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

已完结

主演:谭乔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谭谈交通 剧照 NO.1谭谈交通 剧照 NO.2谭谈交通 剧照 NO.3谭谈交通 剧照 NO.4谭谈交通 剧照 NO.5谭谈交通 剧照 NO.6谭谈交通 剧照 NO.13谭谈交通 剧照 NO.14谭谈交通 剧照 NO.15谭谈交通 剧照 NO.16谭谈交通 剧照 NO.17谭谈交通 剧照 NO.18谭谈交通 剧照 NO.19谭谈交通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十二年蝉联沙雕冠军,你没看过真的是可惜了

最近好多宝宝在家憋出膘了。 没事!看完这档节目,立马让你八块腹肌上身。 腹肌怎么来? 笑出来的! 哈哈哈,不信?不信你就看看嘛—— 《谭谈交通》(2007-至今)

这档节目,是一档交通法规科普类节目。 主持人的形象,就是上面这样的。 人民警察,又是交通法规,肯定是档伟光正的节目了对不对? 错! 咱们随便拿一期来体会下。 话说节目组每次都是在街上转悠,看到交通违反的车辆,就拦下来教育车主。 这一次,谭警官看到前面有几个沙发在移动。

于是,就把运沙发的吕老板劝停下来。 常规节目,肯定就是交警一顿劝导,说违反哪条哪条法规,车主认错,节目结束。 可谭警官让吕老板把沙发卸下来,然后就把二手沙发当街一摆,开始了一档高端访谈节目(还配了央视BGM)。

吕老板也毫不含糊,翘着职业感十足的二郎腿,开始应答谭警官的问题—— 今天你为什么开个电动自行车,运送这么多的二手沙发?

只见吕老板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从哥本哈根会议,聊到了全球环保问题。

再到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调皮的小编,还在字幕上加上了“哥本哈根分会场”

偶尔,还会有一个路过的老奶奶围观下俩人的会(zi)议(hai)现场。

接着,吕老板又通过金融危机、宽松货币政策、房价,联系到了自己的二手业务上。

进行了几轮磋商之后,吕老板聊得是嗨到飞起。 谭警官也终于想起来自己是来做交通栏目的了,立马话锋一转,开始起了普法教育。

嗯,你不要怀疑,这档节目的常态,就是如此。 而且,一做就是12年了。 到目前为止,派爷还没看到哪档栏目,可以在沙雕领域,超越它的。 出镜的,不仅是各路交通违法人员。 他们的另一重身份,也是高度一致—— 逻辑鬼才。 比如这位大爷,开个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飞奔,还违规挂载。 谭警官拦下来质问他—— 你该走哪儿?

结果大爷回答,到二仙桥。

谭警官三脸懵逼,换了一种问法。 我是说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继续神回复,走成华大道。

谭警官被这个大爷绕得是一脸无可奈何。 但看看大爷的表情,仿佛是在嗔怪这个警察,怎么人话都听不懂?

绕了半天,才算让大爷明白了。 你这个车,不应该走机动车道。

再说接下来这位大姐,也是电动车拖了个床,在街上蛇皮走位。 然后谭警官上去拦下来了,问她这个床怎么回事。

大姐说了一堆困难之后,就说这个床就给你了吧。

谭警官想正好让你把床卸下来,就让大姐赶紧取下来。 结果大姐话锋一转,说你要床是吧?那先给五十块钱。

谭警官一脸委屈,大姐继续穷追不舍。 你大街上把我拦下来,不就是看上了我这张床么? 赶紧拿钱!

谭警官急忙辩解,我不是要你这个床。 大姐立马接上,你不找我要床,你找我么?

老谭连忙摆手说,不找你不找你。 大姐跟着续上。 啊?你不找我是吧?那我走了啊。

除了逻辑鬼才,节目里也有不少旷世奇葩。 有看到谭警官,就把助动车一丢就跑了的。

关键,还把自己老婆给扔下了。

搞得谭警官还以为这个不是亲生老婆,还问了半天。

最后跑远了,警官只能劝导女方。 他这个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女方立马面带微笑地回怼。 他又不是和尚。

还有下面这位,手拿一堆气球在快车道上跑。

被抓住后,还说是谭警官粉丝。 以前没看到他们抓到过卖气球的,所以今天是第一次。 是缘分。

要送个喜洋洋灰太狼给他,表示对他的爱。

说到爱情,俩人不仅唱起了《爱情买卖》。

气球哥还自曝自己太穷被离婚的往事。 谭警官想开导他,拿谢霆锋张柏芝两对的感情来劝他。 就问他认识不认识张柏芝,气球哥就说—— 认识认识! 不就是陈冠希 陈老师拍的那个么?

还有一个头铁的,看到谭警官问他要驾照。 直接说人是假警察,还打了110报警。

结果110一来,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

还有葬爱家族顶着杀马特发型,现场给谭警官普及发型知识的。

还有一个河南小哥前脚说自己腰马合一。

然后直接一个跟头栽柏油路上的。

还有这个没穿衣服的货车司机,直接拿个粉红色抱枕挡着。

当谭警官问这个是不是喜羊羊时,还纠正说这个是美羊羊的。

围观路人也会偶尔冒出一个醉汉,出来抢戏。

最牛X的,还是接下来这群打广告的。 因为开了个只能用手按着才能启动的电动车。

车后座还是拿木板钉起来的。

可小哥没放过这个机会,说地板就要买他们家的,国产的贝斯特橱柜。 质量就是好。 这个车钉了这块板,两个人250斤坐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还有这个卖苏打水的。 说喝了包治百病,还死活要送谭警官几瓶。

乍看之下,谭警官每次都会被人带得离题十万里。 偶尔还有戏精附体,或者唱几个歌的。 不过,沙雕只是表象。 一个本来应该义正言辞的警察,突然用这么一种接地气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而且,编导们也不会回避一些他被误解、被强词夺理、被粉丝围观的内容。 他就像一个倾听者,先不管三七二十一,耐心地听那些违法者讲完自己的,甚至陪着他们继续表演,最后再切回到严肃的交通违法问题上来。 这样的教育和接受过程,反而会让他们印象深刻。

其实好多法规,不是大家不爱听。 而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去输送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谭谈交通》,就会让大家在看相声小品一样的氛围中,把这些规章制度,给记在了脑海里。 同时,也会担心自己可能上了这档知名的节目,被大家取笑。 因此,对交通法规,有所忌惮。 派爷希望,下一个十二年,能看到更多的谭警官,在全国的大街上,跟人聊天。

 2 ) 气球飘走了,还会回来吗

1

2014年冬,有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

喜欢的人说它是不拘一格的珍品,接受不了的人说它是不伦不类的怪物。

走红之后,作者庞麦郎自称拥有法国血统,祖籍台湾。

网络世界没有永远的遮羞布,不久人们就发现,庞麦郎真名庞明涛,陕西汉中人,身份证显示他生于1984年。

媒体找到他寻找真相,他说身份证怎么回事自己也不知道。

人们质疑他不认自己的爸妈,他说:说是我父母就是我父母吗?

