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

已完结

主演:川上伦子,渊崎由里子,子安武人,草尾毅,三石琴乃,久川绫,白鸟由里,今井由香,川村万梨阿,兴梠里美,渡边久美子,本多知惠子,西原久美子,矢岛晶子,中川玲,日高法子,绿川光,折笠爱,小杉十郎太

类型:动漫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97

 剧照

少女革命 剧照 NO.1少女革命 剧照 NO.2少女革命 剧照 NO.3少女革命 剧照 NO.4少女革命 剧照 NO.5少女革命 剧照 NO.6少女革命 剧照 NO.13少女革命 剧照 NO.14少女革命 剧照 NO.15少女革命 剧照 NO.16少女革命 剧照 NO.17少女革命 剧照 NO.18少女革命 剧照 NO.19少女革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少女革命动漫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天上欧蒂娜(川上伦子 配音)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某日,她遇见了一位英俊的王子,王子交给了欧蒂娜一枚戒指,告诉她这枚戒指或许能够使他们在遥远的未来再次相遇。王子英俊的身姿和温柔的话语在欧蒂娜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希望自己最终也能如此优雅。  在戒指的指引下,欧蒂娜进入了凤学园就读,在这里,流行着名为一个王子游戏,在决斗中获胜的一方可以得到“蔷薇新娘”姬宫安茜(渊崎有里子 配音),成为她的支配者。西园寺荚一(草尾毅 饰)是安茜目前的主人,然而,欧蒂娜最终将他打败,得到了安茜,随着时间的推移,欧蒂娜和安茜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义。家族之苦谍海风云2010淑女情挑神医大道公午夜心跳呖咕呖咕新年财斩蛇川味第一季芭蕾复仇曲印度警探第一季漫画雄心永不回头毒爱流行歌星:永不停歇花花型警粤语浪子发迹这个保安有点彪2暗夜起源头脑简单的杀人犯亲爱的造人啦夜凛神探第二季黑司祭们王冠第六季加布里埃尔·伊格莱西亚斯:老少咸宜秀诈骗大师双龙出手少年黑手党萤之光 电影版巅峰拍档第十四季情断钱始?绝代双骄(粤语)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那女人的大海东京狗情书เดอะ外太空计划9邻家美人洛基 第一季神奇动物学校家族企业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少女革命:自我的征途

一、剧情梳理

《少女革命》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天上欧蒂娜的女孩儿时在经历父母双亡后试图逃避世界,而选择把自己关在棺木里,后来受到王子的指引重新走向世界,王子给了她一枚蔷薇戒指,告诉她在戒指的指引下他们会再次相遇。王子威风凛凛的形象和温柔的话语在欧蒂娜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她一直憧憬着再次见到王子,同时也想成为像王子一样崇高的人(至少大多数时候她是这么认为的)。在戒指的指引下,欧蒂娜就读于凤学园,误打误撞地参与了一场“蔷薇新娘”的争夺游戏,认识了柔弱的“新娘”姬宫安希,得知拥有“蔷薇新娘”即可拥有向世界革命的力量,同时胜出的决斗者也拥有对“蔷薇新娘”各种意义上的支配权,而“蔷薇新娘”本人却不能对此有异议,这不公平的游戏规则进一步激发了欧蒂娜的保护欲,因此为了守护安希一直与诸多决斗者战斗的故事。

剧本通过三个篇章“学生会篇”“黑蔷薇篇”和“世界尽头篇”来步步推动欧蒂娜和观众的王子梦。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发现这一切都被“世界尽头”(即安希的哥哥:凤晓生)操控,一场表面以向世界革命为由的“蔷薇新娘”争夺游戏,实则是从众多决斗者中挑选一位真正能够拥有崇高力量的王子,帮助凤晓生夺回王子迪奥斯的力量。

(注:迪奥斯与凤晓生为王子的一体两面,迪奥斯为守护世间所有的公主而战,疲倦不堪,其妹安希为了守护迪奥斯,而将他的力量封印起来,被世人唾弃,万剑诛心,成为魔女,经受永恒的痛苦,迪奥斯也因此堕落成路西法凤晓生。在剧中,迪奥斯也可理解为青年时期的凤晓生。)

二、何为“革命”

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但其英文单词“Revolution”来自于天文学,意指星体在轨道上旋转一周后,回到最初的出发点。“革命”一词亦可理解为“轮回”与“复归”。

《少女革命》(英文名《Revolutionary Girl Utena》)的主线虽然是在讲欧蒂娜如何成为“发动世界革命之人”,但回归整个故事的本源,安希才是第一个“革命者”,原本作为女孩、公主和被保护者的她,为了守护自己唯一的哥哥,蜕变成保护者,打破传统,却因不被世人接受,而被诋毁成魔女,又被成为堕天使的哥哥所利用,彻底沦为被物化的女性“蔷薇新娘”。“蔷薇新娘”作为获得“向世界革命力量”的重要手段,决斗者必须拥有她才能拥有力量,剧中表现为“迪奥斯之剑”只能从她体内拔出,能不能成为王子也得由她认可,由此可见,安希本身就是力量之源,她本身就是揭开明日真实的钥匙,只是被既有规则束缚以及长期依附于凤晓生魔爪下的她,始终给予观众/欧蒂娜一种错觉——安希需要一名王子来拯救。然而,精神不自由,肉体无论到了哪里,也依旧身处于各种枷锁之中。无论欧蒂娜拯救和保护了她多少次,到最后一集,安希仍是心甘情愿地帮助凤晓生,继续做回“蔷薇新娘”,就是精神解放远远重要于肉体拯救的原因,一旦她意识到自我的力量,便去追寻那广阔的天地,从而达到拯救的终极目的。从这点来看,《少女革命》的“轮回”是安希永恒的痛苦,“复归”是她对自我的解放和觉醒,控诉的是旧社会对女性自我意志的压抑以及对女性力量的否定。但不可否认肉体拯救也有其重要性,为何只有欧蒂娜赢得/占有“蔷薇新娘”才称得上保护?我想那是因为从头到尾,只有她没有物化“蔷薇新娘”,而是把新娘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同样,欧蒂娜至始至终决斗的动机都在于“保护”,而非“获得”,其他决斗者,无一例外地都将“蔷薇新娘”视为获得力量的渠道和手段,无一例外地都在物化她。再看全剧另外两个拥有过“蔷薇新娘”的决斗者都是怎么对待她的——家暴和出轨,不管是行为还是言语,都在压制着新娘的自由意志,只有女主欧蒂娜给予了她宽松的相处模式,以及试图与其交朋友,灌输着你不是一个物品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在这样的氛围下,才更有机会孕育出思想解放的种子。可以发现,随着两位主角关系的发展,后期欧蒂娜拔剑喊咒语“赐予我让世界革命的力量”时也逐渐加入了安希的声音。

因此,Revolutionary girl 欧蒂娜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启发者”的角色,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安希走出禁锢心灵和自由的棺木,而非拯救,这也是为什么结局她亦成功亦失败,以“拯救者”的角度来看,她失败了,以“启发者”的角度来看,她成功了,最后推动安希走出凤学园这个大棺木的真正力量是安希自己,也只能是她自己。

剧中欧蒂娜的行为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憧憬与王子重逢(与王子厮守于城堡中),另一方面则是成为王子保护姬宫安希,然而这两个愿望的满足是相互矛盾的,“与王子重逢”意味着成为公主,也就是弱化自我力量,附属于王子的保护而存在,“成为王子”则被视为拥有向世界革命的力量(解放姬宫安希),那么,“王子”到底是什么?

