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综艺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微观世界 剧照 NO.1微观世界 剧照 NO.2微观世界 剧照 NO.3微观世界 剧照 NO.4微观世界 剧照 NO.5微观世界 剧照 NO.6微观世界 剧照 NO.13微观世界 剧照 NO.14微观世界 剧照 NO.15微观世界 剧照 NO.16微观世界 剧照 NO.17微观世界 剧照 NO.18微观世界 剧照 NO.19微观世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微观世界》影评(剪辑)

ps:为了完成影视剪辑专业课的影评作业,以下我写了一大堆并不专业的术语,主要还是想让老师看到我真的有在认真看这个纪录片,虽然看完以后引起了我强烈不适。

首先在总体的拍摄上,很多的拍摄角度都让我感到震惊,比如在28分03秒的地方,镜头由蚂蚁搬运食物然后直接转到了蚂蚁的洞穴!然后镜头直接放在洞穴里拍摄蚂蚁的搬运过程,看到这一幕的我脑袋里真是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拍摄。还有一个同样比较独特的拍摄角度在35分41秒的地方,当啄木鸟吃地上的蚂蚁时,首先出现了一个啄木鸟的视角镜头,然后出现了从土地里仰视地上的蚂蚁和啄木鸟啄食的镜头,这样的拍摄角度让我感到很神奇,也很匪夷所思。还有在9分55秒到10分20秒之间有一个模拟蜜蜂飞的镜头,在37分10秒同样还有一个模仿蜻蜓视角的镜头,还都加上了音效,这样的拍摄方式放在这样的纪录片里就会显得影片很生动,也很有趣。

然后再来说这部纪录片的形式,在我的印象里,一般纪录片的标配就是解说词,在我看过的关于人文类的纪录片里几乎缺少不了解说词,在自然类的纪录片里也大多都配有解说词,比如我非常喜欢的《蓝色星球》。但是,在这个纪录片里几乎没有解说词,除了刚开始的片头。不过我也很喜欢开头解说词中的一句话:“一小时就像过了一天,一天像过了一季,一季像过了一生。想要探究这个世界。我们须先保持静默。倾听和观赏这奇迹。”

为什么这部纪录片缺少了解说词却依然给我带来了视觉震撼呢?这就要与这部纪录片里的音乐和音响分不开了。根据我粗略地统计,这部纪录片里响起BGM的地方大约有十处,每次起BGM的调都是比较欢快或者略带惊悚的。然后镜头给到所有动物特写的时候几乎都会有动物的音效声,其中有几处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第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在8分30秒和20分47秒到21分55秒之间,这里的虫子和蜜蜂有非常密集震动翅膀的声音,就像马达一样,根本停不下来,给我的耳朵瞬间就带来了很刺激的感受。这里的剪辑也基本把镜头定格到动物挥动翅膀上。还有镜头一旦移到花上面,纪录片里的音效就变得异常诡异,比如在9分13秒花开时,和22分30秒苍蝇密集的声音后镜头移到花谢上,音效都让人听的毛骨悚然。当然,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寻找剪辑点吧,一般的剪辑也都会随着音乐的变幻寻找到最佳的剪辑点,就像平时我们在抖音里看到的卡点一样。还有一处动物的声音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地方在69分34秒,这里有一段蛮长的镜头,是一只蚊子,但是起初我看了半天并不知道这是蚊子,看它的形状体积跟蜻蜓很像,但是结尾的时候它嗡嗡的叫了一声飞走了,这才让我瞬间明白原来这个小东西是我最讨厌的蚊子。