庞麦郎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到了最高境界。

他成了一个小丑,人人都可以拿他取乐。

2016年以后,滑板鞋和庞麦郎的流量开始逐渐从互联网世界退却。

直到2021年,庞麦郎的经纪人发布视频,说庞麦郎因为精神疾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

2020年,歌手吴克群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庞麦郎在台上卖力地唱歌、扭动身体,台下没有一个人在认真看他的表演。

结束的时候,庞麦郎向台下道谢,无人回应。

吴克群想和这个唱歌的小伙子聊一聊。

他问:你做了十年的音乐,你觉得观众喜欢吗?

庞麦郎说:我觉得大家蛮喜欢的。

因为他比较喜欢做表演,第一场演唱会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

让他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吴克群接着说,那你做音乐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庞麦郎:就是那些绯闻,脸上显出羞涩忸怩的表情。

吴克群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什么绯闻?

可以讲出来吗?

庞麦郎犹豫再三,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

“有些话题我还是不想讲出来。”

当被问及,会不会感到自卑的时候,庞麦郎抬头望天,没有回答。

他进入了一个状态,一个不敢讲真话的状态。

3

“我是约瑟翰庞麦郎,今年28岁,生于1990年1月19日。”

“我的故乡叫加什比克,它位于我国的西北,属于南方地区。”

从乡村走进城市,他时刻在担心自己在城市人眼里,会不会显地没有档次。

他想努力呈现自己真诚的音乐世界,又在真实的身份前遮遮掩掩,两种矛盾让他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都别扭不堪。

庞麦郎全程只有很少的几个瞬间与吴克群对视。

大部分时候,他都在宽大的棒球帽掩护下,目光低垂。

这样的表情,几乎在所有访谈视频里都能看见。

一次采访前,记者问他,必须要戴着眼镜吗?

他说,我觉得戴着眼镜比较酷。

记者问他,加什比克是哪儿。

庞麦郎搓着手说,你就写加什比克就可以了,不用说在哪里。

他说自己是08年开始创作生涯,2015年12月开始巡演。

记者问都去了哪几场,能具体说一说吗?

庞麦郎的上半身从沙发里立起来:这个不能说,因为我们还没发布。

他回顾了自己创作滑板鞋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个下午。

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有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

但是他都不喜欢。

他想换个地方再找。

回去的路上,偶尔发现一双鞋子。

那是一家专卖店。

鞋子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他超级喜欢。

问了下价格,不贵。

“大概一两百块钱吧。”

“那双鞋子很漂亮,我穿了三年,很结实。”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名,我就把鞋子随手丢进垃圾袋,扔了。”

后来就找不到了,庞麦郎一直很怀念那双鞋子。

上学时,庞麦郎的作文曾经在校报上发表。

在这段2019年的采访中,庞麦郎经常性地停顿,不是抬头眨巴眼睛,就是片刻低头沉吟。

4

2014年4月,一个叫庞明涛的人在网上找到昆明音乐人黄俊杰,想请他录首歌。

粗略看了几首歌的歌词后,黄俊杰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写出这么奇葩的歌词来?

他让庞明涛唱了几首歌。

没等唱完一小节,他就喊停:“我让你唱,没让你念。”

对方认真地回答:“我就是在唱啊。”

最终,黄俊杰从那本厚厚的手抄歌词本里,挑了一首正常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开始制作。

那首歌叫《我的滑板鞋》。

这首歌没有旋律、没有节奏,黄俊杰为它谱曲、合成,最后再教庞明涛唱。

歌曲完成录制,是无尽的后期编辑。

因为庞明涛没有一句唱在拍上,需要把字、词、句拆开、打散、重组,再延展成一首歌。

从那以后,这成了庞麦郎每首歌的制作流程。

在黄俊杰眼中,庞麦郎和正常人不在一个频道。

有次吃饭聊天,他骂了句:我日,照这种说的话……

庞麦郎说:山东日照我去过。

庞麦郎认为,自己的观念比较偏西方化。

他想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外国名人,他临时想不起来,就起身问前面的打光师:之前有个黑人总统是谁?

得到答案之后,他面向镜头,重新坐正。

“还有Mandela。”

庞麦郎整理了全中国的州和市的名称。

他还给自己的故乡汉中,起了一个很“世纪化”的名字:加什比克市,古拉格镇。

此外还有:华耶和图、约西里约、福克莱斯、迪克丹姆斯特……

共计292个城市,30个州。

这些都是他自己起的名字。

庞麦郎一直强调,自己的演出要国际化,作品要国际化,一切都要国际化。

“再国际化还不是,十块钱的面你该吃还得吃,五十块钱的宾馆你该住还是得住。”

经纪人说。

庞麦郎喜欢卷发,因为那样比较时尚。

做完造型,一缕缕卷发随着卷发棒的撤走,变得蓬松、自然。

他凑近镜子,脸上的笑容逐渐放大。

“像摇滚乐,像摇滚乐乐队!”

问他满意吗,他回答:very much!

在一场酒吧表演中,庞麦郎站在台上卖力表演,无论音调还是节奏都溃不成军。

台下只有寥寥十几个观众,人群里不时传出窃笑。

这个时候的他看上去尤其孤独。

庞麦郎觉得,许多观众对自己的音乐还不够理解。

毕竟这是一种创新的音乐。

所有人的目光都匪夷所思,所有人的话语都是关于他。

许多人冒充记者找他约访,他没有说的也被报道出来了。

“都闭上嘴巴,他们是坏蛋。”

除了唱歌事业,他一直想拍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是一个怪兽,非常恐怖的怪兽,然后拍他们是怎么脱离危险的。

5

2014年成名后,庞麦郎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他和经纪人白晓偶尔接活:婚礼、酒吧、商场开业,大部分时间没有收入。

现实如此惨淡,庞麦郎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过气网红。

“我是一个流行歌手,我有自己的作品。”

“虽然不知道哪首歌会红,但我将来一定会出名。”

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始终低头看地,避免和记者有目光接触。

经纪人白晓和庞麦郎的关系像一对兄弟。

他随身带着一些药,包括有助睡眠的安眠药。

他说:趁年轻,陪着庞麦郎再搏一搏。

两人相识于2013年,那时庞麦郎还是庞明涛,《我的滑板鞋》也还没有问世。

白晓在录音棚认识了庞麦郎,然后介绍他进入live house圈子。

因为票房问题,两个人发生过多次矛盾。

他们一场演出,花费十几万是正常,每次只能卖出十几张门票。

每场都是售票形式的专场,成绩越做越惨。

最后资金告急的时候,白晓透支了自己的网络借贷。

他想让庞麦郎多多曝光,有了流量之后把自己亏的钱赚回来。

演出前,他们找到街边一家发廊,为庞麦郎晚上的演出做造型。

经纪人付了钱,总共98块。

走出理发店,经纪人忍不住抗议:“98块,做个造型要98……”

