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 第五季

已完结

主演:安德鲁·斯科特,麦莉·赛勒斯,安东尼·麦凯,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托弗·戈瑞斯,戴姆森·伊德瑞斯,妮可·贝哈瑞,庞·克莱门捷夫,安格瑞·赖斯,麦蒂森·达文波特,林路迪,格雷格·克列克,莫尼卡·辛西娅·布朗,约旦·卡洛斯,克里斯塔·克拉克,莫妮卡·杜兰,朱利安·费罗,丹尼尔·英格斯,苏珊·波尔法,钱睿博,安布林·拉齐亚,弗朗西斯·肖托·道格拉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2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3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4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5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6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3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4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5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6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7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8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9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Striking Vipers和X对比以及所有场景

初始界面

X版取消了具有年代感的火焰动画改为水墨流动

渐变背景显得更加简约

人物也从三维变成二维描边

并且数量从33个减少到12个(图标有遮挡)

选项栏也改成了X

老版初始页面

X的初始页面

FIGHT的标志要协调变成立体的

饱和度也降低了

FIGHT

X版

快拳

快拳

the leg

旋风腿

朋友吐槽打斗场面简直是网游一样的车祸现场

我个人倒觉得这说到底还是个游戏

可能是导演为了更加贴合那个年代的电玩故意做出来的机械化效果

并且设定只是11年后 就当游戏还不够完善也也情有可原

毕竟网飞不缺钱拍部武打戏

double

下面是游戏中的所有场景

水晶沙滩

水晶沙滩

熊猫山

熊猫山

熊猫山全景

街角

街角(个人最喜欢之一)

阁间?

天台

天台

全景

最后

祝天下所有好基友终成眷属吧

 2 ) 眼看他拆教堂,造起了迪士尼

从第一季第一集的首相在全国人民面前直播操猪,到现在两个teenage蹦蹦跳跳打败坏蛋拯救偶像,这他妈简直是拆了大教堂造主题公园,你说让人失望不失望?反感不反感?顶着这么个系列的名头,结果内芯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是毫无骨气出新高度的新一季。

我不相信是编剧没那个脑力,而是资本之下,安有完卵?其实从第三季开始,就有从入骨讽刺荒诞剧变成流畅编剧,贴心糖果的嫌疑。但“全网公敌” 或者 “黑函之舞” 之类的故事至少还是在试图带入有价值的话题,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角度去贴合一种全社会,甚至全人类都有可能面临的,技术反噬人性的具体命运。可到了这一季,大大把时间线拖到当下,什么都不敢写透,点到为止,差不多意思意思就行了的玩意儿到处都是,此前一口气杀掉38万人的魄力烟消云散,三个故事全都俗套得乏善可陈,真是可惜了这些绝佳的题材。

前几季也不是全然没有毛病,但随便拆一拆各集涉及的主题和背后的学科逻辑,问题意识高下立判:

- 《天佑吾主》 讲媒体的嗜血效应,什么是今天社交网络下的“民意”? (社会政治,媒体与传播)

- 《一千五百万的价值》讲高科技下的人类为奴(社畜),爱情价值的彻底颠覆。(科技反噬,人的异化)

- 《你的全部历史》 隐私与亲密关系的本质。

- 《马上回来》真身与替身。

- 《白熊》高科技下的集权审判,作为法外之地的电子社会。(量刑)

- 《The Waldo Moment》民选政府的漏洞与政治娱乐化的极端前景。

- 《急转直下》社交评分系统下的伪善,评分机制下的信任丧失。(制度建设与人性)

- 《终极玩家》游戏中的虚拟和现实。

- 《黑函之舞》数据时代的犯罪排查与隐私兼顾之两难,网络私刑。(法律与公共空间的秩序)

- 《圣朱尼佩洛》现实世界的遗憾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得到补偿,Again,现实是否还重要。

- 《全网公敌》仇恨言论付出的代价。(公共空间的话语讨论术)