《少女革命》中具象的王子是迪奥斯,但他实际上很早之前就消失了,却像个鬼魂一样贯穿剧本始终,无处不在,被反复扮演,几乎每个少女心中都有一位王子,她们渴望依靠在王子温柔有力的庇护下,这里的“王子”则是完美/理想男性的代表,“城堡”是传统家庭观念的缩影,“公主”是普通女性(缺乏力量)的代名词。桐生东芽和凤晓生作为扮演王子最成功的两位男性,帅气多金权势,非常符合传统观念中的完美男人,两者都或多或少地动摇过欧蒂娜的王子梦,试图将她变回世俗标准的普通女性——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不应该挥舞刀剑。

另一方面,王子迪奥斯又与纯善和美好的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剧中表现为尽管他的肉身消失/沉睡了,但他的“王子之力”一直帮助女主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这时,“王子”又象征着崇高和坚强的自我,欧蒂娜失去自我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法成为王子,无法发动革命,无法去启发安希自救。当她被凤晓生诱惑,逐渐忘记成为王子的初心,越来越往“普通女性”靠拢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安希对这位伙伴的信心,试问当启发者自身都摇摆不定的时候,被启发者还会指望她什么呢?到头来不过是一个“好事勇者”给予的一点甜头/希望罢了。当然好在欧蒂娜在最后关头坚守住了自我,也再次赢得了安希的信任,给予她走出困境的勇气。

但不管怎样,“王子”自始自终只是一个亦虚亦实、亦真亦假的幻影,迪奥斯早已死去,真正完美的男性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看似美好的城堡将成为永恒的牢笼,“王子之力”的继承归根结底也还是在于主角自身,它是发自主角内心的产物,也算是一场“复归”吧,从主角心中来,再到主角心中去。“成为王子”本就是一场实现不了的幻梦,与其说成为王子,不如说成为你自己。所以,对于欧蒂娜而言,“革命”同样是认识源于自身力量的重要性,毋需扮演任何人,仅仅是成为她自己就够了。掰开蔷薇之门的欧蒂娜靠的正是她自己的双手,不是谁的剑,更不是谁的力量,是完全意义上的她自己。

这段魔性且中二的电梯咒语出自于黑塞的《德米安》“鸟奋争出壳”一节中——

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

在《德米安》一书中,黑塞以主人公辛克莱的视角描写了一段离奇梦幻、摇摇欲坠的自我寻觅之旅,每当辛克莱深陷于“内心世界/光明世界”与“外在世界/恶的世界”的冲突泥潭时,“引路人”德米安就会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方式引导着辛克莱向内凝视,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黑塞提到:“人人都背负着诞生之时的残余,背负着来自原初世界的黏液和蛋壳,直到生命的终点。很多人都未能成人,只能继续做青蛙、蜥蜴、蚂蚁之辈。有些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然而每个人都是自然向人投出的一掷。所有人都拥有同一个起源和母亲,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同理,《少女革命》中“向世界发动革命”的力量即自我的力量,革命是指如鹞鸟般啄破既有世界的束缚,去展望那更自由、更自我的天地,而不是囿于看似美丽的牢笼,最后走向固步自封的庸人之路。欧蒂娜的困境是她那从小到大不断自我洗脑的两个王子梦,安希的困境是她身为“蔷薇新娘”的宿命,只有她们挣脱了这两种“黏液”,“自我”才能诞生,“革命”才能化成利剑从内向外打破蛋壳,从而翱翔于真正自由广阔的天空。

其实,凤学园的每个人都背负着“原初世界的黏液”,受困于名为规则的牢笼,渴望革命却又不知何为革命。学生会中的几个成员分别想通过“革命”得到永恒的友谊、闪耀的亲情和奇迹的爱情,看似可望不可及的事物就在他们身边,只是游戏规则给予了他们错误的方式去争取这三种爱,他们被名为“革命力量”的胜利果实所诱惑,同样也被紧紧地束缚住了,不敢去面对真实的内心,而选择在凤晓生的控制下去争取虚幻的机会。在第37话中,有栖川树璃在终于放下对“奇迹之爱”的执念后,坦白道:“为什么就是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是啊,为什么呢?在第35话中,西园寺和桐生东芽在风骚且赤裸裸地谈心后,意识到也许他们所有人都被困在了“棺木”中,当他们决定不再听从凤晓生的指示后,毅然喊出“我们是从棺木里爬出来的!从世界尽头所准备的棺木里爬出来的!”虽然看起来有点中二,但不也是一种觉醒,不也是在奋争出壳吗?

骚里骚气
“我想起了故乡的公务员,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回忆起自己大学的酒馆时光,就像怀念幸福的天堂一样,像诗人或浪漫主义者缅怀童年一样,缅怀那段风逝的“自由”。哪里都一样!正是因为生怕想起责任感和自己的路,他们才追忆往日的“自由”和“幸福”。他们醉生梦死地耗费几年光阴,然后找一个栖身地,摇身变成道貌岸然的国家公仆。唉,我们的世界太腐朽了,与无数其他愚蠢混账的行为比起来,大学生还远远算不上愚蠢。”

从某种程度而言,代表“成功人士”“完美男人”的“大人”凤晓生执着于夺回迪奥斯的力量,不也是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在追忆象征美好和自由的青年时期的另类表现?曾经经历过光明世界的他,在面对第二世界的攻击和动摇时,遭受了内心世界的坍塌,将善的一面逐出了自我,结果彻底沦为恶的傀儡,他或许代表了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缺乏自我、但又不甘于现状。

不过同样他在剧里也极具男权色彩,是凤学园的管理者,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绝对之恶路西法的化身,已完全堕落的他想通过迪奥斯的力量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索多玛(淫乱之城),所以他也是全剧最脏的反派(不堪入目)。

三、结语

《少女革命》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打破了过去“王子拯救公主,并与其厮守于城堡”的童话故事给予我的梦幻感,是啊,为什么公主不能自救?原来美丽的城堡会成为束缚自由的牢笼,原来王子的臂弯会弱化公主的自我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没办法脱离女性主义的视角去理解这部番,特别是“蔷薇新娘”的设定太传统典型了,她使我想起从古至今千千万万个被压迫的、被物化的、被争夺的、被唾弃的、站起来又倒下去、倒下去又站起来的女性们,看到这样一个角色在经历种种挣扎和挫折后得以走出束缚她的棺木,无疑是令人欣慰和鼓舞人心的。欧蒂娜作为摇摆不定的引路人和启发者,也会迷路,也会犯错,也会困惑,也会反复推翻旧理念和重建新自我,她和姬宫安希是“被压迫”和“渴望解放”的一体两面。

当然,不管是追求什么自由,都先要有自我的力量,op《轮舞》中唱道“果断勇敢地舍下外在,显示赤裸的自我吧,就让自由如同飞舞的蔷薇一般,纵使两人注定终将分离,我都将会改变这世界”,即是鼓励任何人都应当向内凝视,找到自我,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

最后,以《德米安》的书摘赠予每一个仍在迷途中摸索自我的人:

“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

 2 ) 少女革命与安保斗争

补看《少女革命》时,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少女革命中的“革命”,和日本战后社会运动之间是否有关联?