一旁的庞麦郎戴着口罩和帽子,表情严肃,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演出酝酿情绪。

2021年1月,和之梦联系庞麦郎,进行为期三天的纪录采访。

他特地在10公里外的繁华地带租了酒店,因为自己住的地方不够档次。

别人问他,现在一般是怎么赚钱。

庞麦郎的眼神在昏暗的车厢里更添局促闪烁,声音因为口罩的阻隔越发含混不清。

“就是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商业……我们还做商业,做商业。”

别人接着问,一个月大概多少钱。

大概几十万块钱。

就在上一个镜头里,百晓还在讲述自己当经纪人这些年60万的欠款。

他希望庞麦郎未来能有更多演出机会,慢慢还清债务。

记者问他,红了之后最想干嘛。

庞麦郎说,滑雪,去鳌山宝鸡市滑雪。

还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

也许是因为喝了酒,也许是因为情绪激动,他的脸上升起幸福期待的笑容。

庞麦郎房间的桌子上有只绒毛玩偶,他拿起来对记者说:这是粉丝送我的。

接着他回头问经纪人,老白你记得这是哪一年吗?

经纪人说,这是我送你的。

他把玩偶重新放回桌上,小声说忘记了。

庞麦郎的老家,是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交界的一个小山村。

父母准备了丰盛的午饭,饭后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炒花生递给每个人。

庞父六十多岁,牙齿掉了三分之一,右眼眼疾常年流泪。

他说儿子小时候就爱音乐,初中买了一把吉他,花了二百多块钱。

那把吉他静静地立在卧室一角,弦距可以轻松塞进一根手指。

庞麦郎面色潮红,接着说,然后还在汉中买了一双滑板鞋,然后写了滑板鞋歌词,就红了。

这个时候,庞父的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庞麦郎伸出手指算,从2014到2021,七年了,我出名七年了。

庞父说:他走到哪,我们就支持到哪,对不对。

天黑透了,屋子里的对话还在继续。

朋友们聊起,关于之前网上流传的,庞麦郎不认父母的视频。

那些都是造谣。

庞父说,是的,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会不认他。

记者问,你那时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台湾的?

庞麦郎一颗接一颗往嘴里送花生,腾不出工夫回答。

对面的经纪人说:那都是胡乱报道。

室内的灯泡瓦数不高,庞父的沉默越来越厚重。

庞麦郎起身要去睡觉,庞父帮他拍落前襟上的花生皮,看着他走进卧室,关上房门。

等到卧室门阖上,庞父喝光了面前的一大杯水,对经纪人说:

我问你一句话,你和他相处这几年,有发现他其他的异常吗?

看到有些呆滞的经纪人,庞父接着说:是精神上的问题。

经纪人说:这个不太好说。

庞父沉沉唉了一声,头靠到臂弯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庞麦郎经常在微博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有多少人骂自己,他们是怎么骂自己。

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被流量抛弃了。

经纪人说:是网络造就了他,但是,也是网络……

他没有再说下去,庞父还是那个姿势,认真听他说话。

最后,经纪人笑着和摄影师说:这个别拍了。

6

从老家到西安,庞麦郎乘坐高铁。

“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

“感觉到一个城市,和我们镇上的文化不同。”

一个粉丝说,庞麦郎是还没有被社会化的人。

他不太懂社交,也太不懂真实世界的运作法则。

2021年初,庞麦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住院3次,共计136天。

从医院回到汉中老家,大部分时间呆在村里。

他与白晓在合作五年后分道扬镳。

9月17日,刚吃过晚饭,他突然眼睛红红的,背着包在猪圈旁走来走去。

他说有人害他,他要五万块钱,要离开这里。

2021年12月,一个叫张嘉唐的人提出要担任庞麦郎的新经纪人。

他拿起一双鞋问庞麦郎:“你觉得这双鞋发售价多少?耐克有史以来发售价最贵的鞋子。”

“几百块钱能买到吗?”

庞麦郎接过鞋,小声地回答。

张嘉唐笑得前仰后合。

“几百块肯定买不到。”

那双蟒蛇皮球鞋的发售价是1.6099万人民币。

弹幕飘过,一条接一条:

“庞麦郎有点呆啊”

“为什么要叫他来”

“别人买不起,别问了”。

和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的张嘉唐相比,庞麦郎干枯瘦小,呆若木鸡。

张嘉唐并非不知道庞麦郎已经确诊精神疾病,同时还十分清楚他的潜在商业价值。

他上传到B站的这段视频,“职业玩家”的标签赫然在目。

当他得知庞麦郎和之前的伙伴结束合作,觉得挺可惜。

“沧海遗珠,我签了你吧。”

有人说,庞麦郎的视频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还要继续合作?

张嘉唐回答: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他具有商业价值,国民度也高。

“我签一个网红还得给他花钱,还不一定有商业价值,但庞麦郎的商业价值就摆在这。”

有媒体提出质疑:庞麦郎刚出院没多久,你会不会有顾虑?

张唐嘉个人认为庞麦郎没有病。

“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因为我觉得他挺正常。”

媒体问,庞麦郎患精神分裂症这件事算负面吗?

张唐嘉说:“负面,太负面了!”

张唐嘉想让庞麦郎的价值和热点从负面方向逐渐往正面去转。

他觉得庞麦郎个人是有IP的,可以让他重回滑板鞋时的巅峰。

但他觉得,庞麦郎的歌不是那么有观赏性、表演性,除了一首《滑板鞋》。

手里有品牌资源的张唐嘉,更倾向于通过品牌宣发来盈利。

他认识很多歌手、rapper,大多数没有演出。

想通过演出挣钱,这事儿本身就很扯。

“做演出就要饿死。”

庞麦郎对张嘉唐担任经纪人的唯一要求是,帮他出唱片。

当被问到两人之间合约的其他内容时,张唐嘉说,这个不方便透露。

8

很长一段时间,庞麦郎和他的滑板鞋已经销声匿迹。

直到气球哥的故事连续反转,不断刷屏,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自称来自台湾基隆的西安年轻人。

也许将来,庞麦郎将永远变成一个历史符号,再也不会出现。

就像曾经的芙蓉姐姐、后舍男孩、旭日阳刚……

迭代更新的网红,像一茬接一茬的海浪拍打在沙滩上,乐此不疲。

《西游记》里,白骨精吸光了一家三口的精血,又利用他们的皮囊,去割唐僧的韭菜。

坐在小板凳上,和居高临下的气球哥苦口婆心的谭乔,像极了努力保护唐僧的同时被紧箍咒折磨的孙悟空。

当他目睹一遍又一遍撒谎、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的玄奘,原本想要保他西天取经的那份热心荡然无存。