说完音效和音响,我再想说一下其中的空镜头,不知道在微观世界里,大远景算不算空镜头。又是根据我粗略地统计,纪录片里从特写切到大远景再切回特写的地方大概有23处。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好几处。首先就是开头和结尾。开头让我有一种犹如蒲公英籽视角的感觉,这跟《阿甘正传》里的开头还蛮像的。然后伴随镜头穿行云端、拨开云雾之后是生意盎然的原始草原,再快,再快,就来到了地上的微观世界。这样的镜头组接很舒服,也很奇妙。原因就在于剪辑的顺序,因为一组画面的组接顺序基本是按照远、全、中、近、特这样一个递进关系。这样剪辑给人的感觉就是画面不跳,很平稳。(蒙太奇句子中的前进式句型)包括像结尾也是一样韵味十足,但是它的顺序有所变化,镜头先从动物的特写转到水上的中景,然后到太阳升起的全景,最后到天空的大远景。(蒙太奇句子中的后退式句型)开头和结尾这样剪辑的意义就在于,开头从远景到特写,是为了让观众进入画面,与里面的昆虫建立起情感。而结尾把镜头从特写剪辑到大远景,是为了让观众能慢慢从这个画面里走出来。

如果说按照远、全、中、近、特这样的剪辑顺序是让人感到舒服的话,那直接从特写切到大远景就是为了震撼观众,因为剪辑师一般不会使用这样的两极镜头。(蒙太奇句子跳跃式句型)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我看过的《毕业生》和《集结号》里,就有使用过一些两极镜头。而在这部纪录片里,这样的镜头切换还非常的多,比如在25分30秒时从天空的全景直接切到了大地上的蚂蚁,34分37秒时屎壳郎推粪成功后镜头从特写拉到全景,36分30秒时啄木鸟吃完蚂蚁后飞走,镜头从特写到大远景。

还有从44分开始,这一段不停的来回切。先是天上的乌云到树叶和蒲公英晃动,表示马上要下雨了,然后切到动物们的慌乱。在45分40秒这里,一个高速摄影的水滴落到水里和土地里的特写,然后到动物被雨砸到慌忙逃跑。再切到一个远景,让观众突然发现原来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场雨而已……然后画面再切回水上的特写,然后再切全景,再切特写…一直到48分30秒。同样的片段在结尾处也有,从61分45秒切到树林的全景后,一直反复运用这种两极镜头,当然,这两处的运用非常好,纪录片的高潮部分就在下雨,这样的切换能迅速调起观众情绪,而在快结尾时运用这样的手法是因为片中天快要黑了,影片也马上要到结尾的地方了。当然,对于这样的剪辑手法也不完全是为了体现昆虫们的渺小,在每一组镜头切换的时候都拍摄一组远景缓慢的旋转镜头,从远处的山水扫过,也有些搜寻的意思,就好似众里寻他千百度一样,最终搜寻了一遍,还不是落在了脚下……

当然,除了按照远、全、中、近、特这样的剪辑思路和两极镜头的剪辑外,我还发现影片中有一种频繁使用的剪辑手法,就是运用相似镜头转场。(蒙太奇句子积累句型)比如在8分55秒到9分12秒之间,是一个毛毛虫在摇摆然后切到一颗树丫也在摇摆的镜头。22分到22分15秒处先有一个圆月的镜头然后再到蒲公英开花成一个圆的相似镜头。还有在29分14秒的转场也是如此,从蚂蚁切到大小、形态差不多的大黄蜂。

所以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的剪辑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包括里面的剪辑总线索,先是白天转到夜晚,然后再到第二天清晨时画面戛然而止。这个纪录片的剪辑跟一般的剪辑也差不多,基本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思路。对于高潮部分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影片在开端和发展的时候就营造出了威风凛凛的螳螂、身手矫健的蚱蜢、不辞辛劳的蜜蜂、庸庸碌碌的蚂蚁和勇往直前的屎壳郎的这些形象。这些小昆虫正让我觉得很可爱的时候,一场不起眼的雨却给昆虫们的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看着这些微小的昆虫生活在如此危机四伏的世界上,我突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它们,最小的石头就可以变成山脉,最小的水坑也象海洋那么广大”。同样类比人和大自然,我们在大自然的面前,也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力。

