝。然这需此生坎坷千百回,方得最后归宿,洗尽了浮华往事,从此只需淡描眉,轻抿胭脂,一身素衣,再不用百花锦缎,摇曳生姿。中华文明五千年,自唐朝的红佛女到明末清初的她们,哪一个不曾抱有“妇人贞洁,从一而终”的纯粹的梦呢,可命运出身却不许她们妄自抉择,甚至她们之中鲜少有几个能够与所爱之人相伴终老。红尘多可笑,贪念嗔痴掺杂了多少饮不尽话不完的苦。

说回至电影中来。

瞧那陈子龙仪表堂堂,书生仗义,到头来却是怯懦退缩之辈,前途仕路重要,难道爱情就该弃如敝履吗?难道风尘女子就活该被愚弄活该成为风流快活之后的残羹冷炙吗?她柳如是偏偏不,自此,杨影怜就死在与陈子龙醉生梦死的南柯梦中,谁也别牵挂,谁也别留恋,走自当走得潇洒,走得堂堂正正,走得干净利落。那夜,她看着董小宛的花轿消失在暗夜的巷弄,消失在烟花绚烂的背后,恰如这她这牵绊她前半生的感情,一并被这漆黑的夜吞噬,与烟花同逝。

后来她遇到钱谦益,当算是她最好的归宿了。都说男人年轻时不知珍惜,到年老时才会对爱人百般疼惜呵护。三十六岁的年龄差,呵,那就跨越时间的沟渠来拥抱彼此,倾杯对饮,畅谈诗词歌赋,人生堪能不快活?可又似是这片头柳如是自白所说,“我生错了时代”,试想若不是因这乱世,陈子龙也未必会那样快离开,那她还会遇见钱谦益吗?她是否会与陈子龙执手偕老?是否就委屈了自己在半夜三更偷偷摸摸的嫁给别人做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不是这乱世,兴许就不会有那“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更不会有“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亦堪愁”的相遇呢。

初遇钱谦益,她就似乎被他的才情所吸引,青年才俊再也入不得她的眼,她爱慕他学识才华,爱慕他温文尔雅,爱慕他历经风霜雨雪却依旧体贴的心。她只稍一眼,霎时间四目相对,像是要将彼此纳入生命里。

说起那钱谦益,他也的的确确真名士,当真为她抛了花轿,去了盖头,以匹嫡之礼迎娶,陪她挨着乡间邻里的指点谩骂,陪她乘着花船穿过了重重地世俗眼光,穿过了三十六年的岁月悠悠,这样的爱情,她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抵达。

“梦里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片花,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麽?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再后来,明灭,清军入关,百姓们纷纷剃了头,梳起长辫子来也毫无反抗怨言。是呀,对于百姓来说,什么朝代不重要,谁当皇帝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田,他们的日子,他们的悠哉生活会不会变。可惜钱谦益最后献了城,剃了头做清官,可说实在的我宁愿相信他是为减少生灵涂炭,减少自相残杀的血肉横飞,我相信他翩翩君子之态内里的一颗慈悲的心。我记得书中道柳如是穿着朱红的明袍,击鼓抗清的一幕,电影里并未表现出来,不知其因为何,也无需追究,毕竟电影仅九十分钟,诠释她一生,这也算尽美。

在钱谦益最后的日子里,他们相搀相伴,共度余生实为最好不过了。前半生的浮沉往事都成了过眼云烟,当下平淡的日子才是爱情之后最真实朴素的滋味,粗茶淡饭,亦珍贵。再没有生世浮华,茅屋一所,古树一颗,诗书几卷,炊烟袅袅,哪怕是清淡无味的凉白开,也自有它引人入胜之处,而对于钱谦益和柳如是来说,这从此与往日再无瓜葛的归隐生活,才是他们颠颠簸簸的前半生所换的来之不易。

想起少时读柳如是,感叹她一生颠沛,最后得与钱谦益相守,源及那时我尚年少,对于英挺俊美的男子自是毫无抵抗之力,于是心下觉得,柳如是当与青年陈子龙相知相守才是真,这钱谦益个老翁样子,头发花白胡须大把,满脸沧桑相,哪里担得起柳氏貌美如花。可如今看来,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柳曾说“但求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钱去京城为官之后,柳氏在家遭逢儿子欺辱,后来钱告病南回,亦有人同他诋毁柳隐,说她不安妇道,与人有染。然钱只心护她:“士大夫国难时尚不能守节,何况一无依无靠的女子”。

纵是白发红颜,暗香如尘,锦绣诗篇俱已成灰,抛洒去这凡世河水湍湍,无踪无影,至今凭念河东君者,尚有几人?