失望了。

可惜气球哥不是金蝉子转世,既没有远赴花果山求情的猪悟能,也没有一路暗中相助的如来观音。

他只是一个可能精神有问题的凡人。

结局如何,只能为他祈祷。

冒充侄子找到气球哥,和他签下违约金100万的合约,叮嘱他不要在包括谭乔在内的其他人透露太多。

气球哥的流量来自于他的诚实单纯,教他撒谎的经纪公司不知道,这再也不是大家喜欢和追捧的那个气球哥了。

就像脱下警服的“反诈老陈”,不会再在连麦的时候让网红们心头一惊,也不会让观众继续买账。

气球哥和庞麦郎最大的不同,是他全程都是被其他力量推动着。

庞麦郎至少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唱歌,唱好了说不定以后可以拍戏。

气球哥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规划。

今天人家说他嗓音好他就去唱歌,明天说他身材好可以去当健身教练,后天让他去缅北他也会乐呵呵照做。

在标清画质的古早视频里,谭谈交通邂逅气球哥,这个卖过歪烟歪酒的男人开始涉足网络世界。

再遇气球哥,是众多热心网友的提议,然后谭乔带着大家的好奇与关切找到了他。

最后,流量公司和资本循味赶来,给他洗脑,让他在一份可能根本没看懂的合同上签字画押。

一个无知的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站在了聚光灯下,兴奋、紧张、手足无措。

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苹果的人,第一次尝到苹果的滋味。

9

视频最后,谭sir感觉说再多都已经无益。

他无奈感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火5分钟。

气球哥马上说:是,多活几分钟。

看客们以为气球哥阅尽人间,大智若愚,实际上他什么都不懂。

助推的每个人看上去似乎都没什么错,都是想让气球哥越来越好。

但肉眼可见的,气球哥的生活,至少到现在,依然破败不堪。

没有固定工作,沦落到靠小卖部老板偶尔接济的地步。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极度的好吃懒做,那一定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

在一次直播中,有粉丝问谭乔:为什么不像带二大爷一样,带带气球哥。

他很明确地回复:我对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规划。

二大爷的状态,可以这么带他。

但气球哥目前的状态,肯定不行。

谭乔自己曾长期接受过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下来,他对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了解。

气球哥一看,精神就有问题。

应该先带他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简单地融入社会。

他真心不希望他有树先生的结局,最后真的疯掉。

谭乔当时和气球哥说好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对气球哥的帮助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但还没等实施,他就突然签约了,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

原本的计划就此落空。

有些人的精神不正常,只是在他诙谐幽默的外表下被掩盖了。

气球已经飘走。

但愿他有一天能想起原路,回归初心。

END

【文章原发于公众号: 燕妮日记】

1

2014年冬,有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

喜欢的人说它是不拘一格的珍品,接受不了的人说它是不伦不类的怪物。

走红之后,作者庞麦郎自称拥有法国血统,祖籍台湾。

网络世界没有永远的遮羞布,不久人们就发现,庞麦郎真名庞明涛,陕西汉中人,身份证显示他生于1984年。

媒体找到他寻找真相,他说身份证怎么回事自己也不知道。

人们质疑他不认自己的爸妈,他说:说是我父母就是我父母吗?

庞麦郎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到了最高境界。

他成了一个小丑,人人都可以拿他取乐。

2016年以后,滑板鞋和庞麦郎的流量开始逐渐从互联网世界退却。

直到2021年,庞麦郎的经纪人发布视频,说庞麦郎因为精神疾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

2020年,歌手吴克群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庞麦郎在台上卖力地唱歌、扭动身体,台下没有一个人在认真看他的表演。

结束的时候,庞麦郎向台下道谢,无人回应。

吴克群想和这个唱歌的小伙子聊一聊。

他问:你做了十年的音乐,你觉得观众喜欢吗?

庞麦郎说:我觉得大家蛮喜欢的。

因为他比较喜欢做表演,第一场演唱会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

让他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吴克群接着说,那你做音乐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庞麦郎:就是那些绯闻,脸上显出羞涩忸怩的表情。

吴克群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什么绯闻?

可以讲出来吗?

庞麦郎犹豫再三,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

“有些话题我还是不想讲出来。”

当被问及,会不会感到自卑的时候,庞麦郎抬头望天,没有回答。

他进入了一个状态,一个不敢讲真话的状态。

3

“我是约瑟翰庞麦郎,今年28岁,生于1990年1月19日。”

“我的故乡叫加什比克,它位于我国的西北,属于南方地区。”

从乡村走进城市,他时刻在担心自己在城市人眼里,会不会显地没有档次。

他想努力呈现自己真诚的音乐世界,又在真实的身份前遮遮掩掩,两种矛盾让他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都别扭不堪。

庞麦郎全程只有很少的几个瞬间与吴克群对视。

大部分时候,他都在宽大的棒球帽掩护下,目光低垂。

这样的表情,几乎在所有访谈视频里都能看见。

一次采访前,记者问他,必须要戴着眼镜吗?

他说,我觉得戴着眼镜比较酷。

记者问他,加什比克是哪儿。

庞麦郎搓着手说,你就写加什比克就可以了,不用说在哪里。

他说自己是08年开始创作生涯,2015年12月开始巡演。

记者问都去了哪几场,能具体说一说吗?

庞麦郎的上半身从沙发里立起来:这个不能说,因为我们还没发布。

他回顾了自己创作滑板鞋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个下午。

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有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

但是他都不喜欢。

他想换个地方再找。

回去的路上,偶尔发现一双鞋子。

那是一家专卖店。

鞋子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他超级喜欢。

问了下价格,不贵。

“大概一两百块钱吧。”

“那双鞋子很漂亮,我穿了三年,很结实。”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名,我就把鞋子随手丢进垃圾袋,扔了。”

后来就找不到了,庞麦郎一直很怀念那双鞋子。

上学时,庞麦郎的作文曾经在校报上发表。

在这段2019年的采访中,庞麦郎经常性地停顿,不是抬头眨巴眼睛,就是片刻低头沉吟。

4

2014年4月,一个叫庞明涛的人在网上找到昆明音乐人黄俊杰,想请他录首歌。

粗略看了几首歌的歌词后,黄俊杰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写出这么奇葩的歌词来?

他让庞明涛唱了几首歌。

没等唱完一小节,他就喊停:“我让你唱,没让你念。”

对方认真地回答:“我就是在唱啊。”

最终,黄俊杰从那本厚厚的手抄歌词本里,挑了一首正常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开始制作。

那首歌叫《我的滑板鞋》。

这首歌没有旋律、没有节奏,黄俊杰为它谱曲、合成,最后再教庞明涛唱。

歌曲完成录制,是无尽的后期编辑。

因为庞明涛没有一句唱在拍上,需要把字、词、句拆开、打散、重组,再延展成一首歌。

从那以后,这成了庞麦郎每首歌的制作流程。

在黄俊杰眼中,庞麦郎和正常人不在一个频道。

有次吃饭聊天,他骂了句:我日,照这种说的话……

庞麦郎说:山东日照我去过。

庞麦郎认为,自己的观念比较偏西方化。

他想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外国名人,他临时想不起来,就起身问前面的打光师:之前有个黑人总统是谁?