- 《卡利斯特号星舰》虚拟人格为人的权利。(独裁者必死)

- 《Arkangel》一劳永逸的饲育方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发展心理学,脑神经)

- 《鳄鱼》预防犯罪的手段成为了促成犯罪的动机。(传统的一连串行为导致极端灾难的模式)

- 《绞死DJ》数据匹配下的爱情。(现实意义)

- 《金属脑袋》 科技末日

- 《黑色博物馆》意识与人格之间的关系。(脑科学)

- 《圣诞篇》综合《白熊》(量刑),《卡利斯特号》虚拟人格,《急转直下》评分系统等。再一次的,一口气提出了至少三个问题,1. 在何种条件下,承认一个存在是person?一旦承认也就意味着,虚拟人格也具有人权。2. 用来沟通的科技不是增强而是扭曲了人和人自然的交流,一种更便利的方案绝不必然意味着更好的方案。3. 现实的人如果要为自己在虚拟世界的行为负责,那么反之是否亦然?

然后再来看看第五季讲了个啥?????

第一集拍了那么多软硬色情的东西,但都没什么鸟用。其实这集应该讲一个很有趣的事,那就是人的复杂性,人的存在的自由流动性和现实禁锢的两难,但整个讲坏掉了,妻子线和科技完全分裂不受影响,既然两人对婚姻的commitment都已经各自崩坏,最后你一炮我一炮,我们大家各自炮炮泯恩仇就简直没想象力得让人哑然失笑。我要看这么迎合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的剧我去看漫威好不好?

第二集,真正值得被做文章的事,是一个科技公司追踪罪犯和询征信息的效率与能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执法机构这个点。而不是什么开车注意前方不要低头看手机的公益广告片。莫娘演得固然是让人潸然泪下,但根本就逻辑不通。何况这集出现的大bug,是基本设定错了。整个黑镜系列的根基都在于严守世上没有什么黑科技,有的只是科技,科技无对错,不站道德队,而只是让人类在这面镜子前面反观自己。但这集直接逮住上瘾App做文章,Excuse me?这摔倒了踢凳子都是凳子的错的5岁逻辑是什么意思……

人畜无害的第3集,不想评,再见九寸钉。

三部伦理大戏,一点开放的问题意识都没有,全是油腻得要死的封闭叙事和虚假谎言。

 3 ) 黑镜系列越来越差了么

《黑镜》系列前几季刚出来的时候,被誉为神剧,我看完后,觉得比起更天马行空的《阴阳魔界》,《世界奇妙物语》,甚至《聊斋志异》,或是《九号秘事》等短篇怪谈故事,它加入的科技感更强,探讨的东西也稍微辛辣、严肃一些,但可能被捧得比较高。

所以美国接手以后的后两三季,更通俗了些,口碑就下来了些,但我看完,也觉得并没有那么差。

心血来潮,随便聊聊。

我们来看看惊艳出世的第一季。

第一季故事比较辛辣,包括总统X猪等情节吸引了眼球,但结尾其实挺反讽,所有人都在关注总统的事情,没人注意到人质早已孤零零被放了回来。

第三集讲的其实就是记忆可以不断被重放的故事,但你说这个故事有多好看么?最后的落点其实依然是妻子出轨丈夫拔掉芯片感受到了科技与人性的灰暗。这个故事,我并不觉得比起比如第五季第二个故事有多好出彩。

第一季最精彩的应该就是第二个故事,比较与众不同,其中的讽刺意味也很浓厚,算是设定、剧情、脑洞和背后的深意都结合的比较好的一集。

到了《黑镜》第二季,其实和第一季近似,比如第一集探讨丈夫死亡,虚拟机器人是否能代替真人,这一集有过不少类似的电影,也并不显得多么出彩。

第二集则有趣很多,是讲述让犯人失忆,感受被杀人犯追杀的故事,目的是让杀人犯感受到相同的轮回。设定上,同类的剧作也很多,比如《世界奇妙物语》里面就有让死刑犯不断在意识里死去的故事,但这一集前面的包袱设定的有新意,所以依然是佳作。