除了音乐演唱的J・A・シーザー,《少革》的年轻主创们基本都是60年代生人,安保斗争 、全共斗 、反越战、劳工运动,参与主力是40-50年代出生的战后世代。对于6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来说,战后社会运动早在青春开始之前就已渐渐谢幕,要么完全不关心,要么是无缘参与只能憧憬的前辈们的传说。所以对此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印证

(片渊须直:我上高中的时候是 1976 年,进入高中后也参与了学校的学生会工作,就是守护 70 年安保斗争时的学生总会议事录与拍摄被铁丝网包围的学校的 8 mm 胶片,我就是那一代人。)

关于少女革命中的“革命”,已经有无数解读——是去冲破蛋壳般闭塞的世界,是打破传统王子-公主故事套路,是突破旧我,与自我和解的过程,是百合动画的开创者......

和@超弩级看稿充大大聊少革的一天 终于找到了几原邦彦的访谈,证实了《少女革命》的创作灵感,革命的意象所指,确实一部分与日本“安保斗争”有关。

(某种闭塞感和绝望感从70年安保斗争结束之后一直延续至今。我们用动画形式想要表现的,其一正是那种”世界已经无法被改变“的绝望感。)

试着从这个角度聊下少革。

70年代,曾经声势浩大的日本战后左翼社会运动全面挫败。失败的原因,本质是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削弱了社会变革现有秩序和体制的基础。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说“在一个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 10%的社会根本不可能爆发革命。人们相信‘明天会比今日更富足’,不会要求体制改革。”

曾经戴着五颜六色头盔反抗世界的年轻人打上领带,剪去长发,成为千人一面的“sarariman",被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社会所吞噬,成为经济建设大军中一颗颗螺丝钉,助力日本经济在70、80年代一路高歌猛进 创造“神话”

8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崩溃。“革命”,在现实面前彻底变成一个笑话。

就像《少女革命》中的女主天上欧蒂娜,始终珍惜着安希,爱护着安希,一次次去决斗,不是为了占有蔷薇新娘获得力量,而是为了将安希从蔷薇新娘的禁锢中解放。哪怕为此不惜自己去变成王子。

而这样的欧蒂娜(保持崇高与纯洁),却被安希(现实)一次次背叛。如安希所言,欧蒂娜是“好事的勇者大人”,但好像没有人需要被解放。 诚然安希因欧蒂娜崇高无私的爱而悄然改变,本人也深深眷恋与欧蒂娜的羁绊。但是出于对旧秩序的洞悉与绝望,她一直知道欧蒂娜的革命不会成功。

即使欧蒂娜打败世界尽头成为新的“王子”,结局很可能只是欧蒂娜和安希两人中的一人继续承受被象征世间憎恨的万剑贯穿之苦。“王子”欧蒂娜不会继续拿安希做挡剑牌。那么革命自然没有赢家。(只有欧蒂娜的革命动机是解放安希,真正挑战到旧秩序)

这也是为什么,前半部的安希依照剧本指示一步步诱导欧蒂娜入局 但在动了真情后的终盘事实上不断在明示暗示欧蒂娜放弃拯救自己,不要走向最后的决斗。在欧蒂娜与凤晓生最后决斗并不落于下风的情况下,给了欧蒂娜一记惊世骇俗的背刺。

(btw,在欧蒂娜与冬芽最后一战胜出后 安希当晚故意自揭伤疤,明盘兄妹不伦现场,为的是逼迫欧蒂娜厌恶自己,然后能全身而退。可即使这样的舍身技终极大招,还是被欧蒂娜很快消化,还相约安希十年后一起喝茶,欧蒂娜的不离不弃是安希不可承受之重,这就解释了安希在对话后突然的崩溃自毁倾向。)

闭塞与绝望

大学时代曾是日大“御用学生会”书记长的富野由悠季说过:所谓体制,不是全学联那种水平就搞的垮的。 在实现了日本战后经济复兴的1940年体制面前,社会运动不过是年轻人自我感动的“过家家”。

革命发生了,然后当然失败了。

没有革命的现实世界一如往昔,而且讽刺的是,越变越好了。

引发战后旷日持久革命浪潮的美日安保体制还继续存在着。

经历了1960年第一次安保斗争,1970年第二次安保斗争,最后就连美苏冷战都结束了,美日安保同盟体制依旧完好如初,仿佛会永远持续下去。

“”世界已经没法被改变了。“ ”这是从70年代安保斗争失败之后,即使经济奇迹都无法冲抵的日本社会“闭塞感和绝望感”。

那么革命是无意义的吗?

被安希一剑背刺的欧蒂娜,没有因此改变想要解救安希(革命)的心意。也许正因为这份崇高,打开了新世界的蔷薇之门,继而打开禁锢着安希的棺木,可是安希连同棺木跌入深渊,欧蒂娜最后还是没能“拯救”安希。

树璃给众人讲述了”溺水少年”的故事,决斗者“众人从中读出失败的革命者终将被遗忘的悲哀结局。这是大部分自以为去拯救世界的人们的结局。

凤学院一切如故,革命看似失败了。

可是安希终究依靠自己的意志走出了“凤学院”这个巨大的棺木,去外面的世界寻找欧蒂娜。她嘲讽凤晓生“看来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就继续玩你的王子过家家吧,但是我要走了,再见。”

欧蒂娜发动了革命,革命的结果不是她自己解救了安希,而是促成了安希的自我觉醒与出走。“王子-公主-魔女”的旧秩序魔咒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被打破,于无声处听惊雷。(欧蒂娜没有成为旧秩序下的“王子”,所以最终很可能并不至于被万剑穿身)。

那么现实中的革命呢?