得到答案之后,他面向镜头,重新坐正。

“还有Mandela。”

庞麦郎整理了全中国的州和市的名称。

他还给自己的故乡汉中,起了一个很“世纪化”的名字:加什比克市,古拉格镇。

此外还有:华耶和图、约西里约、福克莱斯、迪克丹姆斯特……

共计292个城市,30个州。

这些都是他自己起的名字。

庞麦郎一直强调,自己的演出要国际化,作品要国际化,一切都要国际化。

“再国际化还不是,十块钱的面你该吃还得吃,五十块钱的宾馆你该住还是得住。”

经纪人说。

庞麦郎喜欢卷发,因为那样比较时尚。

做完造型,一缕缕卷发随着卷发棒的撤走,变得蓬松、自然。

他凑近镜子,脸上的笑容逐渐放大。

“像摇滚乐,像摇滚乐乐队!”

问他满意吗,他回答:very much!

在一场酒吧表演中,庞麦郎站在台上卖力表演,无论音调还是节奏都溃不成军。

台下只有寥寥十几个观众,人群里不时传出窃笑。

这个时候的他看上去尤其孤独。

庞麦郎觉得,许多观众对自己的音乐还不够理解。

毕竟这是一种创新的音乐。

所有人的目光都匪夷所思,所有人的话语都是关于他。

许多人冒充记者找他约访,他没有说的也被报道出来了。

“都闭上嘴巴,他们是坏蛋。”

除了唱歌事业,他一直想拍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是一个怪兽,非常恐怖的怪兽,然后拍他们是怎么脱离危险的。

5

2014年成名后,庞麦郎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他和经纪人白晓偶尔接活:婚礼、酒吧、商场开业,大部分时间没有收入。

现实如此惨淡,庞麦郎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过气网红。

“我是一个流行歌手,我有自己的作品。”

“虽然不知道哪首歌会红,但我将来一定会出名。”

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始终低头看地,避免和记者有目光接触。

经纪人白晓和庞麦郎的关系像一对兄弟。

他随身带着一些药,包括有助睡眠的安眠药。

他说:趁年轻,陪着庞麦郎再搏一搏。

两人相识于2013年,那时庞麦郎还是庞明涛,《我的滑板鞋》也还没有问世。

白晓在录音棚认识了庞麦郎,然后介绍他进入live house圈子。

因为票房问题,两个人发生过多次矛盾。

他们一场演出,花费十几万是正常,每次只能卖出十几张门票。

每场都是售票形式的专场,成绩越做越惨。

最后资金告急的时候,白晓透支了自己的网络借贷。

他想让庞麦郎多多曝光,有了流量之后把自己亏的钱赚回来。

演出前,他们找到街边一家发廊,为庞麦郎晚上的演出做造型。

经纪人付了钱,总共98块。

走出理发店,经纪人忍不住抗议:“98块,做个造型要98……”

一旁的庞麦郎戴着口罩和帽子,表情严肃,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演出酝酿情绪。

2021年1月,和之梦联系庞麦郎,进行为期三天的纪录采访。

他特地在10公里外的繁华地带租了酒店,因为自己住的地方不够档次。

别人问他,现在一般是怎么赚钱。

庞麦郎的眼神在昏暗的车厢里更添局促闪烁,声音因为口罩的阻隔越发含混不清。

“就是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商业……我们还做商业,做商业。”

别人接着问,一个月大概多少钱。

大概几十万块钱。

就在上一个镜头里,百晓还在讲述自己当经纪人这些年60万的欠款。

他希望庞麦郎未来能有更多演出机会,慢慢还清债务。

记者问他,红了之后最想干嘛。

庞麦郎说,滑雪,去鳌山宝鸡市滑雪。

还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

也许是因为喝了酒,也许是因为情绪激动,他的脸上升起幸福期待的笑容。

庞麦郎房间的桌子上有只绒毛玩偶,他拿起来对记者说:这是粉丝送我的。

接着他回头问经纪人,老白你记得这是哪一年吗?

经纪人说,这是我送你的。

他把玩偶重新放回桌上,小声说忘记了。

庞麦郎的老家,是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交界的一个小山村。

父母准备了丰盛的午饭,饭后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炒花生递给每个人。

庞父六十多岁,牙齿掉了三分之一,右眼眼疾常年流泪。

他说儿子小时候就爱音乐,初中买了一把吉他,花了二百多块钱。

那把吉他静静地立在卧室一角,弦距可以轻松塞进一根手指。

庞麦郎面色潮红,接着说,然后还在汉中买了一双滑板鞋,然后写了滑板鞋歌词,就红了。

这个时候,庞父的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庞麦郎伸出手指算,从2014到2021,七年了,我出名七年了。

庞父说:他走到哪,我们就支持到哪,对不对。

天黑透了,屋子里的对话还在继续。

朋友们聊起,关于之前网上流传的,庞麦郎不认父母的视频。

那些都是造谣。

庞父说,是的,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会不认他。

记者问,你那时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台湾的?

庞麦郎一颗接一颗往嘴里送花生,腾不出工夫回答。

对面的经纪人说:那都是胡乱报道。

室内的灯泡瓦数不高,庞父的沉默越来越厚重。

庞麦郎起身要去睡觉,庞父帮他拍落前襟上的花生皮,看着他走进卧室,关上房门。

等到卧室门阖上,庞父喝光了面前的一大杯水,对经纪人说:

我问你一句话,你和他相处这几年,有发现他其他的异常吗?

看到有些呆滞的经纪人,庞父接着说:是精神上的问题。

经纪人说:这个不太好说。

庞父沉沉唉了一声,头靠到臂弯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庞麦郎经常在微博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有多少人骂自己,他们是怎么骂自己。

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被流量抛弃了。

经纪人说:是网络造就了他,但是,也是网络……

他没有再说下去,庞父还是那个姿势,认真听他说话。

最后,经纪人笑着和摄影师说:这个别拍了。

6

从老家到西安,庞麦郎乘坐高铁。

“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

“感觉到一个城市,和我们镇上的文化不同。”

一个粉丝说,庞麦郎是还没有被社会化的人。

他不太懂社交,也太不懂真实世界的运作法则。

2021年初,庞麦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住院3次,共计136天。

从医院回到汉中老家,大部分时间呆在村里。

他与白晓在合作五年后分道扬镳。

9月17日,刚吃过晚饭,他突然眼睛红红的,背着包在猪圈旁走来走去。

他说有人害他,他要五万块钱,要离开这里。

2021年12月,一个叫张嘉唐的人提出要担任庞麦郎的新经纪人。

他拿起一双鞋问庞麦郎:“你觉得这双鞋发售价多少?耐克有史以来发售价最贵的鞋子。”

“几百块钱能买到吗?”