第三集则属于那种黑暗成人童话的类型,卡通人物竞选,最终事态失控,同类剧作依然很多。题外话,新一季重启版《新阴阳魔界》也有一集是小孩子竞选总统最后事态失控,但并没有这一集拍的好看。

总结一下,黑镜前两季的迷人之处,就是,首先它几乎都有一个开脑洞的科技感的设定,并由此发展出一个或者是探讨人类情感,或是有社会、政治隐喻的完整的故事,题材多样,兼具通俗和一定程度的严肃性,所以十分吸引人。

接下来的《圣诞特别篇》,属于分段式的故事,从这一部开始,探讨比如意识转移,探讨人类意识和伦理问题的内容多了起来,包括最后一幕,犯人被永远从别人的视界里马赛克掉,也显得挺让人后背发凉。

总体来说,英版的《黑镜》在题材上,不愿意完全通俗化,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更沉重的题材,包含了不少社会性、人性方面的探讨,叙事不完全是好莱坞式的,快节奏的,比如第二季第一集,其实稍微碎片化、文学化一些,显得格调更高一些。

那么到了美版,《黑镜》变成什么样了呢?

正式的《黑镜》第三季,我猜想口碑稍微下降的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白熊公园》或是《一千五百万价值》这样兼具了新奇设定和对社会乱象反思的深刻剧集。其中可能稍微深刻一点的,就是第五集士兵被蒙蔽把平民当怪物,和第六集“键盘侠”的终极复仇。

而其他集数,除去恋童癖那一集稍微有些无厘头,很多人觉得水平下降的比如第一集,小清新女孩为了评分结果一路急转直下的故事,我觉得拍的非常好,结尾大闹婚礼那一幕,显得非常反套路,小清新女孩最终什么也没有挽回,直到被关起来以后终于说出一声“fuck”,多有趣。

第二集,是直接走恐怖元素路线,我依然觉得拍的不错,前面各种反转设定,虽然不新颖,但拍的熟练,到了结尾落点在母亲的电话上,一切都很完整。

而第四集,讲述一对拉拉在死后世界意识转移,进入永恒,既悲伤,又动人,不失为佳作。

到了这一季,美版netflix接手,评论中吐槽最多的,就是《黑镜》失去了冷峻,内容也幼稚起来。

其实在我看来,《黑镜》本质上,还是通俗类型的剧集,它做得最好的地方,其实是叙事和题材的结合。反讽、隐喻一些社会事件,是它选材的一方面,但不代表,失去了更沉重的题材,它就不能讲出好看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愿意对题材有先天性的偏好,比如抨击社会挖掘人性的剧集,在很多人看来,先天性会大于描绘情爱、或是更单纯的类型化题材,比如鬼故事等。《黑镜》第三季,它有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描绘更深刻点的战争或是网络流言对人的伤害的反思,同时也有更通俗、更类型化一点的故事,比如第二集的惊悚故事,在选题上,其实是更多样化了一些。

牺牲了某种沉重,换来某中多样性,我不觉得后者先天性就会弱一些。

到了《黑镜》第四季,其实它在通俗故事的路线上开始走的更长远了一些。

这一季,几乎每一集都是一个更好莱坞式的故事,几乎没有那种特别深刻的对社会乱象的抨击隐喻,都剧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你可以说《黑镜》这一季,失去了英国最初的那种冷峻气息,我也觉得,其中有几个故事,其实有点乏善可陈。不过我依然觉得,这一季有不少亮点。

比如致敬银河飞船还是啥的第一集,其实讲了一个挺完整、有意思的故事,它不再像英版那样,比如加入一些碎片性的留白,打乱叙述节奏制造一种断裂感以及陌生化叙事,而是很流畅,很完整的叙述了一个意识转移、打败反派、解放自己的故事。叙事明显更符合现代好莱坞式电影的节奏,悬念部分吸引人,结尾让人感到愉快,我也想和老爸老妈浪漫史里的老妈携手飞到外太空啊。