贰零一贰,观影《柳如是》所感,寥寥文字,只做纪念。

2012\03\09 沈韶君

 2 ) 穿越的历史想象·消费女性

如何用电影呈现一段复杂的历史,如果按陈寅恪那样用细致缜密的考据功夫来做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好发挥想象力极尽虚构之能事。但虚构的重点在哪儿,如何虚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所以,它与当时的真实历史是两码事,我们只能就电影本身的表现来谈。

为了让纷繁复杂的历史清晰地呈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减法,不用太多刻意的描绘,而用“对比”这简单的方式就让人物性格更加明朗。于是,在这部电影中,处处可见“对比”之处:
1、陈子龙与钱谦益的对比。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商业片,那就必须照顾普通观众的口味,将柳如是与陈子龙、钱谦益的爱情作为主线,时代、战争、乱离只是作为背景。陈子龙虽潇洒飘逸却畏惧人言,钱谦益满腹文章又挑战世俗,一个年轻,一个年老,柳如是对二人均情深义厚,让人感慨。后期钱谦益与大木(郑成功)又形成对比,一个对清廷俯首称臣不能满足柳如是做梁红玉的心愿,一个誓死抵抗与柳如是的大节心心相映。
2、柳如是与青楼姐妹的对比。刚出场时,青楼姐妹在众文士面前极力表现,柳如是端庄矜持却最终赢得花魁。在爱情中,柳如是的坚贞气节、女性意识的觉醒又是导演格外推崇的,这在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一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对比,前面是柳如是在青楼的姐妹夜晚出嫁,新郎官畏畏缩缩、姐妹们大失所望心情复杂的情节。
3、钱谦益与当时文人、高官的对比。在众多文人雅士在青楼观看女子表演定级别时,钱谦益却在独饮闷酒大喊“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与钱谦益同时期的人物着墨并不多,但他们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承担爱国责任与乐享儿女私情的对比无时不在,他们成为钱谦益抉择时的对照。如钱谦益献城后,阮大铖略带伤感地请他做当世田横立志抗清,之后又通过茶馆老板之口道出阮大铖的结局:降清后做了大官又被杀——钱谦益抉择的复杂性凸显了出来。

说到此处,突然感到,这部电影虽然想表现柳如是的女性意识觉醒,但电影的结果让是让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在消费柳如是,几个床戏镜头倒没什么,但钱谦益将酒倒在柳如是的裸背上用布满胡须的老嘴舔舐、在柳如是裸背上作画,这不可能是历史中钱谦益的性趣,而恰恰是导演刻意或者强制加进去的消费品。另外,柳如是给水兵鼓舞士气,用的理由是敌军将戕害美人,自古英雄爱美人,官兵们都是英雄所以要为了保护女人奋勇杀敌——让观众一方面受到气节的鼓舞,另一方面得到意淫的享受。它表面上是想做女性独立自由的文章,却逃不脱男性主导的审美意识的牵绊。

结尾的穿越情节更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明显是流行电视剧的桥段,大有狗尾续貂之嫌。

 3 ) 看到有人说“百姓都顺从地剃了发,对他们来说什么朝代不重要”

我不知道我说这些谁会在乎。
我看到评论,没有什么提到明末的事,回应最多的评论里说什么百姓都顺从地剃了发,对他们来说什么朝代不重要,因为对老百姓来说什么朝代都一样活,还说什么水太凉同学是为了少死点人,是悲悯才降清。

首先,满清不是中国,满清和日本唯一的区别在于日本没有成功,不然你们今天歌颂的不会是康乾而是大东亚共荣圈。如果清朝是中国,还说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呢。

当年,秋瑾,鲁迅,章太炎,徐锡麟,蔡元培的那光复社纲领就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百姓没也没有“顺从地剃发”,当时明朝百姓反抗之强烈,我说了也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信。因为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清朝就是中国,反清就是不识时务,是守旧,明亡清兴不过是朝代更替。