从现实的结果来看,日本战后社会运动无疑是失败的。

美日安保体制依旧存在,全共斗运动一地鸡毛,新左翼运动在无序混乱中走向暴力极端化的终局,联合赤军成了永久的污点,中东赤军没有实现世界革命,反倒帮助祖国渡过国际石油危机,在动画行业,桥头堡东映动画的工会运动以干部们集体离场告终……

但是“革命”以另一种方式重塑了日本战后社会。

曾经走过安保斗争时代的年青人,无论认可与否,无论是否参与其中,都或多或少的被革命思潮所影响。他们毕业后加入日本经济建设,“革命”透过他们继续对日本社会产生着影响,尤其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人们依旧谈论着那个时代的思考与争鸣,青春热血,甚至天真愚蠢。

宫崎骏、高畑勋、押井守、安彦良和、富野由悠季、大友克洋。。。那一代人集体定义了战后日本动漫的面貌,打造了上世纪70-90年代举世瞩目的日本动漫的“黄金时代”。

革命的热情,被贯注到动漫中,成为大众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再经由他们,将火种继续传递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照亮后来的世代。


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很多人躲进自己的棺木中逃避残酷现实。

所以人们又想起革命。

《少女革命》之所以珍贵 在于这似乎是一部只在那个时代,那些人,在那个年纪才能做出的作品。

几原邦彦 齐藤千穗 榎户洋司 光宗信吉 J・A・シーザー 林明美 锦织博,出乎意料的还有后来的细田守以及《虫师》的长浜博史(哦2022年大家都知道了 还埋伏了个写少革小说出道的大河内一楼.......)。少革集合了这些年轻人对时代的感悟,当时的勇气、癫狂、各种奇思妙想 灵感火花、大胆无畏,激烈碰撞冲突,在极致的无意义中埋入了极致的有意义。

《少革》电视动画版着意回应了时代的闭塞感(构筑了如盆景般闭塞的凤学院),并用动画的方式诠释了“革命”的意义。革命一词在这部作品中并不是浮夸的噱头。

而这一棒本身,是从真正经历过革命时代的前辈们手中接力过来的。寺山修司,JA,还有动画界的革命传统....

少革本身是战后革命改变世界的印证之一(几原 细田守等人也出身东映动画,只不过彼时东映应该已经没有那么浓厚革命氛围了吧)

世界需要冲破蛋壳打破旧我,不断自我重生,人终究需要依靠自己走出棺木。

即使在20多年后,《少女革命》依旧闪耀着捉摸不透又动人的光芒。不断照亮找到这部作品的人。

在《少女革命》20周年官方纪念漫画AFTER REVOLUTION的最后,几原邦彦写道: 感谢你们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少女革命UTENA这部作品。

能够在2020年的此时此刻与《少女革命》真正相遇,又因为《少革》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感受到冥冥之中的不可思议,也由衷的感谢这样的缘分。

bookofkomugi

 3 ) 最棒的成人童话

曾几何时,我非常不喜欢天上欧蒂娜,因为我觉得她完全不是动画杂志上宣传的那个勇敢觉醒的女性形象。故事里很长一段时间,欧蒂娜想要做王子都只是为了接近她儿时初恋的那个王子,支撑她战斗的信念是与王子重逢而非女性自我解放,她并没有认识到“想要做王子”这一行为隐含的女性觉醒意义。与此同时,欧蒂娜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她遇到的渣男动摇,却或多或少地看不起柔弱内敛的安茜。她鲜少有真正站在安茜的立场上考虑过问题,却认为安茜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意志,单方面地需要她去“解放”。

论父权对于女性的建构,欧蒂娜其实并没有比安茜强多少。她的觉醒在一开始是不完整的,还停留在女性对于男性形象的憧憬和模仿一层面。她对于女性和爱情的看法也是受异性恋霸权(heteronormativity)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局限的:她在一开始就有提过自己只是个“想要一个普通男生的普通女孩子”;她来到凤学院只是为了与儿时的王子重逢,卷入决斗也只是出于意外。正因如此,在学生会篇的最后,欧蒂娜才会轻易地因为冬芽欺骗她自己是她的儿时王子而动摇,失去安茜以后才追悔莫及。就连安茜最后那个著名的捅刀也是不无道理的——安茜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爱上欧蒂娜,欧蒂娜却一次又一次地在安茜眼前为了并不值得的男人动摇,其中包括爱好玩弄少女并且长期sexually abuse安茜的凤晓生。若是观众不理解为什么安茜要在欧蒂娜终于下定决心保护她、对抗凤晓生的时候反水,只能说安茜眼看着欧蒂娜动摇了太多次,又被亲生哥哥剥削了太久,已经没有力气去爱了。

这一次重温少女革命,我却开始反思我是否也对欧蒂娜太苛刻了。事实上,这部动画的出彩之处,就是在于欧蒂娜和安茜都是有缺陷的人。欧蒂娜和安茜是不完美的王子(英雄)和不完美的公主。她们都是生活在父权社会中,思想意识不同程度地受父权观念建构的女性。欧蒂娜的觉醒是不完全的,安茜则是父权社会结构性地迫害女性的集大成者,她不仅仅无力反抗,甚至还会为虎作伥。在“MeToo”浩浩荡荡的当下,有识之士多有呼吁不要强求“完美受害者”。安茜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她的自爱与自尊因为亲哥哥的长年性侵而支离破碎,她难以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觉醒,甚至在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开始还不一定领情。这一切不是因为她自己有什么错,只是因为她所承受的abuse太深刻,也太长久了,她一时间难以脱离一个受虐者的思维定式。安茜的觉醒是在与欧蒂娜并肩战斗的过程中一步步成型的,相应地,欧蒂娜也是在保护安茜以及受渣男诱惑与伤害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最终顶替她心中憧憬的(早已死去的)王子,从而实现了她早已忘却的儿时对安茜的承诺,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王子。

少女革命的深刻之处,就在于这是两个女性携手成长,最终突破性别刻板印象建构的局限,实现真正的女性自我觉醒的故事。天上欧蒂娜有如上个世纪女权意识尚不完善的“新女性”,姬宫安茜则是受父权压迫与禁锢千年的无数旧女性的化身。导演本人或许不会承认欧蒂娜与安茜和历史上实际存在过的女性形象的重合之处,研究近代中国女性史的我却能看出来,欧蒂娜与二十世纪初的那些布尔乔亚的“新女性”是多么相似——她们自己的女权意识未必很成熟,却看不起“闺秀”这样的旧女性,认为闺秀受封建家庭禁锢又不事生产,既没有独立的意志,于社会国家也没有贡献。“闺秀”于这样的“新女性”不过是封建社会的沉默的受害者,是平板的victim,而非有血有肉的人,是用来反衬新女性的独立与进步,服务线性历史观的女性解放宏大叙事的。

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是完美的,王子是勇敢的,义无反顾的,公主是一定会爱上拯救她的王子的。少女革命假借了一个童话故事的框架,里面的王子和公主却是不完美的,这就使得少女革命成之为一部意义深刻的成人童话。成人是不完美的,成人需要面对自己内心中的动摇,嫉妒,执念,以及自我怀疑。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存在刻板的、没有缺点的王子公主,也正因如此,成年人的挣扎要更加复杂,也更加真实。少女革命的角色多为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我却觉得自己在离开中学多年,已经成为二十来岁的成人以后,观赏这部动画才更有感触。人不能一辈子当沉溺于自己童年幻景的鸵鸟,却只有寻回少年时代纯真朴素的信念,才能突破成年后接受的世俗观念对自己的束缚。