重申一下,我还是觉得,《黑镜》本质上和《世界奇妙物语》,《阴阳魔界》等无甚区别,甚至远不如《聊斋志异》带有的那种文学性(当然题材不同无法对比,只是比较讲故事的方式,和构筑想象力的方式),它依然属于通俗类的剧集,它可以有不少更成人更深刻的内容,但它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方式,不是文学性的,是以视听、吸引观者眼球为主的,甚至是带有娱乐性质的(哪怕它能在看完后给你带来思考,在背后埋了不少隐喻和反讽),我并不觉得《黑镜》可以满足我们更多的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诉求,它的本质依然是”瞬间给你一种震撼“的商业影片。所以到了美版,它们剔除了一些割裂性质的叙事,或许美式的拍剧方式更工业化、更套路化一些,当然这也没什么坏处,毕竟它们对剧作的节奏的掌握,已经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是最符合观众心理和口味的。(不过好像没换编剧?可能这类开脑洞的剧集写多了,编剧自己也很累吧,你看《新阴阳魔界》最后一集里面编剧都把自己逼疯了。)

所以,对待美版,我觉得把《黑镜》当作类型化开脑洞影片即可,其实英版我也是这么对待的,并不觉得有啥问题。(题外话,我很显然很明显很自然的更喜欢《九号秘事》,觉得比《黑镜》好看不做作多了。)

说回第四季,其实还是有好看的故事的,比如前面说的第一集,还比如第四集《绞死DJ》,讲了一个虚拟恋爱交友成功率模拟的故事,结尾看似男女主人公走出高墙,其实却还是进入了恋爱软件给他们设定的成功率之中,可喜可悲。还比如最后一集,最后这集,基本上不就是《圣诞篇》好几个故事的延展么,依然是意识转移,但小故事很多,丰富好看。

我觉得第四季其实比不上第三季,但还是没那么差,我不觉得更通俗化的剧集就会先天性不好看,还是要看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有没有更新颖的想象力,它讲述故事的方式高不高明。

到了网飞接下来的《迷宫篇》,坦白说,可能确实需要有参与感,比如我看的官网选择版,就觉得乏善可陈,还不如玩《命运石之门》游戏。

那么,终于到了新的这一季。

这一季,回归三集,怎么说呢,看完第一集,I WAS LIKE WTF,不知道说什么,中年黑人的断背山,又好像也不是,总之描绘的是一种虚拟边缘化的cosplay的情感。

估计有共鸣的会比较少,但是它比起第一季的记忆芯片,第二集的机器人老公,其实都是在讨论科技参与下的人与家庭与感情的互动,就题材来说,它并没有完全脱离《黑镜》从英版遗传过来的设定。

第二集,其实也有”总统X猪“、众人围观没人在意人质回来的影子。男主绑架黑人小哥,在最后,成为了所有人软件弹出来的无关痛痒的新闻。我觉得,这一集,在编剧上,其实我们都能猜到,男主肯定是家人死于或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软件,当然结尾还是稍微摆脱了一下套路,警察放枪,没有告知我们究竟打中了谁,一切都变成了一条很快会被人删掉的新闻,看的人空落落的,我倒还看的挺动容的。

第三集,让麦莉来演,基本上就是本色出演,女明星的困境,但它依然放弃了英版那种对社会更深刻的探讨,一切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女主小女孩和女明星打败邪恶阿姨的青少年冒险故事。

但我不觉得这个故事不好看啊,有些故事,就是这样,你明知道它会咋编,但悬念到了那里,你还是会跟着紧张。小麦莉机器人多萌啊,最后一幕,在一旁跟着唱摇滚,多可爱,这一部里,就是基本放弃探讨意识转移后自我认知的那种矛盾和伦理问题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类型化一撸到底,我倒觉得它们挺清醒的,毕竟网飞的受众,也不爱看太深沉的故事啊。。。