满清入关中国人口下降了80%,蒙古整个准噶尔部落被屠光,满人忌惮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人,于是把千万蒙古人的人口一直控制在40万。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天,广州大屠杀……

太多了,太多了。这些屠杀下来,都是“无一降者”
拿江阴来说吧,有一首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当时清军:24万人;江阴:士民17.2万,城破之时,江阴的妇女都抱着孩子在井边排队。妓女都以先死为荣。
无一降者,无一降者。

当你们知道了这些之后,你们真的还能淡定的说钱的选择很正常么?
不知道当年的烈士知道现在的汉人说他们不识时务会作何感想。

你们都是汉人,你们就没有怀疑过,少数民族都有民族服装,而汉人却没有么?
我是学生,我发现没有老师给我讲过汉族的民族英雄是谁,没有人告诉我汉族的传统是什么,汉族的节日是什么,汉服的祖先是谁。可是历史课本上却写着56个民族之一的满族的祖先。不觉得奇怪么
这样正常么,这样公平么。

看了柳如是,我想你们有些了解明末的情况吧。明中期,心学发展,越到晚期,中国当时的思想非常发达,非常开放。有兴趣的人推荐你们了解一下《明夷待访录》,里面提到了内阁,议会等等。

放一个清朝历史专家,纪连海老师讲的清朝,你们看看那段历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http://tieba.baidu.com/%CC%C6%CB%CE%C3%F7/shipin/play/95e244d28346069eae01958a

 4 ) 关于演技,关于历史

        在网上下载的电影,很抱歉由于对国产电影的失望,轻易不进电影院观看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觉得折腾很远看了一场特郁闷的电影实在不值得,但《柳如是》除外,影片还好,可能是被前一段时间的类似历史题材的《战国》还有《杨门女将军令如山》等给刺激的,对国产古装片更是绝望,但这部电影与之相比真是精彩,至少能看到电影对于人文精神的那种敬意。
     对于演员的表演没有太多发言权,万茜我本觉得她长的一般,不难看,但也没有惊艳的感觉,然而她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没有通常青年演员的那种浮躁以及模式化,看的出还是非常用心的去演,气质每个人都不同,也不可能要求现今时代能塑造出古代才女那种气质,但心思是在的,这一点足够了。秦汉,岁月让他沉淀了不少,比当年琼瑶小生的时候沉静许多,外在的帅气已经内化,除去有点别扭的台式普通话,整体的气质还是很好的,特别是后半部,非常入戏;冯绍峰,我一直不认为他有演技,抱歉,可能会招致很多粉丝的恶评,大概十年前看过他演的一个电视剧《爱情密码》,那个时候他还叫冯威,后来看他的《宫》居然感觉和以前是一样的,当然,他长的很帅,毋庸置疑,这部电影里面比那些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进步,至少能感觉到用心,可能是整个电影的氛围的影响,里面大多数演员都很用心,这在现在的国产电影中相当难得。
    吐槽一点激情戏,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问题还是跟风,《色戒》一出,之后所有的电影都往这上面靠,也不管是不是为情节服务的,这部电影我觉得完全可以像以前那种拍一个模糊的帐子的飘动就可以交代了,非有万茜和冯绍峰的裸露戏,有点不爽,正担心秦汉是不是要晚节不保,还好,没有小冯露的多,只一点点就带过了,不过这个尺度在整个大环境中,已经是相当好的了,也松了一口气。
    说说内容,以前对于钱谦益一直看法很矛盾,虽然他学问很赞,藏书丰富,而且学生都很牛,但总是被人诟病少了一些气节,他自己恐怕也是很矛盾,电影里对他的处理相比之于主流历史柔和了许多,批判少了很多,加了更多的苦衷与无奈,也反映了电影对于忠义的思考,一定要像史可法那样英勇抗击,失败后连累百姓惨遭屠城,还是忍辱投降,保得百姓平安?哪个是忠义,争议不断。相比之于现在沸沸扬扬的各种穿越小说对于历史的另类解读,这部电影还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大的篡改。然而我在想,现在满族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且基本被汉人同化,对于清灭大明,我们没有那种太多对外族侵略的痛恨,特别是最近很火的清穿,康熙啊众多阿哥党,似乎已将八旗入关变成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再想远一点,改编桐华的《大漠谣》遭到很多争议,在于把匈奴与汉朝的战争写成匈奴的自卫,抱歉没看过,大概是这样,引起广大网友的不满,桐华的态度很明确,借用大仲马的话,历史不过是挂其小说的钉子。然而历史真的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么?当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因为感情或者某个女子或者某个现代网络小说写的故事才发生的,甚至因为穿越的主人公才发生的,这样的历史,还能称得上历史么?话语权一直是历史问题上不可绕开的问题,当话语权在匈奴或者在金国,那么,霍去病、岳飞等成了人家眼中破坏和平的挑战者,我们又当如何自处呢?
    扯的有点远了,电影是好电影,虽然在节奏感以及语言上还有待加强,比如牧斋说,你就听风看云晒太阳。唔,总觉得晒太阳跟前面有点不搭,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总之,在现今对艺术缺乏敬意的中国电影中,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为了里面那诚挚的向文人精神致敬的态度。