这部动画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便是欧蒂娜童年回忆的真相。真相是,小小的欧蒂娜下定决心成为王子并不是因为对王子的向往,而是因为她看见了永恒受苦的“魔女”安茜。王子告诉欧蒂娜,他无力拯救代替他承受人类的恶意的安茜,欧蒂娜便许诺要自己成为王子,回来拯救受难的魔女。“我很肯定你长大后一定会忘记这件事的。毕竟你是个女孩子,长大后会变成女人。”王子如是说。多年以后的欧蒂娜果真忘了激励她成为王子的真正缘由,只记得一个白烂的王子公主童话故事。推动她自己成为王子的不再是拯救安茜,而是与王子重逢——她忘了,这个王子早已承认了自己的无力,并且将王子拯救受压迫的女性的使命托付给了她。实际上,欧蒂娜儿时许诺要拯救的人一直就在她身边,她却一再地在保护蔷薇新娘的征途上动摇,并且将儿时童话里安茜的部分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情节设置是多么真实,又是多么意味深长。小时候的人们心思澄澈如明镜,对于自我的本心没有什么无谓的疑惑,反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了社会既成观念的浸染和建构。

对于女性来说,欧蒂娜的这个寓言可谓更加富有深意。多少女性儿时的梦想是科学家、工程师、警察、CEO,长大后却又被告知,你的天职就是成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安茜反水欧蒂娜时那句“你终究不是我的王子,毕竟你只是个女孩子”,也相当地反映了性别刻板观念以及异性恋话语霸权的社会真实。身为一个性少数者,我本人在成长中不断地被告知,女孩子无法去爱另一个女孩子,因为女孩子生来柔弱,因此必须去爱一个强势的男人。我终究没有选择隐匿自己的酷儿一面,去做一个在某些人眼中“正常”的异性恋,只因为我质疑这种强势与弱势的性别二元分野。一如欧蒂娜将自己的儿时本心忘得一干二净,安茜也忽略了,从一开始便是她自我牺牲为疲惫的王子挡刀,而无论是曾经的迪奥斯还是现在的凤晓生,都是无力拯救她的柔弱男性(凤晓生更是剥削与践踏她多年)。直到最后一刻,她们才回想起了许久以前彼此定下的承诺,并且实践了童话里拯救的主题。

“世界革命的力量”最后革命的是蔷薇新娘(安茜)的世界,这个设置既出乎观众意料,又在欧蒂娜儿时童话的预设之中——欧蒂娜会走上追寻“世界革命的力量”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安茜这个受压迫女性的化身。她会成为保护蔷薇新娘的决斗者并非偶然,而是王子的玫瑰戒指托付给她的命运。欧蒂娜最后并非单纯地拯救了安茜,而是对安茜的世界进行了革命,使得安茜决定离开凤学院,拯救自己。结尾处安茜出发寻找欧蒂娜,既是反过来拯救欧蒂娜,也象征她踏上了追寻欧蒂娜事迹的道路。少女革命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王子拯救公主的童话,而是两个公主互相拯救了彼此,同时拯救了她们自己。少女革命里没有英俊的王子与美丽的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两个公主学会了去爱彼此与自己。这是最棒的成人童话,更是最棒的给女性的童话。

 4 ) 对人物名字的一些解读

这部番有戏份的人物名字几乎全跟植物有关

天上欧蒂娜(Utena):花萼:保护、托举

同时“天上”也许在标示着欧蒂娜萨玛超越尘俗的革命精神,另外也许有“身既死兮神以灵”、引领更多个体走向觉醒的意义。

姬宫安茜(Anthy):盛开的花朵:女性美的集中体现(或者是父权眼中的女性美)。“姬宫”暗示着她的蔷薇新娘身份,像公主和妃妾一样被支配的地位。

薰幹—薰梢:树干—树梢,干看似沉静,梢看似轻浮,实际上紧密相连,拥有割舍不掉的羁绊,却从未正视彼此,于是各自怀揣着一种畸形的占有欲

筱原若叶:嫩叶:良善、单纯、稚嫩;也有陪衬的意味

有栖川树璃—高槻枝织—土谷琉果:这三样事物生长的位置或许隐喻了三角关系

根室:深埋土中的营养器官;同时日语中的根(ね)还有“内心”的意思,对应他是一个深藏真心的科研机器,后期名字为御影草时,“御影”暗示他是被凤晓生操纵的傀儡,以及是自身执念的投射,“草时”对应他所爱的人千唾时子

西园寺荚一:荚,保护、封闭——禁锢、控制、占有

桐生冬芽—桐生七实:芽与实,起始与终点;“冬芽”:凛冬的芽苞还处在沉眠的状态——冬芽对女人从不投以真心,直到欧蒂娜让他真正萌生了“恋爱(こい)”之心,芽苞绽放

桐生七实:果实,植物生殖的具象化体现,可能对应七实生蛋那一集的生育(月经)羞耻

石蕗美蔓:蕗:蜂斗草;蔓:缠绕、攀附,出于对“大人”(父权制下手握权力的男性与被社会承认、获得社会身份的成年人)的景仰而模仿、追随;与七实如影随形

凤香苗:幼苗,稚嫩,不谙世事,秀色可餐,被蒙骗和利用的凤家女儿。

此外还有苑田茎子、穗积茉莉。

另外,真正的『王子』的名字迪奥斯(Dios)在西班牙语里是上帝的意思。

个人解读,大家见仁见智😄

 5 ) 剧中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对革命本质的一些认识

标题和内容结构参考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德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所以某些用语很红很专,生硬之处,在所难免。

本文主要目的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探讨这部作品的核心问题,即:革命者是谁?革命对象是谁?革命目标是什么?《少女革命》这部作品中世界观的构造、人物的设定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全都是围绕着这些核心问题展开的,解答以上问题对于革命本质的认识极为关键。

这部作品的世界观非常简单,剑与魔法、王子与公主都是童话故事里司空见惯的基本元素。另外,几乎所有情节都发生在凤学园(一所私立中学),所以本文的阶级分析也主要以该学园为例。

1.统治阶级:王子

作为传统童话故事里的常驻角色,王子在设定上一般会向完美角色靠拢,他拥有最多的财富、最高的权力和地位。王子的唯一的义务就是拯救公主,这里的“公主”,泛指一切陷入困境的女性。于是出现了第一个矛盾:王子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因为拯救公主的本质是对一部分人负责,作为最高统治者仅仅对一部分人负责是无法稳定统治的,所以,像古代封建帝王那样,他需要一套自己的统治体系,把多出来的这部分权力合法化。于是他建立了一个叫“世界尽头”的神秘组织,把自己的意愿通过这个组织发布出去,权力经过神秘化包装之后,人民自然就认为这是“天意”了。因此,王子以对一部分人民负责的代价实现了自己的稳固统治。

但是,人类的本性就是贪图享受逃避责任,有困难的女性太多了,王子虽然认真履行着自己“拯救者”的义务,但终究分身乏术,累倒了。“公主”们的家属在他屋外哭喊着祈求王子的救赎,声若惊雷,此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大概第一次萌生了逃避义务的想法。

2.中产阶级:学生会

把学生会划分为中产阶级其实并不是很准确,他们更像地主阶级:家有城堡、贵族后代、受过良好教育,是底层人民仰望的对象。但是鉴于片中学生会成员对于普通学生并没有特别严重的欺压和剥削行为,所以暂时不宜抹黑。