最后,我再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镜头吧,其实我从这部纪录片里感受到了微观世界下昆虫们的可爱与温情,同时,也体会到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比如在16分到17分47秒之间有一个很长的镜头是为了表现两只蜗牛的亲密,在24分40秒有一个镜头是毛毛虫爬动的时候插了队,在32分06秒还有我前面提到的粪球王子屎壳郎,同时还有在58分36秒时有一个很长的两只动物在掐架的镜头…这些地方都让我觉得这些小家伙非常有意思,剪辑师把这些画面剪辑进去也为整部影片增加了不少的趣味。同样,除了表现可爱和搞笑,剪辑师也没有把动物之间残酷的一面去掉,比如在19分到20分22秒之间,是蝗虫和蜘蛛的斗争,一只张网的蜘蛛可以倾刻间将蝗虫用丝包成木乃伊;在53分25秒时,一株食虫草可以杀蜜蜂于无声无息…所有这些镜头的组接,不管是有趣的还是残酷的,都没有多余,反而让我感受到微小世界生命里的美丽和惊喜,就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再渺小的生命,也有它的一方天地。

所以从以上的例子可以总结出来影视画面剪辑的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剪辑可以调整叙事节奏,丰富画面表现空间(两只蜗牛)。第二,可以制造紧张的气氛和戏剧效果,充分渲染情绪(两只昆虫打架)。第三,可以强调某一画面典型细节和象征性含义(下雨部分)。第四,可以准确鲜明地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屎壳郎推粪的拉镜头)。

这样一部75分钟关于昆虫的纪录片除了一开始让我很难接受以外,等我慢慢的看进去以后就感受到了这部纪录片充满的法式浪漫、温情和高雅。它所表达的主题也是饱含了对生命的礼赞,让我看完后就不自觉地对生命和自然肃然起敬。

 2 ) 虫虫狂欢节

  看了这部电影,就不禁想起交响乐《动物狂欢节》。记得第一次听它,我脑子里出现的都是《动物世界》里的镜头。而看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也无疑是一次狂欢。
  大概每个人童年时候都是喜欢动物的。尤其是没见过的昆虫和海底动物,它们和我们是如此不同,色彩又是如此鲜艳,行为更是新奇而古怪。片子里,一队毛毛虫在沙漠中首尾相接地前进,碰到了另一队,结果,弄得它们排成了一个圈,永远地在原地徘徊,蛮有哲理的。还有两只蜗牛,在背景中的女高音里,你想到了什么?

 3 ) 我们奋力推的,不也是只粪球吗?

与《鸟的迁徙》一样,此片同样出自于法国导演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之手。不同的是,前者历时三年多拍成,而《昆虫世界》的拍摄时间则长达十五年。
    
在《鸟的迁徙》中,我已经惊讶于画外音的稀少,没想到《昆虫世界》里的旁白更加惜音如金。只在影片最开始时,当镜头不断推向一片茂密草海深处时,才出现了短短两分钟的画外音:
    
“黎明,在某个地方的一块草地上,这里隐藏着一个昆虫的世界……对于昆虫来说,最小的石块也可以变成山脉,最小的水坑也象海洋那样广大。在这里,时间以另外的方式流淌:一小时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季;一季就是一生。为了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应当学会安静地倾听它们的呢喃”(大意)。
    
这之后,影片再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片让画面和声音自己来说话,用唯美的画面和逼真的拟音将一个微小尺寸里昆虫的世界放大在我们眼前。
    
清晨,一只沾满露水的毛毛虫轻轻爬上湿漉漉一枝草;
一只胖胖的绿色虫子占满整个画面,它有让人发笑的一张花脸和一脸的憨态可鞠;
一只红通通的七星瓢虫爬过一片叶子,背景被虚化,画面简单成鲜艳的红和柔和的草绿,构图的角度相当讲究;
几只蚂蚁围着一只大大的露水,那水珠圆润晶莹,渐渐滑落。
……
    
影片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告诉我们从陆地到水中,虫子们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让我们逼真地看到一群被忽视的小生灵的生活。在我们不注意的角落,在另一个时间的范畴里,这些虫子也在努力地活着,日复一日,在一个缩微的天地中忙碌于生计,经历着风吹雨打,并遭遇着爱情和生死:
    