总的来说,我依然觉得,我是一个杠精,我觉得英版《黑镜》除了加入一些更冷峻的题材,显得有优势一些,但它不少集叙事还是挺做作的,不如美版后期的简单直接,就是奔着去讲一个通俗好看的故事。当然,到了美版,属于好坏参半,有些故事,显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但我觉得吧,还是要多看闪光点,能有几集故事,在你心里留下点印记,就挺不错了。。。

 4 ) 伤《黑镜》

英国《黑镜》,剧独三集。黑镜生二年,未尝携大牌,以讽、以冽,一鸣惊人。 NetFlix异焉,买版权,即年年播之,并自为其名。其名气因宣传、大制作加盟,引全球观众广而观之。 自是披挂设定立就,注水其集数,收益皆有可观者。众人奇之,稍稍会员平台。 NetFlix利其然也,年利润,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后从权游还家,于NetFlix见之,观四季。其剧,不能称前时之闻。 后五季,还自网络,复见剧众,曰“泯然众剧矣。” 剧众曰:黑镜之妙哉,受之剧组耗费设计也。其受之后天也,初于众剧远矣。卒之为众剧,则其受于制作者不至也。 若无能力当止,亦是止损之法。而今神剧之名已名不副实,着实悲矣。

 5 ) 第二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几个镜头

很多人说第二集就那么一件破事演那么久浪费时间,其实这集的主题就是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件互联网事件当中,你通过互联网信息流去理解事件当事人的行为。

还记得网约车司机杀害空姐这件事吗,过去也才1年时间,这件事对各位网友的生活产生了任何影响吗?

你看完第二集后关掉播放器,打开豆瓣或知乎或朋友圈,评价了几句“第二集就演了这么个破事浪费那么久时间,黑镜已经不是第一季的黑镜了”,然后你再被新的信息流覆盖,整个流程甚至不需要1分钟。

其实这就已经相当黑镜了。

回到剧集,第二集前面铺垫了那么多,Andrew神演技,把观众拉进了一个失败者的共情怪圈里。

这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枪声结束后,最后几个镜头如下——

COO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她一直在担心劫匪要赎金(会对运营KPI造成压力,我猜的)。

CEO沉默。(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一致热爱灵修真是全球共识啊)

路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赶路。

年轻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打球。

小姐姐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自己的生活。

司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开车。

CEO继续他的灵修。

男主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最后就像一粒米跌进大海,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你想想,上面这些,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交网络吗。昨天志玲姐姐公布结婚,新浪服务器如约而至地瘫了,是的现在连服务器瘫痪都能上新闻了,而且服务器瘫了才能说明你够红。不觉得很奇怪吗?明星出轨吸毒都不用担心负面,因为马上就会被新的事件盖过去;而更多需要被人们记住的英雄,却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埋没了。

很多人在嘲笑男主,自己有问题偏要把责任推给互联网产品,实际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手机多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

本集最佳,吹爆Andrew神演技!

(说真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应该拍一点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

(另外我对志玲姐姐没恶意,我也很喜欢她,祝她幸福

 6 ) 没有达到黑镜的预期

黑镜刚出的时候,记得当时彻底打动我的安利slogen是“英剧中的《世界奇妙物语》”。看了,爽了。作为一个30年的老IP,《世界奇妙物语》到最近十年才出现反转套路,创意枯竭,而《黑镜》才短短第五季就已经开始走过去的老路了,或许只能说从前的日子变得慢吧。

不说别人,作为完整的在第一时间追完黑镜全系列的路人,我对黑镜的预期还是蛮高的,不论是讨论个人抉择还是人性善恶,不论是从社科角度还是自然科学角度,黑镜总是有那么几集毫不生硬的让人从门缝中窥见自己的未来,重新思索这条时间线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再立足当下谨慎抉择。