中产阶级同时接触到最高统治阶级和底层人民,思想立场也因人而异,同情人民群众和协助统治者拉皮条这两件事可能是同一个人做的。学生会还掌握了阶级上升的通道,也就是成为“王子”(没错,王子不是世袭制)并获得最高权力(动画里称为Dios)的方式:决斗,先是候选者之间进行决斗,胜利者最后再与王子决斗。在动画里,这种仪式为主、动作为辅的对战,很符合其蕴含的权力交换的深层概念。那么,学生会是如何掌握这种阶级上升通道的呢?是王子的神秘组织“世界尽头”告诉他们的。

此外,有蔷薇戒指的人才有参加决斗的资格,学生会的戒指是“世界尽头”授予他们的,女主角欧蒂娜(Tenjou Utena)的戒指是王子本人赠送的。简言之,这是一套由统治者选定继任者的制度。我们可以合理怀疑这从头到尾都是统治阶级的阴谋。

3.人民群众

是被拯救、被洗脑、被控制、被利用、被侮辱、被损害、被忽视的对象,也是可以反过来钳制统治阶级的最强大的力量。

4.欧蒂娜和安希(Himemiya Anthy)

欧蒂娜的阶级属性很难定义,我倾向于把她归类为人民群众的一员。在欧蒂娜的记忆中,幼时的她失去了父母,躺在棺材里想要自杀,王子出现拯救了她,赠送了蔷薇戒指后王子离开了。由于太过憧憬王子,欧蒂娜决定自己要来当王子——这是动画第一集开头就明确给出的信息,并且在后面不断强化——一心想成为王子的欧蒂娜努力奋斗,成为了凤学园的学生。这位爱管闲事的勇者正义感十足,在普通学生中人气很高。她习惯穿男生校服,像王子一样想要拯救困境中的人们,并且似乎从来都没有意识到“王子”这个称号的性别限制——至此,我们可以迫不及待地对欧蒂娜这个标新立异的角色做出长篇大论的女权主义论述,将其视为人民群众的平权诉求代言人,再加上她对安希的感情,还可以将其视为LGBT群体的代言人。但这样只是停留在了本作的角色设定“少女”上,远远没有触及到“革命”的本质。

安希最初和王子一样属于统治阶级——她是王子的妹妹。在王子病倒后,安希不愿让王子背负沉重的义务,于是走出屋子,对门外哭诉的人们宣布:哥哥已经不是王子了,没有拯救公主的义务,你们走吧。

安希的诉求是合理的,放弃了权力自然也就没有了义务。但人民群众本来就是盲目的,失去希望的人民群众需要一个发泄对象,他们认为王子是被安希迷惑了才不去拯救公主们,安希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十恶不赦的“魔女”,被人民群众万剑穿心扎成了刺猬——当然,并没有死。

王子对安希心存愧疚,但自己无力拯救她。但“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王子发现人民群众的怒火全都喷到了安希身上,他自己可以继续逃避义务而不被苛责。再后来,王子又发现他甚至可以随心所欲、无恶不作——反正都是安希背锅,善良的人民群众才不会相信王子会做出这等恶行。安希在无尽的惩罚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意识,变成了逆来顺受的木偶,变成了王子选拔继任者时送给胜利者的私人物品。

最后就是动画第1集,欧蒂娜与失去自主意识的安希相遇。

阶级分析结束之后,社会主要矛盾就呼之欲出了:德不配位的王子与被剥削的人民群众和安希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回答开头提出的三个核心问题:

1.革命者是谁?

是欧蒂娜及其支持者,还有潜在的革命者(比如学生会)。

2.革命对象是谁?

是王子。

3.革命目标是什么?

推翻王子统治,解救安希。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毛病,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明了。但如若认真推敲,这三个过于简洁的答案就漏洞百出了。

首先,欧蒂娜是想要成为王子的,她对救过她的王子充满敬意(爱意),这样的人,让她去革王子的命,如何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在与学生会长的决斗中,会长就抓住了她这个弱点,谎称自己就是拯救过欧蒂娜的王子,动摇她的战斗信念,这是欧蒂娜首次在决斗中落败,而且不是因为实力问题。后续剧情中欧蒂娜也在政治立场上反复摇摆,险些从革命领导者沦为统治者的鹰犬。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欧蒂娜真实的记忆:拯救幼时欧蒂娜的并不是王子。彼时安希被万箭穿心,王子无能为力,棺中的欧蒂娜看到受苦的安希,决心救她,于是自杀的念头烟消云散。欧蒂娜想成为王子的动力源于她与生俱来的善良和崇高(再次遇到安希后或许还增加了爱情动力),认清这一点,对于保持革命者的纯洁性至关重要。

但是,革命的对象真的是那个德不配位的王子吗?欧蒂娜在与王子决战前想的一直都是成为王子,保护安希。设想一下,欧蒂娜成为王子之后呢?依旧要为拯救“公主”的义务疲于奔命,依旧要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与屠龙勇士变成恶龙的传说无异,不管是男是女,只要你成为统治者,这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换个角度想,一切的根源就是“王子必须拯救公主,公主要被拯救”这种大家心照不宣的制度,王子和公主都不是独立的人,二者相互依存,他们就是彼此存在的意义。这个观念如此根深蒂固,上至王子和想要成为王子的学生会成员,下至渴望被王子拯救的人民群众,甚至激进的革命者欧蒂娜,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被这个观念奴役着。“为什么王子一定要拯救公主呢?为什么公主一定要被拯救呢?”安希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人(尽管只是出于关心兄长的心情),于是她被人民的怒火吞没了,万剑穿心, 永世不得解脱。安希为何被设定为没有自主意识的木偶?因为要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她必须变成这样。王子的更换是现有体系的正常运行,如同古时改朝换代,无非是换个人做皇帝罢了,换人之后上朝跪拜山呼万岁,一切如旧。安希质疑的是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她是最具威胁的“革命者”,被冠以“魔女”之名。

魔女不是公主,想要拯救魔女的人就要代替魔女承受人民群众的怒火,王子就是因为害怕才退缩的,但欧蒂娜不会,爱情和善良让她挣脱了“成为王子”的执念,如果说安希是革命启蒙者,那她就是革命实践者。推开勇者之门的那一刻,加诸在安希身上的剑刃离开了她飞向了欧蒂娜,因为它们发现了更危险的人:她正在撬动形成各个固化社会阶级的思想根基,她正在进行的是彻底的、推翻一切的、展现了新世界无限可能的革命。

由此,剩下的两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从结局来看,欧蒂娜是有没有活着不是很重要。一段时间过后,学园的大部分人已经不记得失踪的欧蒂娜了。扑灭革命星火的最佳方式不是消灭革命者,而是让她被遗忘。飞向欧蒂娜的剑来自和她同一阶级的人民群众,大多数人还处于被利用的状态,然而革命终究是唤醒了一些人。结局安希重获自由——欧蒂娜用近乎殉道的方式换来的自由——她离开学园踏上了寻找欧蒂娜的征程,显然,下一次更为激烈的革命已经开始酝酿。出于留白的考虑,故事在这里终结,留一个“出走的娜拉” 的背影给观众猜想,就已经足够。