 5 ) 《柳如是》——风尘中的波澜人生

一、
第一次到南京,慕名去夫子庙闲逛,举目看来,不是李宁特步班尼路,便是小吃火锅咖啡馆,与全国各处商业步行街一般无二。正略有失望之时,忽然前方一片开阔,庄正的文庙前坪,高耸的牌坊上高书四个大字——“天下文枢”,而前方,一条极秀美的小河如玉带般横亘。河上有小舟泛波,河边有游客驻足。再往前趟步走过一个步行石桥,一线灰砖白瓦的仿古建筑耸立岸边,不经意间瞥见“乌衣巷”三个字,顿时,六朝古都、金陵故国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秦淮河,自然是秦淮河。只有这天下第一等的风流地,才当得起江南半壁的文脉所在,才衬得出八艳名伶的绝代情仇。
乱世出英豪,末世出忠臣,文臣武将们自有他们的舞台,可唯有南明的乱局中,几个女子抢去了世人的目光。
秦淮八艳中,李香君有血染桃花扇的刚烈、董小宛有素手调董糖的可人,陈圆圆更是让她的男人冲冠一怒,用美色颠覆了天下,但我始终认为,柳如是才是最有故事的那一位。
所以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建国后创作极不自由的年代,在自己眼盲体衰的晚年,用十年时间撰成心血之作——《柳如是别传》。河东君的魅力,在身后三百年又让另一位大儒沉醉。
二、
电影《柳如是》的诞生,并不是那么商业化的产物。出品双方是央视新影制作中心和江苏常熟地方政府。比起宁、扬、苏、杭这些人杰地灵的江南名邑,常熟算不上名人辈出,最为知名也最具话题性的,无非钱谦益与柳如是的故事。
于常熟,这是一次对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前几年,当地政府已斥资将二人曾经生活过的拂水山庄和红豆山庄修葺重建,显见对此早有规划。于新影中心,却有些像一篇命题作文。
没有了那么强烈的票房欲望,反倒有了更多艺术的施展空间。导演没有采用戏说的态度——虽然那样会有更多的空间来安排各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八卦和囧事,而是严格的以《柳如是别传》为基础,节选出一代名妓柳如是一生中或闪光、或凄凉的重要片段,用散文般的叙事节奏,讲述出虽然有些碎片化,却又串起大历史的优美故事。
比起导演和编剧,我更想把最高的礼赞送给本片的服装、美术等技术性工作者,他们的努力体现在那一件件充满时代韵律的服装上,体现在一件件不无古朴气息的道具布景上。晚明的生活氛围被很好的搬入影片之中,也让《柳如是》成为华语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在细节上无可挑剔的作品。
全篇以节气分段,串起柳如是传奇而壮阔的一声。节气的变化,似乎昭示着人生如四季轮回,枯荣自有天定。从幼时的落入教坊、习得一身取悦他人的本领;到辗转风尘,名动秦淮。夺魁花榜状元;对陈子龙,她虽是错付真爱,却又不失为慧眼独具;而对钱谦益,尽管年纪悬殊,可两人却是以文交心,忘年真恋,相扶相沫,在乱世中苟度残生。