庞麦郎接过鞋,小声地回答。

张嘉唐笑得前仰后合。

“几百块肯定买不到。”

那双蟒蛇皮球鞋的发售价是1.6099万人民币。

弹幕飘过,一条接一条:

“庞麦郎有点呆啊”

“为什么要叫他来”

“别人买不起,别问了”。

和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的张嘉唐相比,庞麦郎干枯瘦小,呆若木鸡。

张嘉唐并非不知道庞麦郎已经确诊精神疾病,同时还十分清楚他的潜在商业价值。

他上传到B站的这段视频,“职业玩家”的标签赫然在目。

当他得知庞麦郎和之前的伙伴结束合作,觉得挺可惜。

“沧海遗珠,我签了你吧。”

有人说,庞麦郎的视频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还要继续合作?

张嘉唐回答: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他具有商业价值,国民度也高。

“我签一个网红还得给他花钱,还不一定有商业价值,但庞麦郎的商业价值就摆在这。”

有媒体提出质疑:庞麦郎刚出院没多久,你会不会有顾虑?

张唐嘉个人认为庞麦郎没有病。

“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因为我觉得他挺正常。”

媒体问,庞麦郎患精神分裂症这件事算负面吗?

张唐嘉说:“负面,太负面了!”

张唐嘉想让庞麦郎的价值和热点从负面方向逐渐往正面去转。

他觉得庞麦郎个人是有IP的,可以让他重回滑板鞋时的巅峰。

但他觉得,庞麦郎的歌不是那么有观赏性、表演性,除了一首《滑板鞋》。

手里有品牌资源的张唐嘉,更倾向于通过品牌宣发来盈利。

他认识很多歌手、rapper,大多数没有演出。

想通过演出挣钱,这事儿本身就很扯。

“做演出就要饿死。”

庞麦郎对张嘉唐担任经纪人的唯一要求是,帮他出唱片。

当被问到两人之间合约的其他内容时,张唐嘉说,这个不方便透露。

8

很长一段时间,庞麦郎和他的滑板鞋已经销声匿迹。

直到气球哥的故事连续反转,不断刷屏,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自称来自台湾基隆的西安年轻人。

也许将来,庞麦郎将永远变成一个历史符号,再也不会出现。

就像曾经的芙蓉姐姐、后舍男孩、旭日阳刚……

迭代更新的网红,像一茬接一茬的海浪拍打在沙滩上,乐此不疲。

《西游记》里,白骨精吸光了一家三口的精血,又利用他们的皮囊,去割唐僧的韭菜。

坐在小板凳上,和居高临下的气球哥苦口婆心的谭乔,像极了努力保护唐僧的同时被紧箍咒折磨的孙悟空。

当他目睹一遍又一遍撒谎、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的玄奘,原本想要保他西天取经的那份热心荡然无存。

失望了。

可惜气球哥不是金蝉子转世,既没有远赴花果山求情的猪悟能,也没有一路暗中相助的如来观音。

他只是一个可能精神有问题的凡人。

结局如何,只能为他祈祷。

冒充侄子找到气球哥,和他签下违约金100万的合约,叮嘱他不要在包括谭乔在内的其他人透露太多。

气球哥的流量来自于他的诚实单纯,教他撒谎的经纪公司不知道,这再也不是大家喜欢和追捧的那个气球哥了。

就像脱下警服的“反诈老陈”,不会再在连麦的时候让网红们心头一惊,也不会让观众继续买账。

气球哥和庞麦郎最大的不同,是他全程都是被其他力量推动着。

庞麦郎至少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唱歌,唱好了说不定以后可以拍戏。

气球哥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规划。

今天人家说他嗓音好他就去唱歌,明天说他身材好可以去当健身教练,后天让他去缅北他也会乐呵呵照做。

在标清画质的古早视频里,谭谈交通邂逅气球哥,这个卖过歪烟歪酒的男人开始涉足网络世界。

再遇气球哥,是众多热心网友的提议,然后谭乔带着大家的好奇与关切找到了他。

最后,流量公司和资本循味赶来,给他洗脑,让他在一份可能根本没看懂的合同上签字画押。

一个无知的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站在了聚光灯下,兴奋、紧张、手足无措。

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苹果的人,第一次尝到苹果的滋味。

9

视频最后,谭sir感觉说再多都已经无益。

他无奈感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火5分钟。

气球哥马上说:是,多活几分钟。

看客们以为气球哥阅尽人间,大智若愚,实际上他什么都不懂。

助推的每个人看上去似乎都没什么错,都是想让气球哥越来越好。

但肉眼可见的,气球哥的生活,至少到现在,依然破败不堪。

没有固定工作,沦落到靠小卖部老板偶尔接济的地步。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极度的好吃懒做,那一定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

在一次直播中,有粉丝问谭乔:为什么不像带二大爷一样,带带气球哥。

他很明确地回复:我对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规划。

二大爷的状态,可以这么带他。

但气球哥目前的状态,肯定不行。

谭乔自己曾长期接受过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下来,他对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了解。

气球哥一看,精神就有问题。

应该先带他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简单地融入社会。

他真心不希望他有树先生的结局,最后真的疯掉。

谭乔当时和气球哥说好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对气球哥的帮助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但还没等实施,他就突然签约了,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

原本的计划就此落空。

有些人的精神不正常,只是在他诙谐幽默的外表下被掩盖了。

气球已经飘走。

但愿他有一天能想起原路,回归初心。

END

【文章原发于公众号: 燕妮日记】

 3 ) 艺术来源于生活

春晚语言类的作品越来越不搞笑,原因也在于创作者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谭谈交通中都是真实的人和事,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其实一点没错。谭谈交通中采访的大部分都是底层人,没什么知识量,说话逻辑也不严谨。再加上碰上交警,一紧张很容易说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话来。 说谭谈交通是一部真人喜剧连续剧,一点也不过分。说真的,可能是我笑点太高,或者学识太浅薄,一直get不到郭德纲相声的笑点。反倒是这个节目让我捧腹不禁。 我觉得搞喜剧艺术的这些人完全可以从这部片子中获得一些灵感,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谭谈交通中没有一点人身攻击,侮辱,歧视,下流,黄色的段子,但是却能让人忍俊不禁。一,来源于生活,真实感,越贴近生活的喜剧越搞笑。二,悲剧内核。有时候自己的喜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这就像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下水道里,因为井盖没了。旁观者可能会发笑,但是当事人估计是笑不出来的。三,谭乔本人有着深厚的语言天赋,而且与时俱进,也比较博学。什么柯南啊,Dota啊,金融啊等等,各个方面的都能跟你聊。所以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他总能跟你聊成一片。有时候还会故意空耳,哈哈哈。

总之,把它当做一部微型喜剧片完全没问题

 4 ) 很真实,很正常

哈哈哈哈,先笑一下。

接下来说正经的,有人说像演的一样,无论是吐槽的,还是认真的,我都没这种感觉,我认为,很正常。

我是00年农村人,现在家也在农村,然后也是比较穷的村子,可以说我一直生活在农村,人们说这是底层人民的故事,我想也可以这么说吧,很多人,那些“以前的”“底层人民”,他们就是这样。我见过很多人,就是这样,外出打工的中年人,年轻人。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本事,也不了解太多,但这就是很多人的人生。