 6 ) 《德米安》与《少女革命》ver.2

之前版本精神分析部分弄错了,黑塞深受的虽然是精神分析派的影响,但不是佛洛依德而应该是荣格的。感谢starchild指出。

**
因为恶魔大、ken和黑猫的三篇分析,于是有了看看黑塞《德米安》的念头。正巧看着封面眼熟,一翻书架居然是有此书的,于是欣然拆封。本来以为这书以我的速度起码也要看个半月,没想到上周六出了趟门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505164/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702780/
http://kuroneko2002.blogbus.com/logs/38983220.html
  
确实,看过此书之后回想少女革命能从动画中解读出一些新的东西。但个人倾向于同意ken的观点,若太将它当做解读的钥匙,恐怕未必走对了方向。
  
也来凑个热闹,趁着兴头写点。 原本丢日记的,不过果然还是想看看批评讨论什么的,还是就丢评论来吧,有人来凑热闹的几率大一点。。。orz~
  
1 关于两个世界
《德米安》这本书的起点,是描述神圣光明和恐怖禁忌的两个并存的世界。乖孩子的童年被保护和教育在光明的世界里面,并且假装那个恐怖禁忌的世界并不存在。《少女革命》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世界,在几乎每个人物的塑造上都体现了现实校园生活表面的光辉对照个人羞于表述的内心complex的模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细看黑塞所描述的两个世界,并不是少女革命中间的“表面的”、“正确规则”的世界对抗“表面下的真实”的黑暗世界。德米安中所说的两个世界是一种宗教式的道德观的挣扎,清教徒式的神圣美好与充满神秘邪恶却有诱惑力的“非正派”生活之间的选择。这也是促使我wiki黑塞背景的原因之一,一开场的思考起点让我本能地判断作者多半是出身在牧师家庭或者是本身曾经是攻读神学的。
对于缺乏宗教感和宗教基础,甚至对比欧洲文明传统来说是缺乏“道德感”的东亚文化而言,少女革命两个世界思考显然跟德米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少女革命中两个世界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抗争是是否试图维持表面的正确性而并没有涉及表面本身价值的正确性(事实上已经将之默认为是一种世界勉强出来的虚伪了)。而德米安中,两个世界的斗争,光明世界本身是真实正确的这个想法一直在纠缠着辛克莱直到他彻底脱离童年,并且在价值观上彻底抛弃了光明世界之后,他还不断对光明世界的价值观和在其中生活的人的问题进行反思。
因此,如果在解读两个世界上将两部作品进行类比参考,显然是对德米安最核心主题之一的误读。
  
2 关于挑战和自我
显然德米安和少女革命的重要主题之一都是自我和挑战现存的世界,然而这部分也是两部作品区别最大的部分之一。
个人并不认同少女革命不是成长故事的这个判断。诚然,在少女革命中,决斗者在决斗进行之前已存了毁坏性的表面和其下世界,即是从少年时代开始而不是完全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但是少女革命中的决斗者们的自我人格并不是一个完整整合的人格,他们基本都处于两个世界割裂地存在于一个个体上的状况。经历决斗的失败,他们完成了向世界妥协的仪式,或是部分地放弃自己表面之下的真实世界,或是将部分真实摆放在表面上供他人嘲讽,这本身正是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 因此,在少女革命中,寻找自我是一个统一自我的过程,即直面自己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距离并且尽可能缩小三者之间的距离,不管这结果是否是扭曲的。
再看德米安。首先,德米安中的寻找自我是从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然后,跳过童年部分直接看少年时代,辛克莱确实也是面对一个两个割裂世界的互相斗争的情境。然而这里的寻找自我并不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而是一个彻底抛弃一个世界投入另外一个世界,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中游走,寻找哪个才是自己所求的过程。 因此,在德米安中的挑战失败,或是放弃了思考躲回了既定的安全的道德价值中去,或是被自己的某些欲望所束缚,无法完全跟从“真正的自我”的指引(强调不可被私欲所束缚,哪怕再艰难也要跟随“自我”的思路,显然还是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这两者的思考层面再一次完全不同。少女革命所关心的自我和挑战不过是在心理学层面上的探讨和救赎,甚至没有太多涉及到价值观。而德米安中的自我和挑战是从哲学层面起直指宗教、真理这些终极问题本身。
  
3 关于性
两部作品显然都有受精神分析派学说的影响,性必然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少女革命中,性所涉及的涵盖了童年阴影(例如剧场版中桐生冬芽幼年受性侵犯的情节),恋兄恋妹情结,性取向,以及gender identity(例如乌蒂娜自身公主/王子身份的挣扎),这些大抵没有超出流行媒体喜欢玩的段子的范畴,话题性和戏剧性的作用多于对性本身的讨论。
而德米安中性是最关键的词语之一。黑塞显然受精神分析派的思想影响很深,在后半部分占了很大分量的艾娃夫人(没看过原文,猜想其实原文就是夏娃?),作为带辛克莱进入该隐印记群体的领路人,她在辛克莱的妄想中扮演着母亲情人妓女情欲和高贵合一的形象。此处的内容应该运用到了荣格的“原型”的类型。因为个人对荣格的理论没有什么了解,无法进一步阐述,望指教。
  
4 关于“阿布拉克萨斯”
几乎每篇讨论少女革命和德米安关系的文章都从鸟破壳而出开始。
寻找德米安,小说的原句是“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萨斯。”小说中,阿布拉克萨斯是辛克莱所找到的“神”,它是世界的所有,包含了光明和黑暗,每个人的自我在其中都有所归宿而有所命运的指向。虽然少女革命中的宣言没有关于阿布拉克萨斯的后半部分,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凤晓生是阿布拉克萨斯的化身(可参照剧场版的宣传语)。
然而,这两者虽然都被赋予了同时包含两重性的特质和堕天使的隐喻,但其实指代完全不同。
德米安中辛克莱所认为的阿布拉克萨斯是一个自然的包含一且的存在,在其中既可以追求圣神光明,也可以追求如今这个壳中的世界(显然他所指的还是跟随上帝的世界)所认为的邪恶肮脏。辛克莱相信它所代表的是真正的真理和自由。因此,德米安中表达的是只有破除了被灌输的(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的)关于什么是光明神圣的这层壳,真正自己寻找思考,才能走向真理。
而少女革命中的凤晓生本身却成为了世界必须突破的壳的存在。他的双重性是从给予希望的身份开始,加以绝望结束。其实认真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少女革命中所攻击的对象并不单是所谓压抑自我的表面虚伪的世界,而是整个包含了割裂痛苦的世界全部本身。至于突破这个世界之后目标是什么,要去到哪里,其实它根本没有想讨论。因此作为“阿布拉克萨斯”这个世界的全部的凤晓生成为了需要突破的对象,并且在剧场版中是已故之身。
因此不难看出,德米安自始至终的主线是黑塞对于自己宗教信仰、道德观和世界的真理追求成长变化的梳理,他已经脱离最初寻找的茫然状态,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少女革命是在对于自我和家庭、友谊、感情、社会人际关系的梳理之后,对这个世界本身充满了愤怒。这个愤怒并不引向特定的方向,也不具有明确的答案。说到底,仍旧是一颗不死的中二之心熊熊燃烧。
  