在她个人命运的沉浮间,明清两朝更迭的大历史犹抱琵琶,却又脉络清晰。电影并未刻意渲染战争和异族入侵的镜头,但主角身上每一次命运的转折,已经昭示了时代的变迁。钱谦益跪门献城与削发蓄辫,汉家天下和儒学道统轰然倾塌,而他的出仕、入狱,尽管轻描淡写,有心人却大可结合史料,读出当年时局的惊心动魄,和个人在其中的身不由己、浮萍随波。
中国自古不乏青楼才女,如李师师之辈,让九五至尊也成为了入幕之宾。柳如是虽然才情纵横,诗文俱佳,但更让她闻名的,却是其独立、自强和爱国的一面。按照现代语境,柳如是无疑具有女权主义倾向。她虽然沦落风尘,但却全无烟花女子腌臜自晦的举动,反倒因这个身份而少了礼教的舒服,如同男子般与名士交往,博得秦淮艳名。同是秦淮八艳,她绝不愿似董小宛般,深夜偷偷一顶红轿送入人家府中,而定要光天化日,明媒正娶。她也不需像寇白门那样,用一场奢靡高调的婚礼向全城叫嚣,她只要自己的男人才高八斗,再加上用心待她,于心足矣。
至于被传颂至今的爱国情操,我倒以为可以以这样的角度理解。饱读诗书的柳如是,从不将自己视为纤弱女子,而以儒教弟子自居。换句话说,她信奉的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所以在国破家亡时,她才比丈夫更加视死如归。月下投江成为千古佳话,而连带着让钱谦益的“怕水太凉”成为千古笑谈。
其实钱谦益贵为东南文宗、东林党魁,又是南明朝廷的礼部尚书,显然他需要考虑的东西,比柳如是要多得多。数百年来,他背负着贪生怕死的骂名,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甚至成为了衬托柳如是大义凛然的丑角。但他不是侯方域,他的软弱和妥协,有着正当的理由。开门献城,是为了避免如扬州般的血流成河,出仕异族,是为了文脉延续。当然不可否定,钱有着贪生怕死的考量,但之后他暗资陈子龙,力劝郑成功,抛却家财与一张老脸,为抗清奔波,也算是将功赎过,可以抹去那一段失节的罪孽了。
有人说,陈寅恪老先生写《柳如是别传》,看似以柳为主角,其实他真正想写的,却是钱谦益,是一代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之际的选择与境遇。此说不无道理,若说陈以钱自寓或自嘲,也算恰如其分,至少二人都有着相似的贫病而亡的结局。但影片的最后,却选择抹去了钱、柳二人的终篇。那种英雄气短的悲歌,或许确实与全片的气质不甚吻合,但电影在柳如是一段盖棺定论般自白后戛然而止,却显得有些仓促和不完整。特别是引发较大争议的“穿越式结局”,不但明显看出对《步步惊心》的模仿痕迹,也让观众大感不伦不类。
我揣测,导演的意图或许是想表达“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多沧桑”的历史变迁感,这种表达方式却很是值得商榷。但不管如何,《柳如是》这部投资不大、阵容也算不上鼎盛的小众电影,已经带给我足够的惊喜,也为那些看似豪华的大片上了一课——不是只有从大处着手才能 成就好电影,从小处着眼,将细节做精,才是经典诞生的不二王道。