在丁丁咚咚的音乐中,一群蚂蚁正在勤劳觅食:有的使出浑身力气拖着细小的麦穗;有的兴冲冲地衔着一只葵花籽;有的拉着一只饱满的玉米粒,有的举着一只小蒲公英。它们拉着拖着举着所能找到的有用东西,小心地贮藏到仓库里;
    
在军乐节奏的配乐中,一只屎壳郎骄傲地推着一只的粪球进入了镜头,它动作麻利,推得奇快。上坡时,它大头朝下,后足奋力去顶;前方出现了一只倒刺,深深扎入粪球。可怜的屎壳郎左推右推,用后足顶,用大头推,拱得几乎挖地三尺。最后,它终于将粪球顶出了细刺,又一路向前推。镜头越拉越远,还原到真实的尺度时,那只巨大的粪球不过是块微小的土粒。
    
以昆虫之小,它们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一只雉鸡在蚂蚁的眼里就是恐怖的巨人;一只张网的蜘蛛可以倾刻将蝗虫用丝包成木乃伊;一株食虫草可以杀蜜蜂于无声无息;一场不起眼的雨足以给昆虫们的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看着这些微小的昆虫生活在如此危机四伏的世界上,突然明白了影片的旁白:“对于它们,最小的石头就可以变成山脉,最小的水坑也象海洋那么广大”。
    
为影片增色不少的还有它的音乐,《鸟的迁徙》一片中的音乐似乎也出自Bruno Coulais之手,他经常采用人声的哼唱表达纯美宁静的氛围。
    
在清澈的女声吟唱中,两只蜗牛交颈缠绵。它们小心地伸出触须,试探着对方,又飞快地弹开,就象人类初初遭遇爱情时的紧张和羞涩。之后它们温柔缠绵,交融一体。在越来越高扬的音乐中,我们体会到蜗牛在爱情中不断飞扬。这组画面是如此感人,以致于一个朋友对我说过,他家里曾经有一个小院,为了院子里的花,每年他都会杀死很多的蜗牛。但自从看了《昆虫世界》里这组画面后,他再也没有碰过一只蜗牛。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对毛毛虫行进时的音乐,轰隆隆的打击乐后,忽然出现了十分滑稽的节奏感很强的沙沙沙的音乐,一队头尾相连,象军队一样整齐的毛毛虫占据了画面。它们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地爬行。之后一队变两队,两队变成了一个环形的圈,拱拱地蠕动。虫子们的秩序让我想起了人类世界里严密的组织和组织里服从纪律的人们。
    
这部影片我看了三遍,越看越觉得虫子的世界何尝不是个微缩后的人类社?而人类的圈子何尝不是个放大后的昆虫的世界?正如那只奋力推着粪球的屎壳郎,在它看来,那粪球无比巨大无比珍贵,它为此付出了所有的力气。而在我们看来,那不过就是一只粪球;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这熙熙攘攘人世间,一群为利为名为女人为房子而奔走的人们同样觉得自己所推所追赶的东西是如此重要,但假若有上帝,当他站在很高很远的天空看到这群忙碌兴奋的人们时,在他的眼里,这些人与那只推粪球的屎壳郎有什么不同?