为什么谭谈交通这么多人喜闻乐见,因为它就是呈现出了底层人民真实的那一面。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他们,但这就是他们,我们的生活。

节目中好多人,就好像每个村村里的人一样,也有些年轻人,就好像我曾经认识的朋友一样。

 5 ) 所有春晚小品都输给《谭谈交通》

作者: pASslosS

最近《谭谈交通》的一个选段重现江湖,点击率惊人,一夜爆红。

这早已不是这档节目第一次翻红,从它被上传至各个网站的视频点击量看,再火个十次八次都不成问题。毕竟对于多数网友而言,如果想要快乐,点开大合集敞开捞就是了。

说到《谭谈交通》,这是成都电视台一档于2005年开播的交通普法节目,因为有了些许年头,很多视频的质量都不太好。

这档节目被插在新闻节目中播放,核心目的是为了宣传《道路安全基本法》,规范交通,保障人身安全。所以谭警官每天的工作就是追人追车,以亲切的问候挽救打工人“摇摇欲坠”的生命。

在《谭谈交通》海洋般的视频资料中,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潦草侧面,他们有股子憨劲儿,干活不惜力,违反交通规定多是因为不熟知,有时甚至是牺牲了个人安全的莽撞行径。有的司机看见警车吓得弃车逃跑,有的人连车带老婆全抛在路边,一头扎进小树林逃往另一个星球,顺便把谭警官一起拐丢。

但更多的人还是停靠在马路牙子上等待后续,偶尔能碰见这种下不来车的师徒俩,边开车边捏着电线,人车合一,废品变飞机。

在观看很多选段之后,我发现在我的评价体系中,《谭谈交通》已经成了高质量的喜剧片。

原因很简单,很多粗制滥造的喜剧片仍在以空洞的夸张手法挑动观众神经,但《谭谈交通》却很真,它是取自现实生活的、鲜活的喜剧结晶。

无论是天抛的包袱还是硬凹的梗,都能一转正经画风变成爆笑小剧场。

人民群众有一张特立独行的嘴,谭警官有一对天马行空的耳朵,过招几个回合就没有靠拢过的时候。

这其中最耀眼的便是谐音梗,不是王建国那种生拉硬拽的尬梗,而是不同方言碰撞出来的火花。引渡听成印度,防火听成放火,卖膜听成卖萌,蛇形听成色情,投(放)自行车听成偷自行车,碰见一点儿都听不懂的方言,只能让中国人给中国人当翻译……

多数时候人民群众说话不那么严谨,主谓宾经常前后颠倒,以至于谭警官与各种动物之间暧昧不清,比如,猪。 谭警官曾与一位伶牙俐齿的大姐现场battle,堪称乡野版《奇葩说》。那时大姐侧驮了一张巨大的破床在车道上奔驰,用来改善自己的城中生活。

在被谭警官拦下后,敏锐的大姐觉察到了四溢的阴气,根据过往生活经验,大姐先发制人叫价50块,直称“你拦我下来就是看上了我的床”。

谭警官解释车辆左右负重不均衡容易发生危险,大姐对此并不认同,她说自己前后左右都能搭东西,还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赶猪,而且谭警官的站位就是“猪の花道”。

不仅如此,谭警官还能灵活运用各种二次元知识。

他拦下过不止一辆脏到看不清车牌的车,称自己是交警里的柯南,说司机是金田一,他们要互相协助破解一个谜题——为啥他会被拦下。

而在看到另一车窗上的猪形logo后,谭警官把闯红灯的司机比作愤怒的小鸟,把遵纪守法的人比作捣蛋猪,他教育司机,愤怒的小鸟不能被捣蛋猪嘲笑。

《谭谈交通》著名角色气球哥,爱唱歌,曾经做过买卖,干啥都走歪门邪道。先是卖歪烟歪酒搞黄了铺子,然后蹬歪三轮也被罚得不轻,现在卖气球,摸良心说自己卖的是环保材质,这次绝对不歪。

被拦下之后,他拉起谭警官的手就是一段《两只蝴蝶》。

还了解各种歪八卦……

因为上了这档节目,气球哥成了红人,他卖的气球也更多了,从喜羊羊和灰太狼变成了巨型海豚。再次偶遇谭警官时,他唱起了《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谭警官叫他闭嘴,他偏不闭嘴。

要说中华功夫,腰马合一的河南郑师傅首屈一指,他坐在一堆啤酒瓶子上,颇有功夫之王的排面。在谭警官的鼓舞下,郑师傅给自己来了个过肩摔。

混江湖总有失手的时候,但大哥确实会摆几招,再混几年就是范德彪成都分彪。

马路上文化人也不少。

有一位边开车边看书的大哥可谓学界泰斗,被拦下来之后,谭警官发现他看的是涩情论文《诱发一夜情的四大心理根源》,一时间不知道大哥是要亲自试水还是遁入空门。

一位没有穿上衣的害羞男子,全程用粉色小毛巾挡住上半身接受问询,其娇羞行为激起了谭警官的好胜心。

听到对方说“卖萌”,谭警官认为自己才是专业的,不过仔细听完之后才发现男子说的是卖膜。

有时候交通节目也会搞成《相亲进行时》。

谭警官:“徒弟你愿不愿意你师父平平安安?” 徒弟:“我愿意。” 谭警官:“你愿不愿意你徒弟平安安全?” 师傅:“我愿意。” 谭警官:“都愿意是吧,那你可以亲你师傅了。”

随后师徒二人双双娇羞,不仅对着镜头给自家橱柜品牌打广告,还想要片酬。

不过要说名场面,绝对是下面这位二仙桥和成华大道的总舵主。

大爷大喘气堪称一绝。他拖着很长的货物在快车道里奔驰,被拦下后发生了这么一段迷之对话。

“你该走哪儿啊?”(意思是不能走快车道) “到二仙桥。”“到什么二仙桥,我是说你该走哪根道儿?” “走成华大道。” “什么成华大道,你车子能拉吗?”(意思是拉多了) “只能拉一点点。” “我是问能不能拉?” “只能拉一点点,不能拉多了。” “我是问你这个车能不能走?” “能走,到二仙桥。”

除了百看不厌的高能集锦,有时《谭谈交通》也会冷不防让人鼻头一酸。几乎每个被拦下的人都有苦衷,有时他们会选择讲出自己的故事。

一位戴着女士眼镜的拉风大爷,拉着七八百斤的木材,木材上坐着一名男子和一条狗。被拦下之后,大爷说是原来的眼镜被木材压坏了,这才赶紧买了个新的,没看清是不是女款。

谭警官仔细一问才知道,大爷今年69岁了,爸爸死了十一年,妈妈死了二十多年,老婆因为难产也在十一年前和没出生的孩子一起离开了。

谭警官问他还有没有其它亲人,他指了指车上的弟弟和狗。

节目镜头下的这些人都很单纯,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拿气球哥来说,他说的这段话略显滑稽,但又有点暖心。