按照这个预期,第一集对我来说是惊艳的。这种对于欲望与爱的探讨相当透彻。虽然剧情无非是灵与肉,但是切入点既用到了政治正确的LGBT,也用到了科幻主题的拐杖。作为资深隐宅,见识过同人创造力的强大,能够理解视纸片人如老婆的幸福,也对VR外设中高潮的阿宅见怪不怪,深知和二次元老婆发生关系对某些人是怎样的极致诱惑。而不管一个人怎么相信柏拉图式的爱情,现实的人类依然需要性爱来增进彼此的感情。这就出现了资源的矛盾点,到底要如何分配精力。剧情节奏很好,从起初的混沌,到最后终于分清困扰的都是欲望,就像基友的一句话,这无非就是A片,没什么大不了的,并没有大多数人认为的精神出轨(曾经和大瓶子、阿肥讨论过,他们一致认为精神出轨就是决定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水到渠成,happy ending。虽然没有太多惊喜,但是多个方面砸中我的人设,除了二次元老婆太刺眼,绝大部分观感极佳。

第二集,毁天灭地级别的无聊狗血剧情,编剧都没有想清楚就胡乱碰瓷道德困境。单独拉个对比就知道这一集的地位,前几季讲社交软件的不少,现在记得的,好评差评打分的人在囧途,按照社交网络复活亲人的“重生之阳光单面人”,都有很强的倾向,科技只是一个工具,人只会通过它更清晰的认识自我,了解我们从何而来,该向哪去。而这一集除了自责以外,完全就是在抱怨人们对社交软件的沉迷,对于如何沉迷,只说有个部门专门刺激人分泌多巴胺。中间剧情不细说了,前一秒大哥还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上帝视角,下一秒就开始抱怨说自己要引退。警方绕了特么一大圈,最后找到一个绝佳的狙击点,恰好把男主和黑哥们儿串成一条线,是小虎队听多了吗?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狙击手也是流弊到不行,这么近的距离,瞄八百遍都打不中,长官没给他大嘴巴子,还让他试来试去的。要知道,胁迫这种戏非常老套,黑镜第一季第一集就是靠胁迫让首相干了🐖,现在都让人津津乐道。相比之下,这一集想说啥?更矛盾的是让男主提最后一个要求,是帮着失心疯阿妈拿到女儿的社交墓碑,也就是社交软件还是有用咧。这种剧情就仿佛在煞有介事的和你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提起性质一探究竟,结果对方告诉你,拿锤子砸手会骨折。。。这集唯一的收获,用一个小时记了个单词persona。

第三集,毒鸡汤之real me。这一段最后在说啥呢?《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仿佛看到了那些通过压榨童星价值的丑恶家长嘴脸。而靓妹路人的用途呢?大概就是想说不管哪个国家都有nc粉,老爸是《性爱自修室》的水管工,认了一会儿。后面的剧情就是过家家了。爱使力·吐由于电池问题全部返厂销毁,你家这台八百年不开,还有的是电,不愧是天选之人;出bug了不是重启,而是看到一块红就二话不说就delete,是不喜欢暖色调吗?你刚出来,发现你家对面站着个奇装异服的人,你从边上过去,那人就趁你家门关上的时候进你家了,精彩~姐妹俩明显的调虎离山,熊哥智商突然下线,当然了,姐姐又酷又美,换我也喜欢盯着她(哈?逃出来的对话就更莫名其妙了,半年没说话的姐妹,妹妹第一句话就:“Jack,你有舞台经验吗?”(等等,我错过了什么?)然后就被警察追,第二集仿佛残疾人的警察好像要为自己证明一样各种干练。然后就是最后一个中指,爱使力变成爱使力法肯哦,摆脱甜心教主人设,化身愤怒朋克。

插一段题外话:四月番忍痛弃了骨头社的周年大作《Carole & Tuesday》。虽然丢死爹大小姐的艺术家脾气我等凡人实在看不懂,不过人家世界观设定还是相当硬核。未来的火星殖民时代,AI取代人工作曲,DJ取代各种明星,相比一片为了玩票,追求高级却晦涩难听的高山流水大师,叫好叫座的下里巴人更有市场,很现实。在姑妈眉飞色舞的模仿Jobs推荐爱使力eternal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是感觉eternal更有市场,其实完全可以继续运作。你看人家FIR,踢了Faye,还能借尸还魂,顶着撕X压力,发行新砖,nba真应该找他们绝杀,都有一颗big heart。