 4 ) 《微观世界》影评

  这是一部精致、细腻、华丽、有温度的纪录片——至少我是这样评价它的。精致是因为它的拍摄与剪辑,细腻是因为它视角,华丽是因为它的色彩,而有温度则应该是导游雅克·贝汉对纪录片的另一种理解。
  纪录片应该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通过镜头真实地记录拍摄对象的一切,但是旁观的记录不等于没有温度。在《微观世界》中,导演将感情赋予他镜头下的一切生命,这种感情不仅仅使画面具有戏剧性,而且可以触动人的内心。比如两只蜗牛在一片青草丛中相遇,缓缓移动的镜头下是两条亮晶晶的轨迹,然后蜗牛出现了,它们先用触角试探性地接触对方后猛地缩回,好像两个初恋中的男女不小心触碰到了对方的手之后紧张而羞涩的反应,然后再次缓缓试探对方的反应,最终热烈拥吻。在这个场景中,全景、中景、特写等景别的变换,圣神、温情的女高音的配合,让“爱情”变得如此细腻美好。爱情从来不是人类专属的情感,它存在与一切生灵,或许我们觉得只有人类才拥有爱情,那么如果不是我们过于狭隘就是过于无知——我们太小气了,知道爱情这种亘古不变的始终充满魅力的情感可以让生活变得妙不可言,所以我们想要霸占它作为人类的专属情感而不愿与其他生灵分享;我们太自以为是了,觉得高贵的人类就是万物的主宰,低贱的动物不可能懂得这种复杂的东西,它们也不配拥有。可是雅克·贝汉用镜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愚蠢。
  但是,一部上乘的记录电影不可能依赖“情感”取胜,纪录片毕竟不是故事片,虽然纪录片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会更有吸引力。没有感情无法拍出一部可以打动人心的影片,但单有感情无法拍出一部可以震撼观众的影片。就影片这种文化产品的特质而言,震撼的体现首先是视觉上的。没错,《微观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足以让人有震撼之感的纪录电影,而这种震撼之感源于对摄影机的控制。改变摄影机的拍摄速度和放映速度,会让我们看到正常情况下肉眼看不到的景象,这完全没有影响到被摄对象的发展轨迹,所以并没有违背纪录片客观记录的规则。在《微观世界》中,摄影机低速拍摄花朵盛开、藤蔓生长、露珠蒸发和土地皲裂的过程,再通过正常的速度放映,顿时,奇妙的景象出现了——我们可以通过肉眼立即看到花朵怎样盛开、嫩芽如何生长、干渴的土地如何皲裂甚至露珠的蒸发速度!这种少有的视觉体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生命力的集中爆发,也让我们的心理深受震撼。与这一视听感受相反的,则是摄影机高速拍摄雨滴滴入水中和砸向地面时缓缓掉落又慢慢跳起渲染出的梦幻感,原本急促的暴雨在镜头下是如此的柔缓,让观众的心情同样舒缓和沉静下来。
  如果说摄影机下的画面效果让我们饱受震撼,那么紧凑且恰到好处的配乐,则是让我们在镜头的带领下有了现场感和步步紧逼感。在《微观世界》的开场,伴着云层涌动缓缓而来的是纯真的儿童唱诗班吟唱的颂歌,圣洁和谐的歌声仿佛自天堂穿云而来,画面由天空过渡到草丛,歌声融入大自然的风声和昆虫扇动翅膀的拟真声效,未见其虫,先闻其声。虫鸣声渐渐复杂变大,草丛中的昆虫世界展现开来。在展现各种昆虫的形态时,除了自然界的全真声效,还模拟了一种若有若无的口哨声,表现昆虫们自由轻松的状态。表现蜗牛的爱情时,女高音咏叹调将两只蜗牛的激情相拥咏唱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甲虫大战时,乐队配乐与战况完美结合,产生极强的节奏感和厚重的震撼力。天牛打架时,两只天牛在枯木上狭路相逢,随着距离的逐步接近,背景音乐中有隐隐的战鼓声传来,天牛的脚步声沉重壮烈。点头致意之后,号角响起,决斗开始。开始是双方的试探,此时音乐像暗流涌动的湖面,平静舒缓中紧张一触即发。弦乐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决斗突然开始,音乐随着决斗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张,进攻过程一步一个鼓点,音效与画面动作配合得严丝合缝,连天牛触角“咯吱咯吱”的扭动声都清晰可闻。而当决斗陷入胶着,两只天牛胜负难分时,弦乐适时响起,继而一只天牛把另一只摔下枯木,音乐戛然而止。
  除了直接的视听享受之外,纪录片本身孕育的主题内涵也是及其有价值的。《微观世界》似乎没有明确的主题,也没有清晰的主线,它只是通过摄影机来记录小昆虫们当下的生活,展现它们的世界。其实不然,在影片的一开场,低沉的男声独白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人类不曾关注过的自然世界。在这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我们必须先保持静默,以一种全新的认知,全新的态度,来感知、体验这个我们从未留意却一直存在于身边的微观世界,并由此引起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在这个世界里的“公民”,同样有着生命的繁衍,同样要为生存奔波,同样要抵御外来的威胁,同样彼此间互惠互利。这一切和人类社会是如此的相像,不禁让人觉醒:自然有自己的法则,自然界的生物都会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让生物链延续和保持,人类不应该粗暴地去改变什么。相反,人类应该敬畏生灵。
  《微观世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珍贵的,但是因为整部影片都是在展现昆虫的生活,所以不免让观众有疲劳的感觉,如果把其中的一些镜头再做删减,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就如同它大胆地采用没有解说一样。