如果把《谭谈交通》当作一系列喜剧短片来看,它其实完美证实了那句老生常谈的“喜剧的背后是悲剧”。毫无疑问,它具备现下许多糟烂喜剧片最缺乏的真诚。

谭警官看似吹毛求疵却不刻薄,他不以伤害和侮辱的方式创造笑点,普及法律当然是落脚点,但教化并不是目的。

而且,这个节目之所以这么好看,不只因为碰见难以沟通的奇人异士让观众猎奇,而是把你按住,用谈话向“无意义”猛踩油门。

《谭谈交通》的每期节目都围绕着“聊”。谭警官本身侃功十级,能把没的聊成有的,所谓的“梗”都是因为交流障碍带来的,但他并不会因为没得聊而放弃沟通。

就像这一段,谭警官问司机为什么闯红灯,司机说:“因为我开车时心里装着事儿。”

这样的谈话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少到甚至会让我们感动。情感丰富的《谭谈交通》总有着最好的喜剧片的样子,因为它真的在尝试着“去懂每个人”。

 6 ) 我正在努力着

周六看了一下午的《谭谈交通》,昨天又从下午5点看到快接近晚上12点,好家伙,自己追剧追番都从来没有这么狂热过,可见这就是的“经典老番”的魅力吧。这档节目不仅在四川人民、成都人民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全国人民甚至“全球华语区人民”即使没来过成都都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在这档宣传交通安全普及守法知识的交通栏目里,成都老交警谭sir以他风(sao)趣(hua)幽(lian)默(pian)的主持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温情执法(对视交通安全为儿戏漠视他人生命安全的人除外)以及点睛之笔的主题升华把节目效果拉得满满,吸粉无数,成为中老年妇女之友,“成都形象大使”,人民心中的偶像!当然,一个受欢迎的节目不仅得有优秀的主持,还要有让人记忆深刻的“嘉宾”。在谭sir的执法镜头下,大多数呈现的是文化教育程度低,交通安全意识低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刚开始看这些视频都是奔这搞笑和沙雕去的,上身裸露嫌安全带“勒得咪咪痛”而不系安全带的司机、“腰马合一”坐在摇摇晃晃啤酒箱子上下车就“打脸”的“练家子”、边骑电瓶车边看书研究“一夜情”的“好奇心大叔”,当然还有“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大爷和他侄子以及来自他“谭警官好变态啊”的梗…这些没有舞台剧本来自普通民众最生活化的写照,诙谐又带点狡黠的让人笑出鹅叫的对话采访难道不比春晚小品好看一百倍?当然,说笑归说笑,这个节目的宗旨和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意义是深入人心得到广大网友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点赞。谭sir对待大多数违反交规情节不算太重的大都温和以劝耐心教育,温柔幽默中散发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文关怀,理解鼓励而不仅仅只是冷冰冰的斥责罚款,对生活困难的一些人甚至还给予一些物质帮助;而他对于那些开大车抢时间闯红灯、开豪车飙车,不顾他人生命安全,漠视他人生命的那些人毫无情面狠狠地批评严肃地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又让人拍手称快!我真的很喜欢《谭谈交通》这个节目,它记录了很多平凡生活的小人物,一天拉千百来斤货物的搬运工大姐,乐观直爽,觉得自己还年轻,能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价值,养活一家人不给国家添麻烦;各种工都打过,老婆跟别人跑了,依然靠卖气球热爱唱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气球哥;还有父母兄弟妻子孩子都不幸离世还依然和智力残疾的弟弟相依为命对谭警官说“向前看”的“福贵大爷”…他们是中国最普遍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缩影和写照,也有着中国劳动人民最普遍的特质,不屈从命运,自立自强,乐观朴实。引用一路很喜欢的话“也许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如果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我们就去改变活着的态度。” 谢谢谭sir,谢谢可爱的叔叔嬢嬢大爷大妈所有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我正在努力着!

 短评

虽然没去过成都但我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小时候经常看,后来去重考科一我被迫在交警大队连看七天。。。

10分钟前
  • 康踏踏
  • 力荐

国内最搞笑最好看的综艺节目了

11分钟前
  • 慈祥的大手
  • 推荐

这该上春晚

15分钟前
  • 三条龙
  • 力荐

看这个长大的,现在看来又好笑又心酸,很多违法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无意的,这就是人家的生路,跟他们说了下次就不这样拉货载人了吗,不可能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镜头中采访者身旁飞驰而过的一辆辆载人摩托、超重拉货三轮,他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那些敢想的、不敢想的,他们之后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所以采访基本都在三环路边,城乡结合部不远。多么轻松的节目,我说的好沉重。

18分钟前
  • 第①印象
  • 力荐

哈哈哈哈竟然有条目,那我就不客气了。最近在B站循环播放这节目生产的段子,我已经记不起我上一次笑到抽搐笑到流泪是什么时候了。川渝好地方啊,果然天府人民欢乐多。

22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在b站看到一个弹幕 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确实

23分钟前
  • dowhatuwant
  • 力荐

好的(纪实/虚构)作品,其中一个共同点是真诚。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流量还不能折现,电视还是有观众,看到的东西都比较让人有共鸣,加上这个节目的老百姓太加分了,那种城乡之间碰撞出来的民间智慧、幽默和朴实,是在短视频盛行时代里很难看到的。现在大部分视频都充斥着做作和拧巴,“我想红”的渴望溢出屏幕,唯独缺少真诚两字。

25分钟前
  • latitude17°
  • 力荐

越看越觉得谭警官很帅啊!!

28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这是中国,这是生活。

33分钟前
  • 力荐

喜剧的背后是成都底层人民的生活,笑中带泪

34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谭sir每次聊天都能跑题到十万八千里,但每次都能精准降落到交警分局接受处理

35分钟前
  • 小蓝蓝
  • 力荐

“经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让你保持着乐观?”“往前看。”“什么?”“朝前看!”

36分钟前
  • 猫大仙
  • 力荐

真想和那个边聊qq边骑车的家乡特产是荣昌猪的想去征服韩国市场的男孩聊qq。

37分钟前
  • moa
  • 力荐

b站真是地方台奇葩民生节目宝库,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土味小品,笑中有泪。

41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力荐

很多五星片段,但所有精彩的段落都是“嘉宾”贡献的,谭警官太多耍宝就变得没意思啦

42分钟前
  • 飞机头
  • 推荐

伟大的劳动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

43分钟前
  • DER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呀四川人到底是什么宝藏

44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虽然我没有到过成都,但是我知道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49分钟前
  • 星期五
  • 力荐

虽然我从来没去过四川成都,但是我知道要腰马合一的骑着民思达电瓶车走成华大道到二仙桥送倍斯特橱柜。

53分钟前
  • 搔首踟蹰s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