**
  
个人认为,就如在探讨EVA的时候被庵野那个棍玩弄的宗教相关词汇吸引去太多注意力是一种过度诠释一样(私以为EVA在哲学宗教层面出于兴趣的卖弄成分远远大于真正的探讨),直接用德米安套在少女革命头上也是一种过度诠释。事实上,并非借用意象或者纯粹掉书袋增加情调用意,而是清晰直指哲学命题的动画,个人阅片经验而言大约也就是是攻壳系列了。不过其也只是是简单明了地陈述了“我同意这样的一种观点”,并没有太多深入地进行辩论和探讨。
个人看法是,不论是因为榎户的脚本还是几原监督本身的想法,德米安的一些结构和意象,以及黑塞思想的一些边角料确实是运用到了少女革命之中。但就本质而言,分析少女革命的探讨的主题和意义时,还是应该更多地回归到心理学层面的分析上。
  
其实,写此文,原本主要是想整理一下读德米安之后的思路。少女革命的动画毕竟是很多年前看的了,实在无法就一些细节细细阐述,若有记忆出错还望指正。

其实个人并不认同德米安的大部分观点,那本书在我看来是另外一种中二之心熊熊燃烧,不过这是题外话。

以及,谁来告诉我怎样能从少女革命按图索骥到漫长的告别。。。

**
ken新增了對漫長的告別的回答,在此~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7702780/

 短评

又复习了一遍,真是常看常新的片子。最终话和声版的轮舞听起来感觉竟然比OP还棒。

5分钟前
  • 网络流
  • 力荐

这部作品在日本能够和《EVA》《世纪战舰》并列称为三大OUAKU动画,可以看出它的实力。

7分钟前
  • 小开
  • 力荐

这是幾原邦彦、榎户洋司、光宗信吉和JA共同构筑的奇迹……

11分钟前
  • ample
  • 力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眼德米安即视感(那个雏鸟和蛋壳的比喻),还是觉得是一个找寻自我的故事。“女性”除了作为社会角色标签,同时也是生而存在的属性,在主我和客我之间像一粒嵌在肉身里的沙子,探寻和抗争和与其和解的过程注定持久存在,但无论有多么痛苦,也“不要害怕我们将会相逢的世界”。少一星是因为几原的表现手法有时候真的是给他的传达减分的

15分钟前
  • Eastforest
  • 推荐

说神作不至于…好好剪剪的话11集完全可以说完39集的内容。我不认为这是百合番,姬达根本都没响好吗…什么是都要往爱情上套烦不烦啊?这番里就没有爱情,只有幻觉和错付。这是女性在汹涌逆流中寻找自我,与坚固的意识形态抗争,是女性间的和解与结盟,是女性的自我救赎与相互救赎。

1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与其做受人保护的公主,我更愿意做英勇有型的王子"--天上欧蒂娜

20分钟前
  • pinky
  • 力荐

神作,没有之一

25分钟前
  • Revin
  • 力荐

8/10。超现实感的独特分镜手法分明察觉出几原的存在,喜欢利用相框、人体、物件分割出新的画面空间,阴影和逆光的寓意表现场景一种唯美性和一种新意,怪异场景快速交替出现简直色气满满,例如津津乐道的决斗广场不同阶段的装饰置换:整齐划一移位的桌子、大量堆叠的奔驰塔建的拍摄场地,旋转电梯里安希脱掉的衣服布满树枝绿叶,决斗者的自主意识具象化为胸中剑,星仪馆里天上和安希交叉躺下睡觉的剪影,纪念馆实则火葬厂,城堡和王子是被情感执念创造出的牢宠也是奇迹、永恒的虚幻,谈话过程中窗外的气球、鸟渲染心理气氛。每组角色大尺度的恋情都是彼此在意却因自卑和误会表面厌恶彼此的恶性循环,安希头发的暗紫色代表悲伤,结尾凤晓生优雅地趴在地上喝东西,看着天上打开棺材(解放命运),百万飞剑将城堡灰飞烟灭代表舍弃被王子记忆禁锢的封闭世界。

3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但你终究是个女孩,长大后你将会成为女性。你会忘记你的初心的。”于是多年以后女主就真的受不住诱惑被说这话的人推倒了。这一点实在太可怕了无法容忍,扣一星。/20141124 感到不快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五星。

32分钟前
  • elros
  • 力荐

制作质量在当年算很不错,但是还跳不出每话重复画面的问题

35分钟前
  • 90
  • 推荐

这种夸张的戏剧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另外在那个年代一群男性主创能够制作出一部女性意识如此强烈的动画真是非常神奇。重点不是少女能不能成为王子,也不是把王子反转成渣男了事,而是彻底摧毁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的幻象。但几原并没有因此就宣扬爱情不重要(好吧也许他只是diss BG)。不管是固守封闭的世界还是打破世界(蛋壳),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各种各样多少有些扭曲的爱,而解放魔女的只能是最高洁的那一种。真是非常神奇的世界观。关键是人家表现技术还跟得上,服了。

39分钟前
  • R·WALKINGDEAD
  • 推荐

小时候在TVB看过,当时看不懂,只是觉得画风很丑,只记得女主决斗和影子少女的奇葩对话。现在重新看翻,不愧为90年代的otaku三大神作,完全不逊于EVA。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十分前卫,内容隐晦,表现手法独特,各种比喻象征,其中有好多个故事都非常喜欢,结尾也非常震撼~

43分钟前
  • 侧耳聆听
  • 力荐

这片真是给了那些指望靠嫁人出人头地的女人们一计响亮的耳光!

46分钟前
  • 饱肚师叔
  • 力荐

公主太过憧憬王子,因此下定决心自己也要成为王子。无法成为公主的女孩,就只好成为魔女了。亦科亦奇的超现实世界观可与废弃公主等量观之。除了(四幕)舞台剧质感外,榎户洋司的系列构成是最大看点,即便总集编都能做到超凡俗,这个世界上可称之为杰作经典的动画凤毛麟角,但这无疑是其中之一。

5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对于爱而言,唯有一个最大的敌人:永恒

51分钟前
  • 林里
  • 力荐

duel时候的BGM真的是经典,每一首都有一个法语名字(虽然语法乱七八糟的,不过还是很酷炫)。曲风是结合了古典的摇滚;歌词讲述评论此时的场景和事件,是在效仿古希腊悲剧里的合唱。不管是女权还是百合,这片子都是关于束缚和自由的,里面的隐喻和象征简直多到令人发指,大爱几原的仪式美

56分钟前
  • 想不出正常的ID
  • 推荐

神作!!N年后再看概念也依然“先锋”!影子少女最喜欢了!!

59分钟前
  • 册册cee
  • 力荐

一朵献给所有少女们的蔷薇。总有一天会一起闪耀!

1小时前
  • 羽音
  • 力荐

革命沒有把公主變成王子,卻把魔女變回公主,接下來就是公主尋找公主、得到幸福的物語啦。悶了很久的氣,在安西說再見的時候全出光了!題外話,神作就是神作,就連雷點也被模仿者學去了……staff笑而不語

1小时前
  • 路西法的信徒R
  • 力荐

Cult Film

1小时前
  • Ungor
  • 力荐