 6 ) 从《柳如是》看文人题材影视创作之难

    我向来喜欢阅读传统文化名人的故事,面对着成天充斥荧屏的各种蛋碎穿越宫斗古装剧,就总在想我们有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取材,为什么编剧导演们对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观赏性的宝库矿藏弃之不顾呢?后来每当我再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都会及时打住,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我这样无比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既希望那些故纸堆里的美谈佳话落实到真真切切的镜头画面,另一方面又担心凿得太实破坏了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或是白白毁了历史人物的传奇性又令自己大失所望加痛心疾首。我看过的影视剧不多,但就我知道的以文人为题材创作的剧观之,基本上大部分都给白瞎掉了。于是我们的心灵就受到了创伤:与其让那些令人神往的背影被白瞎掉,还不如让他永远留在纸面上。
    所以过去我总在心里吐槽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为什么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严谨的考据精神来对待这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为只要能稍稍摒弃一点以商业利润为旨归的功利目的和以搏出位夺眼球为手段的庸俗趣味,就应该能够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有内涵有精神有美感的文人题材影视之佳作。但后来我在慢慢思考过后,发觉这个问题可能远没这么简单。且不考虑现实政策、市场、拍摄条件等种种因素(作为一介业外人士的我也不懂),仅从文人故事这个题材本身的特质来说,如果要改编成影视剧,就可能有许多局限处让创作者们觉得掣肘,以至于棘手。也先不考虑能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那些大文豪气韵神似的演员(而且就算找得到,似乎每个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也会不同),就说说这文人故事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被改编为影视剧时会有诸多为难处。
    我们先得知道古代文人生平研究的成果是怎么得来的。同样作为一介业外人士,我就来妄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觉得文人生平研究有点像画画,先勾好轮廓,再逐步上色,但与画画不同的是,这色彩能不能上得完全就不好说了。比如说某文人在二十四史里有传,那么就可以依据该传记为他的人生勾出一点大致的轮廓,但是因为这些传记都过于简洁,只能勾出生平中的一些重要节点,而更多的细节,也就相当于画的上色,就要靠各代的笔记杂闻和对他本人的作品研究来补充。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从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来入手是非常之重要的,这大概就是陈寅恪先生在为柳如是作传时所采用的“诗史互证”的方式。但是这对拍电影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文学作品在电影里要怎么表现?它们对人物心态、思想和处境的理解非常重要,有些经典佳话甚至就是直接建立在作品之上的,可这些作品又往往是很有技术壁垒的诗词歌赋,于是怎么办呢?把它们念出来吗?好像很多影视剧都是这样来处理的,但是这也要以诗词比较易懂且与具体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为前提,还要在电影里穿插得恰到好处,要不电影就给整成诗词朗诵会了。如果是那些具有意象化抽象化特点、抒情意味浓厚又没有具体本事的诗词,比如柳如是在与陈子龙恋爱时写的那些传达她幽微心曲的小令,那真是不好表达,如果再加上点令今人头疼的典故啥的,那就是念出来都没法了啊。但是这些东西对深层次地理解文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况味那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在书本上了解他们时就是通过这些作品建构起了脑海中的观感,但是电影似乎只能把这类诗词抽象地融会在自己的影像风格上,不过这对于没读过作品的观众实在有点流于虚幻啊。
    第二个就是文人生平故事的连贯性可能不是很强,我们看到的只有他们人生中一些最精彩的片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掌故美谈,如果真拍成电影我想任何一个编剧都不会放过,但这些掌故就是他们人生中一些散落的节点,也许掌故与掌故之间还缺乏内在的很直接的联系,不像侦探故事那样每个情节环环相扣,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缺乏一以贯之的快感,从而觉得情节破碎,矛盾推动力不强。我想导演也不可能把这些掌故分别拍了然后就简单粗暴地拼接成一部片子,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啊,那这中间的时间空白点总该适当地补充补充,交代交代吧。于是这又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交待这前因后果不能篇幅太长喧宾夺主,只能点到即止(尤其对于电影来说),但是具体情事的脉络又相当复杂,要交待得比较靠谱就要多方顾及,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些朋友所说的《柳如是》情节切换频繁、生硬又比较破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觉得《柳如是》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里面其实涉及了晚明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但他们大多数在电影里都只出现一两次,对于我这种有人脸识别障碍的人来说,往往还没分清楚他们谁是谁这个片段就过去了。就算我自以为还是读过些柳如是故事的人在观影时都觉得会有一时反应不过来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对柳如是了解不多或是完全不了解的朋友,看起来真有点云里雾里的。不过我倒是比较理解导演的难处,或许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这不会成为障碍,但就我个人看来,这确实是个难点啊。你说这些情节不交代吧,本来电影就已经把故事简单化线条化了,再这么弄文化意蕴肯定得大打折扣。讲吧又讲不深入,观众又觉得条理很混乱。就算是这样,不了解柳如是故事和那段历史的人可能还是不能真正理解片子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又主动上门拜访钱谦益的深层原因,比如如是目送小宛婚轿远去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再比如绛云楼大火对中华文化意味着什么,个中深意可能真得对晚明才姝和明末清初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体会得到。二是这填补空白的许多具体细节和对话之类的又要靠编剧自己来推想来创作,于是大家又可能觉得YY成分过多,台词不对味。
    人们常常说电影就是叙事的艺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情节脉络安排得井井有条又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可能真的取决于创作团队的功力吧。不过,我觉得所有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导演将本片定位为“文人电影”的原因所在,也许我们并不能用惯常剧情片的思维来理解这种电影,它或许就像吴文英的词一样,意象化抽象化跳跃化,虽被人斥为“七宝楼台”,但七宝楼台也有自己的绚丽夺目之处,那就是有更多的空白可以留给我们自己去涵咏去体味。
    其实我觉得像这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的电影,只要对传播人文精神能起一点正面的作用,哪怕只是唤起了我们心中对美感的一点向往,即使不算成功,也应该超过及格线了,不必过于苛求。《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古籍之类的东西还是比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就冲这点来说,我觉得就是值得肯定的。
    一点浅见,还啰里啰嗦的,各位轻拍~