 5 ) 批评批评

明明就是科教片那一类的,非要搞个文艺腔,真腻歪。
节奏拖得老慢,这方面欧洲人和我们挺像,搞得我多次睡着。
虫子也不够特别,应该到亚马逊雨林去拍些谁也没见过的虫子。

 6 ) The.Blue.Planet(蓝色星球)

喜欢看这种类型片子的朋友,推荐去看看 BBC 的 The.Blue.Planet(蓝色星球),据说此片是BBC派出了6个摄影小组,在全球各地呆了两年的时间拍出来的。有些镜头还是人类首次看到。

还有 与恐龙同行,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片。

 短评

雅克贝汉制作的微观世界,一天中昆虫们发生的事情,很美很精致,音乐配的很好,跟雅克贝汉另一部《鸟的迁徙》相比,好像更喜欢那部。雅克贝汉在《天堂电影院》和《放牛班的春天》里饰演长大的音乐家,气质形象很好,年轻的时候很帅很萌~!

6分钟前
  • 李哥
  • 推荐

这个世界,没有深度是常态,有意义的东西反而是例外。昆虫是利用身体思考的动物,它们比起我们更加接近永恒。就像这个纪录片下的短评区,就很寡淡,如果这个片子多几句台词,就不会这样了(人就会化身为复读机,摘抄台词或谈感想)。意义是人类的语言建构出来的。

10分钟前
  • 李弘声
  • 力荐

7.5/10。鸟吃虫是怪兽片,大雨倾盆是灾难片,屎壳郎是搞笑片,缠绕的蜗牛是爱情片。恢宏的配乐,结尾有种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

12分钟前
  • 乍暖
  • 推荐

啊~我爱大自然!蜗牛的缠绵,甲壳虫有礼节的比武,充满诱惑力的蛇蝎美人,还有片尾的dancer

14分钟前
  • carpenter肖
  • 推荐

它们都不知道我们在围观啊~两只蜗牛好深情真让人感动,那段我最喜欢(捂脸…)屎壳郎好执着表扬!肥肥的毛毛虫还趴在树枝上一副陶醉的表情,我真想摸一下,蚊子都那么可爱的(算了其实我只是叶公好虫而已,忍不住想要伸手拍它)…都好看除了蚯蚓让人受不鸟!再有更多昆虫就更好了,这个要收一张送妈妈

16分钟前
  • 鱼婆婆
  • 力荐

90%的昆虫都是我小时候见过的,农村生活随处可见,最讨厌松毛虫了,我每次爬树摘杏子,一不小心就扎很多刺,而且根本挑不出来,但是看纪录片才知道它们爬行的时候是首尾相接的,可太有趣了。我有个小学同学会把绿毛虫油炸了吃,但是我看着好恶心啊。最害怕那个千足虫,下过雨的墙缝里到处都是。【DTS-FGT】

1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昆虫的世界里,最小的石块也可以变成山脉,最小的水坑也象海洋那样广大。但即使渺小,它们依然认真过活。七星瓢虫风骚亮相、热恋中的蜗牛紧紧依偎、屎壳郎像西西弗斯一样永不气馁地拱着粪球、毛毛虫火车行军到最后扭作一团、甲虫像角斗士一样决斗……只须一场雨,它们的世界便天翻地覆。可是它们依然生生不息。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时间以另外的方式流淌:一小时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季;一季就是一生。把镜头拉远一点,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应当学会安静地倾听它们的呢喃~