说回到主题,镜子对于中国人是个常用比喻,有以人为鉴,有以史为鉴,黑镜则往往在赛博朋克的气氛渲染中,以科技为鉴,以未来为鉴,最终照的都是人自己。从中往往能看到趋利避害的本能是人进化的动力,也能成为人的束缚。嗜痛嗜丧,浮躁肤浅,物欲横流,党同伐异,是人性弱点,也是人类社会的B面。既要出人意料,又要情理之中,这个限定的确不好想,只是希望宁缺毋滥吧。如果下次还是因为题目难,就按照老师教的,写个“解”,然后通篇抄满公式,怕不会再因为过去考得不错,或者字体好看拿个同情的55分咯。

 短评

01 VR,女人的天敌; 02 社交网络老板不社交; 03 少女对抗大姨妈

6分钟前
  • 爱影
  • 推荐

英國人討厭美國佬不是沒理由的...

8分钟前
  • Kei
  • 还行

熬过无聊的二十分钟,你会看到养眼的亚裔帅哥

10分钟前
  • 自注销
  • 推荐

2/3的设定基本是老生常谈,说烂不烂、说好不好。1的设定倒是有点意思——VR必然会被用于创造新的“性欲体验”,那么未来是否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同性恋→泛性恋→虚拟泛性恋的新型情感/婚姻模式?不过拍得也挺一般的。

1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第二集真好。讽刺辛辣,笑点诡异,结局又让我从大笑坠入难以抑制的悲情,想起了东木老爷子早年的旧作《完美的世界》。在这个“手机黏在手上”,人与人看似随时随地可以“互联”的时代,真相是,普遍的无法建立共情却成为常态。人人渴望着连结,却又形如孤岛。他人的痛苦,不过是网络上一截碎片、一点浮沫,大家抱着吃瓜心态蜂拥而至,消费完毕之后,便抹着嘴散去。互联网教主,兼具一重热衷于灵修和冥想的嬉皮青年身份,这可笑的人设,似乎也隐隐有所指,现实中不乏原型。而谈起自己创造的产物逐渐失控时,那种痛心疾首何其真诚。这无奈的异化,最终该向谁追责?每一片雪花,看起来都那么无辜。

1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好看,就是好看。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不要跟我讲什么前几季的 bullshit,你比比市面上一水垃圾电视剧,再看看这是什么水平。

16分钟前
  • 菠萝君
  • 力荐

不要随便拍了几部Tech-related就放上Black Mirror的片头然后告诉我们这是黑镜第五季可以吗?

20分钟前
  • 罗皆可
  • 很差

还是熟悉的味道!

25分钟前
  • 再来一瓶!
  • 推荐

第一集又名:当猎鹰学美国队长退休养老,我觉得阿毛的角色算不上gay,日本漫画里直男幻想有天室友醒来变成女的先给自己爽一下。你们这格斗游戏自由度也忒高了,明明是虚拟角色约炮软件。我看着看着有种美国队长和卡特结婚后却在游戏里偷偷和冬日战士做爱的复杂心情。第二集又名:微博微信出来受死!就…很莫名其妙,人不要被工具所操纵。莫娘的角色像疏于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沉迷游戏于是举报马化腾的家长。第三集还行,作为社会兴奋剂,明星为了成为榜样丢掉个性和灵魂,日复一日支撑着人设,“不要丧”“不要表达自我”,这不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娱乐时代吗,吸烟对养成系男孩来说是禁忌。故事结局粉丝如愿以偿干死经纪人拯救了明星,感天动地。但我同时看到了《未来学大会》,人人豢养爱豆的结局。