 短评

一位多次出入红灯区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妓女越来越不懂风情”。往日青楼中的性情女子便成了他到不了的过去,现在红灯区只有性而无情,风骚难解,柔情全无。

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末孤岛,乱世选择,尾声处理,很像《廉吏于成龙》的抽回现实 ps.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丑爆了!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对比那些华丽的巨制,本片在某些方面值得肯定。

1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优点:万茜很有气质。难得拍的很正经很用心,没讲民族和谐。缺点:不够精致,配角多带猥琐气,柳隐穿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16分钟前
  • 微神
  • 还行

竟然有很世俗的一部分,和文人电影那块,融合得很好。

21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秦汉的普通话和剪辑的顺序有些违和。万茜的气质很舒服,蛮有味道。昆曲片段听出惊梦,寻梦,拾画。还有一句春来何事最关情,查了一下是阮大铖的燕子笺。,身段表情过得去。妆容服饰比较考究,明代气息浓厚。画面的季节感和光影很出彩,相濡以沫的爱情。不过柳如是的结局隐去了。结尾有匠心。

24分钟前
  • 曼殊
  • 推荐

拍的太轻了。不过类似的电影要多拍。

29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没有双龙戏凤,没有狗血剧情。正经,太正经了!!!像纪录片一样靠谱的片子,除了台词稍微有点违和之外,无可挑剔!这样的片竟然有人打一分,那《金陵十三钗》你打多少分啊?

34分钟前
  • Wittgaard
  • 力荐

清新之风,如今还有这种很认真拍历史传记的真是太难了。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画面还是挺美的,可再美也是塑料花,塑料花不是花,是塑料。

41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钱死之后的故事可能实在文艺不起来吧,终究还是消遣的小片子。这穿越,我尼玛。

45分钟前
  • 青丝
  • 推荐

三星给万茜,一星给还原。太美,一步一摇都像是明代仕女图里抠下来的影像,万茜的脸型,身段,眉眼,烟媚的笑容和克制的泪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流水账一样的剧情也阻止不了我想在这部电影里天长地久的愿望。

46分钟前
  • 沉木
  • 推荐

哪有评论的那么差劲.

51分钟前
  • 今天吃什么
  • 力荐

摄影很美, 江南才子佳人,附庸风雅,万茜的表演恰如其分,好.

54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中文系女文青先与同学始乱终弃,然后考上研究生跟导师搞在一起

59分钟前
  • 情天情海幻情深
  • 还行

多亏了柳如是的名头,得以拍一部回顾明末士大夫生活和亡国惨祸冲击的正剧。但编导水平不高,有很多配不上钱谦益柳如是的低水平场景和台词。我看到不少短评说秦汉演技不行,但本片已算是他相对杰出的表现了,至少看到钱谦益投降、剃发的场景都让我揪心。

1小时前
  • Chambord
  • 推荐

在当今的国产片里,能有一部认认真真讲故事的电影极为难得。虽然俗套无比的海报、略为出戏的对白、糊里糊涂的剪辑和不知所云的结尾几乎毁了这个片子,但古朴典雅的布景、演员庄重出色的表演和制作班底认真拍电影的态度使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女主角万茜酷似章子怡,却更加稳重大方。这个演员值得关注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故事家喻户晓,主角英才美貌。

1小时前
  • 狄恭至
  • 力荐

清新,朴实,有真情,值得一看,如果大陆的剧都能把明清风物拍到这个水准,我也就知足了。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

每个电影都是一个世界,每首歌曲都是一段恋情。我可以看取千部电影听取万首歌,却只有一段生命供取自由挥霍。

1小时前
  • danybo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