22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昆虫的有趣故事,蜗牛的缠绵令人惊叹,蜣螂把粪球戳在树枝上是全片最佳笑点

26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最后一幕的出鞘与蜕变,如国王般降临的神圣仪式,美丽的瞬间幻化成永远。导演将生命中一次微不足道的挣脱,用长焦镜头捕捉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美丽画面。

29分钟前
  • 爱丽丝不要仙境
  • 力荐

法布尔写的东西,雅克·贝汉把它完整地拍了出来。

30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力荐

【A】远超预期:昆虫纪录片的视听语言能达到如此程度,简直刷新了我对纪录片的刻有印象。全片仅有一句(可去掉的)引言台词,完全依靠镜头的有机结合传递出浮生一日的高信息量。这部水准无疑远大于《海洋》,两者对比就能看出“电影”与所谓“ppt”的区别:虽然两部都主要致力于“展示”(大部分纪录片应该都是如此),但本部则彻底显示了蒙太奇的力量,而非像《海洋》完全走个过场。纪录片也是电影呐,《海洋》那种是糊弄鬼呢(说着说着就要再去降一星;看完才发现这部导演居然还不是雅克'贝汉,那这位所谓的自然纪录片大师,也就是个三流路子罢了。)

35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看到更多不知道的事情!!

36分钟前
  • 它它爱妮鸡
  • 推荐

【A+】微观世界下的宏观奇迹:蜗牛滑润的交配过程,烈日下毛毛虫首尾相交迎来毁灭,放大后曼妙无比的表面张力,水蜘蛛华艳的气泡表演.....而最后飞蚊由水下缓缓蜕变向上的镜头所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2001太空漫游》的第一个镜头,在简单的运动中创造出了令人作呕的美感。而这种神圣仪式所依托的载体,便是那纯粹而伟大的影像。

37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要懂得发现周围微小的美妙事物。观察这些细小地方,是我以前经常做的事,有时常常能看大半个晴朗午后。但是如今我却不再有这种浪漫之心了,实在可悲。我认为人应该永远保持一定的童心,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实在是非常重要。

41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推荐

昨晚看的。把大自然的生灵拍出各种各样的情节,但又不能说这纯粹是人类视角的赋予,小虫子们本来就是这样的生活着,死去着。所以,以昆虫的无目的合人类的有目的,是这个纪录片比较突出的有趣。就是大青虫实在太吓人了。我还是喜欢蚂蚁。

43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15年的拍摄时间浓缩为平时的一天,在导演的微镜头下一切生命(主要是虫子)都是如此的生机勃勃,通过镜头仿佛就是从全新的一面看这些小生物,实在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当然纪录片一定要看HD的,细致到每一幕都可以截下来啊)

48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前三对后三对足、呈拱形蠕动的幼虫,和一巢比虾饺还通透嫩滑的蜜蜂崽子有点辣眼睛,别的都挺可爱,尤其屎壳郎、插队毛虫、长尾须的红帽绿肉虫。重点是,金蛛虐蝗虫不是欺负人吗,螽斯一直在那儿干瞪眼特写,为什么不拍它干架?就揍那只呆呆的幽灵螳螂好了,为我们直翅目挽回一点尊严!

52分钟前
  • 婆罗洲1834
  • 推荐

看完“异形”再重温这部纪录片,就会发现只要放大了来看,地球上的小昆虫都很恐怖。而且都和“异形”一样造型“完美”、拼尽全力地繁殖……人类的想象力终究逃不出地球。

57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大自然如此美妙,以至于感叹人类如此之渺小。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敬畏造物者,感恩上天给予的一切,某种程度上,他们远比人伟大。一花一世界,一瞬成永恒,在人类身上未尝不是如此。9f

1小时前
  • 巴喆
  • 力荐

生活就素不停的做爱吃东西,摊手

1小时前
  • 李和百万幽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