28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硬凹科技感,洗碗机、折叠屏手机、VR体感游戏,事实上一无是处,充满廉价感。我寻思你一个格斗游戏,为什么要模拟出男人变成女人做爱的快感,这情节岛国AV屡见不鲜。

33分钟前
  • 噗赤
  • 较差

第一集看他们进入游戏就立马猜到………我是不是太敏感了???第二集真的………莫娘辛苦了…这样的剧情不应该放到哪个情感节目???第三集最后娃娃的刘海儿都变色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38分钟前
  • 十元本元
  • 推荐

这季给的分也太低了吧?三个故事每一个都保持了很高的水准。科技掰弯直男,再一次思考虚拟与现实模糊不清时我们会如何生活;第二个故事很深刻,让我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片文章说到,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组成人口普查时的那个数字而已,没有人在意你(表白下莫娘的演技,让这个故事完全的令人信服)。三个故事极度贴合现实,而现实的人性才最值得我们深思。

41分钟前
  • 苏打囝囝
  • 力荐

第一集这啥虎扑步行街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女人怎么办?先给好兄弟爽一把…?(´・Д・)」?

45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S05E01:道德沦丧!老公沉迷网络性爱无法自拔,出轨对象竟是同性儿时好友!(第一季看到现在最烂的一集。)

46分钟前
  • 于连
  • 还行

黑镜第五季第二集#给7.5分。有人说这集讲的是开车不要玩手机,去你妈的。黑镜的使命是,通过黑色幽默讽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集依然有很多的讽刺在,比如生活碎片的那些高级助理,还有智囊团,FBI,看起来都很蠢。比如女儿死去了母亲没法获得她的社交账号密码,比如女警察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最后她开枪了,还有实习生明明是想救他却杀了他,其实他才是凶手可是对方酒驾死亡就被认为全责。比如社交公司创始人到最后没办法控制公司走向,有一个专门部门研究怎么吸引人的注意力。黑镜依然在观察这个时代,科技带给你的影响。也许它的角度没有最开始给我们那种新鲜感,那种创意的刺激,但黑镜一直在践行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仍然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电视剧。

49分钟前
  • 做个普通人
  • 推荐

黑人演员的比重明显增加了很多,只拍三集还是让黑镜的水准稍微高一点。第一集,新时代的《断背山》怎么写,为什么男人会沉迷于游戏?比《月光男孩》精彩多了!第二集,发生在当代的故事,才是真的细思极恐。所有人都在碎片化的社交网络下被监控……会有人给你点赞,但是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第三集,明星是经纪公司的文化产物,怎么才能勇敢做自己,会唱歌跳舞打篮球的蔡徐坤2会有人买吗?

50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黑镜的自我毁灭就是最大的讽刺。2>1>>3。VR同性,科技成瘾,电子偶像。

54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E02最后二十分钟完全止不住哭,真心佩服编剧导演还有Andrew Scott我无法形容的演技。相信这集会在我心里比其他这部剧给出的新鲜ideas留存更长的时间,它不是在想象未来,而是在充满共情地观察现在的世界,但同时给出的观感又那么合理地契合这部剧的主题,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有那么多甚至不曾知道的情感边界啊。

59分钟前
  • 野人
  • 力荐

ep1:你老公去游戏里做0了

1小时前
  • 推荐

这个评分太可怕了,《黑镜》还是原来的《黑镜》啊,内核一直是探讨科技改变生活的某种可能,个人喜欢这一季和第三季,是立足于美好情感而发散脑洞的生活哲理,不喜欢的反而是最引人注目的总统那集,完全的猎奇与黑化人性。这一季有非常喜欢的一集,因为就在上周我喜欢的一对电竞陈年CP发新糖了,我们都知道他们生活中不可能是真的,但游戏时他们就是有让人澎湃的CP光芒,大家都分得清游戏内外没有困扰,但见识过那种场面是一辈子的回甜。我想这就是《黑镜》带来的欣喜,戳中一些幻想中的情感,那是对现实适度的补偿。

1小时前
  • 轻风羽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